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战略为导向的预算编制方法在高校中的应用 |
范文 | 孙玲 王涛 【摘 要】 随着财政预算改革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预算管理已经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点,其中预算编制是起点,是其他环节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和保障。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预算编制与高校战略相脱节、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缺乏前瞻性及沟通机制等问题。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预算编制方法,可以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以帮助高校实现战略目标。借助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从高校的战略地图角度出发,构建具有高校特色的四个维度,给每个维度选取关键性的指标,将高校的战略目标转化为能够量化的指标,实现战略与预算的统一。 【关键词】 平衡计分卡; 战略地图; 战略目标; 预算编制 【中图分类号】 G475;F8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05-0128-04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和依据。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预算编制与高校战略相脱节、预算编制缺乏前瞻性、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预算编制,是以战略为导向,将平衡计分卡各目标与指标的年度经营预算在学校各部门之间进行分配,将战略转化为行动,具体到预算管理中,并以此为基础编制预算。 一、传统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与高校战略脱节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明确的使命和愿景阐述,虽然有些内部部门制定长期规划,但不够细化,导致不能有效实现其规划,也使得对部门履行职能所花费的预算资金的绩效评价缺失了依据,预算编制仅仅基于单位年度经营计划和部门工作计划制定的,进而导致预算编制与组织战略目标相脱节,预算编制从长远看存在盲目性,无法反映组织的目标和使命。 (二)预算编制缺乏前瞻性 高校预算编制长期以来只是在既定的收入与支出水平下分配资金,主要基于基期及历史数据,缺乏对长、短期目标的整合,未将预算管理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仅是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预算,确保年度收支的平衡,缺乏对实现学校长期发展目标的考虑,没有很好地将预算编制与高校未来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这样使得预算编制缺乏前瞻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给预算执行和项目验收造成了困难[1]。由于预算编制缺乏前瞻性,资源配置不符合高校长远利益,对实现高校长远目标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 (三)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目前大部分高校预算编制采用“基数增长”模式,就是在基期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增长比例,以此作为本期预算数额。“基数增长”模式编制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仅是基于基期及历史的实际数据进行调整,本质上掩盖了以往资源配置中可能存在的浪费和低效,保护了各部门和院系的既得利益,未能发挥预算合理配置资源的职能。另外,这种预算编制方法容易导致预算松弛,预算准确性低,使得资源配置效益低下。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导致与决算编制存在差异,难以进行绩效考核,容易造成预决算无法对比[2]。 (四)预算编制的短期行为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资金供应和学校事业发展不相适应,许多高校只重视学校的短期利益,造成教育经费的闲置浪费。没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社会需求来预计学校中长期的发展规模、师资需求、人才培养、教学条件改善等,进而导致预算编制缺乏长期规划。另外,高校行政化现象日益蔓延,校(院)长出于其任职期间的业绩考虑,希望在相对较短的任期内迅速提高整体的办学、科研水平,也加剧了资源配置的短期行为,最终对高校长远目标产生影响。 (五)预算编制缺乏沟通协调机制 预算编制是一个系统的工作,涉及到高校的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业务部门。目前的预算编制主要是依靠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和协商,而财务部门由于对各部门的业务工作了解有限,对其预算需求的合理性缺乏科学判断。此外,各业务部门由于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闭门造车”,缺乏部门间的沟通、反馈,各部门的预算内容可能交叉重叠,导致资源配置的浪费或闲置等问题。 综上,传统的预算编制最突出的问题在于与高校的战略相脱节,影响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建立一个以战略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实现预算与战略的衔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科学性,有利于实现高校的战略目标。 二、运用平衡计分卡(BSC)进行预算编制的优势 平衡计分卡(BSC)是一个系统全面的战略实施和绩效管理框架体系,通过一个自上而下且具有因果联系的过程,将组织的战略化为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的特定目标和指标体系。