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理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
范文 | 李志春 郭志强 摘要:立足设计类专业教学特征和人才培养特点,探寻适合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课程设置体系和人才培养效果的比较研究,分析得出针对理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几个方面,旨在为理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实施对策。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 设计类专业 传统教学模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设计服务行业快速发展,进而对创新设计人才的需求俱增。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不论工科院校、综合型院校和艺术类院校均开设了设计类专业,在教学模式上工科院校、综合型院校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居多,艺术类院校偏向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我校属于理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在经历10余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后,于2015年进行了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实验,采用了“2.5+1.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2.5年的传统教学模式”+“1.5年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3年多教学改革实验中,针对设计类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基于此,结合我校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经验和设计类专业注重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实践技能和设计经验人才的特点,进行两种教学模式对于设计类专业的适应性比较分析。 一、传统教学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比较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即创造由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作用、社会关系、活动类型、设施等组成的环境,教学模式就是创造这种环境的方法,布鲁斯.乔伊斯和玛莎.威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 (一)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来自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提出的:“教师中心,从课中学”理论。这种教学模式分为四个阶段:教师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阶段(明了);把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互联系起来阶段(联想);教师作出概括和结论阶段(系统);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即答问和作业)阶段(方法)。“传统教学模式”立足课堂教学,强调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粉笔(PPT)”为主要教学手段,普遍形式为“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课下预习和复习”。 (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来源于德国的包豪斯学院,作为对艺术设计教育有着重要影響的设计学院,其最先提出了“工作室教学模式”概念,并获得了巨大成功。“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本,以工作室为依托,将各种与教学相结合的实际或虚拟课题引入工作室,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项目服务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一定的研究、设计、实践的设计项目混合团队,以课题和设计项目实施实战性教学,形成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习,并通过工作室为学生提供长效的学习平台和空间。“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两大功能为:一是依托“工作室”进行人才的实战性培养;二是依托“工作室”研究平台进行专门化的设计服务。 (三)对于设计类专业两种教学模式的适应性比较 设计类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其人才培养特点为技能型和实战型,服务对象主要为各大设计公司的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数字媒体、建筑环境设计等,服务手段偏重设计创意和设计技能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实践、实战类人才培养形式相对较薄弱,“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强调以课题和设计项目实施实战性教学,针对设计类专业的特征,“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更加符合设计类应用性和实践性人才的培养。 二、传统教学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教学方式的比较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主导作用,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学”的教学形式,其特点是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规划、整理和研究,形成教学资料,并通过讲授及教学辅助设备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课堂听讲接受知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一般通过以下3种教学方式展开课堂教学的实施:(1)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此种方式中教师是教学内容的主导者和传播者,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学生是教学内容的聆听者和接受者。教师一般对于学生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关注较少或通过课下的形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是第一种教学方式的变式,由于学生在课下没有做充分的预习工作,往往形成保持沉默的局面。(3)教师板演、学生模仿的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一般是教师在案例、实验和实践教学上运用的,教师演示过程,学生模仿应用。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着重研究“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重点在于教师的自我学习和对课程内容的研究,而忽略了学生如何接受知识及知识接受的程度。 (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是由老师和学生组成具备一定的研究、设计、实践能力的项目设计混合团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工作的展开,一般由1名负责人和多名设计经验丰富的教师组织工作室的教学工作。学生在工作室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和设计课题的方式完成相应专业设计知识的学习,具体实施方式为:按照教学课题计划, 进行课题的统一规划,按照课题的内容和时间进行课题任务的分解,设立课题节点的讲解和学生汇报后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探索、分析、归纳选择自己所需的知识,按照课程节点要求完成相应的教学、设计任务。在教学中注重师生共同探讨、交流与对话的过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教师则变成了向学生提供探索性帮助的咨询者。 (三)对于设计类专业两种教学模式下教学方式的适应性比较 设计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设计讨论、交流为主,强调学生自我发现设计问题,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教师是设计教学的组织者和咨询者,亦是与学生共同完成设计项目的设计师。“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式以公用课堂为教学主阵地,以教师讲学为教学手段;“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式以工作室为教学主阵地,以教师和学生交流讨论、共同研究为教学手段,并以工作室形成固定的教学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稳定空间;针对设计类专业的教学过程特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式更加符合设计类应用性和实践性人才的培养。 