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加坡中小学怎样进行道德教育 |
范文 | 杨军红 到新加坡去的人无不赞赏新加坡高度文明的社会秩序。其实,新加坡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加坡中小学良好的道德教育。 一、国家大力倡导全国性的主流价值观 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以来,政府一直把提高国民道德整体水平视为民族振兴的重要因素,坚持不懈地致力于道德教育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与多元化民族、多元化社会相适应的,集东西文化于一体的公民与道德教育特色,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了根除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种种问题及抵制在引进西方文明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伴随而来的物质至上和无视自律、容忍、社会义务感等消极因素的影响,新加坡政府从本国实际出发,在继承东方儒家伦理文化基础上于1991年公布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了各种族都能接受的五大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目前,新加坡中小学的公民与道德教育就是以这五项共同的价值观为基本精神来组织和进行的。从这个共同的价值观出发,中小学实施的公民与道德教育的宗旨是:培养身心健全的个人,使其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能对社会做出贡献。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道德教育从知识、技能及态度三方面着手,在知识方面使学生了解做出正确决定前需要注意的道德准则;面临困难时,学生要掌握应付、处理的技能;在态度方面,通过灌输适合新加坡的东方道德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新加坡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将道德教育列为学校正式课程的国家之一。小学课程强调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内容包括自尊、自信、认识自我、诚实、自我责任感、节俭、勤奋、乐群、毅力、正直、勇敢、信守诺言等。中学课程则强调生活和成长、个人价值观和品德修养、公民意识和社会意识。内容包括培养良好品德、发扬个人潜力、促进人际关系、评定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发扬社会精神、加强对宗教和文化的认识、培养献身国家建设的精神等。 如我们考察的克明小学,他们确定了六个核心价值观,即尊重、责任感、应变能力、正直、关怀与和谐。学校为此展开活动,让每个学生参与,选择一种动物来代表这种价值观,挖掘其精神内涵(见图),形象生动。学校综合考量后,选定狮子(尊重)、梅花鹿(责任)、企鹅(应变能力)、长颈鹿(正直)、大象(关怀)和海豚(和谐),并把推荐理由和学生的名字一并公布在墙上。 二、实施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把《公民与道德教育》作为必修课。 新加坡《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特征进行总体设计,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地巧妙安排,课程的标准是建立在不断扩展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由个人扩展到社会、国家,并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采用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教育方法和教材。如小学的教学方式一至三年级以连环画为主;四至六年级以生活实例为主。教材内容中渗透着浓厚的东方道德价值观,如仁、孝、家庭和谐、礼、责任感、恕、忠、信、诚、勇、毅力、节俭、义、协作精神、睦邻精神等。这并非是儒家伦理的翻版,但的确是吸收了儒家伦理的优良传统,并根据新加坡这个工业化国家和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国情加以改造和发展,摒弃了儒家伦理中的封建糟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仁”不仅包括爱人,还包括爱己、爱物;“礼”不仅包括尊敬别人、尊敬老师、尊敬长辈,还包括守法;“忠”不仅包括爱国、爱校、以校为荣,还包括勤奋乐学。 2.加强日常行为准则教育。 为了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管理,新加坡制定了《学校规则》,规定学生不准抽烟、随地吐痰、乱丢垃圾、涂写墙壁、赌博、破坏公物、说粗话、喊叫、吵架、说谎、偷窃、浪费水电、在走廊或阶梯上乱跑;女生不准穿超短裙,不准戴耳环等首饰;男生不准留长发,不准穿太短太小的短裤等;每天早晨必须参加庄严的升旗仪式、高唱国歌、朗诵誓言;下午放学还要举行降旗仪式、唱国歌。通过一系列行为准则的学习和强化,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行为规范。 3.重视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结合。 为了使道德原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信念,新加坡的学校通过课外活动和社区活动把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结合起来。学校要求学生必须人人动手打扫卫生,中学生要负责清洗学校的厕所,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开展的“忠诚周”、“礼貌周”、“孝顺周”、“国民意识周”等特别周活动,旨在从小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习惯。 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公民与道德教育的目标并增强其效果,在教学方法方面,新加坡主要从文化传递法、设身处地考虑法、价值澄清法、道德认知发展法四种道德教育理论,鼓励学校提供“5E”课程辅导活动,即榜样(Example)、阐释(Explanation)、规劝(Exhortation)、环境(Environment)、经验(Experience)五项辅助活动,并根据国情与需要做了一些修改。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与建设,新加坡已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而又运转良好的公共法规和制度,形成了讲卫生、重清洁、守时守法守秩序、有礼貌等良好的习惯和社会风气,使新加坡成为世界公认与闻名的政通人和的花园式城市(国家)。这些足以说明,新加坡公民的文化道德素质已达到一定高度,也表明儒家伦理传统经过改造、吸收以及与西方文化的有益成分的合理融合,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持政治稳定、改善社会风气、协调人际关系、增强国家的凝聚力、促进现代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而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与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可谓功高利大。 21世纪以来,新加坡公民与道德教育的内容在原来强调儒家伦理教育的基础上,对过时的内容进行了适应社会变化的调整,并汲取他们认定为优秀的西方文化,融入传统文化并创新。2000年以后,新加坡使用的《公民与道德教育》新课本注入了“共同价值观”、“新加坡家庭价值观”、“新加坡21世纪远景”、“国民教育”、“理想的教育成果”、“生命科学”等新内容。2007年3月,新加坡政府在对学校“国民教育”成效进行广泛调研后,提出了实施国民教育的新框架——“脑到,心到,手到”。 新加坡中小学的德育课程相当完备,也颇具特色,其最大的一个特色则在于一个“变”字。社会在发展,新加坡的道德教育课程也在与时俱进,而不论怎么变,不论在课程中增加了多少资讯、科技的内容和手段,它总是和传统文化紧密相联,这也正是新加坡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的核心所在、生命力所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