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论新时期农村广播的内容创新和管控机制 |
范文 | 尧遥 【摘要】农村广播在覆盖率、时效性等方面比纸质媒体更具优势。湖南省常宁市实施的农村广播民生工程“村村响”,其精准定位和功效在当地获得了受众的好评。建设、管理和使用三管齐下的方式,加上三级联控的广播服务体系,彰显出“村村响”工程强大的生命力。农村广播基于内容的创新和管控机制的有效探索,进一步增强了传播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农村广播 村村响 内容创新 管控机制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广播是基层组织的重要舆论宣传工具,也是基层组织行之有效的工作管理方法。①对于农村民众来说,广播可谓是最早普及的大众媒介之一。②广播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广播媒体在农村的覆盖率、时效性都胜过纸质媒体,在政策宣传、新闻传播、资讯服务、文化娱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与优势。③广播成为基层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广播不仅是重要、便捷的宣传工具,还是农民朋友开阔眼界、脱贫致富的重要信息来源。除此之外,面对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农村广播系统的应急功能可以发挥巨大作用,成为保护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有效手段。 从媒体形态、产业模式到管理体制机制,互联网思维给农村广播系统带来了全新的改变。从最初的有效覆盖到有效到达,从舆论引导、信息传达到公共服务,农村广播在传播内容上不断创新。④传统广播的音频传播价值犹存,如今基于可寻址的智能系统、远程分区以及点对点式的传播等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广播在农村的传播力、影响力和生命力。 常宁市地处湖南南部,境内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区域内河网稠密,自然地理条件较为复杂。全市共有120多处地质灾害点,10多个山区乡村以及偏远村没有通电视,也无手机信号。当地老百姓都有收听广播的习惯,一些人表示十分怀念以往一边听广播一边干农活的时光。针对老百姓的提议和农村实际,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响应,在湖南衡阳地区率先启动建设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 农村广播“村村响”民生工程是解决广大农村群众在信息获取“最后一公里”问题上的生动案例。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常宁全市706个村的广播系统已经全部建设完成,安装的广播喇叭达到7230个,基本实现全覆盖、无死角。广播在传递信息、凝聚力量、抗击灾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村村响”广播工程的“四台”定位 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常宁市“村村响”广播系统工程实现了“民生电台、法规讲台、空中舞台、应急平台”的“四台”精准定位。 1.政策传达奏响暖民强音 自“村村响”开通以后,常宁市利用广播在农村宣传党的惠民方针,解读“三农”问题、“二胎”政策,宣传精准扶贫、“新农合”等信息,声音传到田间地头,很多农民边干活边收听。广播节目里播放的法治案例、普及的法律常识,成为农民获取法律法规的“知识讲台”。 2.涉农资讯信息开启富民之路 针对当地农业生产和民生实际,“村村响”工作人员特地编排了对农科技等信息或专题节目近1000期,宣传诸如水稻果木病虫防治、生态种植作物、无渣生姜种植加工等实用知识。除此之外,节目还介绍了各类农产品供求趋势、价格走向等实用资讯,让农民朋友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最新的市场动态。每逢招工季,节目会通过广播发布企业招聘信息,村民们在家就可以知晓各方情况,很多工厂企业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找到了合适的员工。 3.文化娱乐节目丰富精神生活 为了适应在农村地区的播放需要,“村村响”广播还别出心裁地编排了合时宜、接地气的音乐,针对地方民俗播出小品、相声、花鼓戏等文艺节目。文化娱乐节目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广播通过传播正能量信息,宣扬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构筑农村健康、积极、向善的社会风貌。 4.打造农村生产生活的应急平台 常宁市“村村响”有效整合了应急、公安、消防、地震、水利、气象等30多个部门的应急预警与日常宣传教育资源,在危机发生之前第一时间通知或指导民众撤离,起到防灾避险的作用,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015年6月,当地部分乡镇突然降下冰雹,十一月又遭遇了汛情,当时都正值凌晨时分,一些村寨不通电话,也没有手机信号。当地村民告诉笔者,多亏了广播里及时反复地播报预警信息,村里快速组织群众转移,提早做足了预防措施,才避免了人员伤亡和遭灾。当地广播站负责人说,当时的预警程序如下:得知气象、水利等相关部门的消息,村干部第一时间用手机编发短信,广播随即开始自动语音播报,广播员及时告知村民天气情况和防汛信息。在紧急插播的通知里,广播不断提醒村民们注意安全,告知何时有灾情,提醒大家高度警觉,并指导村民做好鱼塘、农田排水以及家电断电等细致入微的防范工作。 截至2016年初,常宁市共通过“村村响”工程发布通知2000余条,第一时间及时转移、疏散了事发地以及通信不畅的偏远山村居民,确保了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广播响在耳畔,温暖融入人心。 