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抓住根本算理,找准新知的生长点 |
范文 |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因材施教,巧妙联系旧知教会学生新知。通过两次教学“去游乐园”这一课,谈一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抓住根本的算理,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使学生觉得数学浅显易懂、生动有趣。 [关键词]算理;新知;生长点;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0-0016-02 如果把学习的过程比作大树生长的过程,繁多的枝丫得长在粗壮的主干上,茂密的枝叶才可以长在每根枝丫上,果实也只有在能承受它的枝丫上才可以存活,而大树的根系发达与否,决定着大树到底能多枝繁叶茂,到底能不能硕果累累。新知总是以旧知为基础的,要掌握并灵活地运用新知,就得将新知建立在牢固的旧知生长点上。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4页的“去游乐园”一课,是让学生根据情境探索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学重点是理解算理和竖式计算;教学难点是进位。 【第一次教学】 师:大家都去过游乐园吧?能说一说吗? 师:今天,我们陪淘气和笑笑去游乐园看看。 师(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生1:坐太空船每人要12元。 师:谁能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生2:坐太空船每人要12元,3个人一共要多少元? 生3:坐太空船每人要12元,4个人一共要多少元? 师:请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运算。 师:请两位同学板演12×3和12×4的笔试算法。(学生有的用连加解决,有的用竖式解决)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 生4:两位数乘一位数时,用一位数分别乘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 生5: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要先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个位数,再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十位数。 师:补充得真好!请一位同学来算一算12×5。 师:生6做的对吗? 生7:2×5等于十,满十要向十位进一;1×5等于5,加上进到十位的1,十位上应该是6,所以等于60。 师:谁的对呢? 生(齐):生7。 师:理由是什么? 生8:10×5=50(元),2×5=10 (元),50+10=60(元)。 生9:5个20才得100,怎么可能要500元。 生10:进的一表示1个十,十位上本来是5个十,加上个位进来的一个十,一共6个十。 师:说得真好。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进来的数一定要加上去。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请一个同学来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竖式算法。 师(带领学生回顾):计算12×5,先写12和5,写的时候要注意数位对齐;再算5乘2等于10,个位上写零,把十个都进到十位;随后算5乘1等于5,加上刚才进上来的1个十,变成6个十,所以十位應该写上6。 师:满十进一,满二十呢? 生(齐):进二。 师:大家给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能说说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吗? 师:淘气好像也犯错误了,博士爷爷好像在叮嘱我们什么呢? 师:刚才有同学问“13人坐电动火车需要多少元?”请大家先算一算,再和小组成员交流。 师:谁能总结今天学了哪些知识? (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练一练”,并布置课后作业) 【反馈】有的学生仍然不记得进位,错例如下: 【反思】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是上一节课教学的知识点,本节课把它作为进位新知的生长点,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妥的,原因如下: 1.很多学困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对于上一节课的知识点,他们或许还没完全搞清楚,以此作为新课的知识生长点,那对他们来说真是不能承受之重了。 2.满十进位是十进制计数法。本节课的新知生长点应该是满十进位的算理,教师没能突出重点,没有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 3.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远胜抽象思维,只有将满十进位的算理形象化,才能保证学生对它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甚至熟练运用。 4.本节课看似有条不紊,事实上,除了情境导入环节,其他环节都少了些许生气,然而,对数学产生兴趣才是本节课最大的生长点。 5.无论是横式还是竖式,其实都是用数学符号来记录的方法。无论是哪一道习题,都可以结合生活情境展示给学生,生活情境是数学知识最好的生长点。显然,本节课缺少了“生活味”。 【改进方案】 1.利用学具“假币”,再现情境,让学生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计算。 2.对于满十进位的算理,设计“个位上只能写一个数字,请十位来帮忙”的课堂剧。先用“人民币”来“演”,再用“算珠”,使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只有十个珠子表示不了,必须得请十位来帮忙”。 3.对于进位的标记,引导学生留个记号,表示“帮过、帮多少”。 【第二次教学】 师(课件展示,略):淘气是怎么算的?他做的都对么? 生1:第一个对。 生2:第二个也对。 生3:第三个错了。 师:第三个真的错了吗?12×5是计算什么? 生4:5人坐太空船,要多少元。 师:那12呢?表示什么? 生5:每人要12元。 师:12×5表示什么? 生5:5人坐太空船,每人要12元,一共要多少元。 师:这个“一共”说得真好。“一共”其实就是要算什么? 生(齐):5个12元一共是多少元。 师:利用学具(假币),5人一组,和小组成员交流你的想法。(学生上台用磁扣将假币钉在黑板上演示算法) 师:我们来记录刚才的计算过程。每人要12元,记作—— 生(齐):12。 师:这里的1在哪一位上?表示什么? 生(齐):1在十位上,表示10元。 师:10元要乘5,为什么? 生(齐):因为有5个10元。 师:2在哪一位上?表示什么? 生(齐):在个位上,表示2元。 师:2元要乘5,为什么? 生(齐):因为有5个2元。 生6:不对。十位上算得五十,记为5,表示50元,但因为个位上算出一个10,个位只能写一个数字,这个10就记在十位上,所以十位上应该写6,表示现在是60元了,个位上记为0。 师:说得真好!那个位只能写几个数字? 生(齐):1个。 师:怎么办呢?请谁帮忙? 生(齐):请十位帮忙。 师:这时候,如果你是个位,你会怎么“说”? 生7:帮帮我吧,我表示不了十。 师:十位又会怎么说? 生8:那简单,我1个一就可以表示一个十。我现在是60了,在我这里写6就可以了。 师:不过得留个记号,表示“帮过”。 师:个位應该怎么说? 生7:谢谢你,十位! 生8:不用谢! 师:这样看来,应该先从哪一位算起? 生(齐):个位。 师:这节课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与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师:其实12×5在生活中还可以表示很多东西,请试着举一些例子。 生9:每人有12颗糖果,有5人,他们一共有多少颗糖果? 生10:计数器上拨的是12,乘5后,个位让十位帮忙。 【反馈】学生在做习题时都能很好地进位。 【反思】抓住根本算理,不能停留在“知其然”,而要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要找准新知的生长点,让数学课形象起来、有趣起来,让学生爱上数学课;让数学回归生活,尽可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动手做一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推广】在分数1/3和2/3,1/5和1/6,4/5和5/6等的大小比较中就可以用分蛋糕来理解;在理解对称的时候不妨开展照镜子的游戏;在理解双循环比赛和单循环比赛的场次时,可以通过互相拍掌来代表比赛一场;教学“小数除法”时,可以把除数变成整数才分一分…… 总之,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抓住根本算理,找准新知的生长点,才能让数学课浅显易懂,形象生动。 (责编 童 夏)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