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高职生的二语习得与翻译能力培养 |
范文 | 【摘要】高职大学生的外语学习过程存在诸多不足,内与外的学习动机有待增强。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以及二语习得理论,探讨有效运用翻译教学法提升学生翻译能力方法,以期能提升学生外语的学习。 【关键词】二语习得能力;翻译教学法;翻译能力 【作者简介】黄廷伟(1981.4-),男,汉族,山东临沂人,贵州工程职业学院,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文学翻译与写作。 一、高职生的外语学习现状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如何高质量地完成任务目标成为各所高职院校应把握的工作总基调。英语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外语,其学习现状并不理想。高职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普遍薄弱,跟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的英语成绩差、没有打下良好基础不无关系。英语水平的高低跟教学环境、教师水平、个人努力及认知能力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相对而言,我国偏远省份的英语中小学教学条件比较落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也直接导致高职生的英语水平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甚至几乎为零。以这样的英文水平进入高职院校,达不到大学生英语学习基本要求,学习相对比较吃力,也导致教师教学有难度,所以针对高职生的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很少有高职院校专门针对大学英语课程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實践教学体系,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三 不”问题,即校内资源不足,校内实训基地仿真不够真实,校外资源不足。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听力教室,多数不具备大学英语四级考点必备的资质与设备,无法打通学生学与考的有效渠道,学生参加考试需到相关本科院校考点。当然,高职生英语学习现状跟高职院校重视程度也有一定关系。 二、二语习得理论 二语习得理论现象的研究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第二语言的习得即指对母语以外的第二门外语在教室内外的学习,即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我国现时高职大学生多是以英语为第二语言。语言学习者对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进行学习的过程即为二语习得过程。为何语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会有很大个体差异,有内在和外在的因素。外在因素有社会环境、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态度以及语言学习者接触语言的程度,比如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接触机会的多少,语言输入的深浅。没有语言的输入,二语习得过程也就不可能发生(Ellis,2000)。外语学习环境理论强调环境因素对语言发展的重要性,否认先天因素的作用。Schumann(1978)认为学习者的动机决定第二语言习得的成败,而高职大学生的语言学习动机明显较弱化,这跟高职生个人的职业取向、社会经验、个人心理因素、文化意识、知识储备都有关系。McLaughlin(1987)认为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决定学习者与目的语接触量的多少以及对目的语的开放程度。高职大学生学习环境相对封闭,个人英语学习意愿不够强烈,心理上对外语习得的认知不够,与社会发展距离较大。语言是不断发生演变和革新的,试想,如果教材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学生不能紧跟当代中西方迅猛发展的信息更新的步伐,势必影响二语的学习。所以,增进二语习得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缩短学生二语学习的社会及心理距离,扩大外语流量的接触面。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学习网站及国外各种外语资源为学生搭建外语学习及交流的平台。有了沟通的平台,二语习得者就需要积极用英语参与会话或写作。我们以会话为例,除少数高职院校外国语及翻译专业学生外,在多数高职院校,由于英语并没有定位为核心科目,多是公共英语,很少会聘用外教来教授高职大学英语,所以高职生缺乏和母语使用者交流的机会,偶尔接触到母语使用者也会遇到交流的障碍。而Hatch(1978)在话语理论中指出二语习得者不仅要吸收语言输入,而且还要积极参加到交际活动中去。显然,高职大学生普遍缺乏这种锻炼。英语角是解决学生英语交流障碍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没有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参加和介入,英语角的效果和功用将大打折扣。现时高职大学生大多是上课听讲,下课朗读和进行听力练习,语言输出明显不够。但是输出假设认为外语的学习既需要大量输入又需要大量输出,输出对语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三、翻译教学法与高职生翻译能力培养的关系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无法摆脱母语的影响与牵引,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亦不能完全针对高职学生进行全英文授课。这与高职生的英语基础能力有根本关系。所以,在讲授大学英语时,教师都会采用“翻译教学法”。所谓“翻译教学法”其实源自古老的教学法“语法翻译法”。在语法翻译法中,教师主要以讲授语法和词汇为重,讲述过程离不开母语的协助和介入,使学生既能学习第二语言,同时又能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母语成为二语习得不可或缺的媒介。语法翻译法主要有如下特点: (1)注重语法体系的完整性;(2)主张用母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双语训练;(3)注重词汇与语法知识的系统讲授;(4)强调对书面语的分析,多采用文学材料,重视读写,听说训练较少(张庆宗,2010)。