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及媒体应对策略 |
范文 | 摘 要:本文主要结合内蒙古气象服务工作经验,首先阐述了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工作,接着探讨了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中媒体应对策略,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媒体应对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各类灾害性天气的频发,气象服务能力还远远没有办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各种媒体为社会公众提供气象服务,包括通过广播、电视、 报纸、电话等手段提供犬气预报服务,能够大幅提升气象服务效率。所以气象部门应高度重视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过程的媒体应对工作。本文重点对气象部门对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工作以及媒体应对策略进行探讨,以进一步提高决策气象服务以及公众气象服务水平。 一、气象部门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流程 为了不断提升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的效能,使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工作规范化以及流程化,减少灾害性天气造成的各项损失。应及时有效开展预报服务工作,灾害性天气达到相应的标准立即迅速准确的发布相应的预警信号。 1.工作流程 (1)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白天到傍晚主要由从事灾害性天气监测岗的预报员来承担相应的工作和职责,晚上由上夜班的预报员承担相应的工作和职责。监测的实况信息包含: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能见度,辖区自动站实况信息(雨量,最高气温,极大风速),重要天气实况、辖区雷电监测信息等。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要求看得到,预报时间提前量达48h; (2)加强联防互动,当辖区雷达监测范围内局部出现强回波时(强度超过45DBZ),或出现强对流天气(雷雨短时强降雨、大风、冰雹、雷电、龙卷风)等,应及时通知相应的县局以及市局相关部门(信息中心),告知回波动态、实况信息和开展相应服务工作。同时通知台长,汛期期间同时要通知值旬人员。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要求报得准,专题材料时间提前量达24h。 (3)加强预警信号的发布。当个别测站出现达到预警信号的发布标准时,该台站要立即迅速指导县站发布相应的预警信号。当有2到3个站出现达到预警信号的标准时或县站已发布相应的预警信号,同时灾害性天气影响范围有扩大的趋势时,气象台要发布相应的预警信号,同时要与预报中心进行电话沟通。当测辖区将出现或已出现达到发布预警信号标准的灾害性天气时,气象台应及时发布相应的预警信号。当天气过程结束,要及时解除相应的预警信号。 2.气象台发布预警信号的主要流程 (1)预报员收集灾害性天气的相关信息,达到相应的标准后先与台长会商(当面或电话,汛期期间加强与值旬人员的会商),确定发布预警信号的级别和其他事宜。 (2)通过预警信号发布平台,发布相应的预警信号。 (3)通过灾情直报系统,发布相应的预警信号。 (4)通过手机平台,发布相应的预警短信。 (5)加强与下属台站的电话联系,及时通知所辖台站发布相应的预警信号。 (6)出现易产生的灾情的天气,加强与辖区气象台站的联系,做好预报更正服务和灾情收集工作。 (7)出现重大灾害性天气事件时,台长要及时向局领导汇报相关事情。 二、社会公众对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的需求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公众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迫切需要了解以及掌握未来一段时间天气变化以便于采取应对措施,更合理、科学的安排工作生活以及对气象灾害影响的敏感性增强有关。例如出差、旅游等日常生活的气象服务,甚至工作安排,都已经与气象条件联系起来。在一定时间段内,有的城市出现了产生雾霾的条件,可能就不适合安排大的活动,这就需要及时的气象服务。此外,局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测预警服务。救灾过程特别需要气象预报服务,而防灾减灾也不例外。极端天气的突现,往往超出人们的经验所能,如何准确预测并及时提醒社会启动一定的预警机制尤其重要。虽说有手机气象短信息、气象预警广播系统、电视台等专用传播媒介,但各类公共媒体依然属于社会公众获悉气象信息的主要渠道。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大数据”给气象服务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利用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渠道创新气象服务传播方式;在内容上,应根据农业、渔业、城市生活、工业等不同行业和领域,推送更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产品,使气象服务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为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三、氣象新闻媒体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为了能够更好的应对重大灾害性天气,气象新闻媒体工作者应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更好的发挥媒体的作用以及功能,并在重大灾难天气预报过程中可以站在广大群众的角度来审视相关问题。决不可以随意报道以及胡乱报道。气象新闻发言人应培养自身信誉以及个人荣誉感。其次,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媒体工作者往往会在危险区域工作,且时常会碰到许多紧急情况。面对诸如极端恶劣天气之类的意外情况,媒体人应该有坚强的内心,并以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出正面肯定。第三,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新闻媒体工作者通常所要开展的工作广泛且复杂,在重大灾害性天气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充分利用自身渊博的知识对极端灾害性事件进行科学分析、评估、预测以及报道。 四、气象部门应对媒体的策略 1.公开接访,不推脱。公开接访,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是政府部门的履职要求。气象部门应将媒体记者的采访作为预报服务信息和传播以及延伸的契机。所以针对媒体记者的采访气象部门应秉承不推脱,不逃避的原则,应积极热情接受采访。针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气象部门和公共媒体均有义务提供社会服务。双方的立场是相同的,并没有原则上的矛盾,也不存在与媒体竞争。现代媒体的不断发展,影响力均特别大,任何抵制,欺骗或忽视媒体的行为均得不偿失。 2.真诚对待,耐心解答。气象部门天气预报信息的传播服务与媒体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气象部门针对媒体应真诚相待,而不要敷衍。针对媒体的公共职能以及社会责任,气象部门需要多一份理解理,多一份体谅,对于媒体提出的一些合理问题以及要求应耐心解答,这样才能合力推动天气预报信息更为及时、准确的传播。 3.冷静回应,不要夸大。在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的新闻发言中,由于免责心理而过分夸大灾害性天气影响力的行为较为普遍。因为灾害性天气的不确定性较大,适度提高预报级别是能够理解的,有时还需要指挥动员。然而,这种“举动”不应是主观的和任意的,必须要有一定的根据。作为气新闻发言人面对媒体,不能盲目自信,要遵循气象预报客观事实,确保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宏义,张梅 . 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过程的媒体应对问题 [C]// 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气象经济学委员会,中国气象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 第 26 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与灾害管理分会场论文集, 2009 : 4. [2] 陈明忠,方爱花,林建煌 . 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过程的媒体应对问题 [J]. 文摘版(自然科学), 2015 ( 6 ): 70. 作者简介:袁梅(1968-)女,汉族,湖南省长沙市人,本科,工程师,从事气象服务工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