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黄瓜常见病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控措施 |
范文 | 刘殿敏++陈志忠++程海茹 导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是黄瓜栽培中常见的病害,在其生育期间病害的发生是制约黄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文对栽培黄瓜常见的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等病害,从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对黄瓜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是黄瓜栽培中常见的病害。近年来,随着日光温室、大棚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广泛应用,黄瓜已成为可一年四季栽培供应的蔬菜。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等病害越发严重,已成为影响栽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障碍。正确认识黄瓜常见病害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并采取多种措施加以综合防控,对黄瓜生产非常重要。 1 黄瓜霜霉病 1.1 发病症状 黄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害卷须、瓜蔓及花梗。初发病时黄瓜叶片正面呈浅绿色水渍斑,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成多角形淡褐色病斑,当田间湿度大时,叶片背面出现黑色霉层。在发病后期,病叶上多个病斑连合成大斑块,使整个叶片枯焦,就像火烧一样干枯卷缩。病斑在空气干燥时易碎裂,空气潮湿时则易腐烂。 1.2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病菌借气流、雨水、田间灌溉水传播蔓延,再侵染频繁。气温在10~25℃,病菌都可以侵入,而最适侵染温度为16~22℃,低于15℃或高于30℃,病菌活性明显受到抑制。相对湿度在80%以上,1~2天病斑上就形成孢子囊。相对湿度50%~60%,保持2~3天,病害可停止发展。叶面上有水滴、水膜时间长,或昼夜温差大,发生就严重。另外,耕作粗放、浇水量大、重茬发病也重。 1.3 防控措施 ①农业防治 a.选用抗病品种。抗病性较好的品种有中农7号、中农8号,津春3号、津春4号,津研4号、津研6号、津研7号,夏丰1号,杭州青皮,碧春,日本小青瓜等。 b.播前种子消毒。种子在播前用55~60℃的温水浸泡15 min,然后再放入20~30℃的温水中浸4~6 h,可有效除去种子表面的病菌。 c.改善耕作条件。实行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及时清除初发病叶;前茬黄瓜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选择地势较高、通风良好、排灌方便的地块;尽量避开多雨的高发病季节。 ②物理防治 温室大棚12:00前,室温上升到30~32℃时,保持1~2 h,最高温度不超过35℃,随后放风;当温度下降到28℃时,闭风,相对湿度控制在60%~75%;日落前温度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降至60%;夜间温度控制在13~16℃,最低不低于8~10℃。 ③喷药防治 在发病初期可采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剂600~8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杜邦克露(霜脲·锰锌)800倍液、58%瑞毒霉·锰锌600倍液等药剂喷洒防治,交替用药,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④药物熏烟 温室大棚在发病初期,每次每667 m2用45%百菌清烟剂300 g左右,于傍晚闭室,把药分放在棚室内4~5处,用暗火点燃,熏烟一夜,次日早晨通风。依病情每隔10天左右熏1次,连熏4~6次,防治效果一般可达80%以上。 2 黄瓜白粉病 2.1 发病症状 该病在黄瓜整个生育期间均可发生,但以中后期发生较重。其为害部位主要是叶片,其次是叶柄及茎,一般不为害果实。在染病初期,叶片上产生白色近圆形粉状斑点,后逐渐向四周扩展蔓延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色粉状物,后期常又变为灰白色或红褐色,有些病叶上的白粉中产生黑色颗粒状物,最后可使整个叶片变黄干枯死亡,但不脱落。 2.2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靠气流、雨水传播,春季常从温室大棚传染到普通大田,秋季再从大田传回温室大棚。其发生为害与田间温度、湿度及栽培条件密切相关,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0~25℃,超过30℃或低于10℃时病菌受到抑制。白粉病菌对湿度的适应性较广,湿度越大越有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相对湿度低于25%时,病菌仍能萌发。在栽培管理中,如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性差;氮肥施用过多;土壤偏黏、偏酸;空气干燥以及多年重茬等均易发生该病。 2.3 防控措施 ①农业防治 选种抗病品种,如津优3号、夏青4号、中农4号、中农7号、中农8号、中农13号、鲁黄瓜10号等。播前或移栽前清洁田园;实行与非瓜类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合理密植;多施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不过量施氮肥;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在发病季节,可在黄瓜行间浇小水,以通过提高空气湿度来抑制白粉病发生。 ②物理防治 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喷施27%高脂膜乳剂100倍液,可形成缺氧条件致白粉病菌死亡,每5~7天喷1次,连喷3~4次。另外,用小苏打500~1 000倍液喷雾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③喷药防治 可采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农抗120、武夷霉素150倍液、20%敌菌酮胶悬剂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交替用药,每7天喷1次,连喷3次。 ④药物熏烟 温室大棚栽培黄瓜,定植前或发病初期,可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详见霜霉病。 3 黄瓜灰霉病 3.1 发病症状 灰霉病主要为害黄瓜的花及幼瓜,有时也为害叶和茎。病菌多从雌花开始侵入,被害后在花蒂产生水渍状病斑,并逐渐长出灰褐色霉层,此后逐步向幼瓜扩展,致瓜病部先发黄,后产生灰白色霉层,最后导致病瓜停止生长、变软、萎缩、腐烂和脱落。叶片染病,病斑初为水渍状,后变为不规则形的淡褐色病斑,病斑有轮纹,边缘明显,病斑中间有时产生褐色霉层。茎部染病可引起茎部腐烂,瓜蔓折断,严重时可造成整株死亡。 3.2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灰霉病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越夏,病菌借气流、水溅及农事活动传播,其结瓜期是病菌侵染和发病的高峰期。高湿环境(相对湿度大于90%)、较低的气温(18~23℃)、长时间阴雨天气以及田间通风透光性不好时容易发病;当气温高于30℃,相对湿度低于90%时,则停止蔓延。 3.3 防控措施 ①农业防治 前茬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深耕20 cm以上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农事操作中将摘除的病叶、病花、病瓜等带出菜田外深埋;和禾本科作物实行轮作;合理密植。 ②物理防治 温室大棚栽培的,白天室内温度尽量提高到25~31℃,超过33℃开始放风,降至20℃时闭风。 ③喷雾防治 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施佳乐(嘧霉胺)悬乳剂8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粉剂1 0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药防治,药剂交替使用,于晴天上午喷雾,每5~7天喷1次,连喷3~4次。要求药液要喷到花及幼瓜上。 ④药物熏烟 采用温室大棚栽培的可用45%百菌清或20%百速烟剂熏烟,详见霜霉病。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