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立地条件对平欧杂交榛子品种达维的影响研究 |
范文 | 吴红雪 乌志颜 郑春波 李锴 孙荣华
摘 要:通过对赤峰地区平欧杂交榛子达维品种在不同立地条件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立地选择对平欧杂交榛子品种达维的成活率、保存率及干梢率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处于迎风口、风害严重的2个地块的成活率、保存率较低,干梢率较高,每年都存在严重的抽梢,春季重新萌发,严重影响生长,而其余5个地块的成活率及保存率均在90%以上,这说明风是平欧杂交榛子正常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因此,在榛园选择时,以背风向阳、坡度较缓的山脚坡地或有防风林的山地梯田为宜。 关键词:平欧杂交榛子;达维;立地条件;风害 中图分类号 S664.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7-0060-04 榛树是重要的坚果树种之一,榛子被列为世界四大坚果之一。榛子喜光,喜肥沃湿润的土壤[1],是一种用途广泛且经济价值高的树种,其果实口味佳,营养丰富[2],我国自有的榛子多为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 Maxim.)[3],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利用我国的平榛与引进的欧洲榛种间远缘杂交,成功的育成了平欧杂交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Corylus avellana L.)。平欧杂交榛集中了平榛和欧洲榛的优良特性,具有抗寒性与适应性强、坚果大、丰产、出仁率高的特点[4]。平欧杂交榛品种繁多,大多数品种适宜在我国北纬32°~42°(沈阳以南到长江以北地区)的区域内栽培[5],近几年平欧杂交榛已在东北、华北、新疆等区域迅速发展,发展前景好[6]。研究发现,平欧杂交榛部分品种(系)能抗-35℃的低温,但在北纬42°以北的地区栽培会出现冻害、抽条等现象[7-8]。坚果便于贮藏和运输,一次栽植,多年受益,適合偏远山区栽植发展,是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农民发家致富的好项目,对改善当地果农的生活条件,促进百姓增收致富有重要的意义。 赤峰市地处燕山北麓、大兴安岭南段与内蒙古高平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赤峰现有榛子面积约6100hm2,以平榛为主,主要分布在敖汉旗与喀喇沁旗,其他地区有零星分布,大部分野生状态,由于没有科学的管理,产量不稳定,所以开发利用率低。近些年,部分果农引进平欧杂交榛进行栽培,但品种控制不严格,适生品种少,产量低、品质差,影响果农经济效益。为改变目前状况和推进赤峰市榛子产业结构合理化,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院自2009年引进一批杂交榛子品种,初步筛选出适宜的抗寒品种为达维。本研究对不同引种试验地的平欧杂交榛子品种达维的生长表现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以期明确适宜平欧杂交榛子生长的立地条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赤峰市红山区、松山区、敖汉旗及宁城县,共计7个试验点,各试验点的立地条件情况见表1所示。 1.2 试验设计 对达维品种进行品种区试栽培随机区组设计,引种试验地涉及7个地块,分布在红山区、松山区、敖汉旗、宁城县,栽植密度2m×3m。 1.3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Excel和SAS9.0软件进行处理,对生长初期和生长季末的成活率、保存率与生长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9]。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活率、保存率及干梢率 2014年,在赤峰市林科院试验基地、松山区老府镇二道河村纱帽沟、老府镇姜家营村下窝铺组、当铺地满族乡新井村、金厂沟梁镇刘杖子村崔杖子组、金厂沟梁镇设力虎村罗家沟组、存金沟乡草沟门村等具有代表性立地条件的地块定植达维,栽植后30d调查成活率,2015年春调查保存率,2016年春季调查干梢率,结果见表2。 由表2调查结果可知,达维在7个试点的平均成活率为92.64%,仅松山区当铺地满族乡新井村的成活率低于90%,其余6个试点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达维在7个试点的平均保存率为91.86%,其中松山区当铺地满族乡新井村及敖汉旗金厂沟梁镇设立虎村罗家沟组的保存率低,分别为80%和85%,其余5个试点的保存率均在90%以上。达维在7个试点的平均干梢率为26.36%,其中松山区当铺地满族乡新井村的干梢率和金厂沟梁镇设力虎村罗家沟组的干梢率较高,分别为87%和86%;其余5个试点的干梢率低,其中达维在老府镇二道河村纱帽沟、老府镇姜家营村下窝铺组、金厂沟梁镇刘杖子村崔杖子组3个试点没有干梢现象,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和宁城县存金沟乡草沟门乡试点的干梢率较低,分别为3.5%和8%。对7个试点达维的成活率、保存率及干梢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表3方差分析结果显示,7个试点达维的成活率、保存率及干梢率存在极显著差异,显著水平均<0.0001,这说明立地条件选择对平欧杂交榛子的成活率、保存率及干梢率影响极显著。 