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作为社会控制策略的“全民阅读促进与引导” |
范文 | 【摘 要】文章从社会学的社会控制视角解读阅读行为与社会控制的关系,进而引出阅读社会控制的概念与目的。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介绍了出版选择控制、阅读指导、图书评论,法律、行政途径等四种阅读社会控制的途径,并从知识自由与阅读选择、信息过剩与阅读引导之间的关系对阅读社会控制进行了思考和论证。 【关 键 词】社会控制;阅读的社会控制;途径;知识自由;信息过剩 【作者单位】屈明颖,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中图分类号】 G252.17 【文献识别码】A 美国社会学家帕克和伯吉斯认为,一切社会问题都是社会控制问题。人们的正常生活、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社会秩序,为了保证社会运行的基本秩序,并尽可能使社会运行处于良性循环状态,每个社会都必须限制其成员行为,这就需要一定的社会控制。全民阅读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或现象,具有社会的普遍性和持续性,其发展与普及是在一定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共同作用与影响下进行的。由于阅读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当社会多元化价值观中出现功利性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时,必然会反映在人们的阅读行为和阅读倾向中,也容易对整个阅读活动和正常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对人们的阅读行为和阅读倾向进行社会控制,以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加以規范和引导,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朝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 一、阅读的社会控制内涵与目的 1.“社会控制”一词的引入 作为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社会控制”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在其1901年出版的《社会控制》一书中提出的,其基本含义为社会对个人或集体的行为做出约束。虽然带有强力制约的意思,但不只是片面控制人们的行为,重要的是含有协调和积极引导人们行为的内涵。因此,社会控制是一种社会行为,是社会通过各种因素运用各种方式,使个人和团体的行为能够有效地遵从社会规范,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整体协调一致、积极互动地向前发展的目的。社会控制可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两种。硬控制指采用强制性手段,如政权、法律、纪律等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及行为方式实行控制;软控制指运用非强制性手段,以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信仰信念和社会舆论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实行控制。 2.阅读行为与社会控制的关系 (1)阅读是社会控制的手段之一。阅读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有的、必不可少的精神交流活动,也是社会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所提出的要求。阅读是人类教育的基本方式和社会信息的交流渠道,可以传播社会思想意识,提供社会规范,使社会成员增长认识辨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增强整个社会的自组织能力,达到社会控制的目的。因此,阅读也是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 (2)阅读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自身也要受到社会控制。这是因为,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不相同,因而对阅读的要求也不相同。社会成员的阅读动机和阅读需要也随之发生变化,即社会总是要对社会成员的阅读内容、方式、性质做一定的规范。这种规范不是干涉、限制读者的阅读自由,而是积极引导和倡导阅读风尚。 (3)不同时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倾向需要社会控制。阅读是一种个人行为,阅读内容因人、因事、因兴趣爱好、因环境变化而异,阅读内容的多样性是其一个特征。受主客观条件影响,随着年龄、智力、知识和阅历的增长,以及生活、工作等条件的变化,人们的阅读行为及与之相关联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也会发生变化。由于图书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和作用,而阅读行为是由个体来完成的,因此,必须对人们不同时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倾向进行控制。 3.阅读社会控制的内涵与目的 从宏观上讲,阅读的社会控制不是针对某一具体读者,也不是针对某一具体读物,而是要对整个社会的阅读活动形成一种有效的约束力和吸引力,其所考虑的是社会环境与个体阅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因此,阅读的社会控制内涵可以理解为社会对其成员的阅读加以规定或影响,使其具有一定规范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基于政治利益和社会利益需要进行的,要对整个社会读者的阅读活动形成有效的约束力和吸引力。