战略地图是将战略目标进行可视化描述,是对平衡计分卡理论体系的补充和完善,与平衡计分卡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战略执行体[3]。可以说,战略地图是底层基石,平衡计分卡是上层建筑,二者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结合体,对战略目标的实现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 基于平衡计分卡编制高校预算能有效解决传统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以战略为导向 平衡计分卡以组织的愿景、战略为中心,通过平衡计分卡的描述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具体化、清晰化,将组織的使命、愿景和战略通过因果关系链,转化为具体的绩效目标和衡量指标。同样,预算编制不仅反映高校收支规模、结构和性质,其最终的目标是实现高校发展战略。平衡计分卡以组织战略为核心,将组织战略细化并付诸行动。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预算编制方法,有助于把组织的愿景和战略通过四个不同的层面,转化成一套完整的预算指标体系,使组织能够在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财务目标和非财务目标之间达到一个平衡。依据平衡计分卡建立起来的预算指标体系,从根本上消除了传统预算编制方法缺乏战略相关性、与绩效考核相脱节的弊端[5]。 (二)有利于资源的整合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预算编制,不仅是组织战略实现的有力保障,也是组织资源优化配置的起点。在日益激烈的资源竞争环境下,高校的业务活动越来越复杂,需要全面的衡量指标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平衡计分卡下的战略预算编制方法可以将高校的所有资源纳入预算管理的范畴,按照战略实施的步骤分配预算,使各项业务都获得资源的保障。平衡计分卡下的战略预算编制方法将非财务资源纳入编制范围,通过预算指标对非财务资源进行量化和管理,加强对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的管控,实现对资源的全面整合与调配,避免资源的无谓浪费与低效率使用。 (三)有效协调各部门的行动 传统的预算分配机制使内部竞争偏离高校的战略目标,高校内部各部门只是简单地索求更多资源。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预算模式将学校的整体目标确立为各业务部门共同的目标,并将整体目标转化为各业务部门的具体目标与职责,使高校资源配置与战略规划保持一致,避免部门间不必要的竞争。此外,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预算编制过程,是组织所有员工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组织从上至下、不断沟通、不断改良的过程,通过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使预算编制的沟通更为有效,使预算内容更加细致。此外,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建立的预算指标体系是一套更符合各部门实际的激励机制,能有效地调动动员工的积极性。 (四)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并存 预算管理是资源分配与调度的依据,传统的预算管理只关注财务指标,而财务数据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准确性及完整性并不能得到保证,单一的财务目标容易导致资源配置与高校发展目标相脱离。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预算编制方法,将与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相关的指标纳入到预算指标中,实现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解决了传统预算中只注重财务结果的弊端,能够使高校预算管理的关注点从财务层面扩展到了非财务层面,通过财务视角关注资金的收支,通过非财务视角发现高校实际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既保持对经济指标的关注,又增加了对包括社会效益在内的其他非经济效益的关注。 (五)平衡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 预算是高校短期业务活动的财务表现,高校战略是高校的长期目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预算编制,可以将预算与高校战略联系起来。平衡计分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平衡”,平衡计分卡及战略地图可以将组织的战略目标自上而下进行层层分解为短期目标。此外,平衡计分卡的评价体系涵盖了组织活动的所有重要方面,能帮助组织寻找其中的关键因素及关键指标,这些关键指标是组织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预算编制模式将高校战略与预算衔接起来,识别影响高校战略的关键性指标,使得高校的短期活动与战略保持一致,避免管理人员为实现某方面的短期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的高校预算编制方法 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预算编制的最终目的是将高校战略具体化为预算目标,而如何依据高度概括性的战略目标,制定出符合战略目标的预算目标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战略地图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多维度的关键领域,实现战略向具体行动的转化,基于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的关键指标制定的预算指标体系及目标值,实现了长期战略和预算的融合。基于平衡计分卡进行预算编制的流程具体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明确高校的愿景和使命,确定战略主题 高校必须结合国家政策方针、地方发展及自身历史特点等因素,制定与国家的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愿景或使命。