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大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的思考 |
范文 | 张国强 温志媛 [摘 要]本文从党员发展和党员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的做法和思考,其中党员发展的做法包括:加强党性教育、注重幼苗培养、规范发展程序;党员管理的做法包括:加强制度建设、实施量化考核和提高党员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党员发展;党员管理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高校的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队伍中的一面旗帜和先进群体,他们是校园中学习、工作、生活中的表率,应时刻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但是,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的结构、质量还存在不足,作用发挥仍需进一步强化。下文将从两个方面刍议大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的一些做法。 1 党员发展方面 1.1 加强党性教育 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校、院(系)两级党校的主渠道作用,分类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新党员教育集中培训,将集体学习和自我教育、日常教育与主题教育、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积极搭建实践教育、网络教育平台,促使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磨练意志品质、提高党性修养。同时,在高校发展党员工作中突出政治标准,端正入党动机,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的要求,规范培养、预审、公示、谈话、审批、接收、转正等程序,切实做到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三重”入党。 1.2 注重幼苗培養 从思想上入党,是党员发展培养的目的。高校要及早选苗,及早育苗,利用新生入学教育,明确党员发展的程序、标准、方法,制定标准的党员发展流程,严格执行,从源头抓起。另外,适当挑选极其优秀的低年级学生,有针对性地重点培养,通过各种培养途径端正入党动机,加深对党的认识、理解,切实树立标杆、发挥表率作用,带动一般学生共同发展。 1.3 规范发展程序 切实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最重要的是强化发展培养过程,抓环节,严把入口,层层把关,严格执行党员发展工作的程序。具体而言,在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确定、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的政治审查、公示,预备党员的接收、教育、考察、公示和转正等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程序、严肃纪律、严格把关;要健全和落实发展对象政治审查制度,凡没有通过政治审查的,应不予发展入党;在讨论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时,在适当范围内对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公示,建立定期反馈渠道,做到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并在支部大会上采取无记名方式进行票决。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原则,保证发展的党员能够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 党员管理方面做法的思考 2.1 加强制度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党支部的制度建设对于培养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党员队伍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在党员管理过程中,高校应该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党支部的制度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党费收缴制度等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规范大学生党员的日常行为,增强大学生党员的纪律观念,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身份意识,有利于发挥大学生党员的表率作用。 2.2 实施量化考核 量化考核是大学生党员管理的有效手段,高校学生支部可以从政治素质、工作表现、专业学习、文体表现和其他方面制定一系列量化措施和考核细则,对党员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进行考核,将考核成绩在支部党员大会公布,并明确党员考核成绩作为党内评优的依据和评选标准,以此促进学生党员铭记党员身份,加强党性锻炼,提高自身素养,成为学生表率,最终带动普通学生共同进步。 2.3 提高党员素质 高校大学生党员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主题教育活动与专业学习拓展结合,一方面能够提高支部活动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比如,在党员管理中组建政治理论学习小分队和专业课学习小分队,通过团队学习,既交流学习经验,又形成良好学习氛围;既促进党员的思想进步,又形成良好的学风,以此加强学生党员以学习为先的思想观念和以学习为主的自主意识。再比如,要用好自媒体、新媒体的使用和管理,积极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领域主流意识,通过建立QQ群、微博、微信等方式,拓展大学生党员网络思想教育的途径,形成“口袋”式培养的方式,增强支部与大学生党员的互动性,促进政治理论学习的日常化、便捷化、信息化,促进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李伟.高校学生党员管理机制构建的方向性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2). [2] 宋嵩.“互联网+”趋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初探——基于传播学视野下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5(23). [3] 施丹.关于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