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身体观念的解放与革新 |
范文 | 林弘毅 摘要:文章的研究范围为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女装设计,通过对女装变化的研究,进一步探讨社会对于女性身体观念取得了怎样的解放与革新。文章采用的研究方法为个案分析,选取的案例分别为迷你裙、模特儿崔姬以及设计师简尼奇。得出的结论是60年代女装设计的一系列创新为女性身体美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形式以及更宽泛的审美标准。 关键词:波普设计 身体美学 女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3-0120-02 引言 60年代中后期充斥着变革的味道,由年轻一代引导的革命浪潮席卷到了世界各地。在西方,年轻人积极参与到各类反抗运动中,反战、同性恋、种族、女权,各类平权思想的灌入激发了年轻人的表达欲望,代表着年轻一代价值取向的音乐、电影、艺术以及设计纷纷应运而生,冲破了一切旧制陈规。这一时期诞生的文化被称为流行文化,波普设计也是其中一员,波普设计就像夜空中的烟花一般,绚烂无比却又稍纵即逝。虽然用毕即弃是波普设计的最大特点,但也不乏能够长久改变人们思想观念的产品,波普的服饰设计对女性身体的解放与革新就影响到了今天。 一、现代女装的发展脉络 纵观近代西方女性服饰的历史,就是一个由繁入简的过程。紧身胸衣的解除,男性服饰女性化、更轻便的女装剪裁的出现勾勒出女性解放的總体趋势,受益于服装的简化,女性得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在对身体的表现上,20世纪上半叶的服装设计受到战争等外因的影响,呈现波动性和周期性的趋势。战时因为资源匮乏,女性要更多参与工作,因而女装设计倾向男性化,女性体态的特点被忽视。经过一段时间后,力图展现女性身体美的女装设计会重新成为主流,这两种趋势的交替折射出女性平权运动发展的两个面向:女性应该消除与男性的差异来获得平等;抑或是通过表现女性,强调差异从而获得平等。 二战结束后的20年对于西方世界来说是和平而充满希望的,消费主义社会不断完善,此时的女装回归到为表现女性体态美而设计,“此时的女性服装,在廓形上追求的是柔软的线条,斜肩、滚圆的臀部及极为狭窄的腰部……巴黎代表了高级时装业的巅峰,一件高级时装,也许会缀上50颗小粒上等珍珠或是钻石”。可见当时的女装设计的主流是优雅的体态美和彰显富贵的高级时装设计,以迪奥创造的“新风貌”为典型。当时人们对女性身体的欣赏倾向于凹凸有致的身材,男性为一睹玛丽莲·梦露的芳容而痴狂,女性则希望拥有梦露一般的身姿。女装设计与审美很大程度上受拥有话语权的观看者左右,随着二战后出生的年轻一代的崛起,旧的时装设计理念以及传统的女性身体审美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女性主义的平权思想在女装的表现上也出现了第三种声音。 二、摇摆时代的新道路 60年代的伦敦是世界的焦点,是年轻人引发的地震(Youthquake)的震中所在。受美国影响,二战后的英国逐步迈入消费时代,战后出生的新一代也已经破茧而出,他们既没有遭受战争创伤也无需身背国家责任感,手上的零花钱也比以往任何时候要多,英伦传统的保守价值观却与他们的享乐观念格格不入,年轻人话语权的膨胀意味着变革的发生,承载年轻人趣味的商品开始涌现。在这段时间内,伦敦从-个沉郁、昏暗的战后城市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座充满阳光、朝气的、被年轻人占领的城市,1966年4月,《时代》杂志用“摇摆的伦敦”(Swinging London)诠释了这一令人激动的时代。伦敦城中最能代表这时期风貌的地点要属国王大道(Kings Road)和卡纳比大街(carnaby Street),身着五颜六色新式服装的年轻人聚集于此(图1),展现出青春朝气,卡纳比大街可谓是当时年轻人的圣地,这很大程度要归功于设计师玛丽·昆特(Mary Quant)。 (一)玛丽·昆特与迷你裙 玛丽·昆特是波普服装设计运动中最为举足轻重的设计师之一,她为年轻人寻找到了表现自我的方式。在此之前,服装界并没有专门为年轻人设计的款式,年轻女性更多的是模仿上一代的穿衣方式,或者直接穿母亲的旧衣物。