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学生自主选课平台
范文

    张 恺

    笔者所在学校自2003年秋季开始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随着新课程实践的不断深化,目前已经开发出近百门校本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发和实践,配合新课程主导的三级课程设置和选课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课程的可选择性,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学生在进行课程选择的过程中,面对如此繁多的课程,往往会不知如何选择。这是新课程开设中每一所学校都会面临的问题,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作为学校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越俎代庖为学生选择课程,而学生又缺乏自主选课的能力和经验,如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与爱好,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量身打造属于自己的精彩充实而又充满个性的高中学习生活呢?基于这样一种考虑,笔者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在网格环境下构建了一个学生自我生涯规划及课程选择辅助系统,并提出一些策略。

    一、网格体系架构

    根据五层沙漏模型和开放式网格服务体系结构(OGSA),结合学校目前的网络环境,可将选课系统设计成五层结构,自底向上依次为网格资源层、网格中间件、逻辑应用层、WEB服务层和用户接口层。各层功能如下。

    1.网格资源层: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以及物理链路。

    2.网格中间件:包括信息服务组件、GridFtp以及GSI体系,将整个选课系统的软硬件资源与应用、协议与服务联结为一个整体,并为今后的二次开发利用提供了接口。

    3. 逻辑应用层:提供网格选课系统的数据管理与应用环境,功能包括选课服务,资源调度控制,数据存储,冗余备份,服务的监控等。

    4.WEB服务层:提供一个面向应用领域的选课集成应用环境,包括一系列协议、应用软件工具和应用开发平台;在功能上,指向选课应用的各个具体领域,如用户管理、资源调配、统一调度和流量监视等。

    5.用户接口层:作为系统的门户和统一用户接口,主要提供了系统用户的管理及认证,将系统用户向安全证书进行映射,并给用户提供了统一的用户界面、视图功能。

    二、系统应用的新方法和新策略

    1.全新的课程体系结构。一般的课程结构都是根据领域或者学科进行分类的,即按照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的分类顺序,或者采取传统的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信息技术的分类方式。这样的分类方式的优点是便于教学管理部门管理,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意义并不是很大,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从分类上得到更多的信息。在这里,笔者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以八大智能领域作为分类标准,重新划分领域、课程和模块。这样的好处是,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每一门课程重点培养的智能领域,当学生了解了自己的智能情况后,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选择课程,以充分发挥自身某一方面的特长或弥补自身存在的某些缺陷。

    2.重新定义课程代码。考虑到在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的课程、活动、报告等,培养类别会非常多,为了便于学生随时统计自己学习课程的情况,笔者重新定义了课程代码。(如图1所示)

    

    3.利用在线问卷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智能组合。为了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高中学习生涯,自主选择课程,系统根据多元智能调查问卷进行在线调查,在学生答卷后,系统通过分析数据,为学生的每一项智能进行打分,从而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并在每一个领域中向学生推荐3至5门课程,并给出可供参考的学习方式、发展方向的建议。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差异、教师对课程的评介和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来选择自己的课程。

    4.基于账户,全程记录学生智能培养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从学生入学之初,系统就为其设定一个账号,学生高中三年的课程选择、学习、变更等情况都会一一记录,应该说这不单单是记录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记录了他的一段人生经历。

    5.多种图表辅助学生自我分析。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组合不同,他们对不同媒体的敏感度也不相同,如,有的学生对柱状图、饼状图的理解程度较高,有的学生对曲线图情有独钟,有的学生则更喜欢文字描述。所以,在系统里面,笔者对同一个内容尽量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给大家,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责任编辑韩大勇)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