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熵值法的四川省农业发展能力综合评价分析 |
范文 | 张志林 [摘要]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粮食生产能力、经济作物生产能力5个方面,以16个指标为基础,构建了四川农业发展综合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四川省21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综合能力的综合得分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法将21个地区分为四种类型:农业现代化区、农业条件优势区、农业条件一般区、农业条件劣势区。最后根据不同地区的得分情况,结合其地区特点,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农业;熵值法;聚类分析法;四川省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1978年到2016年,粮食产量由30476.5万t增加到61625.0万t,增长了102.20%,年均增长2.69%,是同期人口年均增长率的2.83倍。但是,我们面临的“三农”问题却一直都未真正解决,离“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兴”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本文对四川各地区农业(本文所指的农业是指向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即狭义的农业,仅包括种植业)发展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评价分析,有利于清楚了解各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这对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各地区农业产业兴旺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对农业发展能力评价研究的梳理过程中,黄祖辉等从资源利用效率角度,构建了包括劳动力资源、水资源、物资资源、技术资源、土地资源五个准则层28个指标构成的浙江省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马晓瑜等从粮食生产角度入手,对黑龙江12个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丁英等从农业竞争力水平入手,对于四川21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比较。辛岭等基于现代农业投入水平、产出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四方面因素,建立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评价体系。袁久和等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方法。一些学者采用主观赋权法,如层次分析法、二项系数法等对农业发展现状进行评价;也有不少学者采用客观的赋权方法,如离差及均方差法、熵权法等对农业发展现状进行评价。总体而言,以上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农业发展的评价体系,其中的研究方法、指标体系的构架和数据的筛选对本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分析发现,作为农业大省的四川,这方面的实证分析相对较少,因而产生了对四川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的想法,以希望对今后四川的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7四川统计年鉴》、《2017中国统计年鉴》、四川省统计局官网以及国家统计局官网。 1 研究区域与评价指标体系 1.1 研究区域 四川省地处西南内陆,辖区面积48.6万km?,境内东部为盆地,西南为山地,西部为高山峡谷高原。截至2016年末,四川户籍总人口9137.0万人,其中农业户籍人口6139.5万人,辖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4633个乡(镇)。2016年农作物种植面积9728.6千hm2,其中粮食作物6453.9千hm2,经济作物3274.7千hm2;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为主,中水稻种植面积较大,常年种植面积1990千hm2左右,占种植粮食面积的30.83%,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4.73%左右。经济作物有油菜、麻类、中草药材等。四川农业的发展,为保障全国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各地区的地形地貌差異,气候的不同,农业发展差异较大。 1.2 指标体系 根据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等原则,同时依照四川省的实际情况,借鉴已有成果研究,现构建包括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粮食生产能力、经济作物生产能力5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的四川农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框架见表1。 2 模型设定 2.1 模型的基本原理 熵最初源于物理学中的热力学概念,主要反映系统的混乱程度,现在已经广泛运用于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及社会经济研究等领域。在一个由n个待评方案,m个评价指标构成的指标数据矩阵中,数据离散程度越大,信息熵越小,信息量越大,其赋权越大;反之则权重越小。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可以克服主观赋权法无法避免的随机性、臆断性问题,所以本文用信息熵来确定指标权重,对四川21个地市州的农业发展情况做一个综合评价。 2.2 基于熵值法的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 3 四川省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分析及对策 3.1 综合评价结果 运用Excel进行运算得到各项指标的赋权结果,见表1。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中得出的权重可以获得四川省21个地市州在5个二级指标下的得分以及排名情况,如表2。 3.2 综合评价结果 3.2.1 四川省各地市州农业发展能力综合评价。运用熵值法对四川省各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综合能力进行评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各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由表2我们可以看到四川省21个地市州农业发展能力的空间异十分明显。根据四川省五大经济区的划分来看,成都平原经济区8个城市中4有个城市的农业发展综合竞争力得分处于全省综合竞争力得分的平均水平以上,其平均得分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86个百分点,农业发展整体水平较好;攀西高原经济区的攀枝花和凉山州农业发展综合竞争力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川南经济区4个城市中,内江、泸州、自贡的综合竞争力得分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5个百分点,农业发展的综合能力相对较好;川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综合竞争力平均得分为0.0481,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不大;而川西北地区的平均得分仅为0.032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2.44个百分点。 3.2.2 四川省农业发展能力分类评价。利用SPSS22.0,根据农业综合发展能力的得分对四川省21个地市州进行系统聚类,采用组之间的链接的聚类方法,得到四川省21个地市州农业发展能力的系谱图。根据系谱图,并结合其农业发展的资源与条件,可将四川省21个地市州分为四个区域:农业现代化区、农业条件优势区、农业条件一般区、农业条件劣势区。①农业现代化区。德阳地处成都平原经济区,作为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工业基础十分发达,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德阳发展现代化农业提供了优厚的条件。在249.01千hm2的耕地上,设施农业用地为8.27千hm2,农业设施化水平为3.32%,在全省排名第五;但是,由于工业技术的发达,其复耕指数达到了1.84,排列全省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93个百分点。但是高水平的设施化农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现代设施化农业的推进,德阳的化肥施用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15年,德阳每hm2耕地施用化肥量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04倍,2016年,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03倍,虽然在贯彻农业部制定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过程中,德阳化肥施用量虽然有所降低,但化肥施用量还是处于较高的水平,这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自我平衡具有一定的副作用。②农业条件优势区。包括成都、眉山、南充、自贡、攀枝花、遂宁、绵阳、内江、广元、凉山州和达州11个地区。