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当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瓶颈及破解路径研究
范文

    彭陈 李宝艳

    [摘要]當代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已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但仍面临着高校科研人员市场意识单薄、科研管理机制相对僵化、科研经费来源相对短缺、科技创新鼓励机制欠缺的现实瓶颈。基于此背景,可以从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意识、建立公正的科研评价机制、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合理的科研激励机制等维度进行优化,从而使得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朝良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实瓶颈;破解路径

    [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

    1? ? 当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院校是集技术、知识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转化为一体的重要场所。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与西方发达国家65%以上的平均科技成果转化率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瓶颈和破解路径进行探讨之前,有必要理清其基本概念。

    1.1? ? 科技成果

    目前,学界将科技成果定义为通过技术开发或科学研究等活动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其所取得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学术意义上的创造性劳动成果。一般意义上来说,科技成果具有广义上以及狭义上的区别。广义上的科技成果通常是指软科学成果、理论上的技术成果以及技术应用的科学成果的总和,狭义上的科技成果则是指通过一定的劳动最终得到的应用性成果。

    1.2? ?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这一概念最初由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所提及。科技成果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就等同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一个大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将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两者囊括其中。虽然两者具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在科学与技术逐渐协同的今天,两者逐步融为一体。由此可见,科技成果转化也就是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的创新,不仅是原理、思想以及方法层面的更新,同时也是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的提出,并开辟新的领域和研究视角,使人类的知识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丰富。

    1.3? ?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依托,更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是科技转化成果的中坚力量,是科技成果的主要供应者。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支持高等学校进行科技创新,从而产生较高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一直以来,高等学校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场所,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和国家高新技术转化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指高等学校充分利用其科研创新和科研平台的优势,将具有学术价值的科学研究进行中间试验后进行市场推广与应用,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品化,从而通过高校创造更多的劳动价值和科技成果。

    2? ? 当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瓶颈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我国高校科技转化率在20%~30%范围内浮动,这与西方发达国家高校60%~70%的平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仍保持一定差距。其主要现实瓶颈来自高校的科研人员市场意识单薄、科研管理机制相对僵化、科研经费来源相对短缺、科技创新鼓励机制欠缺等。

    2.1? ? 高校科研人员市场意识单薄

    部分高校教师缺乏科技成果转化意识,他们大多深受传统教育观点的制约与束缚,或是创新意识不够,或是其思想观念受限,因此导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进展缓慢。任何一种劳动产品,只有投放到市场并且最终得到肯定和使用,才能充分体现其社会价值。高校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场所。改革开放以前,高校大多远离市场,因此高校在市场意识、经营意识等方面都相对欠缺,部分科学研究开发与商品的产业化存在较大的差距。许多科技成果虽然在技术上得到了飞跃性的突破,但是在中间试验环节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导致科研技术和科技成果的不成熟。另外,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项目选择时,大多从自己熟悉的和已有的文献来确定科研选题,这也就导致大量的科技成果虽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是在市场推广层面相对较弱,忽视了市场需求与科技成果的有效结合。

    2.2? ? 高校科研管理机制相对僵化

    计划经济体制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抑制人的主动性以及管理体制相对僵化等现实问题。一方面,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科研管理当作高校与社会的重要接口。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科研人员从事科研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完成工作考核指标,其科研成果并不利于市场推广与应用。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当前仍然受限于传统的对科技成果、科研项目等登记的被动管理,很少进行前沿工作的相关收集工作。这种管理机制过度依赖于行政手段,上级单位领导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没有充分的自主性,这也将不利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另外,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事科研管理人员的产权意识以及经济效益观念等较为单薄。

    2.3? ? 高校科研经费来源相对短缺

    我国当前高校科研经费主要来自于高校自筹、财政拨款以及金融机构贷款等等。当前对于科技投入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呈现出资金紧缺的现象,大多数高校都没有能力组织中间的实验环节,这也就制约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可行性与成熟度,导致高校科技成果未经中间实验环节就直接投入到市场当中。另外,我国当前大部分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欠缺,负债率较高,因为企业难以拿出多余的资金与高校进行校企之间的科技创新,从而导致部分事业单位有心发展科技创新但又无力引进技术的现实窘境。

    2.4? ? 高校科技创新鼓励机制欠缺

    高校进行科研人员成果奖励时盲目追求项目立项,往往采取简单的学术管理与量化,而忽视其所产生的科研过程和社会效益。部分高校教师以及科研人员将科研这一活动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发表论文的环节,所以导致很多科学研究只是停留在学术报告以及中间试验的环节,并没有将其科学研究进一步转化为科研成果并投入市场得到推广。这种强调量化指标的考核方式,一方面激发了高校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高校教师的工作以及科研压力。

    3? ? 基于瓶颈视阈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破解路径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性工程,要完善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要立足我国高等学校,从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意识、建立公正的科研评价机制、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合理的科研激励机制等层面进行完善和补充,提高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

    3.1? ? 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意识

    当前高等学校应当以争取科研经费为手段、以取得成果和效益为动力的观念,破除高校原本重论文轻实践、重科研轻开发的实际思想。高等院校应当鼓励科研人员走出实验室,面向社会、市场以及企业的需求从而选择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科研项目。在科研的过程当中,既要考虑科研成果的实际效用,也应当紧密结合应用前景和技术论证的分析,促使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3.2? ? 建立公正的科研评价机制

    高校应建立多种科学且合理的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方式。对于不同的科研机构及学院单位应当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其侧重点也应当有所差异。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要权衡好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市场推广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强调重视学术价值的同时也要强调其科研成果是否能够转化成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社会产品,从而实现科研成果的利益最大化。要使得经济利益与科技转化在深度和广度上更好的结合,并将其作为高校教师工作量化以及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3.3? ? 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与政府和企业等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改善并施行产学研一体的校企科研的合作模式。一方面,政府应当在企业和高校的关系当中发挥主导的作用,政府可以多出台鼓励性政策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促成高校与企业之间的项目交接。政府也可以大力兴办高校科技园,广泛吸引海内外的各种合法企业在高校立足并得到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建立起“五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将招生、教学、科研、管理與就业五个方面有机结合,以确保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和提高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高校应当与企业紧密联系,企业洞悉社会需求,高校也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人才智力和科研团队的支撑,两者良好的结合将促进高校科技转化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3.4? ? 建立合理的科研激励机制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可以归结为人才的竞争。因此,高校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秉持科学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将科技成果转化与教学、科研等日常任务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激励机制。一方面,应打破传统的科研人员管理机制,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应当更加频繁和灵活,允许相关人才在高校以及企业的岗位双向流动。另一方面,学校应当鼓励科研工作者到企业兼职,实现人才最大程度的资源配置,打破以往单一的奖励方法和科技成果评定方法。只有完善高校科研人才激励机制才能最大程度上增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带动科研工作者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陈东林,张晶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促进对策[J].企业经济,2011(12):115-117.

    [2] 封伟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D].昆明:南师范大学,2017.

    [3] 陈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研究[D].武汉:汉理工大学,200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3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