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背景下弱势群体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构建 |
范文 | 程翠玉 焦峰亮 摘 要:文章以山东省诸城市农村弱势群体社区信息化服务建设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新型农村社区背景下的弱势群体信息化服务平台进行了需求分析和功能分析,然后提出了详细的平台总体构建方案,并对平台建成后如何应用到基层社区并保持其长效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弱势群体;信息化服务平台 所谓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所谓弱势群体,是指在物质生活条件方面、社会声望方面、竞争能力方面以及发展机会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1]。目前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农村弱势群体主要是农村绝对贫困的低保家庭、处于生理性弱势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障人士等人群[2]。通过调查发现,新型农村社区弱势群体帮扶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尚未建设专门的信息化平臺。为实现资源共享,改善帮扶不足的现状,亟待通过信息资源整合,构建起专业帮扶新型农村社区弱势群体的信息化服务平台[3]。 1 平台需求分析及功能分析 1.1 需求分析 为解决公共服务在农村的缺乏问题,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山东省全面开展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笔者通过对诸城市农村社区弱势群体帮扶现状的调查,并对国内外一些典型的政府信息化服务平台进行参考、分析,从平台需求和设计原则两方面对平台进行了分析[4]。 1.1.1 平台需求 (1)需具备较统一友好的操作界面,能保证平台的易用性。 (2)需具备规范、完善的弱势群体帮扶功能。 (3)需涉及信息具有较明确的分类,并可按不同类别查看详细信息。 (4)需具备较完善的后台系统管理功能,如用户管理、弱势群体信息管理、帮扶现状管理等。 (5)需较安全的数据备份和安全功能。 1.1.2 设计原则 (1)实用性原则:平台应该符合本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对弱势群体帮扶问题管理的各项规定,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用户接口和操作界面设计应尽可能考虑人体结构特征及视觉特征,界面力求美观大方,力求达到操作过程中的直观、易用等要求。 (2)总体规划、分步开发原则:运用系统化思想对系统进行整体设计,然后在整体设计的指导下逐步开发。 (3)安全性原则:对不同的用户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进行了严格的权限管理。通过角色设置,将该平台的用户群划分为具有相同安全权限的用户组,授予各用户组不同的权限。 (4)可靠性原则:平台在出现异常的时候,应该有人性化的异常信息,利于用户理解原因,或采取恰当的应对方案。 1.2 功能分析 通过调查,笔者拟对诸城市社区现有的弱势群体帮扶系统进行了网络拓展和整合,实现“多网融合”,即将地方政府部门的弱势群体帮扶模块、社区服务平台中的社保网站和移动运营商爱心求助电话合并到一个平台,进行统一管理。整合后平台服务流程包含以下3个阶段。 (1)申请阶段。困难群众可以采取登录平台网站、打热线电话、向社区提出申请等方式开展,这样,从申请救助阶段开始,就建立统一的弱势群体帮扶电子档案;为后续的审批和帮扶阶段打下基础,摆脱了大量纸质材料的审核和无序的实地审核安排,实现全程管理电子化。 (2)审批阶段。在弱势群体信息化服务平台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监督,设立网站举报专区和举报热线电话,摆脱“人情保”和“关系保”,实现“阳光”帮扶,增强帮扶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3)实施阶段。将弱势群体按照低保家庭、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障人士等分类开展。 平台上线后要完成以下四大基本功能: (1)信息收集功能。设立专门数据库,整合信息资源。将各类弱势群体的相关信息通过表单的形式收集后上传到服务器。这样,就避免了多个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将同类的信息重复处理,直接减轻工作人员负担。而且,统一管理的数据更全面、更具体,便于政府的政策落实。 (2)慈善宣传功能。