从综合得分信息来看,这些地区无论是在农业生产的社会条件,还是在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及资源禀赋下都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11个地区中,有7个地区在这些方面的得分排列全省前11名,但是在区内存在较大的差异。从系谱图可以看出,11个地区被明显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成都、眉山、南充、自贡组成的农业基础设施发达地区。成都、眉山的有效灌溉率在7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将近30个百分点;在农业设施化水平上,自贡达到了4.94%的水平,成都、眉山、南充也都达到了3%的水平,而全省平均水平仅为1.52%。另一部分是攀枝花、遂宁、绵阳、内江、广元、凉山州和达州组成的农业资源禀赋优势区。这几个地区在土地资源上占有较大的优势,以广元、攀枝花和凉山州为例,其乡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的面积都达到了0.14hm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92个百分点。③农业条件一般区。由泸州、资阳、广安、宜宾、乐山、巴中、雅安七个地区构成。根据四川省地形图,我们发现以上地区基本处于四川盆地与盆周大山的交接地带,且道路交通网络相对疏散,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与农业条件优势区相比,差距较大。同时,结合系谱图,我们可以将这7个地区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由乐山、巴中、雅安组成的平原大山过渡地带,这三个地区由于大山环绕,耕地相对较少,但是在土地相对较少的条件下,土地利用效率还比较低。乐山和巴中的复种指数分别比全省的平均水平低4个和9个百分点。第二类是由泸州、资阳、广安、宜宾组成的成都平原延绵区,地形基本上以丘陵为主,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在综合评价指标中,其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得分排名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分排名基本都在15名之后,其农业设施化水平、耕地有效灌溉率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④农业条件劣势区。包含甘孜州和阿坝州两个地区。通过对这两个地区在农业发展能力综合评分的得分进行分析,发现这两个地区由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较差,农业生产效率比较低下,因此其农业在全省处于落后状态,与同等资源条件下的攀枝花具有较大的差距。同时,从资源禀赋而言,其乡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相对较多,但是其耕地利用效率低下,复种指数还不到1。 3.3 对策 四川农业发展能力的空间差异性是由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农业基础设施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高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综合能力到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条件提出不同的解决对策。 3.3.1 提升农业现代化区的农业发展综合能力,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合理规划农业产业布局。农业现代化区其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农业产业布局,建成区域农业产业的中心,促进农业发展。第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产品生产附加值相对较低,加强农业生产向后延长产业链,让农民分享更多的农业生产成果。 3.3.2 提升农业条件优势区的农业发展综合能力,可以采取以下策略:第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发展潜力。依据《中国农业综合区划》,合理布局农业产业,优化区内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区内农业资源优势。第二,增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以乡村集体或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因专业技术部门为依托,以农民自办服务为补充,构建多经济成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3.3 提升农业条件一般区的农业发展综合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极大策略:第一,依靠山区流域,发展沟域经济。利用区内富饶的自然景观、文化历史遗迹,因地制宜建设特色旅游观光、民俗文化、养生休闲的产业带,从而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加收入。第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内标准化农田改造,兴建农田水利设施,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进度,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良的条件。 3.3.4 提升农业条件劣势区的农业发展综合能力,可以采取以下策略:第一,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依托比较优势,在所有的农业产业中选择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参与到地区的农业生产分工体系中。第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由于甘孜、阿坝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土地利用效率相对较低,政府应加大对这些地区的农业政策倾斜,大力支持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以提高这些地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4 结论 一是四川省的农业发展综合水平极不平衡,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在整体上,成都平原地区的农业发展综合水平高于盆周地区,盆周地区又高于川西北地区。在21个地区中,综合得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12个;在8个成都平原城市群中,有5个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农业资源的适当倾斜,缩小各地区的发展差距,努力实现整体农业综合发展水平的提升。 二是四川省的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全省的复种指数为1.45。而在全省21个地区中,有10个地区的复种指数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并且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这些地区都远离省会成都。这说明了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脱离土地,外出寻找经济来源,土地抛荒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对于这些地区政府应该重视对农业产业的培植,以产业吸附农业人口,增加其收入,推动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三是由于目前对于农业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本文借鉴前人的指标体系,以四川省21个地区为例,建立了以5个二级指标和16个三级指标为影响因子的农业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但是由于是选择的截面数据进行分析,不能排除偶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因此,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将考虑从时间序列的方向入手,对四川农业发展的历史演进做进一步分析,以完善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2] 黄祖辉,王鑫鑫,宋海英.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基于双钻石模型的对比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10(09):19-27+125-126. [3] 丁英,孙春林,郑喜云.四川区域农业竞争力分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7(01):66-71. [4] 辛岭,蒋和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06):646-650. [5] 袁久和,祁春节.基于熵值法的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动态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02):152-157. [6] 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7] 李满,李世峰,欧阳映鸿.基于熵权法的涿鹿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評价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19(05):236-243. [8] 王富喜,毛爱华,李赫龙,等.基于熵值法的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3,33(11):1323-132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