三、传统教学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课程设置体系的比较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设置主要由通识类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通识类选修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和实践教学构成,该课程设置结构形成横向的知识领域与范畴和纵向的组织时序与序列。从横向上有理论、实践、素质课程的类型之分,从纵向上有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层次之分。在课程安排上,一般是一年级为公共课,二、三年级开设专业基础课,最后一年是专业课,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为交叉式。 (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设置 工作室制模式下的课程设置主要由通识类课程(必修、选修)、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实训(项目课题制)、实践教学构成,该课程设置是以学科知识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训实战为主要手段,具有一定的职业化特征。在课程安排上,一般是一年级为通识类课程+学科基础,二年级为学科基础+专业课、三年级和四年级开设专业实训(项目课题制+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为前两年半为交叉式,后一年半为阶段式,部分院校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均为阶段式。以我校为例,进行了两种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的比较,详见(如表1)所示。 (三)对于设计类专业两种教学模式下课程设置的适应性比较 由于设计类专业讲求设计实战和技能训练,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需通过前两年将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方面的课程完成,以在后期的实战性教学中,达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人才实战能力,并通过实际项目、课题强化专业基础和技能,形成具备设计经验的专业人才,适应设计企业的人才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传统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注重人才知识的全面性,但专业课程的深度学习不足,而且交叉式的教学时间安排,适合于理论教学,对于设计类专业的作业式结课方式,由于多门课程时间交叉,往往造成课程成果质量低下的问题。工作室制模式下的课程设置是利用两年时间将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方面的课程完成,专业所需的其他知识,在后两年的设计项目、课题实践中穿插学习,具有实效性,由于涉及到项目的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加深刻。基于以上分析“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设置符合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设计类专业传统教学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人才培养效果比较 (一)从企业人才需求角度看两种教学模式下设计类人才培养效果 设计类专业就业的企业一般为国企下的产品研发部、设计研究所和小型设计公司(私企),从近几年学生的就业统计看,多数集中在私营的设计公司,私营设计公司一般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为技能型和经验型,一般不会提供像国企或非设计类专业的实习期,所以对于设计类专业学生,必须在学校的培养过程中实现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能力,经上述两种教学模式的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对人才的培养是打造知识的全面性,但学而不精,需要通过企业的专项培养,才可以胜任企业的工作。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讲求通过设计项目和实践课题进行人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强化,人才培养的形式与设计公司的业务开展相似。所以对于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应用需求,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对设计类人才培养的目标性和企业需求性相吻合。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上看两种教学模式下设计类人才培养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承担了学习、讲授知识的主要任务,学生充当知识的聆听者和接受者,由于对课程知识的实际应用不明确,抱着修课程拿学分的学习态度,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模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趋于被动的,所以才会出现“慕课”、“翻转课堂”等针对传统教学的课改形式,只有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如考研、考公务员等)才会主动学习,才会见成效,所以从人才培养效果看需要培养其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于设计类专业实战型人才培养效果相对较薄弱;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强调实战性教学和师生讨论交流式的授课方式,在进行项目实践和课程教学中,学生是项目实施和学习研究的实践者,教师是引导和咨询者,整个的学习过程都是由学生自行完成,并提炼成自己的观点后汇报交流,相比教师学习知识提炼后传达给学生来说,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会对其培养和发展更有效,尤其是设计类人才注重实践和技能,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是缩短与设计公司人才需求目标的有效方法。 (三)从教学环境上看两种教学模式下设计类人才培养效果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课堂为主阵地,课堂气氛要求严肃安静,而且课堂为公共资源,需轮流接纳不同的课程教学。而对于设计类专业,除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课外,多数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强调动手操作、师生讨论交流和教学资源持续应用等特点,所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公共课堂不符合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导致学生无处学习的局面,严重影响设计类人才的培养效果。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教学主阵地,以阶段式为課程教学时段,对于设计类专业而言,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了固定长效的学习、交流平台,有助于提升设计类人才的培养实效。 (四)从多形式教学方式上看两种教学模式下设计类人才培养效果 对于设计类专业而言,除常态的教学形式外,“专家工作坊教学”和“校企合作课程教学”也是其独特的教学形式,“专家工作坊教学”主要是聘请行业专家进行为期几周的实践教学,即工作坊教学,“校企合作课程教学”主要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利用课堂教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企业的设计任务,这两种模式对设计类人才的培养均属于高层次培养形式,既能提高学生的设计眼界,又能强化实践项目的设计能力。但面对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和课程的交叉式进行,“专家工作坊教学”和“校企合作课程教学”是无法开展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工作室”为“专家工作坊教学”和“校企合作课程教学”提供了教学场所和实施平台,阶段式的课程时间为“专家工作坊教学”和“校企合作课程教学”提供了时间保证,避免了其他课程的干扰,促进了设计类人才实战能力的深度培养。 结论 通过对设计类专业在“传统教学模式”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比较分析,得出对于设计类专业而言,“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强调以课题和设计项目实施实战性教学;在教学方式上以工作室为教学阵地,以交流讨论、共同研究为教学手段,形成学生主动学习形式;在课程设置体系上强调两年基础、两年实践,符合设计类专业的特征,对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起到强化作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