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代思政教育视域下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
范文 | 杜杏华 摘 ? 要: 本文在新时代思政教育视域下,以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为研究对象,依托江西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设计调查问卷,对多所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培育现状进行调查,并对现代学徒制与非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深入分析培育路径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 现代学徒制 ? 工匠精神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学徒制作为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工匠精神”以培养从业者的专注敬业、改革创新、科技进步、精益求精为目的,以培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道德、操守、能力与品行为本质。面对信息时代、“微时代”背景下多元价值观的冲击,探索增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正确途径,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义,又是引导职业院校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有效手段,更是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得以薪火相传的本质要求。新时代背景下重视工匠精神培育,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新时代思政视域下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现状 (一)研究对象。 以江西省为例,对江西旅游××职业学院、江西外语××职业学院、江西财××职业学院三所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学生与非学徒制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江西外语××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60人、市场营销专业120人,江西财×职业学院150人;江西旅游××职业学院180人,物流管理专业127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53人,共510人,其中学徒制与非学徒制学生各占一半。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规范分析法、数据统计法,从文献资料的搜集、查阅,搭建研究基本理论分析框架,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初步了解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状况,了解高职院校及合作企业培育工匠精神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学徒制與非学徒制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自编《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匠精神培养调查问卷》,主要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对工匠精神的认识程度、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有效性及途径载体、参与实践活动对工匠精神的培养、工匠精神品质水平,经检验,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能够有效测评学生的工匠精神状况。 (四)高职院校非学徒制与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现状分析。 通过对三所学校255名高职非学徒制学生与255名学徒制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四个方面进行非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的现状分析。 1.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了解渠道更广,认识程度更高。 据调研得知,在工匠精神的熟悉程度上,现代学徒制学生中有91%认为对工匠精神“非常熟悉”,5%表示“听说过,有一些了解”,4%认为“听说过,不了解”;然而,非学徒制学生中有47%认为对工匠精神“非常熟悉”,22%表示“听说过,有一些了解”,17%认为“听说过,不了解”,14%表示“没有听说过”;在工匠精神的了解途径上,现代学徒制学生有78%从课堂、企业讲座及活动,企业文化与同事渠道了解到工匠精神,42%的学生通过电子网络、老师同学亲友了解到工匠精神。非学徒制学生了解渠道,有21%源自课堂讲座及活动、企业文化与同事渠道,15%通过电子网络,11%源自老师、同学和亲友。从工匠精神的释义来说,学徒制学生有87%认为“技艺高超、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耐心专注、严谨细致、勇于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理解定义,而非学徒制学生在这方面的理解仅次于学徒制学生。关于工匠精神的重要性,91%的现代学徒制学生认为工匠精神“非常重要”,5%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4%认为一般,而非学徒制学生77%认为工匠精神“非常重要”,15%认为“比较重要”,3%认为“一般”,3%认为“不重要”,2%认为“完全不重要”。在工匠精神对个人的促进作用上,现代学徒制学生有88%认为能够让自己工作更加认真、更加热爱工作,而非学徒制学生有20%有此看法。 2.现代学徒制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培养有效性持正向观,载体功能性更具广泛性。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到,在现代学徒制学生中,88%认为“非常有必要”培养工匠精神,10%认为“比较必要”,2%认为“无所谓”。然而,非学徒制学生只有45%认为“非常有必要”培养工匠精神,28%认为“比较有必要”,14%认为“无所谓”,10%认为“没必要”,3%“不知道”。在现代学徒制学生最欠缺哪些素质方面,学徒制学生认为主要集中在专业水平、职业精神方面,非学徒制学生认为主要集中在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社会经验等其他方面。学徒制与非学徒制学生认为工匠精神的培育应当“在思政课中体现”的有78%,认为“在专业教学中融入”的有45%,“落实到校企合作中”的有33%,“在学生管理中强化”的有42%,“融入校园文化中”的有25%。在培养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的载体方面,学生们普遍认为主要集中在“技能竞赛、技术比武、创业大赛(90%)、“创新讲坛、校友分享、参观企业”(93%)、“校企合作、定岗实习、协同育人”(92%)三方面。学生们认为对培养工匠精神最有效的制度是校企双导师制(91%)与综合素质提升评价制度(88%)。由此可见,现代学徒制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及有效方式更加有认同感,高职学生普遍对工匠精神的培育方式的观点是一致的,“双导师制”“校企合作”正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方式。 3.