二、建设、管理和使用三管齐下 广播走入农村千家万户是基石,管理是重点,使用则是目的。常宁市将上述三点同步进行、齐头并举,投入了300万元恢复了基层广播电台调频,在人口密集区、地质灾害点、林区、库区、矿区,还包括126个地质灾害点、主要林区、II型水库以及有安全隐患的尾砂库等地均设置广播电台。针对边远村寨和信号难以覆盖的地区,通过建立发射塔和二级平台,解决了部分信号难以到达的障碍。目前,平均每个村的广播喇叭安装都在10个以上,一张较完整的广播网络已经构筑起来。 在广播管理方面,建立了工作管理、岗位职責、设备维护、目标考核、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针对安全播出和应急问题也制定了预案机制。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部分村广播室和市广播电台,笔者发现,村组除了专门的广播室以外,办公室内还有专门的管理台账,下设播控机和密码,每个村组都有专职的广播员。在市里的广播电台,设有专人负责对接故障报修电话及维修点,通常情况下维护车辆能做到“一般故障一天之内上门解决”;如遇重大故障,能够做到72小时内排除。乡镇(办事处)由党(工)委书记对所辖区域的广播设备负总责,明确村支部书记是广播终端管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喇叭设备管护也配备了人员,如此一来,建立起“市、乡、村”三级联动、合力维护的机制。 三、三级联控的广播服务体系 首先,市一级设有播控机房。市广电为了农村广播“村村响”专门成立了大数据机房,并配备专职直播室、播控室以及办公房间。播控机房对各乡镇或办事处设有分控机构,可对其进行随时分区调控。常宁市广播电台里有专职的采编队伍,报社、网站和相关新闻机构或部门也可以提供信息。播出时间方面,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段,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11点播出,自开播以来播出时间已近一万小时。在特色对农广播方面,每天在早、晚时段播出共一个半小时的固定广播,包括时事政治、本地新闻、惠农政策等新闻类节目,并加入歌曲、戏曲等文艺栏目,以及贴合当地实际的招工、扶贫、生产、科技、“三农”等资讯,为农村地区的就业致富提供便利。 其次,各乡镇下设播控平台。这一级的播控平台可直接对下辖各村分头广播。每个乡镇或办事处都设有广播站,宣传委员对广播工程实施主要管理。播控平台可以控制本辖区内的所有广播终端,各乡镇都可以通过此平台随时发布消息、通知,召开会议和提示预警。 最后,村一级都有自己的广播室和播出终端。全市七百多个村,相应的就有七百多个分控平台。每个行政村都安装了十个以上的广播喇叭,能够实现对村里人口的全覆盖。此外,村一级的广播室均单独设立,并且统一设置在能够落锁的房间内,由村支书和专职广播员掌握村级插播的电话卡和相关密码。两名广播员中,一名为村支书,另一名为专职的广播员。如此一来,农村广播三级有效联动、主题内容明确、建设标准统一、可管理可控制的完整服务体系得以建立。 值得一提的是,乡村一级还可以利用本机播控平台播放片区资讯,必要时还可利用广播系统召开会议、发布紧急通知等。接地气的“村村响”真正做到了“入乡随俗”。 四、三方保障 护航广播“村村响” 常宁市众多部门配合,全力保障“村村响”工程,并专门抽调人员组建工作班子,经常召开调度会,多次深入农村实地调研。为了建设好“村村响”工程,全市乡镇和26个相关部门参与联动,其中具体建设、管理和使用由广播电视台负责。对此,广播电视台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组建了专业采编与制作队伍,定期进行相关课程的理论学习及实操业务的技能培训。针对乡镇的宣传委员、专职广播员,村支书和村一级的广播员,广播电视台分批分期对他们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肯吃苦的队伍,使之更好地服务农村广播工作。 智能设备为农村广播护航,先进技术成为农村广播发展的有力支撑。在工程信号传输方面,采取的是以有线电视共缆传输为主体,无线调频发射补充的办法,加上可寻址的智能广播系统,能有效实现远程分区广播和“点对点”式的广播。目前,可以实现定时自动发出广播、手机编辑短信转化成语音、紧急时段进行智能插播等方法的有效联动。如当地的发射设备位于海拔较高的山顶,就会增配备用电源,确保即使停电广播也能继续播音四个小时以上。此外,面对当地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特意为气象、水利、应急等模块留有端口,以便更好地整合多方应急预警资源,并为其提供设备与技术上的便捷。在每个乡镇、村都配备了专门的播出器电话卡,如遇紧急情况,即便各级广播员不在机房,也能实现远程控制播放平台,从而及时发布消息。 “村村响”工程得到多方的支持,运行维护的资金得到保证。经过前期多方筹集,常宁市“村村响”工程建设截至2016年已经投入逾1000万元。为了保证工程的建设标准和正常运转,常宁市财政每年专门安排12万元作为广播终端电费、10万元的行政村电话插播器话费,运行维护工程的专职经费达到60万元。由于所有的建设经费都由市财政和相关部门承担,整个工程没有让村民掏一分钱,常宁的“村村响”做到了真正的为民广播、惠民广播。 注释 ①刘永祯:《民和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思考》,《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7期。 ②郭永芳:《淺析农村广播现状及再发展对策》,《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第20期。 ③李灏桢:《天津农村广播的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4年。 ④孟伟:《2014年中国广播发展图景》,《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年第3期。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湖南记者站) (本文编辑:肖婧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