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从审美的角度比较罗素的Three Passions I Have Lived For两译文 |
范文 | 雷国红 摘 要:翻译是一种审美活动,是认识原文的美,并在译文中再现美的过程。散文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美在于意境深远。本文通过对郑延国和胡作玄,赵慧琪几位翻译家对罗素的Three Passions I have Lived for 两译文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两译文所挖掘和再现的美学方面的特征:意境美、忠实美及原作者的性格美,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关键词:审美价值;散文翻译;Three Passions I Have Lived For;对比研究 1 引言 翻译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我国翻译实践家们历来以“信、达、雅”为翻译标准,“雅”即“美”,表现在译文的形式美、忠实美、意境美、韵律美等方面,而科学和艺术却可在美的概念中得到统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审美是一种高级需要”,翻译是一种审美活动,翻译的最高阶段是审美阶段。文学翻译家视翻译为再创作,是情感和人物性格的再造,而文学形态的多样性又赋予翻译重建形式美的不同艺术品格,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文学翻译艺术审美的主要内涵。散文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美在于形散神聚、意境深远;在特定的情感、语境等因素的影响下,译者由于自身风格的差异,译作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下面笔者比较罗素的Three Passions I Have Lived For 两译文:《人生三愿》(郑延国译)和《我为什么而活着》(胡作玄,赵慧琪译),并从遣词造句方面分析他们所表现的艺术品质和审美价值。 2 词语的审美价值 美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在科学和艺术的领域里,美分别被界定为准确和优美,而笼统的意义则是完美。审美价值首先体现在炼字方面,用语言创造一种意境,气氛,浓缩源语情景,并将之传于目的语受众。因此,翻译时应力求选词精当、达意传神、意境深远,充分发挥汉语优势。 2.1 blow (郑译)驱:①赶走 ②迫使这三种愿望居然像狂风一样,将我驱来赶去 (胡赵译)吹:①刮(风)②合拢嘴唇用力呼气 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 对于该词,笔者更倾向于“迫使”之义,而“吹”似乎与“飓风”搭配欠妥。译者把自己融入作品的境界里,用“驱赶”使原著中当时的场景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使其得到艺术的享受,留下难忘的印象。 2.2 seek (郑译)追求:对所渴望的东西孜孜以求 (胡赵译)寻求:寻找探求;竭力追求 对照原文,上述两种译法均可谓“忠实、通顺”。但是笔者认为“追求”更道出了原作者的心声,更准确地把握了原作者的性格及写整部作品时的个人情感,使再创作生动传神。 2.3 loneliness (郑译)孤独和寂寞 (胡赵译)孤寂:孤独而寂寞,孤独和寂寞 笔者以为,从自身的风格来说,胡赵的“孤寂”更适合郑先生的译文笔调。 2.4 unfathomable lifeless abyss (郑译)死气沉沉的万丈深渊 死气沉沉:气氛极沉闷,没有一点儿生气 (胡赵译)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冰冷死寂:十分寂静 此处“死气沉沉的万丈深渊”更忠实于原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素因反对战争而被起诉和解职,当时的景况可想而知,仅用“寂静”二字是不够的;也体现了原作者激情澎湃的一生,且“深不可测” 与“深渊”在语义上有重复之嫌,更显原作者痛恨繁简浅陋、空洞无物的文风的性格。 2.5 all the rest of life (郑译)自己的后半生 (胡赵译)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根据罗素的生平:出生于英国威尔士(Wales)的一个贵族家庭,祖父约翰·罗素勋爵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父亲安伯雷子爵在当时是一名极端开放的无神论者。在理智生活中,罗素一生追求确实可靠的知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又是一个极富感情的人。正是由于这种对真爱的追求,他才有了婚姻的波折,经历了四次结婚,三次离婚;再结合这样一个事实:罗素与前妻豆拉·勃拉克离婚后,于1936年罗素与一名牛津大学学生派屈西亚·斯彭斯结婚,生有一子,名叫康拉德。1939年罗素赴美国,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讲学,并很快被任命为纽约城市大学教授。但这個消息一曝光,地方法院就取消了他的教授资格,认为他的师生恋式的婚姻在“道德上”无法胜任教授一职。可以看出罗素一直都在寻找真爱,而且不顾一切。所以,就该短语的翻译,结合作者的背景,笔者认为 “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更能体现罗素当时的思想意识。 2.6 the hearts of men (郑译) 思维的规律: 思维:相对于“存在”而言,指整个认识活动,即意识,精神。 规律:事物之间,现象之间内在的,必然的,反复出现的联系,这种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又称“法则” (胡赵译)心灵:①(心理)作为机能整体的心理或自我表现②内心;思想感情 此处译为“思维的规律”更富有忠实美,切合原作意境,结合后文,便是对什么规律的探索。 2.7 cries of pain (郑译)人类痛苦的呼叫 呼叫:①大声叫喊(如:大声呼叫言论自由) (胡赵译)痛苦的呼号 呼号:①因哀伤或悲惨而喊叫(如,呼号啼哭)②高声呼喊 此处“人类痛苦的呼叫”更形象、自然,或者将“痛苦的呼号”直接改用“呼号”,以避免语义上的重复。 2.8 victims tortured by oppressors (郑译)受人压榨的苦工 (胡赵译)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 此处,郑先生以“模糊”求精确,直接用“人”来指代“压迫人的人”,又用了“苦工”一词,而非直译为“受害者”,用符合目标受众审美习惯的形式表达出原作的内容,委实考虑了本民族的语言特色,体现了再创造的基本审美追求。 2.9 the whole world (郑译)人寰:(文)世间,人间 (胡赵译)整个世界:①地球上的所有地方②指人们活动的某一范围,领域 “人寰”较之“整个世界”更“雅”,体现了散文这种文学形态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2.10 long to (郑译)企盼:期盼,盼望 (胡赵译)渴望:对某事物有一种焦急的强迫性的愿望或追求,坚持追求满足的急切愿望 “企盼”更显哲人罗素一生的理智追求,为人类幸福和生存不懈地奋斗,而非“渴望”(一种焦急的愿望或追求),展现原作者的性格美。 3 句式的审美价值 审美价值的另一个方面是句式修辞手段的使用。译者通过复制或创造性地使用修辞方法,挖掘文本本身的审美因素,给目标受众造成审美愉悦。如在第二段中没有主题句,作者使用三个平行句,阐述自己求真爱的原因。 郑译:我之所以追求博爱,理由有三,……首先……其次……第三…… 胡赵译:我寻求爱情,首先,……我寻求爱情,其次……我寻求爱情,最后……, 郑考虑到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先用一个句子总括出理由,再分译具体理由。笔者认为胡赵译中,译者为了强调“I have sought love…”,采用了重复法,使文章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且极富意境美与韵律美。 结语 翻译作为艺术的特殊品质,其审美标准应建立在译作的形式美感、人物性格及作品情感上。本文从审美的角度比较了罗素的散文Three Passions I Have Lived For两译文,再现了三位翻译家翻译此文时在遣词和句式上体现的语言表达美:忠实美、意境美和韵律美及挖掘原作者一生的人生追求与信念,再现散文家罗素的性格美。两译文各有所长,感染力极强,给读者以启迪和美的享受,反映了原文感人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胡作玄, 赵慧琪, 罗素自传.第一卷 [M].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2. [2]郑延国,人生三愿[J].香港:大公报,文学副刊, 2006.6.18. [3]王同亿,高级现代汉语大词典 [M].内蒙古: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上,中,下卷), 2001. [4]Eugene A. Nida.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凌继尧,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江枫,浅谈翻译的最高阶段:审美[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