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玉林市冬种马铃薯产业的可行性分析与对策建议 |
范文 | 王露 王新然 杨润峰 林涛 [摘要]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推行,马铃薯生产逐渐向产业化、规模化、商品化方向发展。马铃薯是玉林市秋冬季节主要粮食作物,为农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但存在种薯质量难以控制、播种时间推迟、管理粗放、产业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对玉林市冬种马铃薯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其种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对玉林市冬种马铃薯提供指导意见,推动马铃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冬种马铃薯;产业发展;可行性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中国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相比水稻和小麦,马铃薯种植需要的水量比较少,并且对土地质量要求不高。玉林市冬闲田土地资源丰富,马铃薯是玉林市秋冬季的主要粮食作物,大力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对稳定玉林市粮食种植面积、增强粮食安全体系、增加农民收益、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玉林市冬种马铃薯的可行性分析 1.1 气候适宜,得天独厚 马铃薯整个生育期最适宜的日平均气温为17~21℃,降水量以400~500mm为宜,生长需要较强的光照,对土壤通透性要求高。玉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22℃,冬季平均温度12~21℃;降水丰富,年平均降雨量为1650mm,冬季平均降水量41mm;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1795h。玉林市大部分地区10月至来年3月的降水量、日照时数、有效积温、太阳辐射量等气象条件十分适合马铃薯生长,良好的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使得玉林市冬种马铃薯的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 1.2 区位优越,地利人和 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营养价值高,经常作为其菜肴的烹饪材料,马铃薯市场需求量巨大。然而,由于自然条件等制约,东南亚国家大部分地区不适合马铃薯种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一带一路”的建设、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广西“一廊两港两会四基地”建设正在大力推进,我国与东盟各国农业贸易递增,逐渐开阔了马铃薯的出口贸易市场。此外,玉林市毗邻广东和港澳地区,消费市场巨大,冬种马铃薯运输距离短、时间快,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1.3 时节差异,反季营销 玉林市冬闲田面积较大,可以通过种植马铃薯来利用冬闲田,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为农民带来收益。冬种马铃薯种植最佳时分为10月中旬至11月中下旬,次年3~4月陆续收获上市,而全国其他马铃薯主产区播种的马铃薯收获期为5~11月,广西冬种马铃薯的收获和上市时段正好填补了其他产区马铃薯供给的空档。同时,冬种马铃薯的上市时间又恰逢中国春节前后,此时上市的商品薯不仅满足了淡季消费的需要,调节了淡季市场的供应,而且价格较高,收益大,时节优势明显。 1.4 循环发展,效益突出 冬闲不闲,效益倍增。一方面,通过推进冬种马铃薯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使玉林市光、热、水等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得到综合利用,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冬种马铃薯可以养肥农田,马铃薯生长特别是结薯期间需要大量营养元素,目前每667m2所施加肥料有很大一部分养分盈余,平衡、增加了土壤养分,为下季作物产量提高做出贡献,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此外,马铃薯收获后,茎叶经过放水温润、铺沤后可以回田,作为春季水稻生长的有机绿肥,提高土壤肥力;亦可将茎叶经过合理配比处理后作为动物饲料,从而促进生态农业良性发展。 2 玉林市马铃薯种植存在的问题 2.1 种薯质量难掌控 马铃薯每667m2用种量大,而冬种马铃薯9月份需要薯种,但由于广西热带季风气候,7~8月份处于高温期,无法大面积育种。目前种薯主要由北方地区(以内蒙为主)调运至广西,运输成本高,脱毒良种采用率低,成为大规模发展马铃薯产业的限制性因素。同时,种薯质量也难以把握,广西冬种马铃薯需使用脱毒的一代、二代原种,但由于广西薯种需求量大,脱毒种薯繁育规模有限,再加上当前种薯繁育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出现部分不法供种者以一般商品薯冒充良种薯的现象,种薯质量难以把握,种薯市场混乱。 