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例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引导的有效策略 |
范文 | 宋建梅 摘要:小学语文必须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根据新课程标准这个硬性要求可以判断出,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环节,小学阶段的阅读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课内阅读,一种则是课外阅读。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指导建议上都是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经典文章(包含课文),这种方法的确有效但是从长远来看效率不高并且学生还容易遗忘,因此笔者将从根据自己的教学实例做出改进,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加的科学高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教学? ?方法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主要的指导方向有两个,大多数的学生在课堂阅读(课内阅读)上表现的还算是中规中矩,但是课外阅读上表现的就不很积极了。教师硬性要求的课内经典课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能够完成背诵,然而仅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有课外阅读的习惯。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能起到指导辅助的作用,阅读的目的体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引导。 一、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把阅读当做享受 课堂上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活动的基础,在基础教育较差的部分学校,学生的课内阅读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学生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整篇文章一个声调,毫无美感可言,从学生的读书声根本感受不到课文的魅力,相反却能感受到学生们只是被动的跟着其他人在阅读。在这种环境下阅读不会收到任何效果,长此以往甚至学生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阅读首先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只有良好的阅读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们享受阅读爱上阅读。 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建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就成为了首要问题。教师要发动学生,号召大家从家中带一些已经读过的书到学校,教师将这些书归纳整理分类,放置到教室角落的柜子里,另外在網上购买一些号召读书学习的标语,用胶布固定在教师的墙壁和黑板的两侧,通过这些布置,教室看起来就行一个小型的图书馆,开展了自给自足的补充方式,并且图书馆式样的教师布置也让很多学生心生敬畏不敢在教室中大肆喧哗打闹。并且早黑板的两侧画出一小部分区域,要求每个学生依次书写自己收集整理的名人名言或者是优美文章的片段例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让教师的每一面墙壁都散发着文化的气息,让教室内部充满浓郁的书香,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们会不由自主的停止手中的娱乐活动,自发地加入读书大部分中争先恐后的成为一名安静的读者。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把阅读当做生活必需 兴趣是学生主动开展阅读活动的一大诱因,兴趣具有的魔力是无法替代的。同时书籍更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学生明白爱上阅读,对阅读有兴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学生对于阅读没有兴趣甚至是反感,往往是对于阅读了解过少导致的,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科技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学生们更容易被能够提供强烈视觉冲击的电子产品感兴趣而不是他们心目中枯燥无味的阅读。小学生由于身体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而家长迫于生活和家庭的压力一直在为事业打拼而无力监管,所以监管的重担就转移到教师的肩上。但是由于学生年纪太小往往很难与教师做出正确的有效的心理沟通,在受到打击和委屈之后往往依赖于沉迷于虚拟世界来减轻现实的痛苦,这就导致小学生沉迷游戏对于阅读学习等丝毫提不起兴趣来。 这是大部分学生对于阅读不敢兴趣的原因,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从本质上解决问题,首先要杜绝电子产品进入校园,教师做拿出强力的措施,从源头上解决学生沉迷电子产品的问题,不允许学生把电子产品带入校园从根本上遏制了该现象的蔓延。另外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诱导学生对阅读不再反感,同时尽量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例如教师可以采取“以讲代读”学生不愿意阅读,那么就由教师来阅读,教师先选择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故事,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利用缓慢的语速,声音的描绘,让学生出于故事的好奇继续听下去,教师在引导学生走入故事中的世界之后,要给学生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学生慢慢的感受故事的美好,在阅读技术之后在班级里开展有奖问答的环节,号召学生们踊跃参与,教师从刚朗读的故事中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只要认真倾听的同学都能回答上来,回答正确的同学会获得一些小礼物,这样学生们之间开始竞争,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同时原来对于阅读不敢兴趣的同学也开始转变对于阅读呆板枯燥的印象。 三、引导阅读好书,让学生体验读书的益处 当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并且对阅读开始产生兴趣的同时,怎么选择书,该读什么类型的书成为了教师的首要任务。课外阅读虽然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到辅导的作用,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选择上面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学生适合阅读什么类型的书 小学生由于识字不多,对于句式和文章结构了解的不是很全面,因此教师在推荐时应该优先考虑带有拼音标注的,最好是故事类的,小学生对于那些长篇的文学著作没什么鉴赏能力,因此趣味性较强故事成分较多的书籍才是其阅读的第一选择。另外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碎片化的信息到处都是,其中好的坏的都有,小学生不具备分辨鉴别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一些小报或者是电子垃圾的精神污染,而且小学生好奇心理严重,越是教师强调不让接触不让阅读的,越是想方设法的去看,特别是言情小说和武侠玄幻小说,一旦接触很容易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这类小说并非是洪水猛兽,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类书籍对于学生的成长发育有反面的作用,尤其是网络小说里面大肆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和个人利益至上的精神,不仅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发展,甚至于社会主义的建设精神有所违背。 因此,教师在这方面,要多花时间,拿出更多的精力,给学生讲解这些书籍的坏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适当的时候还可以举一些因为沉迷这些书籍所造成的惨痛的教训,以此启发学生远离这些书籍。另外,教师要对学生们即将阅读的书籍提前检索,提前翻阅确保书中的内容健康向上有利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通过查阅图书目录,看一看书前面的序言和后面的后记,大致翻阅图书的目录,当这些都看一遍下来,教师大致对于这本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成年人的鉴别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很快的鉴别书籍的好坏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然后向学生做出合理的推荐。 (二)指导学生制定有效的计划 小学生读书时一件好事,但是要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读书,什么时候不能读书。所谓计划,就是要在完成课程作业的前提下在选择一些适当的书来读,很多学生本末倒置,课堂上该学习吸收的知识还没有完全搞懂,就开始不听讲,在下面偷偷地看课外书,自己还认为这样做很有道理,认为只要是读书就是一种学习。教师要及时的指正,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不仅对学习无益,甚至还会让学生深受其害导致课程进度落后,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学生因此慢慢的开始什么也听不懂上课无所事事只能进行课外阅读,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学生的成绩一落千丈很难通过课下的努力补回来。 教师要在每个学期的开始时给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一个课余时间活动计划,小学阶段的各个年级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都不相同,就爱搜狐依据学生的年级,课余时间的长短制定出与学生相契合的课外阅读计划,让学生们充分的了解到真正可以进行课外阅读的是什么时间,而上课的时间是用来接受和学习理论知识的,不出现能因为阅读而不听课这种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樊丽丽.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指导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8,(15):56. [2]卢宪芝.浅议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中国校外教育,2018,(21):75. [3]董会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8,(25):142-143. (作者单位: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第四小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