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鸡白痢的诊断与防制措施 |
范文 | 杨金生 李琳 刘云志 宫江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世界各地常有流行,是危害养鸡产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侵害雏鸡,以败血症和灰白色下痢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成年鸡多以隐性或慢性感染为特征,主要表现为产蛋率、种蛋受精率和种蛋孵化率下降。 一、病原 本病病原为鸡白痢沙门氏菌。该菌在自然條件下对日光、腐败、干燥等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对高温和化学消毒剂抵抗力不强,被污染的鸡蛋煮沸5分钟即被杀灭,常用消毒剂均可杀死病菌。 二、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潮湿、闷热、多雨季节多发,饲养管理不善、密度过大、营养不良、鸡舍潮湿、通风不良以及其他疾病都可加剧本病的流行,死亡率增加。不同品种、各种年龄段的鸡都可感染,但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鸡,死亡率达到20%~60%,患病雏鸡康复后大多终身带菌,常呈隐性感染。育成鸡和成年鸡感染后一般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感染的公鸡受精率低,母鸡产蛋率下降。带菌鸡、病鸡是主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卵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病鸡排出带有病原菌的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工具等,使健康鸡经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感染发病。 三、临床症状 1. 雏鸡 患病雏鸡表现为精神萎靡,腹部膨大,食欲废绝,羽毛蓬乱,缩头闭眼,排白色稀粪,肛门周围的绒毛被粪便污染,肛门常被凝结后的稀粪堵塞,排便时因疼痛而发出尖叫声。有的病雏表现为关节炎,跛行或者原地不动。有的病雏因肺炎病变而呈现呼吸困难,伸长颈部张口呼吸。7~14日龄为病雏死亡高峰期,随着日龄增长,雏鸡免疫力也随之提高,死亡逐渐减少,但是耐过雏鸡生长缓慢、消瘦。 2. 育成鸡 育成鸡患病主要发生在40~80日龄,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料减少,腹泻,在鸡群中可持续发病20~30天,并陆续有鸡只死亡,死亡率在10%~20%。 3. 成鸡 患病成鸡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呈慢性经过或隐性感染,常有间歇性腹泻,腹部膨胀、下垂,鸡群的死淘率明显高于正常鸡群,同时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均有下降,孵化出的死雏、弱雏增多。 四、病理变化 1. 雏鸡 病死鸡瘦弱并且严重脱水;肝脏、脾脏、肾脏肿大并出血,肝脏表面有雪花样坏死灶,肠道呈现卡他性炎症,盲肠膨大,可见干酪样栓子。心脏有略突出于脏器表面的灰白色坏死小点或小结节。肺脏可见坏死点或灰白色结节。胆囊扩张,充满胆汁。肾充血或贫血,部分病死鸡的肾小管中有尿酸盐沉积,输尿管膨大显著。卵黄吸收不完全,外观呈现黄绿色,内容物变成淡黄色并呈干酪样或奶油样黏稠物。 2. 育成鸡 肝脏肿大特别明显,呈土黄色或暗红色,脆弱易碎,表面有大小不一的灰黄色或灰白色的坏死点;肝脏被膜时常发生破裂而大量出血,腹腔积聚血水或血凝块。心包壁扩张增厚,心包膜呈黄色不透明,心肌有黄色坏死灶,心脏形状变圆。脾脏肿大。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肌胃常见有黄色坏死灶。 3. 成鸡 成年鸡病理变化主要见于生殖系统。患病母鸡的卵巢和输卵管出现慢性炎症,卵巢未发育或发育不健全。患病公鸡表现为睾丸发炎,睾丸一侧或两侧肿大或萎缩变小、变硬。 五、诊断 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1. 病原学诊断 无菌操作取病死雏鸡的脾、肝、肺脏组织,公鸡的病变睾丸,成年母鸡病变卵子和输卵管,制成涂片,自然干燥后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染色阴性、两端呈椭圆形或卵圆形、中等大小的不运动杆菌。 2. 血清学诊断 成鸡、隐性鸡和大群鸡检测常用全血平板凝集试验进行诊断,该方法方便快捷,如果在2~3分钟内出现明显的颗粒凝集或块状凝集,即可确定为阳性。 3. 鉴别诊断 本病在临床诊断上必须注意与鸡球虫病、鸡曲霉菌病、鸡霍乱鉴别诊断。鸡球虫病具有血性下痢,在盲肠或小肠的损害部位刮取黏膜作显微检查可发现球虫卵囊。鸡曲霉菌病大多发生在雏鸡,呼吸道症状非常明显,病雏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剖检见气管、肺和气囊上有灰白色、栗粒状小结节,有的可见蓝绿色霉菌菌丝。鸡霍乱大多发生于成年鸡,发病急,死亡快,剖检见心冠脂肪和心外膜有出血点,肝脏上有多量针尖大小、白色坏死灶,十二指肠严重出血。 六、治疗 治疗本病可使用磺胺类药物、呋喃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等。有条件的鸡场最好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的敏感药物治疗鸡白痢效果较好。治疗期间建议交叉用药,避免病鸡长期使用单一药物而产生耐药性。也可以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常用的微生态制剂包括调痢生、促菌生、益生菌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微生态制剂的前后4~5天及治疗期间禁止使用抗菌药物。 七、防制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 ①鸡舍要经常打扫,保持室内外的环境卫生;粪便等污物要集中堆积,在固定地点进行发酵处理。 ②育雏舍要注意通风和保暖;垫草勤换勤晒;饲料配比要恰当,保持营养均衡,防止雏鸡因缺少矿物质等元素而发生啄癖,提供充足的清洁饮用水。 ③在日常饲料中适当添加微生态制剂预防鸡白痢,常用的有益生菌、促菌生等。 ④鸡场要严格执行封闭饲养制度,车辆和工作人员进入鸡场前必须严格消毒,谢绝外来人员参观。 ⑤每天观察鸡群,发现患病鸡及时隔离或淘汰。 ⑥育雏时尽量使用育雏笼,并用小食槽喂养,采取少喂勤添的饲养方式,以减少鸡白痢沙门氏菌通过污染饲料传播。 2. 检疫净化鸡群 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鸡白痢病的有效措施。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采用全血玻片凝集试验定期对鸡群进行检疫以净化鸡群。5月龄以上的鸡群每年检疫1次,检测出来的阳性鸡立即淘汰。第一次检查出的阳性鸡群,在4~6周后必须进行复检,一般经过3~4次检疫便可把带菌鸡全部查出,阳性鸡坚决淘汰。 鸡场最好采取“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不从其他鸡场引进种蛋,杜绝病源传入鸡场,如果确实需要引进必须经过严格检疫检测。 3. 执行消毒制度 ①每次孵化前一定要做好孵化室、孵化器以及所有工具的清洗和消毒工作。 ②种蛋应该来自健康种鸡群,孵化前用福尔马林对种蛋进行熏蒸消毒,或用1%硫酸锌溶液洗涤消毒,把附着在种蛋壳上的病原体消除掉。 ③每次育雏前都要对用具、育雏舍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并至少空置1周以上。 ④育雏期间每周至少进行2~3次带鸡喷雾消毒,每月至少进行2次全场消毒。带鸡喷雾消毒的药物有百毒杀、过氧乙酸等,环境消毒可用氢氧化钠、酚类等。 ⑤病死鸡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进行焚烧或是深埋,杜绝疫病传播。 (作者联系地址:吉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 邮编:13006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