2.2 栽培技术不规范 第一,播种时期易推迟,冬种马铃薯的最佳播种时间为10月20日~11月20日,而种植大户有大约50%的田地在11月20日后种植,推迟了播种期,影响马铃薯上市时间和产量。第二,种薯处理不科学,部分农户存在种薯切块过大、消毒措施不科学等问题,影响出苗,埋下了烂种、病害、减产乃至失收的隐患。第三,目前大多数采用起垄种植,但耕作粗放,垄面宽、沟宽设置随意,不符合标准;同时因抢种,忽视了排灌系统的畅通,机耕垄面两端没有开通,垄沟与主渠道没有完全连接,垄沟太浅致使排水不能畅通,一旦有强降水出现,马铃薯易遭受雨水浸泡,造成马铃薯腐烂,损失严重。 2.3 生产投入成本高 马铃薯自种植到收获需要在育苗、移栽、犁耙、肥料、农药、收割、交通运输等过程中投入成本,其中每667m2肥料投入约1000元,人工约1000元,薯种投入约为600~700元,黑膜购买成本130~150元,再加上农药共计约3000~3500元,投入成本过高,影响大面积投资种植。而马铃薯的收购价格波动较大,春节前后收购价格略高,约为3~3.4元/kg;3月上中旬后价格开始下滑,为1.6元/kg,马铃薯每667m2产量1400~2000kg不等,种植风险大,折合收益较少。此外,各种自然灾害也威胁着马铃薯生长,如病虫害、冻害、秋旱、洪涝等灾害,严重影响马铃薯品次,打击农户种植积极性。 2.4 产业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每年的淀粉生产总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量,大部分依赖进口。玉林市正在大力推广冬种马铃薯种植,但商品薯以鲜食销售为主,缺乏马铃薯深加工企业,深加工部分所占总产量的比重极低。一方面,缺少对马铃薯进一步的加工,导致附加值上不去,进而效益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供需价格波动,因大面积发展会带来市场风险增加,马铃薯销路问题严重。 3 玉林市冬种马铃薯发展对策 3.1 统筹全局,牢牢抓住播种时机 冬种马铃薯的最佳播种时间是10月20日~11月20日,其中以11月上中旬播种最佳,马铃薯产量高,次年3~4月陆续收获上市。为保证马铃薯在此黄金时期种植,应与农户协调好春秋稻的种植时间,春、秋稻早种早收。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告知种植大户当地马铃薯种植的最佳时间,并多渠道、及时有效给予种薯购买的优惠政策,建立马铃薯生产技术补贴机制,每667m2给予适当的种植补贴或种薯补贴;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带动作用,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让其认识到马铃薯种植的效益性,从而配合政府,春秋稻早种早收,避免出现抢种或晚种现象的发生;最后,在播种期间,应加派人手,使用机械化种植,提高工作效率,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马铃薯的播种工作。 3.2 科技兴薯,构建种薯繁育体系 根据马铃薯繁育特点,加大产业投入,依托昊华公司与广西农科院、广西大学之间合作,在适宜的高海拔地区组建马铃薯种薯繁育中心,研究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立试管苗、原原种(微型薯)、原种、一级良种的种薯四级供种制度和繁种体系,成立马铃薯引进、实验、推广机构,提升马铃薯种业繁育技术。同时,搞好市场预测、了解市场需求,一方面培育优质高产抗病菜用薯,另一方面培育加工专用马铃薯,发展淀粉加工型品种,打造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生产基地,供企业加工增值。同时,打造种薯品牌,通过各大农产品节会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全面提升玉林市冬种马铃薯在区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和知名度。 3.3 因地制宜,改进农田水利设施 冬种马铃薯应选择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集中连片、土层深厚疏松、排灌方便、通气良好的种植区域。按照马铃薯种植要求,不仅要建设好灌水设施,也要注重排水设施的建设。首先,应根据田块的分布情况来合理安排机耕路和大小排灌渠道的位置,保证排灌畅通,机械和车辆进出方便。其次,目前的种植方法技术有起垄种植、稻草免耕种植、地膜种植等方法,大多数都采用起垄种植,高垄、排水标准化种植,要求垄面宽70cm,沟宽25cm。同时要开通机耕垄面两端,垄沟与主渠道完全连接,加深垄沟,使排水畅通无阻。 3.4 精细管理,合理确定种植规模 马铃薯想要高产,精耕细作是关键。应加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配套和推广普及,结合当地实际,统一对种植大户和村委代表进行马铃薯种植技术培训,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推广马铃薯生产技术;同时,农技推广站也应选派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马铃薯种植技术指导。再者,在马铃薯生长的不同时期,应根据其实际生长的势头施用肥料,推行配方施肥,在生长期内根据马铃薯生理需求合理施肥,补施微肥;水分管理方面,根据土壤湿度、天气、土质、生长期等因素来掌控具体灌水量、次数和时间。 