同时,高级的服装设计往往是昂贵的,虽然年轻人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购买力,然而仍难以享用经过精心设计的衣物。玛丽·昆特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我渴望年轻人,穿上她们自己的衣服,这种服装,既不过时,也不是母亲们的翻版,这是20世纪真正的青年女装,我知道这件事没有什么人愿意做”。她开设了专门面向年轻人的精品店,所销售的衣物全是针对年轻一代的成品,在当时的伦敦引发了轰动,“玛丽·昆特开办的精品店像Bazaar和Blba,就像蘑菇一样四处扩散,为年轻的消费群体提供可以负担的衣物”。 玛丽·昆特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作品当属迷你裙设计(图2),虽然早在1958年,玛丽·昆特就设计出了第一款迷你裙,但彼时的迷你裙裙摆长度大概位于膝盖,更像是50年代已经出现的短裙风格的延续。随后,她设计的短裙越来越短,直至60年代后期,昆特设计出了裙摆仅为4英寸的超短迷你裙,年轻一代为之疯狂,老一辈们也逐渐接受这样的新事物,迷你裙风尚渗透到了巴黎的高端服装设计界,圣·罗兰就曾推出过迷你裙系列设计。迷你裙离开亚文化的土壤,得到了服装界普遍的认可,就连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也曾身着迷你裙亮相,这也使得迷你裙一跃成为60年代服装设计的图腾。 60年代的伦敦社会是受消费主义支配的,设计师需要精心设计商品从而找到对应的消费群体。玛丽·昆特也不例外,产品的销量也是她需要考虑的,事实上,玛丽·昆特不是唯一的迷你裙设计师,但相较于其他时装化的迷你裙设计,昆特将迷你裙彻底商业化,她的迷你裙的目标人群是年轻一代,因而在色彩的使用上更为鲜艳,图案也更为猎奇,昆特曾说过,她只制作消费者想要的长度,她觉得已经很短了,但消费者会要求再短一点。在消费主义社会中,商品成为了消费群体标榜自己身份的语言,迷你裙之所以能受到年轻人青睐,其背后有着丰富的象征意味。 玛丽·昆特设计迷你裙展现出别样的女性身体之美,在旧有的语境下,短裤、短裙这样的服装是属于儿童的,是稚嫩的,玛丽·昆特本人设计迷你裙的灵感来源也来自于童年舞蹈课上的回忆。因而,玛丽·昆特将原本属于儿童的短裙转而应用于面向少女的时装设计中,年轻女性身穿迷你裙,象征着年轻、活泼和朝气。迷你裙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女性服饰一味追求端庄的束缚,同时,它也成功将女性服饰的身体美学重心由18世纪的胸部和19、20世纪的腰部发展到了全新的领域,即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腿部。 腿部作为人类行动的部位,向来是活力的象征,在古希腊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男性雕塑中,腿部的刻画往往是健硕而有力量的,给人动感十足的感觉。然而在西方古典雕塑中的女性雕像中,腿部则大多被衬布或长裙所遮蔽,显得端庄典雅,这和古典雕塑所追求的“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的理想美有关。其后发展起来的无论是古典抑或是现代的女装设计中,核心的审美理念就是端庄的美,腰部和胸部的表现成为了女装设计恒久不变的话题,象征着动感的腿部的表现长久以来都被忽视。因而玛丽·昆特设计的迷你裙对腿部的表现与解放不仅仅是服装样式上的,更是审美观念上的解放,女性不再只有端庄的美,青春灵动的美也被囊括进来。 (二)崔姬的中性美 60年代是属于年轻人的,人们对女性的审美也有了更多的定义,对女性体态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转变。来自英国的模特崔姬(Twiggy)(圖3)是这一时期标志性人物。她与50年代的影星玛丽莲·梦露简直就像女性身体的两个极端。崔姬的身体是未发育的,没有曲线的,具有骨感的、瘦小的形态,她那近乎于雌雄同体的身材引起了强烈的轰动,崔姬那带有雀斑的妆容以及短发造型也是当时年轻人争相模仿的对象。