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魔法农学院:立德涵育 建构劳育魔力 |
范文 | 摘 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2019年的工作要点中指出: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劳动教育大纲,统筹家务劳动、校内劳动、校外劳动,推动每所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劳动场所,创新劳动途径,确保劳动教育课时,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为充分落实并实施教育部提出的对学生实施的劳育目标,学校与常工院继续教育学院开展长期合作,以“魔法农学院”为重点共建项目,以尊重兴趣、基于经验、着眼发展为理念,以劳动种植活动为途径,开发有生命力的特色资源,整体创设育人环境,满足学生身心需求。在“知行合一”的实践劳动中,在求真向善的创新实践体验活动中,学校努力提炼劳育校本课程内容,“嫁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内化学生的人文素养,“种植”出怀德学生的高品格。 关键词:以劳树德;以劳创美;以劳启智;劳育 中图分类号:G40-015?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0-0073-03 引 言 劳动教育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能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自觉产生劳动的内在热情,提升劳动创造的积极性等。以劳树德、以劳强体、以劳创美、以劳育品,是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追求[1]。基于“培养健康体魄、独立人格、友善态度、探索精神、艺术涵养的小学生”的育人目标,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对劳育校本课程的构建和实施进行了积极探索。学校以“魔法农学院”为重要载体,开辟了劳动自治课程、劳动逸美课程、劳动创新课程。学生在属于自己的园地里,通过自己的劳动、智慧与创新,让这片荒草遍野的田地在他们的亲自劳作中,如魔法般焕发生机和活力。学生在这片田地上感知和体验到自己无限的潜能和神奇的魔力,逐步养成了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健康自信的良好品格。 一、家、校、社共育,以劳树“德” 学校以“魔法农学院”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探索,开展了促进学生劳动教育的自理课、自觉课、自治课、自愿课。在项目开发与实践初期,为有序推进劳育进程,融合各学科课程,学校设计了不同的“劳育”内容。 1.校本综合课程 校园生活是每个人童年里记忆最深刻和最重要的时光。学校以班级为团队、以学生为主要活动对象,“魔法农学院”分设了各个班级各个区域,各班设计了种植牌,如“怀德沁园”“七彩花田”“蔬香花园”等童趣诗意的园名。依托“魔法农学院”具体的劳动岗位建设,学校开设了晨间五分钟劳动微课程,同时开设专项的劳动实践自理课、自治课,从发挥学生各自才能、弥补其不足出发,到设置多样的劳动小岗位,促使学生在岗位中不断改变自我。各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聘请家长担任班级农学院顾问,一起参与班级农学院的命名、种植内容、岗位设定的讨论。家长顾问团更是学生在种植养护方面的指导教师。为了更好地建设“魔法农学院”,学生走进社区、公园、种植园进行实地考察,向有经验的专业人士请教、咨询、学习相关花草、蔬果类种植养护的知识和技巧。有农植经验的家长们定期参与课程传授相关知识,指导学生更好地种植,这样真正实现了家、校、社共育促发展。 2.家政劳动课程 在节假日期间,教师要教育学生做到劳逸结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居家环境和家庭资源,选择性地参与劳动项目,确定劳动选题,进行居家劳动,享受劳动喜悦。例如,利用家庭废旧材料处理和再利用,开展“我为‘魔法农学院育小苗”活动。学生根据节气在家里培育黄瓜、茄子、豇豆、丝瓜等蔬果秧苗,开学后带着秧苗直接在“魔法农学院”进行种植,充分体验到属于自己劳动成果的成功感。学生在节假日,居家开展了“‘魔法农学院節约用水”活动,懂得并实行“宅家节约一滴水,农院小苗喝上水”的想法和行动。同时,学生也带动全家共育苗、共节水,让呵护、关爱和节俭等美德在家校间传扬。开学之后,这些育苗、节水等一系列举措,都在“魔法农学院”得到实施。总之,学生通过劳动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形成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实现“居家成长,劳以养正”的目标,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积极作用。 二、身、心、灵升华,以劳创美 为了使“魔法农学院”更具文化底蕴,并彰显基地的“魔力”,学校多次聘请种植专家来基地开展讲座,分享植物的营养价值及其含有的微量元素,实地指导学生种植各类植物,使学生了解植物相关知识,懂得高科技会让生活更美好。学校还开发了四季田园课程和生命成长课程,通过丰富、多元、体系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和有力的依托。 1.四季田园课程 识五谷方能敬畏天地,四体勤才能立身明德。“魔法农学院”立足二十四节气,开展阶段性的课程内容。从学生播下第一颗种子开始,一年四季,学生都在通过培育、观察、访问、调查、记录等形式,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探究意识和认同感,初步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校把“魔法农学院”纳入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相结合。比如,数学课到农学院实地学测量,通过栽种红薯学估算,收获时节称重蔬菜画统计图表;科学课学习无土栽培,研究荷花与莲的区别;美术课通过观察农场植物开展写生、植物创意画等教学……学校通过春分的“开播节”,夏至的“分享季”,立秋的“丰收运动会”,冬至的“家的味道”饺子宴等,充分挖掘劳动的育人价值。例如,在秋季运动会上,从方阵展示、比赛项目到奖项设置,都契合了劳动主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很高,收获满满。 2.生命成长课程 学校以“魔法农学院”的活动体验为重点,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来促进学校教育生活化。