这种方法并不利于高职生的英语学习,高职生首先应重视听说,其次阅读与写作要跟上,最后运用所学专业开辟自己的外语学习模式,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显然语法翻译法有明显的不足和局限:不重视口语,过分倚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成了教学过程的参与者,缺乏主动性。这种方法还忽视了语言学习者的心理因素、认知能力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21世纪的翻译教学法应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的主体性,高职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应该有两个主体的参与,即教师与学生同为教学过程的主体。翻译教学法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而翻译能力其实就是运用所学外语加上自身的母语基础文化知识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所以翻译教学法不仅重视学生外语能力的提升,也重视培养学生对母语的熟练使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熟练使用翻译教学法,训练学生单句翻译、短文翻译以及篇章翻译的能力,离不开注重实践能力的高职大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翻译是基于一种对客观现实世界的认知与理解,从而形成一种人类思维的基础。中外两种语言,虽然文化、思维、习惯都不同,但是享有基本相同的现实世界,大致相通的认知基础,所以才有不同语言间互相翻译的认知基础。 四、翻译能力对二语习得过程的促进 大多数英语理解与翻译过程都是:先对源语进行解码,就是看到或听到二语后,大脑接收语言信息,然后进行解码,对源语进行吸收、理解、分析,接着进行编码,即用目标语或母语对源语进行替换的过程,最后将源语信息用目标语输出,这是翻译的过程。如果是与母语为英语的人进行交流,也是先接收,再解码,解码的过程依然是用母语作为媒介,先编码为母语,然后再解码为英语,最后再输出为英语。要用英语与以英语为母语者交流,就要不断在脑海中进行理解与翻译。无论是英语会话还是翻译都离不开母语的支撑,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大多数外语学习者都很难摆脱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所以,对于二语习得者而言,翻译能力提升跨语言与跨文化的能力,从而提高外语的使用能力。追求以英语为母语者一样的英语思维并非高职生的目标,也非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定位。翻译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两种语言及文化的熟练掌握与训练。比如高职学生护理专业,将来在就职的医院面对进口药品包装上的英文介绍及名称应能通过查阅相关专业词典后得到满意的翻译结果;汽修专业的学生针对外国汽车或国产汽车应能做好基本的译介与解读。翻译是第二语言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进行口头英译汉或汉译英双向的训练,也可以通过翻译文本提高语言学习能力。但都需要语言学习者了解两种语言结构及思维的差异性。通过翻译促进二语习得能力,其实是用一种语言来重新解读另一种语言。中国英语学习者记忆词汇都使用母语作为注释,但是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异性,不可能所有单词都在形式、内容上完全对等,这是文化负载词的影响。西方的红茶不是“red tea”而是“black tea”, “fat chance”不能直译为“肥的机会”,而是“机会渺茫”。我们都熟知的亚洲“四小龙”不应翻译为“Four Little Dragons”而是“Four Little Tigers”,这都与中西文化差异有关。翻译能力促进二语习得,但不能认为,翻译能力就是二语的语用能力。翻译能力高低不等同于外语熟练程度。很多海龟或留学生在国外待了多年,翻译能力并未有明显提升,同样拥有良好翻译能力的人,并不一定能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翻译重在两种语言的转换,二语能力重在用英文进行听、说、读、写。从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专四、专八考试与雅思、GRE、托福考试进行比较就可明白。国内语言考试重在语言的运用能力,而后者重在考查考生能否使用英语在国外工作、学习的能力。 五、结语 高职大学英语亟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创新,现时的高职大学英语教材已无法满足高职英语教学的需要。首先,“母语文化”无法从当代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剥离,母语依然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媒介与桥梁。一个 有 着 正 确 母 语 文 化 观 的 人,能将中华文化介绍给整个世界,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消除国外对中国的偏见与误解,这既是学习外语的目的,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担当。其次,翻译教学法仍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填鸭式”的灌输并不适合高职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方法,提升高职生翻译能力是一种选择,也符合对高职生的职业定位。高职生翻译能力结合自身专业的优势将有助于未来就业,这也是笔者撰写本文的初衷。 参考文献: [1]Ellis 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2]肖華芝.对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9(2):86-89. [3]张庆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4]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秦小红.翻译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40-142. [6]张雪莉.翻译促进二语习得与跨文化交际[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2):171-172. [7]何艳秋.高职英语母语文化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职教论坛, 2013(32):86-8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