阅读的社会控制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通过鼓励和提倡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各种读物出版与传播,引导和促进读者对优秀图书进行购买和阅读;第二,对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各种读物的传播加以限制和禁止,使读者的阅读和购买行为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缚。 图书出版发行机构、图书馆、学校等都是阅读社会控制的有力杠杆,国家对阅读活动进行社会控制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第一,使读者的阅读行为服从社会整体的需要,使读者的阅读自由与社会调适和进步发展达到对立统一;第二,阅读的社会控制是阅读的社会结构和读者角色定向的一个重要方面,要通过控制和引导更好地完成读者角色定向的社会化过程,使之形成由各种角色定向关系组成的丰富多彩的阅读社会结构;第三,阅读的社会控制不是消极地限制读者的阅读行为,而是要对他们的阅读行为积极引导,从而协调读者、国家、社会精神生活整体的平衡发展。 二、阅读的社会控制手段 对阅读的社会控制可以运用政权、法律、政策、条例等手段进行强制性约束,也可以采取非强制性手段进行引导。强制性约束如制定专门法规,如版权法、出版法、图书馆法、档案法等使阅读活动有正常的秩序,明令禁止阅读诲淫和反动书刊,对不健康不正确的阅读行为和阅读倾向实行社会控制。非强制性手段主要是对阅读行为和阅读倾向实行舆论引导与社会控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舆论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可以作为一种对个人或群体进行约束的强大力量。充分利用大众传媒,通过舆论导向宣传教育,强化社会舆论的制约功能,疏导和指引人们的阅读;组织各种读书活动,引领阅读潮流,形成良好的阅读风尚。具体而言,阅读的社会控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出版选择控制 出版选择控制又称出版本源导向。出版工作就是为读者寻找合适的作者和书稿,加工读者所需要的图书;为作者寻找读者,向作者提供读者的阅读需求信息。出版机构这种内在机制决定了其具有阅读社会控制的杠杆作用,它不仅直接决定书稿的选择方向,而且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出版选择对阅读行为的社会控制要求出版社不能仅仅被动盲目地迎合读者需求和社会阅读潮流,而要通过图书的出版数量和质量,主动积极地引导阅读潮流,即所谓“创造读者”。 出版选择对阅读的社会控制还要求阅读有明确的指向。出版社在出书时,要注意满足一般读者的需要,但读者需求的层次多样,仅仅照顾一般读者的兴趣还不够,还应跨越、突破这一水平。出版社要重视和满足各个特殊层次读者的需要,使得出版物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阅读物指向明确,有利于出版社通过它们引导读者逐步由较低阅读层次进入较高阅读层次,完成读者阅读从自发教育向自觉教育的转化,即自觉地把阅读目的由消遣转变为求知。 开展全民阅读,首要的是出好书。衡量全民阅读活动的标准,不在于出版社出了多少书和读者读了多少书,而在于出版社出了多少好书和读者读了多少好书。出版社义不容辞地要为读者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传播媒介“内容为王”,全民阅读也要“内容为王”,内容决定全民阅读活动的方向和成效。 2.阅读指导控制 阅读指导控制也称阅读指导的主体导向。与出版选择控制不同的是,它是直接针对读者主体进行的,其宗旨在于对人们的阅读目的、内容、方法给予积极引导,提高读者的阅读修养,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阅读观,提供科学的阅读方法,使社会对阅读的控制变为读者主体的自觉行为。 阅读指导的主体导向是由一个大的社会系统进行的。首先,编辑出版部门在出版发行业务活动中承担着阅读指导的责任。其次,图书馆是社会阅读活动的组织方,也是社会教育的指导机构,进行阅读指导有便利性,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再次,学校定期举办阅读活动,并把传授阅读知识和能力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最后,社会学术团体、科研机构以及各类民间组织开展阅读理论研讨,定期举办阅读培训会、交流会,对社会成员进行阅读指导。 阅读指导的内容包括唤起读者的阅读意识,培养读者的阅读技巧,倡导系统阅读等。书目评选、书目推荐、阅读讲堂、读书讲座、读书会等成为阅读指导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阅读指导过程中,组织方既需要向读者传递知识,又需要积极培育读者兴趣,提高读者的阅读鉴赏力。阅读指导不仅要对读者阅读行为进行方法上的规范作用,而且还配合着对阅读内容的各种思想、观点、理论、技术及学说进行宣传、评价和分析,这些都会使读者在接受阅读指导时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使其阅读认识和行为发生变化。 3.图书评论 图书评论是着眼于阅读客体的一种社会控制方式。图书评论的目的在于向读者准确地介绍和评价图书,指导读者选择阅读物,使图书在传播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效应。图书评论对阅读的社会控制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图书评论可以提高图书的写作和编辑质量,优秀的书评能鼓励、鞭策作者写出高质量的作品。书评人能够从一定的理论高度评价图书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同时可帮助作者或编者发现图书中的错误。出版社不仅通过书评向广大读者传递图书信息,还通过读者对图书的反馈和评价分析读者需求,调整和改进出版策略。 (2)图书评论带有阅读指导的功能,它可以帮助读者从浩如烟海的图书中选取自己所需的图书,指导读者读什么书、怎么读,积极引导读者阅读好书。比如文学作品必须通过读者的欣赏水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书评通过对作品的介绍和分析,帮助读者提升欣赏水平和对文学形象的理解,让他们深刻认识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意义。 