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扎根理论的装配式建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范文

    沈良峰

    

    

    

    摘要: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长沙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企业的商业模式案例资料进行分析与编码,得到了一个包含创新前因、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的商业模式创新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商业模式创新对策和建议,为基于装配式建造的建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

    Abstract: Using grounded theory research methods, taking Changsha Broad Homes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 business model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antecedent of innovation, value proposition, value creation and value acquisition is obtained. On this basis, th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inspir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based on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扎根理论

    Key words: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grounded theory

    中图分类号:F426;F293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25-0089-06

    0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来源于投资驱动和要素驱动。实践表明,由于受自然资源、劳动力等条件的制约,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的显现,这种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不能长久维持下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建筑产业迎来变革,采用工业化方式建造的装配式建筑以其高品质、高效率、低碳环保等特点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广。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实施建筑产业现代化升级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改善现阶段能源、资源、环境、劳动力等要素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多重矛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等因素让原有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传统建筑企业的商业模式已难以为继。在建筑工业化背景下,目前的建筑企业要转型为建筑领域的生产、制造、组装和管理型企业,施工企业则要转变为工业化建筑生产的技术工人。因此,传统的建筑业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建筑企业面临着技术创新、产业链重组、政策变化的多重冲击,商业模式创新变得尤为重要。在商业环境变化的外部因素和科技技术创新的内部因素二者的驱动下,建筑企业如何把握机遇与挑战,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变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设计能够导向自身盈利的商业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以基于装配式建造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建筑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建筑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的结构要素,探索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机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基于装配式建造的建筑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

    1 ?文献综述

    20世纪末以来,商业模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而关于商业模式的内涵至今未达成统一。经梳理文献,总结出商业模式的内涵大体可分为经营管理类、价值创造类、战略定位类三种不同的类型。经营管理类定义是从企业的经营管理视角出发,将商业模式看作是企业通过满足顾客需求来获取利润的商业逻辑[1-3];价值创造类定义是从企业自身拥有的关键资源和能力视角出发,通过跨企业边界或产业边界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实现价值的创造[4-7];战略定位类定义是从企业的战略管理视角出发,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定位以及与产业链上各参与主体之间的经济和价值创造活动[8-10]。

    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观点。Aspara等(2010)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重塑市场结构、面向消费者潜在需求、实现顾客价值增长、设计独一无二的业务系统、开发新渠道或改变竞争规则的创新[11];Zott & Amit(2010)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通过跨企业与产业边界,从根本上改变顾客、供应商和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易方式[12];程愚等(2012)认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技术创新[13];吴晓波(2017)对商业模式创新因素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基于战略视角提出了一种由企业内部到外部环境的“前摄式”创新过程和由外部环境到企业内部的“反应式”创新过程组成的商业模式创新分析框架[14]。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建筑企业的商业模式展开了研究。齐宝库(2015)对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上企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认为建筑企业应通过整合产业链、提高BIM技术的应用水平、与高校建立战略合作等方式实现转型升级[15];王俊等(2016)认为建筑工业化是实现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技术提高的必然路径,而这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更需要完善工业化住宅产业链的建设[16];张薇等(2017)研究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阻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建筑企业基于装配式建造的合作框架[17];张岭江等(2017)提出了建筑工业化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思路,认为可以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与整合,形成集投资、设计、生产、施工、装修的一体化的全产业鏈商业模式[18]。

    综合来看,企业可以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这种方式来分析和管理企业的经营行为,指导企业在动态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如何获取新的市场资源,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然而作为一种新的创新范式,目前装配式建筑企业商业模式的相关研究还比较零散,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对装配式建造下的商业模式创新缺乏理论指导。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对现象或经验资料的系统收集与分析,从中归纳、提炼进而发展成理论,适用于既有理论体系不是很完善、难以有效解释现象的领域[19]。该方法基于既有的现象或经验,对资料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三个步骤,识别出概念和范畴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最后在理论饱和状态下构建理论模型。其研究流程如图1所示。

    2.2 案例选择

    本文采用单案例的扎根分析,对典型案例展开纵向研究,有助于更清晰地揭示事物发展中的变化和规律[20]。在案例样本的选择上采用理论抽样方法(Theoretical Sampling),根据研究主题,有目的性的选取在装配式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企业。通过广泛了解和调查,试图获取案例企业的内外部资料,并力图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来支撑研究结论。经过调研,最终选取长沙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大住工)作为扎根理论研究对象,案例企业满足以下条件:

