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精准扶贫视阈下图书馆文化扶贫研究
范文

    康宁

    [摘 要]贫困问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当前,我国的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贫困的根源是文化的贫困。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本文从精准扶贫与文化扶贫的内涵入手,分析当前图书馆文化扶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精准扶贫视阈下图书馆文化扶贫的路径选择,以期提高贫困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促进贫困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精准扶贫;图书馆;文化扶贫

    [中图分类号]G259.2 [文献标识码]A

    消除贫困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理想,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的全球性挑战。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稳定、持续增长,和政府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我国反贫困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受发展能力不足、公共设施薄弱、自然条件差、市场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扶贫开发工作仍很艰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2020年如期全面脱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贫困地区不仅经济贫困,更为重要的是人们的文明程度、思考方式和生活习惯往往同样“贫困”,并在代际和周边关系之间自然传递,形成了一种“文化贫困陷阱”,文化贫困是一切贫困的根源。“治贫先治愚,输血不如造血”,通过文化精准扶贫可以增强贫困人群脱贫的内在动力,实现扶贫的“治愚”和“造血”功能,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扶贫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因愚返贫、脱贫缺乏可持续发展等突出问题。

    图书馆是重要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职能。因此,图书馆应在文化扶贫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截至2018年7月2日,笔者从中国知网以“图书馆文化扶贫”为关键词,共搜索到相关文章66篇,可以看出学界对图书馆文化扶贫的相关研究并不多,为了进一步指导图书馆文化扶贫工作,本文在精准扶贫视阈下,在分析图书馆文化扶贫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图书馆文化扶贫的路径选择,以期对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提供理论参考价值,对文化扶贫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精准扶贫与文化扶贫

    1.1 精准扶贫提出的战略意义与内涵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思想是我们党继承和吸纳我国既有减贫思想的时代创造,具有一定的时代必然性。精准扶贫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精准扶贫作为新形势下因地制宜的一种创新扶贫方式,是党和国家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新思路,是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明、施策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精准扶贫”更加注重瞄准着力,推动对扶贫对象的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和动态化管理,将扶贫资源对准、聚焦,用在真正需要帮扶的人群上,更加注重深处发力,推动贫困人口以自我发展的能力来增加收入,不断提高扶贫效益,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近年来,有学者对精准扶贫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如有学者认为,精准扶贫是变 “粗放漫灌”为 “精准滴灌”,以定点、定时、定量消除贫困为目标,以政府、市场、社会、社区、扶贫对象协同参与为基础,以资源统筹、供需匹配为保障,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管理的贫困治理模式。还有学者认为,精准扶贫是以扶贫地域、对象、原因、方案、措施、方法、目标等方面的精准为核心要求,以精准、综合、可持续为工作维度,以合理统筹各界力量、发挥各类优势、协调多组关系、处理各种矛盾等为工作方法,以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全面发展为工作目标,是国家新时期的扶贫思想、理论与战略。总体来讲,精准扶贫是在精细管理、综合协同、持续再生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统筹、协调、分类的科学方法,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坚持全过程责任式管理,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扶持、精准管理的综合治理贫困新方式。

    1.2 文化扶贫的内涵

    目前,学界对文化扶贫尚未有统一认识,都是从各个角度进行定义。有学者认为文化扶贫是通过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品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扶持、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因需而异、因地制宜的精准扶贫活动,从而有效提升贫困人口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技能,逐步改善和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还有学者认为文化精准扶贫是从精神文化层面(包括文化素质、认知水平、技能能力等)帮助农民改变文化层面的落后局面,引导农民自动、自主脱贫致富。它包含文化内容给予的精准和扶持群体的精准两个层次。由此可见,文化扶贫不是单一地就文化抓文化,而是把文化、教育、科学普及等与满足农民求知、求富、求乐的要求和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文化扶贫是推动贫困地区文化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基于以上概念,我们可以将文化扶贫的内涵提炼为根据贫困群众的具体贫困状况,通过帮扶对象的精准识别、帮扶项目的精准安排、帮扶手段的精准实施、精准管理,有针对性、有效性地对贫困群众开展文化帮扶,以期提高贫困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技能,促进贫困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2 图书馆开展文化扶贫的意义

    2.1 文化扶貧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

    实现公平、正义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公平正义、平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目标。文化精准扶贫保障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仍有很多贫困人口,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中国梦”的目标都有一定的差距。现阶段下全党全社会有责任把扶贫工作做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机构,是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脱贫致富信息的汇集地。通过开展文化扶贫,可以提升贫困人口文化素养,帮助贫困群众增强自尊和自信,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从而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2.2 为新阶段扶贫开发融入新的理念

    贫困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历史积累的结果,是自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原因长期交织而形成的,要从根源上消除贫困,必须坚持文化扶贫,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当前,脱贫已进入攻坚阶段,文化扶贫的作用至关重要。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这种文化上的“软贫困”,比物质上的“硬贫困”更加顽固和复杂。文化扶贫的实质是扶贫对象观念重塑的过程。改变贫困人口的行动,关键要改变其思想和意志,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有信心、有干劲的现代新型农民。图书馆参与扶贫开发和服务拓展,实现扶贫的“治愚”和“造血”功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 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精准扶贫是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扶持、精准管理的综合治理贫困新方式。图书馆助力精准扶贫的目的是对贫困群众有针对性地、有效地开展文化帮扶,以期提高贫困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知识能力,从贫困的根源上解决问题。近年来,图书馆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扶贫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图书馆在具体的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帮扶对象识别欠精准。精准识别帮扶对象,这是实现文化精准扶贫最重要的一步。在识别扶贫对象时不可一概而论,我国贫困地区人口构成主要是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残疾人,为他们提供文化资源时,就应考虑贫困人群的文化素养和特殊需求等。其次,文化资源配置方式单一。图书馆的文化扶贫以“送书下乡”为主,仅停留在提供免费图书、报刊等,没有重视农村文化教育、文化传统、开放性市场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农民的经济条件、地域环境不甚了解,帮扶的内容并不是贫困人群急需的,帮扶效果较差。同时图书的更新缓慢、内容陈旧、缺乏吸引力,导致报刊的使用率低。最后,管理不完善。对文化资源分配是否合理、扶贫效果等方面的信息追踪不到位,导致帮扶工作虎头蛇尾。

