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北美:住宅建设新技术为“核” |
范文 | 美国住宅建筑市场发育完善,往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及其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各种施工机械、设备、仪器等租赁业非常发达,商品化程度达40%。由于美国住宅建筑没有受到“二战”的影响,因此没有走欧洲的大规模预制装配道路,而是注重于住宅的个性化、多样化。美国住宅多建于郊区,以低层木结构为主,用户按照样本或自己满意的方案设计房屋,再按照住宅产品目录,到市场上采购所需的材料、构件、部品,自己动手或者委托承包商建造。其特点是采用标准化、系列化的构件部品,在现场进行机械化施工。加拿大的情形也类似。 北美住宅技术实用、高效,注重积极开发、推广应用污水处理和回用技术、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太阳能和地热等自然能源的利用技术、小型箱式变压器技术等实用技术,体现“健康住宅理念”的“4R"理论,即检查(Review)标准程序和做法,减少(Reduce)产生的浪费, 重复利用(Reuse)资源和材料,回收(Recycle)通常被废弃的材料。 美国政府尤其重视新技术的研究工作,国会每年拨付住宅与城市发展部1000万美元专门用于新技术的开发与研究经费,委托美国国家建筑技术研究中心负责建筑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而美国的各种协会等社团组织,更是集中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推动美国住宅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例如美国航天署正计划将太空船中心先进环境技术如水的循环、净化利用、太阳能电池等逐步开发成民用品以推广到住宅产业中去。 结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世界各国的住宅产业化各有千秋,成就斐然,但皆是建立在长久、有效、务实的积极努力下。目前,我国各地的住宅产业化项目也都在起步阶段,后起城市也都在向先行城市学习的同时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在住宅产业化推广过程中突破成本瓶颈,可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培育部件生产和总承包一体化的模式,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进而吸引房地产开发企业。另外,产业化施工队伍的培训工作不足,急需培养一批住宅产业化的施工管理人员、设计人员、监理人员和专业的技术工人。工作的中心转移到工厂,所以在工厂的监理工作变得十分重要。同时,还应继续加强制度创新,并实现技术创新,建立产业化住宅的研发中心,完善产业化住宅的各项地方标准。国家、地方、企业以及建筑领域各层面的人团结奋进,共为同一目标出谋划策、落实跟进,相信我国的住宅产业化之路,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实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