    ①案例的典型性。案例企业属于装配式和建筑工业化领域的知名企业,在其发展历程中商业模式创新起主导作用。

    ②资料的完整性。案例企业发展的历史资料保存完整,能收集到丰富的一手和二手资料。

    2.3 数据来源

    扎根理论创始者Glaser和国内学者费小冬一致认为在扎根理论研究中“一切皆为数据”[21-22]。因此,本文在收集数据时应用三角交叉检视法,注意发展多重证据来源,提升资料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数据来源包括:①企业官网,企业年报,实地调研等一手资料;②企业高管访谈、公开演讲等视频和音频资料;③知网、万方等公开数据库中的文献资料;④专业期刊以及《中国建设报》、《建设市场报》、《中国建筑报》等建筑行业具有权威性的大型报刊;⑤腾讯、新浪、搜狐等具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报道的文章。剔除无关和重复信息后,共获得44份资料,其中包括5份高管访谈和演讲的视频及音频资料,经整理成文共计约14万字。

    2.4 数据分析过程

    扎根理论分析过程是一个高度系统化和程序化的工作,主要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3个关键步骤完成。为了能准确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不断从资料中抽取概念和构建范畴,经过资料收集—概念抽取—范畴构建—理论形成持续不断的循环。同时,为了保证结论的全面性,研究者在后续收集的资料中发现新的概念时,需要与已经形成的概念进行比对或组合,在发现新的范畴时,则需对已形成的理论进行修正,如此循环往复,使结果不断细化和精确,直到不出现新的范畴,即认为达到了理论饱和。本文遵循扎根理论研究流程,使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三段编码流程如图2所示。

    3 ?扎根理论分析过程

    3.1 开放性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指将原始资料进行初步的分解和比较,该过程要求研究者保持开放的态度,用概念和范畴来表示原始资料的内容[23],即对资料进行聚敛。本文运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提炼出资料中反复出现的概念,将其范畴化,并将具有共性的内容合并与整合,以确定范畴维度。编码结果如表1所示。

    3.2 主轴编码

    经过开放性编码,得出的概念和范畴简化了原始资料的内容,理论结构中的一些要素和变量逐渐呈现出来,但范畴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深入探讨。为此,主轴编码是将开放性编码得出的范畴进一步聚敛,发掘范畴之间的逻辑联系,形成主范畴。经过主轴编码,最后形成四大范畴,包括创新前因、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编码结果见表2。

    3.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通过对主范畴进一步归纳总结,明确核心范畴,基于核心范畴把所有主范畴和副范疇进行关联,建立起完整的主线。在对主轴编码和关系内涵持续分析的基础上将核心范畴确定为:商业模式创新。基于此核心范畴提炼出的主线为:远大住工在政策环境因素和行业需求因素的推动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开始商业模式的变革,推动企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首先明确了企业的定位以及目标顾客,推出相适宜服务和产品,在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中,通过新技术的应用、管理模式的优化以及合作网络的创新,实现了价值增值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通过构建合理的运营模式来实现价值的获取。其商业模式创新模型如图3所示。

    4 ?结果阐释与分析

    4.1 创新前因

    4.1.1 政策环境

    近年来中央和各地政府密集出台了政策来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这些政策明确了行业标准、制定了发展目标和相关补贴激励政策,为装配式建筑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此基础上,截至2018年12月,约31个省份和直辖市发布了地区性的发展目标。其中,上海市政府颁布,从2016年起,外环线以内符合准则的新建民用建筑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湖南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湖南省主要城市的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将达到30%以上,长沙市、株洲及湘潭3市中心区域将达到50%以上。

    4.1.2 行业需求

    ①企业劳动力需求。劳动力短缺和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已经成为建筑行业日益严峻的考验。愿意从事传统建筑行业的工人在日益减少。此外人口老龄化在建筑行业也日益严重。为了应付劳动力的短缺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建筑企业需要减少对人力的依赖,并提高劳动生产率。采用工业化建造的装配式建筑是减少人力依赖和提升效率的重要途经。

    ②社会环保需求。提高建筑业的环保节能水平,转变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式是中国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干法装配以及BIM一体化的管理等方式,缩短了工期、减少了能源消耗、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粉尘、噪音、建筑废物等环境污染,带来了显著的节能环保效果。发展绿色建筑、提高建筑物节能环保将推动装配式建筑的普及。

