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传统坡屋顶形式在学校建筑中的运用
范文 邓少林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坡屋顶的形式之美的论述,结合对“现代建筑文化对传统坡屋顶形式的冲击”,“学校建筑的特点和文化内涵”的分析,以及传统坡屋顶形式在学校建筑中的运用方法和案例的分析,最终得出我国传统坡屋顶的艺术仍然是一个具有很强生命力的建筑形式。我们不仅要充分的利用它,还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并且提出新的运用方法和展望。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beauty of the for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loping roofs, combining th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modern architectural culture on traditional sloping roofs,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school building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methods and cases of traditional sloping roof forms in school buildings in China, and finally concludes that the art of traditional sloping roofs in China is still an architectural form with strong vitality. We must not only make full use of it, but also innovate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 and put forward new methods of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s.
关键词:传统坡屋顶;学校建筑;形式之美
Key words: traditional sloping roof;school building;beauty of form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21-0249-03
1 中国传统坡屋顶的形式之美
中西方建筑文化在建筑形式上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其中,中国传统坡屋顶形式是有别于西方建筑形式的一项重要特征。坡屋顶被称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第五立面,就像柱式之于古希腊建筑那样,坡屋顶之于中国传统建筑,也是决定建筑的等级、建筑外观的最核心的因素。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之美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坡屋顶之美。
传统坡屋顶不仅因为它的形式而流行了几千年,还因为它结构的完美性和功能的合理性。坡屋顶相对于平屋顶而言,排水速度更快,可以让建筑技术不发达的古代社会避免了漏水的困扰,这是传统坡屋顶能够在历史上存留几千年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民居中的传统坡屋顶还有晾晒粮食等功能。
传统坡屋顶的形式多样、富有变化、反向天宇、曲线优美。最高等级的庑殿顶恢弘大气,气势磅礴,被运用于帝王建筑和庙宇建筑中。现存的佛光寺大殿中仍然可以感觉到坡屋顶的艺术之美。其他的例子举不胜举,包括故宫紫禁城中的太和殿,都是我国庑殿顶的典范。现在,他们已经是我们传统建筑的瑰宝。其他的坡屋顶建筑形式,如: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形式,不仅在我国传统建筑中运用广泛,在当代的乡村建筑中,仍然保持着非常大的活力。例如,我国鲁西南地区的乡村民居,大多数仍旧是运用的硬山顶和悬山顶的方式建筑主要使用房屋。可以说,我国传统坡屋顶的魅力是无穷的。
2 现代建筑文化对传统坡屋顶形式的冲击
虽然传统坡屋顶的形式之美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的一部分,但是,在现代建筑文化的冲击下,传统坡屋顶形式正在被平屋顶形式所取代,尤其是在城市中的建筑中,一个个方盒子取代了传统的坡屋顶。在我们的大都市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城市新区中,我们已很难找到坡屋顶的痕迹。
这个历史渊源要追溯到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当柯布西耶等人高喊“功能大于形式”的时候,死亡的不仅是欧洲的传统建筑形式,也波及到了大洋彼岸的中国。中国自从进入现代化以来,颇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在西方文化强烈的影响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反而成了弱势的文化。有传统建筑文化符号特征的坡屋顶,甚至一度淡出了历史的舞台。我们的房子,都成了方方正正的盒子。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坡屋顶快速排水的功能,新的建筑材料、新的建筑技术完全可以在平屋顶的形式中解决排水问题,平屋顶可以上人活动,可以做种植屋面,这些功能都更加优于坡屋顶。平屋顶像时尚潮流一样传遍全世界。而坡屋顶,仿佛成为了老气过时的代名词,不知道历史的舞台会给它怎样的出路。
3 学校建筑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学校建筑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建筑,它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同时它的形式之美也会对广大的莘莘学子起到熏陶的作用。由于学校建筑的公益性,它并不像其他诸如商业建筑、办公建筑那样为了节约用地而需要建设的很高。這是学校建筑和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相似之处。中国传统建筑因技术和材料上的局限,高度一般也是非常有限的。在高度上和传统建筑的契合意味着它可以有好的比例和尺度解决坡屋顶的问题。
学校建筑不仅是教学和教育的载体,也是传达中国文化的有效手段,在学校建筑中突出坡屋顶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校园生活环境中的传统艺术,让传统文化深入学生的内心,熏陶他们的传统审美意识。
4 传统坡屋顶形式在学校建筑中的运用
当下,传统坡屋顶在学校建筑的运用,多采用创新的方式和方法。既避免了完全模仿传统屋顶的形式,又能够吸取传统坡屋顶的艺术精华。在建筑创作中,运用到的创作方法总结来说有五种。一种是在多层的学校建筑的屋顶上直接设计悬山顶或硬山顶;第二种是把坡屋顶和平屋顶结合设计,即同一个建筑的屋顶既有坡屋顶也有平屋顶,两者之间形成对称或者对比的关系。第三种是只在建筑的屋檐部做坡屋顶。第四种是采用单坡屋顶,并且结合太阳能板进行设计。第五种是运用钢筋和玻璃等材料,创造出具有骨架感和通透感的坡屋顶。
其中,第一种方法较为简单,容易实施。例如:云南民族大学呈贡校区,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在云南民族大学呈贡校区的宿舍楼的设计中,多层的建筑主体中采用了悬山屋顶,屋顶的颜色采用云南特有的红土之色,看起来民族气息非常足。并且,建筑的立面颜色和屋顶的颜色也有所呼应,让整个建筑群有较好的统一性。屋脊部分,并没有完全模仿传统建筑,而是运用了穿斗式木质梁柱架构的形式,虽然由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但是体现的是对传统木质构架建造的尊重,整个建筑的风格简洁明快,适合学校建筑的氛围。

