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范文 | 张强 【摘 要】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师范院校在实行音乐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对学校教学模式的探究是决定院校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想要实现音乐的更好发展,重点要从音乐教育上开展,不断加大对音乐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为我国未来的音乐发展打开一片更加光明的的未来。高等师范院校中对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使其发展更加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好的为将来的师范行业输送教育人才。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209-02 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主要是为了向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种团体输送较为合格的音乐人才。目前,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不断进行着扩招,生源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地增大,对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素质高且有着创新精神的师范院校音乐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是当前这一专业的重点课题。笔者查阅了很多专业学者的研究和论述,综合了很多高等师范院校的研究内容,不管讨论的内容如何,师范院校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都需要回归至示范性中,并将其作为宗旨,将教育教学作为主要的任务。本文对当前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教学模式展开了相应的探讨,对其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随后提出了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几个策略。 一、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模式 在我国对师范性人才存在较大需求的情况下,师范院校的教学模式也逐渐发生着改变。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不再是通过对简单的知识基础、基本的技能水平实行考察就评判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而是要对具有师范院校独特专业性质的进行保持,保证培养出的人才不是独唱演员;再者,可以在多方面实行了解并且对教学工作进行熟悉,同时还能配合学生开展教学互动,实现课堂有效活跃的教育和教学工作。[1]就当前的师范院校音乐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来看,当前的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还不具备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同时也没有很好地将师范人才进行划分,就教育理论以及教育技能上,更加没有确定人才的发展方向,只是单纯地将各音乐专业的学生综合在一起进行培养和教育,这样不但会严重影响音乐专业的深入开展,同时还会造成学生对未来教学基本工作性质的混淆。学校对于示范性的实践并没有满足相关标准,师范院校内,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无法为学生做好教学质量保障,降低了音乐教学的体现效果。 二、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缺陷 (一)高等师范院校专业教学课程缺乏科学性。系统的音乐专业理论以及扎实的音乐专业技能在师范院校中是重要的教学目的,仅仅将行为师范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则教育模式是严重缺乏全面性的,这需要高校工作者的重视。依据相关调查,目前中小学的一线音乐教育工作者中是音乐专业毕业的学生概率为80%,这代表着,师范专业的学生在出了校门后将会伴随着一生的音乐职业。[2]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中小学音乐教育输送合格的教育人才,但是就当前的高等师范专业学生的课标来看,十分容易得知,其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和音乐专业院校保持基本一致,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并不存在其示范性、专业性的特点,这就反映出了当前的课程体系是不科学的。 (二)关注主项忽视次项的问题比较普遍。主项和次项是将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为参考进而得出的结论,主项的课程设置中于专业院校之间无明显差别,教学中选择的曲目和具体的难度与专业院校保持一致,就音乐教育专业主次分明的情况下,学生会不自觉地对主项实行重点关注,同时对次项产生一定的忽视。在教学实践中,主项会较大的耗费学生的精力,院校老师也更愿意重视主项更好一些的学生,这也使得学生向主项进行了倾斜,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培养。使得学生不能够在以后的音乐基础性教育中胜任相应的教育工作。[3] (三)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课程结构缺陷。就当前的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的结构来看,可以被概括成:音乐专业课程、教育课程、普通教育课程;在授课的安排中严重缺乏科学性,教师更加重视的是对音乐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教育专业课程,如政治理论、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编程等被忽视,同时还有哲学、社会科学等课程学生仍旧需要兼顾,以上这些课程和中小学生的课程教育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在高等师范教育的四年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和教育以及音乐联系不大的课程可以适当地进行优化,这些课程对学生宝贵时间的占据,使得学生无法获取更多的时间专注于教育专业和音乐专业的学习中,难以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也降低了其就业竞争的能力。[4] 三、教学模式的创新培养模式开展策略 综合上文,研究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我们可以知道,当前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教育中仍旧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人才的教学模式定位不够准确,对音乐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不够到位,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学习中知识中对教学讲堂的适应,无法和学生开展最为基本的互动,对此,我们需要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创新人才模式开展相应的研究。 (一)将培养方向设定为一专多能,并且对课程架构实现明确。师范院校的最终教学目的是为了向中小学音乐教育输送合格和优秀的教育人才,对此,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培养目标必须要明确,针对和专业音乐院校教学模式存在教学相似性的内容需要适当地进行调整,同时要强调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较为扎实的教育专业知识、理论并且具备良好的教育修养和品行,要真正地站在教育讲台上成为合格的教育者,同时还要实现对音乐专业学生职业空间的适当拓展。笔者在电话随访往届的毕业生中得知,从事和教育不相关的学生占到了比例为20%,并且,多数学生已经可以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中逐渐展露出头角。[5]将一专多能,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前提下,适当开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教学内容,可以增强毕业生对音乐教育岗位的适应性,同时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 (二)实现课程设置的优化。高等师范院校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直接反映在教学基本模式中,就当前的师范院校的基本课程开设情况来观察,课程设置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专业知识。院校要在这一基础上,实现音乐专业课程的优化,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保证学生可以得到合理的知识教育结构。工作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岗位上的专业人才,他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是否可以将其在学校学到的教育工作理论和现实的教育实践进行完美的结合,简单来讲就是指在中小学生的授业中是否能够体现出师范生应该具有的教育和专业水平,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在设置课程架构上要多j进行一些相关性的调研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不但要保证高等师范院校中的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要掌握和教育相关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实现不断地自我完善,促使自身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保持学生处于活泼积极的教育环境中,通过对学生的熏陶使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行深入的思考与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教育和音乐综合素质。[6]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要在不同的角度上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审视,不断实现师范院校学生专业特色的突出,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技能的运用之间产生良好的结合。针对院校学生的考试评价,对相应的考试科目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试题的出示中可以结合音乐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技能等试题,有效降低学生对高分值的期待,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任何理论脱离了实践将不会存在任何意义,社会的需求很好地决定了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向,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需要对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进行重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衔接是一门人生必修课。[7]在实践活动中,学校不但可以很好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考察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素养,同时在提升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自身就有深刻的自身体会,从大一开始,就开始在寒暑假期间义务的开展同中小学教师或是音乐工作者的交流和沟通,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在私立的音乐小学和学生进行最直接最亲密的接触,实现音乐教学实际的亲身感受。只有通过实践的方式,才能真正了解到社会对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实现对自身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和促进。 四、总结 综上可知,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中的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重视音乐专业学习忽视教育技能的培养和知识的教育;学生和教师都偏向于主项教育忽略次项教育;教学结构不够合理等。对此,本文提出高等师范院校要改善教育思想和意识的观点,从师范院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出发,重视对学生教育技能的培养,优化学生的课程结构,使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专业知识以及教育知识上,促使学生通过教学实践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希望本文的论述可以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杨莉君,曹莉.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04:82-85. [2]张瑜.地方院校音乐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黄冈师范学院为例[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05:140-141+152. [3]王平兰.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音乐时空,2015,03:131. [4]靳君玮,李雯钰,杜元媛.师范院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人才资源开发,2015,08:148-149. [5]程昆.协同创新语境下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45-148. [6]郭德钢.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院培养目标的改革[J].贵州民族研究,2010,02:129-135. [7]张伶.立足讲台兼顾舞台——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音乐天地,2011,10:4-5. 作者简介: 张 强(1987-),男,河北遵化人,硕士学位,阿坝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助教,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唢呐。 基金项目:“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改革措施分析”,项目编号:JY15-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