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用精品策略激活党报新闻生产 |
范文 | 王丙全+杨敬文 面对新兴媒体的冲击和传统媒体的竞争,党报如何顺应传媒变局大势,创新内容生产,是当前一项重要而且极其紧迫的课题。 2014年,湖北日报成功实施第三次改版,同时围绕新闻生产、考核考评等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重在当场评定、即时颁奖的每日好稿奖评选制度,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8个多月来,坚持在每天采前会上评选当日好稿,在强化新闻导向、鼓励新闻精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高速、高质、高效的激励机制,为党报内容生产改革提供了有益探索。 一、变“马后炮”为“马上奖” 新闻评奖制度,本是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发展的产物。如今在中国新闻界,这一制度又彰显了中国特色。 不言而喻,作为新闻业务建设的指挥棒、风向标,新闻评奖意在激励,贵在导向,重在示范,同时也是采编人员晋升新闻职称的重要标准之一。目前,我国新闻评奖制度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管理操作体系,有全国性的,也有地方性的;有新闻单位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有按地域划分的,也有按行业划分的;有按作品体裁划分的,也有对从业人员设置的等等,不一而足。众多评奖,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越来越受到新闻界及其管理部门的重视。 以湖北日报为例。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刊发后,从纵向来看,首先要从编辑部首评月度好新闻、年度好新闻中脱颖而出,然后再被推荐参加湖北新闻奖乃至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从横向来看,根据稿件内容,还可能参加人大、政法、“三农”等行业新闻奖项的评选。 新闻评奖,既衡量业务建设成果、又引导新闻价值判断。但此前评奖制度也存在一些先天不足。 例如,评选工作的滞后性,使各类新闻奖沦为“马后炮”;评选过程的有限参与性,使得评选过程公开、透明度不够,容易受到猜疑;评选结果的高淘汰率,使得许多采编人员对新闻奖抱着可遇不可求的被动、消极心态等等。 于是,评选改革随着新一轮改版提上了日程,其中一大亮点便是创设每日好稿奖评选制度。该奖项在采前会上每天一评,全流程民主、公正、公开、透明,当场评定、即时颁奖,“马上奖”一扫“马后炮”的迟缓、拖沓,其示范、激励、引导作用立竿见影。 二、让指挥棒看得见、摸得着 新闻评奖,是影响新闻生产力的重要一环。坚持民主、公开、透明,是评选结果公正、公信的保证。湖北日报编辑部从推出当日好稿评选制度起,就严格制定评选标准,科学设计评选流程,全流程充分发挥业务民主,使指挥棒、风向标始终让采编人员看得见、摸得着。 统一标准,宁缺毋滥。标准是评选的基本依据。湖北日报每日好稿评选坚持质量标准,突出新闻导向,注重新闻价值,重点从作品的新闻性、思想性、采访难度、写作创新及社会反响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比对,使评选工作有据可依。这5个评选要素,明确、具体,很容易被记者编辑熟记、掌握。如果当日实在挑不出好稿,采前会则会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予以空缺。1-8月,有47天出现好稿空缺,空缺率达19%。 业务民主,流程公开。程序公正是结果公正的保证。从推荐到公布结果,湖北日报每日好稿评选全流程公开,全环节民主。推荐的参评篇目,由夜班值班老总和各版主编、出版中心值班主任共同议定,一般每天推荐好稿1-3篇。评定之前,人人都可补充推荐;老总集中后,由编委办在采前会上通报。采前会在讨论夜班推荐当日好稿名单时,设置了补充提议环节。评选过程中,所有参加采前会的白班值班老总、各中心主任和策评委成员,对夜班推荐的好稿或支持、或反对、或弃权,明确表态。采前会优中选优,作品得票过半才能获评好稿。如遇较大分歧,则由白班值班老总拍板并讲明理由。评选结果及评选理由,均在网上、办公楼一楼大厅阅报栏即时张榜公布,自觉接受同行监督。 一开始,各中心参会人员碍于面子,相互谦让。现在则渐入佳境,动了真格,时常对当日好稿谁上谁下热烈讨论,有时因争论而红脸,形成了良性的业务民主氛围。 