多重均值检验结果分析得出,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基地、松山区老府二道河纱帽沟、老府镇姜家营村下窝铺组、敖汉旗金厂沟梁镇刘杖子村崔杖子组4个试点的达维的成活率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其他3个试点的成活率之间差异显著,显著水平为0.05;松山区老府二道河纱帽沟、老府镇姜家营村下窝铺组、敖汉旗金厂沟梁镇刘杖子村崔杖子组3个试点的保存率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其他4个试点之间的保存率差异显著,显著水平为0.05;松山区当铺地满族乡新井村与敖汉旗金厂沟梁镇设力虎村罗家沟组2个试点的干梢率差异不显著,与其他5个试点的干梢率差异显著,显著水平为0.05。 2.2 生长量 2016年9月,对7个试点的达维进行生长量调查,包括:株高、地径、冠幅、侧枝长度、侧枝粗度,求取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7个试点达维的生长量调查结果见表4。 由表4调查结果,达维在7个试点的平均株高为1.48m,平均地径为2.48cm,平均冠幅为73.37cm,侧枝平均长度为55.97cm,侧枝平均粗度为0.74cm,其中敖汉旗金厂沟梁镇刘杖子村崔杖子组的平均株高、平均地径、平均冠幅最大,老府镇二道河子纱帽沟的平均侧枝长度和侧枝粗度最大。生长量最大值出现的2个试点都是背风向阳的山脚坡地。对生长情况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 由表5方差分析结果可知,7个立地条件的达维的生长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显著水平均<0.0001,这说明立地条件选择对平欧杂交榛子的生长量影响极显著。 对7个试点的达维生长量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如图1-5所示。 注:1.赤峰市林科院试验基地2.松山区老府镇二道河村纱帽沟3.松山区老府镇姜家营村下窝铺组4.松山区当铺地满族乡新井村5.敖汉旗金厂沟梁镇刘杖子村崔杖子组6.敖汉旗金厂沟梁镇设力虎村罗家沟组7.宁城县存金沟乡草沟门村。 多重均值检验可知,敖汉旗金厂沟梁镇刘杖子村崔杖子组的株高、冠幅与其他6个试点的差异性显著,显著水平为0.05;敖汉旗金厂沟梁镇刘杖子村崔杖子组、松山区老府镇二道河村纱帽沟的地径、侧枝长度差异不显著,与其他5个试点的差异性显著,显著水平为0.05;松山区老府镇二道河子纱帽沟的侧枝粗度与其他6个试点的差异显著,显著水平为0.05。结合方差分析结果可知,立地条件选择对平欧杂交榛子的生长量影响极显著,且以敖汉旗金厂沟梁镇刘杖子村崔杖子组与松山区老府镇二道河子纱帽沟2个试点的生长量最优。 2.3 结实情况 2016年9月对7个试点的达维结果个数进行调查统计,求取平均数,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6。 由表6可以看出,敖汉旗金厂沟梁镇刘杖子村崔杖子组与松山区老府镇二道河子纱帽沟2个试点的平均结果个数均超过9个,2个试点的平均结果个数差异不显著,与其他5个试点存在显著差异,显著水平为0.05;松山区老府镇姜家营村下窝铺组与宁城县存金沟乡草沟门村2个试点的平均结果个数差异不显著;松山区当铺地满族乡新井村与敖汉旗金厂沟梁镇设力虎村罗家沟组平均结果个数差异不显著。方差分析结果显示,7个试点的平均结果个数存在极显著差异,显著水平<0.0001,说明立地条件选择对平欧杂交榛子的结实量影响极显著。 3 结论 (1)立地选择对平欧杂交榛子的成活率、保存率及干梢率有极显著的影响。迎风口2个试点的成活率、保存率较低,干梢率较高,而其余5个试点的成活率及保存率均在90%以上,说明风是平欧杂交榛子正常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因此,在榛园选择时,宜选择背风处;松山区老府镇二道河村纱帽沟、老府镇姜家营村下窝铺组及敖汉旗金厂沟梁镇刘杖子村崔杖子组3个试点的差异不显著,且3个试点的表现较其他5个试点好,这3个试点均属于背风向阳、坡度较缓的山脚坡地或有防风林的山地梯田,因此园址选择时要考虑背风向阳的山脚坡地,坡度较缓的山地梯田栽植时需要营建防风林。 (2)7个立地条件的达维生长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显著水平均<0.0001,说明立地条件选择对平欧杂交榛子的生长量影响极显著,且以敖汉旗金厂沟梁镇刘杖子村崔杖子组与松山区老府镇二道河子沙帽沟两个地块的生长量最优。 (3)7个试点的平均结果个数存在极显著差异,显著水平<0.0001,说明立地条件选择对平欧杂交榛子的结实量影响极显著。结合立地情况分析得出,背风向阳、坡度較缓的山脚坡地的结实个数最多,其次是坡度较缓的山地梯田,排第3位的是平地苗圃,迎风口的坡地梯田的结实个数最少。 参考文献 [1]秦桂珍,兰士波,李红艳.榛子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应用策略[J]安徽林业科技,2012,38(1):31-33. [2]张宇和,柳鎏,梁维坚,等.中国果树志·板栗榛子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3]王成达,王秀云,张来春.榛子生长特性及其研究利用现状[J].林业勘查设计,2009,,(4):83-84. [4]翟秋喜,李向东,魏丽红.平欧杂交榛子果实及种仁生长规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057-5064. [5]张桂芹,周建宇,刘彬昕.平欧杂交榛在高寒地区引种栽培的研究进展及发展策略[J].林业科技, 2016,41(4):49-51. [6]侯志霞,原牡丹,刘雪梅,等.我国榛子生产研究概况[J].经济林研究,2008,26(2):123-126. [7]李春牛,董凤祥,王贵禧,等.平欧杂交榛抗抽条能力及抽条临界含水量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23(3):330-335. [8]马庆华,王贵禧,梁维坚,等.我国榛属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与创新[J].果树学报,2013,30(1):159-164. [9]裴喜春.SAS及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责编:王慧晴)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