好的书评不但能对图书的价值做出权威性的评价、判断,还以其权威性影响出版业的发展方向。像美国的《纽约时报书评》和《纽约书评》、英国的《泰晤士报文学评论副刊》和《伦敦书评》,其褒扬的新书一定会畅销。近二十年,我国具有权威性的图书文化评论刊物,如《读书》《书林》《博览群书》《中国图书评论》《新京报·书评周刊》等,也都是颇有口碑的阅读类刊物。此外,还有由各地图书馆或文化机构自发刊印的内部阅读刊物,如温州市图书馆主办的《温州读书报》、南京凤凰台饭店主办的《开卷》、北京朝阳区文化馆主办的《芳草地》等,均充分发挥文化机构的导读专长,凭借高品质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4.法律、行政途径 对阅读进行强制性的约束,首先,可通过行政命令和法律手段来控制某些书籍的流传,这种手段适用于极端有害社会健康发展的书刊,如许多国家对黄色淫秽图书的坚决取缔,发现淫秽读物的选题坚决撤销等。其次,社会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对阅读活动进行规范化倡导。阅读作为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如何使读者的阅读内容更系统化、条理化,更适合社会需要,使其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标相一致,也应进行社会控制。如利用共青团、工会、图书馆、学校等组织群众性的读书活动,对人们的阅读予以引导;通过宣传部门和宣传媒介向人们推荐优秀书刊;成立读书活动指导委员会对社会成员进行阅读指导等。再次,立法保障全民阅读工程在法律框架下运行。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与此同时,各省、市、区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也在积极酝酿、推进地方阅读立法工作,有的已经走在国家立法之前。如湖北省、江蘇省、深圳市的全民阅读法规已陆续出台,以地方法规的形式推动全民阅读发展。 三、对阅读社会控制的现实思考 1.如何看待知识获取自由与阅读选择的关系 知识获取自由是公民权利的重要方面,许多国家都通过宪法和法律把知识获取权利确认为公民的基本权利。然而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受众不仅可以自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且可以在网上自由发布信息。选择信息的权力不再只属于传播者,而且更多地掌握在受众手里。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中,随着道德和伦理标准的不断变化,受众的自我约束力越来越弱,对信息的把控也越来越弱,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随着阅读自由度的提升,新媒体时代阅读方式转变背后的隐忧越加凸显,读者履行知识获取自由的权利更加需要社会控制的“庇护”。 自由阅读以获取知识和信息是公民全面发展的必要方式,也是知识获取自由的重要体现。但是,正如任何权利皆应受到控制一样,阅读自由也应受道德自律的控制,并且需要社会价值的引导。提倡阅读自由并不等于在社会价值上不加以积极控制、引导和干预,对阅读内容的控制由阅读自由权利的相对性决定。从公民阅读自由权利的存在来看,它是绝对的;从阅读自由权利的行使或实现来看,它又是相对的。限制读者权利和控制读者权利都是基于同一个价值目标——实现和保护读者权利。在现实中,一个人只能享有正义允许的自由,而不能超出这一限度。因此,知识获取自由虽然是个人或组织发展必需的基本权利,但这种权利的享有必须受到一定范围的限制。 2.如何看待网络时代信息过剩与阅读引导的关系 在知识剧增、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不可避免地对社会公众的选择产生影响。首先,信息过剩会造成选择障碍,甚至是个人在面对无法承载的信息量时会产生压迫感,这即是理查德·沃尔曼提出的“信息焦虑”。人们通过阅读获取的信息必须是可以消化和理解的,如果不能够理解,就会导致焦虑的产生。人们在缺乏反思的时间内不能够完全消化吸收获取的信息时,信息超载便会将人们变为机械式的信息查询者,进一步促使人們逐渐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其次,信息过剩对媒介素养意识相对薄弱且自我约束力不强的社会公众来说,他们将难以摆脱低俗文化和不良信息的侵害,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更需要学习辨识和抵抗不良影响,提高辨别有益信息的能力。因此,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新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这种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大量阅读内容的同时,也带来很多不可避免的影响。 全民阅读并不缺少阅读内容,问题在于社会提倡、鼓励阅读什么内容。信息过剩时代的阅读选择与阅读内容提供的矛盾需要社会控制,这是媒体和政府的责任,但最终在于培养大众阅读经典的生活方式,抵御信息过量造成的焦虑,鼓励选择纸质阅读,回归经典阅读。传统的纸质书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审美过程,装帧、开本、版式、纸张,都可能含有独特的美学意蕴。读书是一种生命体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无论现代信息科技如何发达,不能也不应当完全取代传统阅读。面对信息过量现象,我们要有自觉,让自己具备信息传媒素养,知晓现代信息传播的规律。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沉下心来以传统的方式读书,重视经典阅读。经典是经过历史筛选沉淀下来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阅读经典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品位,也可以养成良性的生活方式。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