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线
结构线结构点纵向运动或横向运动所形成的具有结构意义的线索。亦即结构点运动的轨迹。又称“线索”。古人则称作“筋脉”、“命脉”等。刘熙载《艺概》:“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林纾《文微》:“命脉之所在曰枢纽,文中有此,虽千波百折,必能自成条理。”它只具有结构意义,主要指的是决定作品层次及内部关联的客观的或实际的依据,应串联于题材当中,统贯于形象和意境之间,而不应与题材混同,不应与形象和意境混同。作为贯串性的结构线,因结构点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一) 情节结构线; (二) 事理结构线; (三) 性格结构线; (四)意念结构线 (环境结构线)。这几种结构线,根据作品的内容和表现主题的需要,有明有暗,有双有单。有时可能叠用,变成形双而实单。有时几条线索交叉在一起,呈网状、辐射状等各种形态。 结构线作为文章的层次安排和内部关联设置的依据,既是实际的,又是无形的。说它实际,因“文脉不流,则偏枯文体”(刘勰《文心雕龙·附会》),“无血脉则不通” (宋·吴沆《环溪诗话》)。说它无形,是因为它虽实际存在,却隐于题材之间,只起作用而了无形迹。“脉绾章法而隐焉者也。……章法在外可见,脉不可见。气脉之精妙,是为神至矣” (清·方东树《昭味詹语》)。结构线的主要作用在于使文章层次贯通,篇章稳密。其效果则在于提高文章的科学性,即侧重于逻辑表述。在具体写作时应注意“脉忌露” (严羽《沧浪诗话·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