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范文

    黄成杰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 推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已经成为教师实现因材施教的必要途径。当下,对于分层教学法的研究仍在继续,而且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根据这些研究成果继续分析,探究开展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相关教学策略,以期能为其他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可靠的教学帮助。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隨着对分层教学法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作用和意义也越来越大。目前,许多教师都希望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层分组让学生接受他们可以接受、愿意接受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从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所以,本文将从分层教学法的作用和意义以及相关的运用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 分层教学法的作用和意义

    分层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教师采取科学的分层教学将学生进行分层的一种教学手段,可有效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学习,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也有利于其接受和理解学习内容。总的来说,分层教学法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是分层教学,所以教师能够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安排教学任务,全面的照顾到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于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之下能够以团队形式学习和探究知识,从而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二)能够实现生生合作学习:分层教学法因为具有科学的分层策略,所以能够较好的照顾到了学困生、中等生和尖子生之间的学习差距,配合分组教学法实现“以强带弱”的教学目的,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我说你听,我写你记”的教学情况,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 分层教学法的运用方法——以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为例

    (一)层次划分

    层次划分是运用分层教学法的第一步,是基础性工作。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分层标准,从而将学生置于不同的学习等级以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当然,此处所说的层次划分必须是“隐形”的,即不能让学生知道,为的是不让分层标准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使其以平常心进行数学学习。

    首先是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三层,即数学学困生为A层,数学数学中等生为B层,尖子生为C层。三层之间的划分标准可以以数学测验成绩、日常学习表现为主,而且三层之间绝不属于隔断无联系的状态,而是可以互相交流,从而实现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其次是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教学内容分成三层,并设定不同的教学任务,例如“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熟练掌握加减法竖式的写法”“总结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和方法”。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把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并不是让不同层级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而是让整个教学内容变得更具有逻辑性,更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教学设计及运用

    教学设计及运用是运用分层教学法的第二步也是核心步骤,主要分为以下两个小环节:

    首先,教师需要按照制定好的分层逻辑确定分组标准,即实现A/B/C三层的混合,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因为数学学困生和尖子生人数都相对较少,所以分组标准可以采用“2-4-1”的方式,即2个学困生,4个中等生和1个尖子生。按照此标准进行分组,可让中等生带动学困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而尖子生负责辅导和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重难点问题,通过“以强带弱”的方式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同时也让中等生和尖子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帮助他人之后的成就感、获得知识的愉悦感等)。

    其次,教师需要发挥团队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秉持“人本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的同时给予他们思考和实践的机会,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竖式的写法时,教师可以用方格纸教给学生竖式的正确写法,并引导学生总结竖式的书写规则,直观表现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的理解加减法竖式的作用。当然,这个过程中教师需作为团队顾问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引导,而非是让学生无目的、无方法的胡乱探究,这是教师必须要注意的。

    (三)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是运用分层教学法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总结性工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科学的综合评价手段给予不同层次学生以不同的评价结果,总体上来说是以维护学生的学习自尊和学习信心为主,但也要讲求公平公正,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不足。

    完善评价标准:传统的课堂评价标准太过简单,甚至可以说非常单一,难以保证综合评价工作的公正性。所以教师必须要完善评价标准,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的课堂评价体系,例如以学习结果入手,分析各层、各组学生的学习状态、接受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等等,

    注重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相比终结性评价来说更加务实,它会用学生理解的方式还原学习和探究过程,从而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自己的学习不足。所以在综合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根据评价标准进行打分,还要写评语,写清楚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便于他们自纠自查,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必须要通过分层教学法实现因材施教,才能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习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在运用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层次划分、教学评价及运用、综合评价三者先后有序,共为一体,是开展分层教学的主体教学策略。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个人浅见,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张宜清.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才智, 2017(24):50-52.

    [2]陈丽霞.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 v.4(9):224-225.

    [3]钟海彬.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 时代教育, 2015(8):264-268.

    [4]王艳霞.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管窥[J]. 新课程(上), 2015(1):43-45.

    [5]米玛卓玛[1].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研究, 2017(9):50-5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