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大数据时代图书编辑“编辑力”的提升
范文

    贾睿茹

    【内容提要】大数据对各个行业带来了重塑式的影响,推动了行业内外的融合式发展。面对大数据给传统出版业带来的冲击,寻找好作品、出版好作品、营销好作品仍然需要依靠编辑本身的个人素质和出版企业各部门间的合作。因此,如何提升传统编辑在大数据时代的“编辑力”成为所有出版企业在新时期克敌制胜的共同命题。

    【关键词】大数据思维 编辑力 出版

    大数据时代出版企业正在通过自身数据库建设以及与相关数据服务公司的合作,实现转型发展。在作者资源、销售数据等均实现了大数据统计的今天,图书编辑这一仍然需要以人为主体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对编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探讨如何实现大数据时代“编辑力”的提升。

    一、大数據与“编辑力”的概念探析

    大数据(big data)是指以多元形式收集的巨量数据组。这些数据的来源非常广泛,可能来自社交网络、cookie系统收集、购买记录等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配合云计算,在庞大的数据中得出普遍性的结果,从而指导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指出,大数据具有“4V”特点,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大数据避免了传统抽样调查方法可能存在的误差,通过海量数据、高速运算,分析多样来源的数据,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

    “编辑力”这一概念最早在2012年左右兴起,和龚认为,编辑力指出版业编辑人员的执行力和影响力,也就是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曾任江苏文艺出版社副社长的沈瑞从实操层面出发,将“编辑力”概括为“做好一本书的能力”,同时,沈瑞也强调,这种“编辑力”不是仅限于编辑这一岗位的人员才应该拥有的一种能力,也应该将出版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去考量其整体的“编辑力”。大数据时代,编辑的内涵不断扩大,伴随着部门和岗位间的融合,更需要“编辑力”的整体提升。

    2013年被认为中国的“大数据元年”,也是出版业的“大数据元年”。随着《大数据时代》和《新数字时代》两本书在法兰克福书展上的大卖,“大数据”这一概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升温,各种相关的图书论文层出不穷,图书行业也被卷入这个世界范围的热潮之中,开始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经过四年左右的发展,出版行业对于大数据的认知逐渐回归理性。

    二、大数据时代出版行业的变化

    传统的图书编辑流程是“三审三校”以及之前的选题策划和之后的出版发行和营销环节,是一种单向的编辑模式,第一个环节一旦确定,之后的工作将按照计划严格执行。但实际上,直线单向的模式缺少反馈环节,往往因为对现实变化的反应不灵而出现各种问题,导致出版物不能贴合实际需求。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深入到图书编辑的各个环节之中,构建了一种循环互动式的编辑模式。大数据对市场实时监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不与市场相符的问题,都可以迅速向前反应并做出调整。

    (一)大数据使图书选题更具说服力

    出版企业选题策划的方式通常是策划编辑经过“寻找选题——选题策划会——确定选题”三个阶段完成的。一个好的选题的确立,需要图书策划编辑具有敏锐的眼光,对图书市场进行长期观察,结合自身经验才能捕捉到合适的选题。长江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金丽红,每周都要去书店考察一天,就是为了了解大多数读者的喜好。

    但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销售甚至浏览的相关数据完全可以通过算法和程序获得,能将读者的爱好、消费倾向等变得完全可视化、可预测化,这些数据对于合理的选题策划至关重要,从而使选题策划更具说服力。甚至可以说,从图书选题开始,它的销售情况、读者群体甚至阅读体验,都完全在数据的预测之下按部就班地进行。

    (二)大数据提供“用户定制”式的内容

    前文已经提到,传统的出版是线性单向的,但在大数据时代,不仅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有了反馈的机制,读者意见也成为图书编辑的重要导向。

    例如目前的小说类作品出版,作者通常会在网络上放出部分章节,通过大数据分析会对后续情节进行调整,这一点在网络小说这种网络原生作品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按照读者意见,对作品内容进行实时调整的情况,在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成为读者共同“定制”的作品。

    (三)大数据为营销开发提供方向

    大数据对营销开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对于产品开发形式的影响,出版企业对于大数据的利用,可以使数据开发业务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二是对产品营销手段的影响,例如,京东图书为了争夺图书市场,根据大数据分析,针对不同读者、不同图书品类、不同时间,制定了包括折扣、满减、满赠等在内的三十余项活动形式,成功地成为互联网上第一大图书销售市场。

    三、大数据时代如何提升“编辑力”

    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强大功能让编辑对于自身的存在价值再次产生了质疑,部分编辑开始努力学习大数据的相关知识。但由于绝大部分编辑出身人文社科专业,缺乏计算机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在实际运用中收效甚微。实际上,大数据是一种技术,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看,“技”好学而“术”难学,“技”的层面,可以通过聘请外部专家、与技术公司合作等方式实现,但“术”作为一种整体宏观的把控,才是我们目前提升“编辑力”的最重要方向。

