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探析 |
范文 | 尹莎莎+钟小妹 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培养具有独立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然而,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普遍存在着不足或偏失,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不相适应。因此,需要提出一些富有实践意义的解决路径,建立健全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相适应的课程考核体系,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课程考核;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5-0169-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提出,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1]。课程考核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能从个人层面上评价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从总体层面上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还能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对课程教学及人才培养起着导向和校正的作用。本文旨在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考核中普遍存在的不足或偏失[2-3],提出富有实践意义的解决路径,促进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考核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1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面向基层建设、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独立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类人才[4]。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结果性考试作为主要考核方式,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必然带来教师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革新,课程考核模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对课程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必须对课程考核观念、内容、形式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模式,以适应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2 传统课程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考核目的不明晰 目前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只看重课程考试的分数,忽略了学习的过程以及学习的态度[5]。一些院校将考试分数与“保研”、入党、奖学金等直接挂钩,有些学生考前突击、临时抱佛脚,也能取得好成绩,甚至拿到奖学金。这对于那些平时认真学习,最后考试却没有发挥好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一些院校甚至赋予平时测验以考勤管理的功能,对平时测验作随意的、草率的、突然袭击式的安排,在这种情况下,平时测验不再是检测学生学习状况的工具,而是变成了惩戒缺席学生的手段,扭曲了考核目的。而且这样的考核方式使“以考促学”的正面效应淡化,甚至造成了不良的考试风气。 课程考核具有检验、评价、分析、反馈、激励等诸多功能,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导向作用。但现在的考核模式偏重于检验与评价,分析、反馈和激励则被淡化。对于考试成绩只做一个大致的统计,得到平均分、最高分、及格或不及格人数及比例等。这种统计不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就不能对教师的教学提供具体的改进意见;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2 课程考核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很多教师都是“出校门”再“进校门”缺少社会工作经验,对于当今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他们所出的试卷都是以教材内容为主,考核内容覆盖面窄、试题类型固定(包括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等)、甚至会出现大量重复试题,需要记忆的内容颇多,实践性、创新性方面的考核内容较少,无法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妨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在考试中往往很难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具体考核,造成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2.3 课程考核形式单一,缺乏过程性考核 目前,必修科目的考核多数以闭卷笔试为主,了解性科目的考核则多以开卷笔试为主,课程论文、调研报告、现场面试(口试)等形式较少。单一的考核形式难以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统一标准答案的考核形式,确实减轻了教师批阅试卷的工作量,却限制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现行课程考核大都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一考定终身,缺乏过程性考核或其所占权重过低或只是流于形式。因此,许多学生也都忽略了学习的过程,只是保证表面的出勤率,然后在考前花几天时间划范围、背重点,并未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更谈不上能应用于实践当中。最终学生没有获得立足于社会所需的实践、创新能力更妨碍了其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6]。 另外,課程考核的整个过程大都由任课教师独自完成,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评价结果相应的就缺乏一定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课程考核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考核,普遍缺乏企业评价、学生自评及互评等。这些也有碍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4 对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不重视 信息化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也应运而生,但是有些院校不重视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7,8]。考核只是流于形式,包括网上形成性考核与网上终结性考核两种。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考核的优势,仍然存在纸质终结性考核的弊端。 2.5 对课程考核的情况不进行分析、总结、反馈 对课程考核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反馈作为考核功能的一部分,总是被忽略。往往都是课程考完了、成绩公布了、后续工作也就结束了。考核绝不只是对学生学习成效和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与不足、让教师知道那个部分还需要加强,从而改进学习或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因此,对于考核中暴露的问题,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和反馈。 3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考核工作的主要改进措施 3.1 明确考核目的,对课程考核的功能定位 课程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检验、评价、分析、反馈和激励等功能。从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可以看出,课程考核应重视分析、反馈和激励,摒弃以考核分数作为评价、选拔人才唯一标准的传统观念,建立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于一体的课程考核模式。通过课程考核,首先了解学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其次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次启迪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还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弥补,帮助任课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2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及社会需求制定课程考核体系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设定课程考核体系,设计与之相适应的考核内容与方式。无论什么课程的考核,都需兼顾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和增强素质三大目标,以满足社会需求。获得知识是课程考核的基本目标,至于是提升了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还是培养了自主学习意识,则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来定。对于素质的高低比较难以界定,但也并非无法考核。比如,将团队活动融入考核内容,对学生们进行分组考核,被考核者的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心理状态等素质就能体现出来。再者,可以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处事方式也是其素质的体现。大学生活中,学生之间相处的较多对彼此更为了解,学生互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3 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 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仍然可以保留,但要根据不同的课程适当减少其在课程考核总体中所占的比重。偏理论的课程考核可采用以闭卷考试为主,过程考核为辅的考核方式;偏实践的课程考核则以考察实践动手能力为主,如《C语言程序设计》可采用以课程设计为主,考察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闭卷考试为辅的考核方式。 可采用报告、论文等多种考核方式。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采用报告、论文、作品等相结合的方式。如《射频识别》课程可以在理论课进行的过程中,分配给学生相应的课程设计任务,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场地和平台,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相关的作品,并结合自己在作品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案和收获撰写理论分析报告,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写作能力。 注重过程考核。强化过程考核可以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注重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复习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点。 3.4 重视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 对不能实行小班教学的公共基础课或涉及具体的操作演示的课程,采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无疑会有更好的效果,且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有很多优点。教师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可以在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基于网络的过程考核更加规范,教师可以在各个章节学习完后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具体完成什么层次的任务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和平时测验的结果来定,确保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避免雷同和抄袭的情况。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不仅开放院校需要重视,而且其他院校也不能忽略。 3.5 建立健全考核结果的分析、总结和反馈制度 建立健全考核情况的分析、总结、反馈制度。课程考核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状况、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而且要起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那么就有必要建立健全考核情况反馈制度,反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教师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以问题解析或点评的方式将考核情况反馈给学生,使学生不仅知道考核的成绩,而且知道自己对哪些部分掌握的较好,又有哪些部分较为薄弱,考核中哪些部分是错的及错的原因,以促进其后续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求教师通过对考核结果的分析、总结,发现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根据考核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进行调整,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4 结束语 通过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能有效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应共同配合完成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让考核发挥其应有的导向作用,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gov.cn/jyb _ xwfb/s6052 / moe _ 838 / 201008 / t20100802 _ 93704.html,2010-7-29. [2] 周桂蓮.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7, 34(4):73-76. [3] 孙兰萍, 李声锋, 马龙,等. 基于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培养的课程考核与学业评价方式改革探究[J]. 广东化工, 2017, 44(8):253-254. [4] 陈丹.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若干对策和措施[J]. 南方农机, 2016, 47(12). [5] 李曼. 高校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探析[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36(6):50-53. [6] 张彧,刘兆芳,姜淑娟,等. 基于对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课程考核体系研究[J]. 中国轻工教育,2017(2):69-72. [7] 传永顺. 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70-71. [8] 王艳. 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形式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17,13(19):84-8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