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是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强调实践育人是新时代教育和教学工作中的重要载体,是全力推动新时代育人工作迈上新台阶的强大动力。从调查数据中可以得知,学生参加学校活动中,学徒制学生在跟岗实习(90%)、企业培训(88%)、技能竞赛(76%)、社团活动(93%)、志愿服务(77%)方面参与度较高,而非学徒制学生在实习(77%)、参观企业(51%)、技能竞赛(52%)、社团活动(87%)、志愿服务(80%)方面较低,可见学徒制学生比非学徒制学生参与活动多,参与面广。在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活动中,学徒制与非学徒制学生多数认为可以通过“优秀校友分享会”(57%)、“创新创业大讲堂”(40%)、“技能竞赛”(76%)、“创业比赛”(79%)、“社会实践”(15%)提升学习激情,对于学徒制学生来说在合作企业的实习中主要学习内容排序为“听过关于企业文化的介绍”(100%)、熟悉岗位基本的操作流程(97%)、“能够得到企业导师的指导”(94%)、“参与企业的评优活动(57%)”。现代学徒制学生在工匠精神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有96%认为“非常重要”,4%认为“比较重要”;非学徒制77%的学生认为工匠精神对就业竞争力非常重要,12%认为“比较重要”,7%认为一般,4%认为不重要。总之,高职学生通过各项竞赛、实践活动和企业跟岗培养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4.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品质水平高于非学徒制学生,体现在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四个方面。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从数据得知,在“是否愿意带头发扬工匠精神”方面,学徒制学生有94%认为“是,这是我的责任”,6%回答“不会刻意去做”,非学徒制学生45%认为“是,这是我的责任”,27%回答“不会刻意去做”,28%则认为“否,和我没有关系”。在学生家庭教育中,关于是否接受过工匠精神的相关教育,有5%选择“接受过很多,家长很重视”,81%回答“比较少,家长不重视”,14%表明“没接受过”工匠精神的教育,可见,我国家庭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育是十分欠缺的。在“精益求精”这一方面,学徒制学生具有明显的优势,有85%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这样的品质,10%的学生认为“一般”,仅有5%的学生认为“不具备”,而非学徒制学生仅有20%认为自己具备这样的品质,34%认为“一般”,46%认为“不具备”。在专注方面,学徒制学生能够专注做好一些事的有70%,19%认为偶尔能够专注完成某件事,11%认为不能够完成;非学徒制学生有11%能够专注做好一件事,12%认为“偶尔能够”,77%认为不能够专注完成某件事。在“贡献精神”方面,学徒制学生中98%认为自己有贡献精神,而非学徒制学生认为自身具有贡献精神的有69%。在“创新精神”方面,现代学徒制學生有79%认为自身存在创新精神,20%认为“一般”,1%认为“没有”,非学徒制学生有48%认为有创新精神,50%认为“一般”,2%认为“没有”。由于现代学徒制各方面的优越性,对于“工匠精神”培育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挖掘学徒制中工匠精神培育精髓是关键性的一步。 三、思考及建议 (一)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体系中,构建“三全育人”模式下的培育理念。 职业教育的实现是在一定的价值取向中完成的,在新时代背景下,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也是价值取向的一种表现。“培养、塑造、发展什么样的人”,对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是一项新的挑战。习近平同志在“三全育人”上的深刻论述,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于“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重视,对于当下高职院校来说,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体系中,能够充分发挥育人实效,在思政教育中逐步融入“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专注坚持、守正创新”的优秀理念,从入校起便完整地、循序渐进地将工匠精神浸润在当下思政教育体系中,将学徒制与工匠精神巧妙融合在一起,培育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有较高职业素养和职场技能的技能劳动者。这一定是将“三全育人”作为新时代培育理念才能够完成的,必要条件是高职院校全员育人——行政人员、专职教师及企业师傅等相互协调;全方位育人——将工匠精神融入每个教育教学环节;全过程育人——从入校到毕业乃至就业后的过程教育。 (二)校企师傅优选及培养,实现“双导师”模块下的培育路径。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利途径,学生在企业跟岗中,更加能够在现实工作中体会到“工匠精神”。因此,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及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有机结合,一方面企业“师傅”在对现代学徒制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与实际操作传授的同时,在日常考核中纳入职业素质、精益求精、团队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结合“工匠精神”这一特质,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在专业教学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作为校内“导师”,把“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融入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课堂考核中。“双导师制”能够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优选专业教师及企业骨干成为“师傅”,不断加强工匠精神培养的师资队伍,才能成为“工匠精神”培育的可靠保障。 (三)“匠心”与“匠能”结合的实践育人,形成“中国制造”背景下的培育通道。 “工匠精神”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现代学徒制是培养工匠人才的重要渠道,以专业跟岗实践作为启蒙,学生和学徒的多元化身份作为起点,将校企师傅作为主要育人者,充分发挥实践为主体的能动作用。注重学科之间的互动和贯通,在专业实训中融入实践育人过程,从单一学科实训逐步发展为多学科互通的模式,从简单普通实训到有工匠意义的力量实训,形成“中国制造”背景下的培育“工匠精神”的启蒙通道。 参考文献: [1]杨红荃,苏维.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27-32. [2]孟源北,陈小娟.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J].职教论坛,2016(27):16-20. [3]陶文辉,马桂香.基于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职教坛,2017(2):60-64.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新时代思政教育视域下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项目编号:19YB35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