畅通渠道,支持申诉。尽管值班老总拥有最后拍板权,但并不代表领导个人说了算。如果其他采编人员对评选结果持有异议,会后仍可申请复议,甚至向总编辑提出申诉。值班老总须及时给予回复、解释。畅通的申诉渠道,促使唯一拥有“拍板权”的白班值班老总,必须坚持公正立场,严格评判标准,体现业务水平,自觉将个人喜好“关在笼子里”,从而避免了“一言堂”。 运行8个月来,共评选当日好稿197篇。 据分析,当日好稿涵盖消息、通讯、组合、评论、图片、版面、漫画等各种体裁,涉及生产新闻产品的各个中心。 从体裁分类看,通讯类(包含“今日视点”)74篇,消息类48篇,组合类43篇(与其他体裁有重叠),图片类20篇,评论类15篇,版面和漫画也分别有9篇和4篇。 湖北日报编辑部好新闻评选机制的建立,保证每日好稿奖评选的公开、公正、公信,采编人员对绝大多数评选结果比较认同,并自觉以之为业务标杆,指导改进采编工作。 三、小创新撬动大效应 创新,是一个媒体发展的灵魂。机制,是一个媒体高效运转的保证。 每日好稿奖评选这一创新机制,经过8个多月的试运行,对湖北日报新闻业务带来的激励鞭策作用,日积月累,正在从量变转向质变。竞争意识、精品意识显著增强。产品质量,是市场营销的根本。新闻评奖,起决定作用的,归根结底还是稿件质量。每日好稿奖制度,使新闻竞争具体到每一天,采前会就像一个大擂台,所有稿件都在这里一决高下,所有部门也在这里比拼业绩。通过竞争,倒逼广大采编人员写好稿、出精品,也促使各部门负责人在带兵打仗上有更多作为。每日好稿奖的评选结果,也成为月度好新闻等其他奖项评选的重要参考。在1-7月评出的175篇每日好稿中,有107篇入选月度好新闻奖,入选率为61%。 业务导向更加明晰。坚持新闻强报,是湖北日报的核心办报理念之一。每日好稿奖的导向作用,一是体现在稿件价值判断上,鼓励广大记者编辑深入基层,深入广大群众生产生活一线,抢抓鲜活素材,写真新闻、好新闻,突出思想深度。二是体现在写作呈现效果上,鼓励创新表达方式,力求讲好故事,同时强调严谨细致,对于写作失范或有明显差错者,直接否决。过去,湖北日报长稿多、大稿多,在每日好稿奖“消息优先”原则的带动下,报纸上通讯稿、长稿少了,消息稿、短稿、组合稿多了;通过强化质量导向,差错少了,纠错更难了,内容更鲜活了,语言更生动了,阅读体验明显改善。 激发了新闻生产力。新闻人才青黄不接,是当前传统媒体面临的普遍问题。一方面,成熟记者编辑或流失或走上管理岗位,另一方面,年轻记者编辑,虽有理论功底,有梦想、有激情,但比较缺乏实战经验,难以挑起大梁。这一现状,直接影响了新闻生产力,尤其是好新闻的生产力。每日好稿奖设立以来,湖北日报采编人员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出现了“两高现象”:一是稿件数量增多,淘汰率高;二是各类优秀新闻作品不断涌现,好新闻占比率高。 四、业务建设永无止境 每日好稿奖评选,作为湖北日报的一项有益尝试,成效明显,但在实际操作层面,还需要处理好以下矛盾: 遗珠之憾与宁缺毋滥的矛盾。按规定,当日获奖的每日好稿不得超过1篇,宁缺毋滥。实际操作中,新闻事件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每天好稿数量苦乐不均。在同一天出现多条优秀作品时,不得不忍痛取舍,难免造成遗珠之憾。如何建立配套的补救机制,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 事后申诉与即时颁奖的矛盾。当场评定、即时颁奖,是每日好稿奖评选的魅力所在。事后申诉机制,却又意味着评选结果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奖金已经发出的情况下,要想改变评奖结果,难度可想而知。如何兼顾即时颁奖的刺激功能,同时避免申诉机制成为一纸空文,有待进一步研究。 领导权威与业务民主的矛盾。每日好稿评选办法,从各个环节限制了值班老总的个人喜好,将评判的权力交给全体采编人员,看似不利于领导树立权威。实际上,充分的业务讨论、民主争论,更有利于业务氛围的形成和采编业务水平的提升,也有助于值班老总在面对分歧时作出正确判断。相反,如果参评人员人云亦云、投其所好,则恰恰是对领导权威的损害。另外,在程序设计上,让值班老总在最后发言,也有效避免了领导个人意见对其他参评人员的干扰。可见,业务民主与领导权威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伴随着湖北日报2014年改版改革的深入推进,每日好稿奖评选制度也在不断地调整好完善中。总而言之,只有“火”真正烧起来,每日好稿奖评选才能持续、高效,实现效益最大化。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