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长镜头技巧与蒙太奇技法比较分析 |
范文 | 刘枫 【摘 要】长镜头技巧与蒙太奇技法由于表现特点的不同,都在影响着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本文通过长镜头与蒙太奇两个概念的比较、两种画面语言技法的运用与发展历程的阐述,比较分析长镜头与蒙太奇两种画面语言技法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同时,呼吁电视纪录片的作者要特别注重以“长镜头加同期声”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纪实主义创作方法,呼吁纪实性这种电视纪录片本质属性的回归。 【关键词】长镜头 蒙太奇 比较分析 长镜头与蒙太奇是影视创作中两个最关键的概念与技巧。有人说,蒙太奇是影视创作的第一概念,长镜头是影视创作的第二概念,这种说法,形象地阐明了长镜头与蒙太奇在影视创作中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长镜头技巧与蒙太奇技法由于表现特点的不同,都在影响着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对长镜头技巧与蒙太奇技法进行比较分析,对于提升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长镜头与蒙太奇两个概念的比较 长镜头是与短镜头相对而言的、较长的不间断的镜头。关于长镜头的长度,国内外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标准,除了录制同期声语言的固定式访谈长镜头要随同语言内容的长度而决定其长度以外,影视界一般把20秒钟以上的跟随式长镜头和固定式长镜头看做是纪实性长镜头的典型代表——它是通过推、拉、摇、移、跟等多种运动摄影(摄像)这种时空连续的场面调度,包含了被摄主体、摄像角度、景别、镜头外部运动方式等多方面的变化,完整地记录人物或事件、场景一个段落的全过程,形成独特的纪实风格。这种典型的纪实性长镜头,也可以在拍摄画面时同期录制人物的语言或对话,称为长镜头加同期声,体现了长镜头加同期声段落声画一体化的基本特征。 蒙太奇的概念源于法语,本意是建筑学的装配、组合、构成等含义。100多年前的美国电影导演格里菲斯、苏联电影导演普多夫金等一批电影艺术的先行者创造了电影剪辑艺术以后,影视理论界借用法语蒙太奇的含义,把蒙太奇作为影视作品的画面和声音剪辑技巧的总称,成为影视剪辑技法的语法规则和叙事抒情的手段、方法。 蒙太奇技法作为影视剪辑技法的语法规则,在总体上分为两大类——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叙事蒙太奇的功能是在影视画面的剪辑中,通过多个镜头的连续剪辑,再现事件的进程和场景画面的连贯。表现蒙太奇的功能不单单是为了叙事,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逻辑上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镜头对列组接,来暗示或者说创造一种寓意,抒发某种情绪,激发观众的联想。 二、长镜头与蒙太奇两种画面语言技法的运用与发展 长镜头理论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与蒙太奇相对立的电影制作理论。安德烈·巴赞以长镜头理论为电影美学的核心思想,创立了纪录学派,主张“电影化的真实不能脱离纪录化的真实”,主张镜头要在时空连续的前提下绝对客观地记录生活,在屏幕上再现真实、具体的社会生活的原生形态,以保持屏幕形象的真实感、现场感,以保持被摄对象及运动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完整性。 近百年来,以长镜头技巧伴以大量同期声采访为主要表现手法的纪录学派,在国际纪录片创作思潮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这类纪录片一般称为纪实性纪录片。 我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较多地受到以英国纪录片导演格里尔逊名字命名的“格里尔逊式”纪录片模式的影响,相对重视蒙太奇画面语言技法,极少运用长镜头。