    ③城镇化建设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镇化率预计将从2018年的59.6%增长到2023年的64.9%。由此带来的建设需求,特别是住宅建筑需求,将保持不断增长,给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4.1.3 ?企业家认知

    企业家认知是指企业家所具有的促进企业发展与提升生产效率的综合素质,是推动建筑企业进行的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企业家对行业趋势的判断认知、战略决策认知以及重视技术认知三个部分。通过扎根理论分析远大住工商业实践的因果关系,发现企业家认知对建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具有显著影响:董事长张健对建筑行业的趋势判断使得企业进入装配式建筑领域;做出“远大联合”的战略决策使得企业进行产业链整合,实现构件的规模化生产,同时也为标准化奠定基础;总裁唐芬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使得企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建立了实验室与服务平台,更新技术体系,提升预制率,逐渐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因此高层管理者要把握行业的现状和趋势、了解国家的政策变化、研发与应用先进技术,从复杂的商业环境中识别出有用的信息运用到商业实践中,并根据外部商业环境变化做出调整,使商业模式创新得到正确和有效的执行。

    4.2 价值主张

    价值主张包括企业定位和目标客户两个方面,是企业为满足客户需求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即企业的目标客户是谁,能满足客户的何种需求。如果企业无法清晰地明确自己的企业定位和目标客户,就无法建立起具有竞争意义的商业模式。

    在装配式建造模式下,远大住工将自身定位为装配式建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并围绕这些价值内涵设计商业模式,明确目标客户为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政府投资公司等。在对价值内涵和目标客户清晰定义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产品与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从本质上看,价值主张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也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

    4.3 价值创造

    4.3.1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领先市场地位的基础,也是维持领先地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远大住工的发展轨迹来看,技术创新贯穿其商业模式发展的过程。长期以来,远大住工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建立了多个实验室与研发部门,研究装配式建筑的制造、管理过程以及建筑的信息化技术,升级PC构件的制造设备,开发新产品以及改进装配式建筑的基础技术,形成了集设计、生产、施工和运营于一体的装配式建筑整体解决方案服务能力。

    4.3.2 管理创新

    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属性带来了多方面的变革,其组织管理模式与传统现浇建筑相比在物质流和信息流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的建筑管理模式已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开发,因此建筑企业应开发和应用与之匹配的管理方式。远大住工主要依托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研發和搭建了集成管理平台,功能涵盖设计、采购,成本分析、质量管控、生产计划设定等,实现了高效的信息交互。此外,还利用BIM技术、智能建造技术优化流程和提高效率,形成了自身的竞争优势。

    4.3.3 合作创新

    随着工业化建筑体系的复杂性增强,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开发要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建筑企业要加强与产业链上各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高效利用各企业的优势资源,形成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共同体。长期以来,远大住工与多个开发企业、建筑企业建立技术与标准研发伙伴关系,形成共同认可的工业化建筑标准体系;随后推出“远大联合”的合作战略,以输出品牌、输出技术、输出管理、参与投资的方式,与资源互补的企业深度合作,建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装配式建筑生态体系,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4 价值获取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不完善,生产成本较高,是阻碍我国装配式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工业化产品,降低成本的有效方式是扩大产能以发挥规模效益,然而受限于构件运输成本和运输半径,形成全国规模的覆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建立构件工厂,因此建筑企业要优化配置各项资源以获取利润,建立相适宜的运营模式,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资金的投入来看,远大住工将低利润率的施工承包业务缩减,以增加研发环节的投入,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增强对产业链的把控,随后与全国各地的业务伙伴合作建立联合工厂,并输出自己的技术、设备和管理。通过该模式,一方面远大住工能够以有限资金快速占领全国市场,实现规模化运作;另一方面,远大住工把构件生产设备销售给联合工厂,拉动了公司营收快速增长。此外,远大住工还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品牌建设等“无形”资产,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塑造了良好的社会企业形象。

    5 ?装配式建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对策与建议

    5.1 把握市场定位,促进转型升级

    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附加值区域的施工承包与分包环节,伴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提升以及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企业单一的依靠低价竞标和低端服务不能满足自身的发展,因此要突破固有的以施工业务为主的市场定位,从低端的产业附加值区域向高端区域转移,进行业务调整,分别朝着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延伸来拓展企业的功能,定位于涉及装配式建筑的研发、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配、信息化管理一体化的“建造+服务”型总承包企业,以此提高利润和创造多元化的收入来源,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扩大企业尽可能盈利的环节,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竞争实力。