由于高校的基本职能大多涵盖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方面,不同的高校在自身条件、资源状况等方面差异巨大,在办学理念、价值观、侧重点方面也有所不同。利用战略地图使高校的战略可视化,根据评定的优先级确定高校的战略主题,明晰创造预期结果的因果联系。 (二)将战略主题转化为平衡计分卡的目标 由于战略主题往往是比较抽象的,需将其具体化到高校发展的关键领域,如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以及后勤等必要辅助性领域。通过对高校战略的描述,在合理假设以及对业务描述的基础上,确定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的关键成功因素,对高校战略目标进行具体阐释,为高校整体安排各種行动确定优先顺序,使之易于理解和实施。 (三)确定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基于平衡计分卡对高校财务、顾客、内部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设计指标分析后,使预算编制建立在更加精确的基础上,夯实预算管理体系的根基[6]。平衡计分卡通过各个纬度的关键绩效评价指标的评价来影响战略的实施,因此在选取关键绩效指标时,必须综合考虑影响高校长远利益的各项因素,应保持与高校战略密切相关,能平衡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利于改进高校内部的业绩,有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关键绩效指标的量化,本质是对绩效的期望值,是目标的具体化,是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 (四)制定可实施的行动方案,进行预算编制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预算编制将高校预算内外各种经费、财务及非财务因素都纳入到预算编制的范围。在编制预算过程中,业务部门必须充分说明其所采取的行动对高校战略目标实现的影响,以及需要为行动方案提供的人力、财力和其他支持,并通过预算实现资源配置。高校的预算目标体系首先要反映高校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投入产出的成果,其次要能够反映高校的战略目标。预算编制不再仅仅是以现有数据作为基数进行的修正,而取决于其对战略目标的影响能力。预算目标的分解与高校自身的特点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分解预算目标时要考虑高校各个部门的实际需求和业务性质、各个专业或者学科的特点等因素,做出兼顾各方利益并符合高校长远发展的安排。具体编制程序见表1。 四、简单案例应用 以H高校为例,2017年预算总额16.5亿元,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预算编制(支出预算)如表2 。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预算模式,将整体目标转化为各部门的目标与责任,确定各项指标的基数及预期数,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各维度所占预算支出比重,如要提高“师生比”指标,则相应增加师资引进经费,从而将高校的发展战略体现在预算编制上。 五、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预算编制应注意的问题 (一)关键指标应精炼 高校的业务复杂多样,对应的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则更为复杂,因此在运用平衡计分卡分解预算目标为预算指标和目标值时,应对它们进行评估,应选取最为关键的指标作为平衡计分卡指标,且每一个指标都必须能够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内部应具有关联性。 (二)加强绩效考核 预算绩效考核在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的预算编制方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通过绩效考核,使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执行者的自身利益相挂钩,引导预算执行者在行动中以战略为导向,使预算目标与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最终实现战略目标;其次,通过对预算执行结果与目标值的差异分析,寻找产生差异的问题,必要时对战略目标进行修正,进而调整预算。 (三)关注内外部需求 平衡计分卡按照四个维度的划分,不只是包含内部管理和成长的维度,还包含了来自高校外部的顾客维度,高校的管理与服务应定位在所有的内外部利益相关者。高校所提供的服务最终是面向社会,因此高校应关注民众需求,切实朝着提供最有效率和最优质服务的方向努力,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价值取向。 六、结语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预算编制方法以实现高校战略为目标,解决了传统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重投入轻产出、重短期轻长远等问题。战略为导向的预算编制模式,实现战略与预算的衔接,预算编制更科学,绩效评价更合理,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 马红红.蔡雪芍.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预算评审研究[J].会计之友,2012(36):112. [2] 戚永忠.高等院校部门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会计之友,2009(10):64-65. [3] 郑礼光.基于战略地图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25-31. [4] 李沙沙.LSE乳业公司基于战略地图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D].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5] 张士强.陈猛.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预算编制[J].山东社会科学,2008(7):124-126. [6] 徐晔彪.基于战略导向的百果园经营预算研究[J].会计之友,2017(3):9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