“格里尔逊式”纪录片一般强调在前期拍摄阶段,采用对生活场景用短镜头分解拍摄的技巧,在后期制作时,再运用蒙太奇剪辑技法把一个个的短镜头重新组合,再把这种通过前期分解拍摄与后期重新组合的一个个画面段落配以解说词进行总体的表意,在影视语言技法上是以蒙太奇画面语言为主,以“画面加解说”为主要特征。这种纪录片,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我国电影院里曾经多年上映的“新闻纪录片”,以及80年代驰名电视荧屏《雕塑家刘焕章》《西藏的诱惑》《当代华佗巩子新》等一批纪录片,这种风格的纪录片,一般没有长镜头,也没有同期声语言,重视蒙太奇技法对短镜头的剪辑,有人称之为“画面加解说”模式纪录片,属于蒙太奇画面语言技法的代表。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与日本东京广播公司合拍的电视纪录片《望长城》,突破了多年来我国电视纪录片“画面加解说”模式的束缚,以长镜头加同期声为主要表现手法,记录了摄制组寻访长城历史与现实的过程,体现了电视纪录片纪实性本质的回归,被称为我国新纪录片运动的里程碑。在此之后,我国的电视屏幕上相继出现了中央电视台的《广东行》、《中华之门》,锦州电视台的《探访母亲河》等一大批重视长镜头技巧的纪实性电视纪录片。近几年新近出现的《爸爸去哪儿》和《花样姐姐》等明星旅游真人秀节目,都可以说是运用长镜头技巧的典范。 “长镜头加同期声”是这类纪录片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三、长镜头与蒙太奇两种画面语言技法的比较分析 长镜头与蒙太奇两种画面语言技法,可以说各有优势,又各有不足。我们通过比较,来对二者之间的差异与特点进行简要的比较分析。 镜头的长度。长镜头大体在20秒以上,甚至几分钟、十几分钟以上。蒙太奇技法的单个镜头,一般以10秒以内的短镜头较多,超过10秒的镜头比较少见。 拍摄方法与镜头的表意功能。长镜头大都在一个较长的不间断的镜头之中完成景别、角度、主体的变换,再现一个完整的叙事段落,客观再现性是其表意特征之一。蒙太奇技法主张用短镜头分解拍摄,依靠短镜头的蒙太奇组接后形成某一段落,靠短镜头的组合表现整体的叙事与说理功能,表现性较强,有一定的主观表现色彩。 运动技巧。长镜头一般是大量地使用运动拍摄,特别是推、拉、摇、移、跟多种运动技巧的综合运用。蒙太奇技法是固定拍摄的短镜头较多,或者采用单个的运动技巧。 时空特征。 在一个长镜头内,长镜头画面内容的时间和空间是连续的,屏幕时空与现实时空完全相等。蒙太奇技法组接后的段落则是时空跳跃的,一组短镜头组接之后的画面,内部的屏幕时空与现实时空可能有较大差异。 真实性。长镜头基本上没有人工雕琢痕迹,使观众感到非常真实可信。蒙太奇技法组接的段落经过人工的剪辑,有一定的人为痕迹,组接不合适的地方会使人感到虚假。 局限性。长镜头如果把握不当,一旦镜头过长,易产生节奏拖沓、沉闷的弊端,甚至导致自然主义的再现生活。而蒙太奇技法的组接一旦把握不当,易使镜头组接后出现牵强附会、故作深奥、脱离生活实际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电视纪录片的长镜头技巧与蒙太奇技法对主题的表现可以说各有利弊,每一部电视纪录片都应该根据主题的需要,来选择其中一种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但是,由于“长镜头加同期声”的技巧更加体现了较强的纪实性特征,更长于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的原生形态,有利于避免纪录片作者的主观说教色彩,所以说,以“长镜头加同期声”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纪实主义创作方法,更好地体现了纪实性这种电视纪录片本质属性的回归,成为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审美走向。 (作者单位:锦州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朱羽君等《中国电视应用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任金洲、陈刚《电视摄影造型基础》,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3]杨伟光等《中国电视专题节目界定》,东方出版社,1993;[4]刘景毅、高连学《电视摄制技巧》,华龄出版社,1998;[5]王永利《试问电视新闻的美学特征和规律》,《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