    5.2 加强技术创新,注重人才培育

    技术创新是企业长久不衰的源泉和保持长久竞争力的关键。在装配式建造模式下,建筑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团队,形成包括装配式建筑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配、信息化管理的一体化研发能力,攻克各环节的技术难点,从而加强对产业链的把控,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和能力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促使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管理型转变。此外,技术的研发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建筑企业不仅要与社会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研发关系,更要推行产学研合作,通过与高校成立课题组、建立产学研基地等方式,遵循“优势互补、风险共摊、成果共享”的原则,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并布局专利来维护价值。

    5.3 深化企业合作,实施产业链整合

    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各环节相对独立和脱节,存在技术体系不完善、标准化程度低、模数不协调等问题,因此新的商业模式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要发展联盟经济,在纵向和横向方面进行产业链整合。在纵向上,建筑企业可通过并购、联盟、自身扩张等策略,将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上下游相互独立、分散的各个主体融合成一个产业系统,实现纵向一体化;在横向上,建筑企业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合作研发、特许加盟以及联合营销等方式,从产品、技术和资源方面进行横向整合,将单一的产业链扩展成为更宽的产业面。通过产业链整合,可以有效促进产业聚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形成更强的群体竞争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汇聚科研力量,推动战略合作,有利于促进标准化,部品模数协调化,提升装配式建筑产业的规模效益。

    5.4 创新管理模式,强化一体化管理

    在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环节协同性不高,环节衔接不连续,信息传递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实施一体化的集成管理成为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获取更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建筑企业要在国家推行的EPC总承包模式下,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理顺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施工、装配的产业关系和信息沟通机制,以BIM技术为核心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建筑、机电、结构、装修集成,实现高效的信息共享,保证各环节的通畅衔接。在具体的环节中,可以采用BIM数字化设计、智能工厂、云平台采购、智慧工地等信息化、智能化的先进技术,探索出适合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全流程一体化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价值增值或成本节约。

    5.5 优化资金分配,倚重无形资产

    长期以来,由于生产、施工环节的利润低而对资金的占用大,许多建筑企业处于负债率过高的水平,造成了资金周转困难,经营压力大等问题。在建筑企业转型为“建造+服务”的市场定位后,可将利润率低、资金占用大的环节以外包、出售等方式剥离,将主要的资源放在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附加值高的环节,有助于企业通过“瘦身”以减轻经营负担,提高利润率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率,让资金的占用主要由中游环节转移到产业链的两端。此外,知识管理和品牌建设是提升现代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知识管理方面,建筑企业要采用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和营造学习创新、团队协作、开放共享的企业文化;在品牌建设方面,建筑企业可以通过打造精品工程彰显品牌、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

    6 ?结语

    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4大模块(创新前因、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获取)的装配式建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模型。从创新的前因来看,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是政策、行业需求和企业家认知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政策导向是引导因素,行业需求提供市场机会,企业家认知贯彻执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从创新的过程来看,价值主张(企业定位、目标顾客)、价值创造(技术创新、合作创新、管理创新)、价值获取(运营模式)是装配式建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做出调整和优化,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由于扎根理论研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导致研究结果会出现偏差,因此本文的商业模式创新模型未来还可以继续优化。目前各种装配式建筑的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将来还可以进一步从融资模式、合同管理模式、集成管理模式、关系管理模式等方面研究商业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Rappa M. Business models on the Web: managing the digital enterprise[J].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USA, 2000.

    [2]高俊峰,银路.基于生命周期的网络企业商业模式研究[J].管理学报,2011(3):348-355.

    [3]魏炜,朱武祥,林桂平.基于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的商业模式理论[J].管理世界,2012(12):125-131.

    [4]Teecc D.J. Business Models, Business Strategy and Innovation[J]. Long Range Planning, 2010, 43(2-3):172-194.

    [5]Sorescu A., Frambach R.T., Singh J., et al. Innovations in Retail Business Models[J]. Journal of Retailing, 2011, 87: S3-S16.

    [6]劉旗辉.何为商业模式[J].企业管理,2010(1):73-74.

    [7]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综述评价[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17-25.

    [8]Amit R, Zott C.2001, 22 (6-7) 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493-52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