3.5 综合防治,多措施防治病虫害 应树立“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绿色植保理念,第一,化学防治病虫害,切种时严格挑除病烂薯,杜绝带病种薯切块播种,在切块时,用高锰酸钾进行切刀消毒,切完后的薯块在24小时内播种;生长期间若发病则采用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第二,物理防治病虫害,利用昆虫的趋附性,在田间设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金龟子、银纹夜蛾等有害昆虫,也可用黄色粘胶板物理诱杀。第三,加强栽培管理,使其茁壮成长,增加植株自身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在马铃薯生长的不同时期,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施用适宜的肥料。同时,在不同时段进行随机抽样检测,一旦发现有病株出现,立即拔出,连同附近植株根茎一起消除,消灭病菌。 3.6 品牌建设,构建加工转化体系 马铃薯产业是可以做大做强的主导产业之一,一方面,在品种、种植、管理方面高标准、严要求,提高马铃薯的质量和数量,增加产品定位意识,促进种植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切实增强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马铃薯主食化产品的研发迫在眉睫,應建立和完善马铃薯深加工体系,提供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商人投资,引入一流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建设变性淀性、粉丝、粉条、薯条、全粉加工厂等,形成“种薯研发—鲜薯栽培—精深加工—物流营销”的全方位一体化马铃薯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化发展。最后,应建立马铃薯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发挥玉林市物流运输的传统优势,配套完整的物流设施,在冬种马铃薯收获的第一时间内能够确保及时输送到相应市场内。 3.7 示范带动,建特色农业示范区 在种植规模较大且连片的马铃薯种植区域,加大资金投入,紧抓“特色、质量、品牌、电商、双创”关键点,将马铃薯的规模化、商品化、现代化等特点作为重点,建设要素集中、生产标准、管理科学、经营集约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通过“政府+公司+贫困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模式、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与科研院所合作,大力培育适宜玉林自然条件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加强示范引领,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建设成为特色马铃薯示范基地。 同时,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结合当地种植历史,整合彩色马铃薯、马铃薯无土栽培技术、太空马铃薯以及国内外马铃薯文化等旅游资源,挖掘素材,依托马铃薯文化,以马铃薯为原始素材,根据不同薯型、颜色、表情或衣着,创作马铃薯卡通形象、拟人化马铃薯脸谱娃娃、具象化马铃薯博物馆等,从建筑外形、绿化、园林小品、个性化建筑等方面营造园区马铃薯文化氛围,发展马铃薯科普旅游、观光旅游、研学旅游、养生旅游、购物旅游等,打造广西知名的马铃薯文化旅游区。 3.8 营销建设,“互联网+”带动发展 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指导、支持、鼓励组建马铃薯营销队伍,设立专有的营销网站,营造一个信息畅通、有利于马铃薯销售的良好环境。第一,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官方网站等多种平台,整合各地马铃薯种植信息,在信息上加强沟通,建立马铃薯信息网,扩大产品宣传,加强网上交易,确保马铃薯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第二,开拓国内和东南亚市场,加强与其在生产、加工、贸易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根据市场的不同要求种植不同品种的马铃薯,通过发展订单马铃薯带动农民大规模发展马铃薯生产。第三,与电子商务和物流运输等产业相结合,加强马铃薯集散市场和营销的对接,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推动玉林市马铃薯产业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雪萍,梁骏,黄梅丽,等.广西冬耕季农业气候资源对冬种马铃薯布局的影响[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3,33(4):47-50. [2] 刘文奇,徐世宏,马善团,等.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分析与对策思考[J].南方农业学报,2013,3:038. [3] 吴艳敏.冬种马铃薯技术[J].吉林农业:上半月,2017(7):96-96. [4] 李艳,文桂坤.玉林市冬种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現代农业科技,2009(6):106-1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