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思考
范文 石中秀

摘 要:课堂练习是指教师在新知教学完毕之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而设计的一系列练习活动。一节好的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做一做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积极有意义的课堂练习设计中,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有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
所谓课堂练习是指教师在新知教学完毕之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而设计的一系列练习活动。在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大多数教师都是以课后习题中的“做一做”为主要训练内容,随便布置几道习题就算完事。在这样的课堂练习设计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要自己掌握的内容,根本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长此以往,很容易使学生缺乏课堂练习的兴趣。因而,笔者认为,要想使数学课堂练习更加有效,并且被学生所喜爱和接受,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练习设计要有“取”有“舍”; 二是练习设计要连“点”串“片”;三是练习设计要化“静”为“动”;四是练习设计要求“活”创“拓”; 五是练习设计要转“做”为“玩”。下面笔者主要就这几个方面具体进行阐述。
一、练习设计要有“取”有“舍”
俗话说“有舍有得。”在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只有敢于舍得,才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有效。在数学练习中,一些教材中的练习过于冗长,数据过于烦琐时,教师要敢于大胆舍去;而当有些知识学生不是很熟悉或者了解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的状况,从生活中或者其他渠道去获取,如此一来,才能使数学练习真正贴近学生,并为学生喜爱与接受。
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时,对于这部分知识来说,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熟练地进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基础要求。教材上的练习大都是一些简单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相关计算,这些习题形式单一,缺乏变化,如果教师在课堂练习时仅仅围绕这些方面让学生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那么,由于学生丝毫感受不到这样训练的意义与价值,学生课堂练习的积极性自然不高。要想改变这种练习现状,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教师不妨融入一些生活元素,让学生量出自己房间的长与宽,或者自己书桌的面积,如此一来,学生课堂练习的积极性自然很高,学习效果自然也很好。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上,教师要敢于大胆取舍,该舍则舍,需取则取,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抉择,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更加有效,同时也达到高效课堂练习的目的。
二、练习设计要连“点”串“片”
课堂练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对所学新知的学习与巩固,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练习设计时能够根据学生当下掌握知识的情况,先理清知识点,再进行练习,或者边理边练,也就是说教师要从学生所学知识的生长点出发,认真罗列所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串点成线,接点成网,连点成片,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显得更加系统,更加扎实有效。
如在教学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结合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点,在课堂练习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练习,以帮助学生连点成片,结点成网。1. 回忆学过的关于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公式。2. 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或者正方体进行拆分组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长方体或者正方体是由哪几个面组成的。3. 用自己的语言把长方体或者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口述一遍。4. 进行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相关练习。在这里,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点一一罗列,设计出相应的课堂练习,如此一来,便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深化内化,有效提升了学生课堂练习的效果。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围绕学生所学知识,设计了“一道带多道”的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不仅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涵理解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有效地将学生所学知识连点成线,接片成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
三、练习设计要化“静”为“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新知授课完毕以后,安排几道题让学生练习。在教师课堂练习的设计指引下,教师里静悄悄的,这样的学习环境固然不错,但是,教师如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化“静”为“动”,在课堂练习设计方面补充一些动态因素,必将使数学课堂显得更加生动、活泼、高效。
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一课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练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常规的课堂练习就是让学生围绕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的训练,这样一来,虽然也起到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练习未免显得枯燥乏味了些。因此,在设计课堂练习时,为了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笔者主要采取了游戏练习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头饰卡片,然后让学生进行“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气氛浓厚,并且化静为动,在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教学效果显著。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的特点,设计了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在游戏中进行练习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课堂练习的浓厚兴趣,而且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广泛地参与,起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练习设计要求“活”创“拓”
说起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些教师总是主观地认为,这有什么难的,在书上画几道题让学生做一做不就完事了吗?这样的练习设计固然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但是笔者认为,课堂练习还应该在求新求活上下功夫,因此,教师要设计出一些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的练习,以提升学生的开拓进取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完《平面图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后,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的计算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些知识不过是一些死知识,学了以后也只会“纸上谈兵”,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其实不然,笔者认为,在教学完这部分知识以后,教师完全可以设计出一个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练习让学生去完成,那就是让学生自行设计出一个学校建筑物的平面效果图,并计算出修建该建筑需要多少占地面积。这样的课堂练习,容量大,挑战性强,很容易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此一来,不仅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让学生对各种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掌握得更加牢固,而且也能使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得到有效培养,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集综合性、多元性、兼容性为一身,不仅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且在教师课堂练习的设计下,所有有关平面图形的面积都在教师习题练习的设计下得到了内化与深化,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显著。
五、练习设计要转“做”为“玩”
一直以来,在教师和学生的眼里,对课堂练习的范围大都定位在做作业上,殊不知,有趣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玩”,“玩”本身也是一种学。在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上,教师如能根据所学内容的需求变“做”为“玩”,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就能使学生在友好的学习气氛中快乐获取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圆规与直尺在练习本上画出图1所示图形。
利用圆规和三角板,你能画出下面这些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画出图1中的精美图案,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大圆的直径为4厘米)。由于这些图案十分美观,对于学生来说,既好玩又有挑战性,因此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兴趣浓厚,并且在各种画法变化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画图的乐趣,而且对这些图形画法的研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阴影部分的面积奠定了基础,教学效果显著。
由此可见,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只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深化所学知识采取的一项有效途径,在这个“玩”的过程中,玩的主体是学生,教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只有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适合学生快乐练习的内容,才能使学生真正收获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综上所述,设计一节好的课堂练习对于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参与性,以及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牢固掌握起到了明显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精心钻研教材,找出最能够打动学生与教材内容链接的切入点,因材施教,灵活设计,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更加有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