崔姬17岁时就已成为世界上最知名的模特儿,年仅20岁就结束了自己的模特儿工作,她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模特儿事业,她的横空出世无疑是一场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女性身体美的定义。崔姬经常身穿昆特设计的迷你裙,露出笔直的大腿,给人的感觉有些许笨拙却又散发出年轻人的天真无邪,她常面对镜头做出惊恐的表情,英国媒体不断将崔姬塑造成一个反叛少女的形象,她也成为了所有想摆脱一成不变的家庭主妇生活的女性们的偶像:自由、独立,没有曲线的中性化的美成为了新一代职业女性的象征。崔姬的成功,体现了这个时代年轻化的风貌。她也被英国媒体《每日快报》评为1966年的年度面孔。 崔姬是世界上第一位超级模特儿,她将无性别的美与迷你裙带到世界各地,1967年10月18日,崔姬来到日本,这一天也成为了日本网络上的“迷你裙日”。她的成功大大提升了模特儿行业的薪酬,她所开创的骨感美更是为其后的模特儿行业树立了标杆,当今的模特儿普遍拥有比崔姬更高挑的身材和更轻的体重。此外,崔姬开创的中性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古以来,对女性身体审美的话语权掌握在男性手上,像崔姬这样性别体征不明显的女性是难以被公众接受的,崔姬的成功改变了人们对女性形体美的限定,女性并不只是男性观看的对象,中性的身体同样是美的。 (三)简尼奇的先锋设计 崔姬引领的中性风潮催生了更为多样的波普服装设计风格,进一步打破了人们对女性形体美的固有认知。当时美国的时装设计师鲁迪·简尼奇(Rudi Gernreich)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推出的“无性别”(unisex)服装设计(图4),是一款男女皆可穿着的服饰。 简尼奇是一位敢于尝试的先锋设计师,他成长于欧洲,深受功能主义的影响。二战期间,简尼奇移居美国,将功能主义的理念应用于服装设计之中。其于50年代推出的一款基于身体的内衣设计就体现了功能主义的特点,同时,简尼奇的这一设计更是破除了服装设计界在表现女性身体上的忌讳。在此之前,女性内衣设计往往有着极其复杂的、编织的内部结构,其作用是通过固定其形状,以达到理想化的外在效果。简尼奇消除了这些束缚,让内衣直接附着于女性身体之上,这一创举使得女性的身体不再被约束成一种理想美,忠于身体本身的内衣设计为女性展现身体之美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也为简尼奇在60年代做出的更为大胆的尝试奠定了基础。 在1964年,简尼奇推出了一款更具颠覆性的泳衣设计,名为“莫诺基尼”(monokini)。其与比基尼的区别在于取消了上半身的遮蔽,由于挑战了道德底线,此款泳衣一经推出就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作为一名出身于欧洲的设计师,简尼奇秉承了他们一贯的社会责任意识。简尼奇设计这款泳衣的初衷并非来自商业考量,而是对60年代风起云涌的女性平权运动的一种声援。简尼奇希望“莫诺基尼”能成为女性性解放的象征,通过一款无遮蔽的泳衣来传达裸露并不等同于羞耻这一概念。简尼奇曾说,“可能在现在看来,这款泳衣极具争议,但是只要再等几年,这款上半身没有遮掩的比基尼就会变得稀松平常”。 简尼奇的“莫诺基尼”突破了人们长久以来对服装的认知,服装不全是充当遮蔽身体的功用,解放身体的服装已然面世。莫诺基尼在60年代引发了相当大的社会效应,在1964年的旧金山,一位名叫卡萝·多达(Carol Doda)的女星第一次身穿“莫诺基尼”亮相于酒吧中,一时间“莫诺基尼”风靡于旧金山的各大酒吧。随着多达于1965年被捕,“莫诺基尼”被认定为违法,事件也被上升成为有关当局对女性的压迫,多达则被塑造成了女性解放的英雄人物。 结语 玛丽·昆特设计出迷你裙,通过展现年轻女性的腿部来传达一种青春、活力的美感。崔姬在镜头前的中性的、叛逆的形象完美地契合了玛丽·昆特所要传达的活力之美,简尼奇发明“莫诺基尼”,改变了人们长久以来在展现女性身体美方面的顾忌。在他们的共同推动之下,女性的身体之美有了更丰富的表现方式以及更宽泛的审美标准。 60年代以来的波普设计师们将各种流行元素应用于迷你裙中,现在的迷你裙已经不只属于年轻女性,更属于所有拥有年轻的心的人们,女性对形体的追求也不再唯曲线是瞻,多元的审美概念的形成也造就了更多的可能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