每逢时间节点,学校就开展举办开荒拔草、翻整园地、赠送各类蔬果菜籽、观赏“魔法农场”的田园景色及蔬果市场义卖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自然和劳动的伟大,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每学期,学校开展“舌尖上的怀德”系列活动,让学生从“知之乐”“做之趣”“品之意”三方面,通过对“魔法农学院”野菜的系列研究,在食育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以及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启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感恩,帮助学生拥有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不仅如此,学校还创建了三类九课劳动教育,分为基础类、情景类、拓展类,融合传统文化课程,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生产、生态中体验学习,有主题、跨学科地亲近大自然,促进生命健康多元成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树立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学做创嫁接,以劳启智 创新始于劳动,劳动是创造的基础,创新与劳动是有机结合的[2]。学校把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的社团活动紧密结合,创设了相关的一些劳动校本课程,“以劳启智”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1.创意劳动课程 学校以“魔法农学院”活动基地为载体,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在各年段系列化实施,采用年级走班制,每学期都会开发系列的社团活动课程,让学生以社团活动的形式走进园地,去体验劳动的快乐,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一定的劳动素养,体验创造的乐趣。例如,根據园地种植的蔬菜的特点,将探究性的学习问题设计成若干小课题,如以土壤、植物、果实的研究为切入点,在种植活动开展之前,组织学生到“魔法农学院”采集土壤样本,果实丰收后让学生对如何制作果酱、果酒等探索实践开展调查研究。学生通过小课题研究,学会探究,充分满足了自主学习的需求。又如,财商教育课程,学生写倡议书,开展义卖活动,义卖收入存入基金,并用于公益爱心捐助。在此过程中,学生形成了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养成了“劳动从我开始”的社会自觉,并懂得了感恩。学校在多种课程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拥有了一方可以自由呼吸、生动成长的“魔法天地”。 2.职业体验课程 学校与大型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以“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引导并教育学生学习体验、创新实践,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机会和平台[3]。例如,邹区“佳农生态园”是学生的综合实践基地,学校教师和员工将共同创建课程,打造“佳农探趣”农耕文化项目,为学生量身定制“劳动实践内容”,采用顶层设计方式,多学科联手,完成“劳动实践体验项目”菜单,以探究农耕文化、观察园艺、体验种植等方式参与活动,让学生走进田野课堂,与“劳动”无缝对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了解劳动的基本特点,感受劳动的乐趣,也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走出去体验学习,是为了引进来回“炉”(校),重塑活动基地,让“魔法农学院”活动基地成为彰显田园文化和人文环境的场所。 四、争先促优,以劳育品 借助“魔法农学院”劳育校本课程的体验与实践,学校开发了以《劳动手册》为载体的评价体系,积极、有效的评价更是激发学生兴趣与参与热情、使学生获得参与感与成就感的重要途径。 1.依托五色争章行动,开展量化评价 争章:采用五色评价体系,分别设计了红色岗位章、黄色服务章、橙色实践章、绿色种植章、紫色体验章。凡是参加“魔法农学院”劳动岗位体验活动的,都在手册上写下相应的劳动日志,由班级教师给参与劳动的班级、学生和家长在对应的“魔法农学院”绿色成长营的栏目上,盖上相应的劳动奖章。对于多次参加劳动活动的班级、学生和家长,则为他们增盖劳动奖章,达到一定章数则升级为劳动模范章。争卡:在五色争章活动中,每位学生如果获得不同颜色的三颗章,即可获得劳动之星卡;每位学生获得不同颜色的四颗章,即可获得劳动达人卡;每位学生获得不同颜色的五颗章,即可获得劳动能手卡。争牌:在每学期春耕、秋收的季节时段,学校专门开展班级“魔法劳动能手”神力班牌评选的活动,哪个班获得的“劳动小能手”最多,“魔法神力班”的奖牌就颁给哪个班。学校开展争章活动的具体要求,如表1所示。 2.依托多平台,开展宣传评价 (1)搭建校级舞台评价 针对课程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物化结果,每学年开展两次“魔法农学会”成果展。除了开展表演类、展示类等农学会的活动,还穿插总结与颁奖活动。其中,有一个“我是劳动小能手”的颁奖活动环节,根据学生累计获得的劳动能手卡参加“魔法农学院”的“劳动小能手”及“魔法神力班”的评选,每学期评比一次,一年评比两次,分别在秋收节和春耕节时进行表彰,由校级领导、农学专家、家委会成员作为颁奖嘉宾。“魔法农学会”的“劳动小能手”在享受着劳动乐趣的同时,也激励鼓舞着其他学生努力向上、不断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 (2)借助电视、报刊、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 学校每到一定的时间节点,定人、定向、定主题地在微信公众号更新内容,宣传报道“魔法农学院”活动,而且依托网络等其他媒体传播渠道,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自豪感,强化了家长的劳动支持度,提高了社会的影响力,更丰富了学校劳育课程的内涵。 结 语 劳动最光荣,实践促成长。学校以“魔法农学院”为劳育校本课程的综合活动基地,有效利用家、校、社资源,创新构建劳育模式,提炼劳育校本课程,在注重学科知识、体艺学习的同时,通过劳动教育,促进了学生由知识育人向实践育人的华丽转身,实现了育人模式的转换,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内化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种植”出学生的高品格。怀德“魔法农学院”是真正践行立德涵育的项目基地,充分发挥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胡永刚.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主题场馆的建设与运用[J].新课程研究,2019(31):3-4. 从“活动”走向“课程”——江苏省丹阳市界牌中心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9(25):2. 张军瑾.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09):6-11. 作者简介:谢佩君(1976.4—),女,江苏金坛人,现任常州市怀德苑小学学生成长中心主任,小学高级教师,曾获常州市“德育先进工作者”“高级班主任”“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