第二种方法为平屋顶和坡屋顶相互结合的设计方法,在肯定坡屋顶美学价值的同时,也贯穿了现代平屋顶之美。平屋顶和坡屋顶之间互相穿插、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显现出了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既能体现出传统之古典美,又能体现出现代之时尚。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的教学楼部分,就是采用这种方法设计的。平和坡之间不停的互相转换,形成丰富的变化关系,让人能感觉到节奏之美。坡屋顶也在这里获得了很好的运用。

第三种只在建筑的屋檐部做坡屋顶的方法也非常常见,比如五华区长城中学,该中学的大部分的屋顶是平屋顶,局部是双坡顶,但是,建筑的屋檐部分都做坡向处理,在建筑的立面上,形成了良好的关系,屋檐部的起坡和形成良好的水平向的关系,让人感觉到它是屋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屋身的其他部分一起将屋身水平分四段。这和西方古典主义建筑将建筑水平分三段的做法有些类似,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坡屋顶的艺术之美。
第四种是采用单坡屋顶,并且结合太阳能板进行设计。在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校舍的设计中,采用的单坡的屋顶,屋顶上覆盖太阳能板,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昆明充足的太阳能资源。并且太阳能板挡住了太阳的热量,减少因日照造成的顶楼室内温度的升高。单坡屋顶错落有致,和清幽淡雅的校舍环境融为一体,这种做法是传统屋顶和现代技术结合的典范。

第五种是运用钢筋和玻璃等材料,创造出具有骨架感和通透感的坡屋顶。在昆明理工大学食堂的平台上,有一个用钢和玻璃组成的亭子,该亭子的结构清晰,造型简洁优美。在食堂的平台上即起到了挡风遮雨、工人休息的作用,又起到了传达古典坡屋顶的作用,这种做法,也常用于校園建筑中的景观建筑,如:亭子、廊架、花架等,既能让人感觉到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之美,又能让人感觉到传统坡屋顶的艺术之美。
5 学校建筑中的传统坡屋顶的精神内涵
学校建筑中的传统坡屋顶的精神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上文中提到的传达我国传统建筑艺术之美,培养学生的传统建筑审美意识。另一方面是在当下的大环境下,城市里的高楼大厦,从办公楼到商业建筑,从住宅楼到交通建筑等,大部分都是一个个单调的方盒子建筑。学生如果能够在自己的校园中体会到坡屋顶的连绵起伏和坡屋顶的动感之美,这也是我们日常方盒子建筑所不能给予的。坡屋顶不仅代表了传统、代表了历史、代表了过去,还代表了动感、代表了未来、代表了创新、代表了多样化,这些都是我们的学子们所需要的。
6 小结
我国传统坡屋顶的形式在我国的学校建筑中运用的越来越多,成功的案例举不胜举,坡屋顶的成功运用说明我国传统坡屋顶的艺术是一个仍然具有很强生命力的建筑形式,我们不仅要充分的利用它,还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创造出新的东西来,才能是坡屋顶更有生命力。在校园建筑的创作过程中,坡屋顶大多运用新的建筑材料和新的建筑技术建造,建筑材料中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楼板等同样也能建造出形式优美的坡屋顶。在加上新建筑材料中的钢、玻璃、木材、新型塑料等材质,坡屋顶的创造方法可谓越来越新颖。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可运用虚实结合法、多种材料混合法、不等坡度多坡度法等进行创作。此文重在抛砖引玉,让大家重视校园建筑中坡屋顶的运用的同时,创造出更多的方法,把我国传统建筑中的坡屋顶形式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美)Jonathan,Coulson,(美)Paul,Roberts,(美)Isabelle,Taylor著.大学规划与校园建筑[M].张宜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2]范悦.《日本新建筑26》学校建筑[M].(日)四方裕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3]中小学建筑 K-12 EDUCATIONAL ARCHITECTURE,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高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编,2012.
[4]王其钧编著.中国建筑图解词典[M].机械工业出版社.
[5]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杨大禹,朱良文主编.云南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法)勒·柯布西耶主编.走向新建筑[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