    4 完善图书馆文化扶贫的路径

    4.1 文化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治贫原因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因此,精准识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前提条件。

    文化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扶贫长效机制和效果的关键。文化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是文化扶贫的重要一步。以往在贫困地区扶贫成效不显著,究其原因是贫困户识别不准确。文化扶贫的本质是积极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但在实际的文化扶贫工作中,精准扶贫的理念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贫困人口,经济条件好但文化水平不高或者经济条件不好但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群,都不是文化扶贫对象。为了避免将真正的贫困群众排斥在扶持对象外,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要不断强化探索创新,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方法。因而图书馆在文化扶贫项目规划前需要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甄选出需要扶贫的人群。即一部分经济水平差、文化程度低、发展能力弱但脱贫意愿强烈的人群。图书馆应根据扶贫对象的参与能力、文化需求等,对他们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

    4.2 文化扶贫项目的精准化

    精准设计扶贫项目,制定扶贫措施和机制,是在贫困对象、贫困原因识别基础上的内容选择问题。文化精准扶贫需要提供精准的文化扶贫服务,图书馆的文化扶贫主要是通过图书馆服务提供文化扶贫项目。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扶贫工作,但却收效甚微。文化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 因而, 图书馆文化扶贫项目应精准化,要转变均等化的扶贫方式,要做好资源与文化扶贫项目精准化的识别工作。图书馆扶贫项目精准筛选应当不再过分关注项目规模和覆盖度“量”的大小,而应当是资源的匹配程度和被扶贫者的参与程度等“质”的优劣。在贫困群众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完善资源输入渠道,丰富文化扶贫项目,根据各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把扶贫项目与贫困地区的实际和贫困群众的意愿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确定实施的扶贫项目。一方面,针对贫困地区的实际状况,差别化地制定出具体方案;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图书馆扶贫项目的实际效益,如帮助贫困人员自身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的提升。

    4.3 精准资源建设

    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水平低下是导致贫困最主要的原因,人的技能和知识的提高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因此,增加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首要选择。

    作为信息资源中心的图书馆要采取多种形式,对精准识别确定的扶贫对象进行精准帮扶。图书馆要做好文化资源的采购和推送服务,资源的配置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因地制宜地进行扶贫文化资源的采购、组织和管理,有针对性地提供文献资源和咨询服务。同时,通过开展文化讲座、读书会、培训班,帮助贫困群体学习农业技术精准科普知识,让农民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农业技能,通过面对面的讲解,进一步提高贫困人群的致富能力。

    根据2015年1月14日中国政府网公布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 “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统筹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博物馆建设、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农家书屋、城乡电子阅报屏建设等项目,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在基层实现共建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阅读媒体、阅读方式、阅读资源生产等均在转型,因此,贫困地区也应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推广电子文献阅读设备的投入应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投入方式,如互联网接入、计算机设备、无线网络设备等获取应列入图书馆建设及发展规划中。逐步配置电子阅读设备,进行数字化升级,逐步实现农家书屋网络化、数字化,解决传统书屋报刊读物更新慢、运输不便、内容不足等问题。“数字农家书屋”所购数字资源,应根据当地的农业特点、资源概况,有针对性地为贫困群众提供科学管理、科学种田、科学致富所需的报刊资料与数字资源,要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李宏介绍,针对中西部22个省839个贫困县,我们启动了中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档升级项目。2016年至2017年,该项目对172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326个数字文化驿站的服务终端进行了升级。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平台还推出“文化精准扶贫计划”,开设扶贫讲堂、创业帮扶、惠民服务三大板块。进一步聚焦网络技能培训、电商对接等精准扶贫功能和内容定制开发,提高公共数字文化精准扶贫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4.4 推动精准管理

    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制定可行的帮扶措施,建立文化扶贫项目库、专家库,接受专家指导,使帮扶措施和帮扶项目真正有效地执行下去,达到预期的目标。对贫困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扶贫项目公开制度,同时,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

    5 结语

    文化扶贫是贫困地区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是关系到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 图书馆是重要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职能。图书馆参与扶贫开发和服务拓展,实现扶贫的“治愚”和“造血”功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进一步完善文化精准扶贫的路径,图书馆必须从文化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文化扶贫项目的精准化、精准资源建设、推动精准管理4个参与精准扶贫的重要阶段入手,注重深处发力,推动贫困人口以自我发展的能力来增加收入,不断提高扶贫效益,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標。

    [参考文献]

    [1] 庄天慧,陈光燕,蓝红星,等.精准扶贫主体行为逻辑与作用机制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5(06).

    [2] 刘占勇.精准扶贫思想内涵特征及对扶贫实践的启示[J].江汉学术,2016(04).

    [3] 陆汉文,黄承伟.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6)[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4] 曲蕴,马春.文化精准扶贫的理论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图书馆杂志,2016(09).

    [5] 张慧蕊.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创新路径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6(06).

    [6] 曹殊,敏生兰.德政工程——甘肃扶贫开发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M].甘肃人民出版社,2014.

    [7] 刘志良.注重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举措[J].湖北社会科学,2014(0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