    (一)提升编辑的创新力

    创新就是指利用社会潜在的机会,重新组织生产方式和要素,创建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成本更低的经营方式,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内容供给源,或建立企业新的组织。任何一个时代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之所以不可替代,就是因为其强大的创新能力,能为企业、社会乃至时代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大数据时代需要的绝不是只会依赖大数据,跟风做选题、搞营销的编辑,追热点的选题可能一时有效,但总会落于下乘。目前,最重要的是能突破大数据提供给我们的表层信息,挖掘潜在信息,把握图书市场发展方向,使图书编辑成为“领头羊”式的创新型人才。而提升编辑的“创新力”,既需要在深挖数据上多下功夫,更需要编辑在各方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会当凌绝顶”,方能“一览众山小”。

    (二)培养大数据的思维力

    大数据只是“技”,要使大数据真正提升“编辑力”,还需要培养编辑的大数据思维,真正使大数据化为编辑艺术的一部分。

    实际上,绝大部分编辑都不可能成为大数据技术的专家,他们要学习的,应该是如何运用大数据为自身服务。大数据思维不仅仅是要将大数据运用到传统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更是要以大数据为指导思想,对编辑工作方式的重新整合。由数据去做分析工作,而作为主体的人,则专攻数据无法替代的思维环节,将编辑化为大数据运用链上的一个环节。

    培养编辑的大数据思维,一靠学习大数据的基础知识,不了解基本知识,就谈不到运用;二是要以制度化的方式,促使编辑在工作过程中使用大数据,在使用中加深认识,逐渐培养出大数据意识,甚至进而成为大数据编辑领域的能手、专家。

    (三)锻炼编辑的信息获取能力

    传统出版中,编辑拥有的信息量越大,往往越能发现和编辑好作品,因此,需要不断做信息的“加法”。但大数据的一个重要特性是信息规模“大”,面对海量的信息,编辑如何运用好这些信息,而不是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找不到方向,就需要学会对信息做“减法”,在海量信息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提升编辑的“信息获取能力”。

    编辑的信息获取能力是编辑专业化的重要表现,编辑对于信息的敏锐程度,往往反映出了一个编辑的业务水平。锻炼编辑的信息获取能力,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培养总结,特别是青年编辑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成长和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寻找信息水平较高,但经验不足是制约其能力发挥的主要因素。因此,应鼓励青年编辑多思考,多动手,在实践中真正成长为时代所需要的编辑人才。同时,也应该与高校合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着手,共同提升编辑的信息获取能力。

    (四)发挥企业组织力

    大数据加强了企业内外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使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同时,大数据要发挥作用,需要的资源和知识异常复杂,个人或者单一部门不可能达到大数据所需的智力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协调好部门间的关系,发挥“组织力”,从而实现编辑工作的高效运转。

    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发现优势资源,形成竞争优势是发挥企业“组织力”的手段和目的。需要在大数据思维的指导下,从最大限度地利用大数据为出发点,改善自身的组织架构,使用大数据代替不必要的人员,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扁平化企业结构,并通过企业联合的方式,内化市场交易风险,以组织结构,降低经济成本,最终实现自身发展。

    (五)提升产品服务力

    大数据对产品开发提出了数字化的要求,也让读者对于不同产品的态度一目了然,谁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谁就能在营销上跑赢对手,获得成功。

    提升产品“服务力”可以从提升产品增值服务入手,根据读者兴趣取向,提供读者最需要的增值服务,提升读者对于作品甚至是出版企业的好感度。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全媒体平台,与读者多互动、多交流,解决购买后的各种问题,提升读者黏性。

    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在图书编辑领域的运用给出版行业带来了从产品到人员再到组织结构的深刻变革。在新的时代要求下,人的工作大量被机器所取代,更需提升“编辑力”以维护自身独特性,这对个人和企业来说是一致的。因此,需要在坚守原有的编辑标准的基础上提升创新力、培养大数据思维、提高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企业统筹协调,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服务,最终实现“编辑力”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禹卫华. 编辑的大数据素养与实现路径[J]. 中国出版,2017(05):12-16.

    [2]马克·J.H·弗雷茨、柏雯、曹子郁、赫舍里静、刘芳明、李娜、吴孟、张良晗. 大数据出版[J]. 出版科学,2017(01):5-17.

    [3]晋海学. 当代编辑学研究中的“编辑力”讨论及其思考[J]. 编辑之友,2017(01):64-68.

    [4]沈瑞. 也谈“编辑力”[J]. 编辑学刊,2012(06):102-104.

    [5]和. 全媒体时代的出版“编辑力”探析[J]. 中國编辑,2012(03):24-29.

    (作者单位: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编辑:白 洁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