通过调查走访,收集各类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的资料,分类在网站上展示,呼吁全社会进行关注。例如,针对留守儿童设立“心愿箱”,媒体报道的“有个女孩,四年不吃早饭,一共存下了468块钱,就是为了能买张车票去看看妈妈”此类事件,在留守儿童群体中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我们可以通过弱势群体信息化服务平台让那些有能力、有爱心为他们实现心愿的好心人,能知道他们的真实需要。 (3)爱心互动功能。弱势群体需要的,除了经济上的帮助,还有医疗、心理等各方面。在固定时段联系心理咨询专家进行在线服务,通过网络平台,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帮助他们从心理上战胜困难,走出困境。开设医疗救助热线,为一些不方便去医院排队求医的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等进行一些简单疾病的咨询服务。 (4)开展发展性帮扶功能。在信息化服务平台帮助弱势群体建立个人发展规划,引导他们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通过网络学习一技之长,掌握一种谋生技能。 2 平台总体设计 2.1 设计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确定平设计目标如下:收集需要帮助群体和有献爱心意愿群体的相关信息;通过系统平台能集中展示和宣传农村弱势群体的现状;联合社会慈善机构,开设名医问诊、心理咨询爱心互动平台;建立发展性帮扶渠道,成为政府社会保障政策的有效补充。 2.2 总体结构设计 基于前面的平台需求分析,认为该弱势群体信息化服务平台应该由系统登录页面、前后台管理页面组成,前台管理页面又由救助申请管理模块、救助审批管理模块、救助信息管理模块、信息公告管理模块、爱心互动管理模块、发展性帮扶模块组成,规划平台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平台开发过程中,前后台页面管理模块的功能具体如下。 2.2.1 前台管理设计 (1)救助申请管理模块功能:由网站浏览者通过各种途径添加困难人员信息、编辑救助申请表、删除救助信息,通过点击救助申请相关链接进入相应的表单页面填写信息。 (2)审批管理模块功能:由相关工作人员对登记的申请信息进行逐级审核。如果有权限的相关工作人员认为需要修改,则可以进行修改操作,在无异议情况下则进行“审核通过”操作。 (3)救助信息管理模块功能:分为弱势群体需求意愿管理和公益救助意愿两部分,用户可以浏览弱势群体的需求信息、心愿,献爱心的人可以查看这些信息并上传自己的帮扶计划。 (4)信息公告管理模块功能:管理系统发布的公告信息,主要包含对这些公告信息的浏览、发布、修改和删除等操作。可以由高级管理员为系统用户设置相应的角色权限。角色权限低的用户仅能浏览公告信息,权限相对高的用户可对公告信息进行发布、修改和删除操作。 (5)爱心互动管理模块功能:包括免费公益在线医疗咨询和心理干预部分。这部分可以借助公共网络通信平台完成。 (6)发展性帮扶模块功能:能实现就业信息添加、修改、删除,提供分类课程信息及链接,收集弱势群体的求职意愿和社会用工信息。 2.2.2 后台管理设计 供平台管理员进行增加用户、用户管理、部门设置、权限设置和数据备份与恢复等管理操作。 2.2.3 平台架构设计 本信息化平台采用Browser/Server 3层体系结构,运用动态网页技术ASP开发。与传统的Client/Server结构相比,这种由表示层(Brower)、功能层(Web Server)和数据库服务层(Data Server)组成的3层结构中,数据计算与数据处理集中在功能层,由于功能层的服务器性能容易提高,可以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客戶端免维护,只需完成数据的录入与呈现,其他逻辑操作均在服务器上完成,Web与数据库之间实现信息的动态交互。考虑到实际使用情况,特别是为了保证数据库安全,客户端由两个部分组成:平台一般客户和平台管理用户。通过浏览器平台对数据库进行访问,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库的安全,又可简化开发过程和实际使用中的步骤,同时可为用户赋予不同的权限以限制其对数据库的访问。 3 平台的拓展应用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背景下弱势群体信息化服务平台建成后,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5]。要想保持它的长效性,我们应该注意开展以下工作。 (1)大力开展新型农村社区电脑应用知识的普及工作,进行免费的基础上网培训,为不会用电脑不会上网的农村弱势群体提供方便。 (2)保证页面不断更新。平台信息员在添加资讯及页面其他内容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对平台的信息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活动。 (3)增加趣味性,开展各种活动,以丰富平台的内容和吸引人气。 [参考文献] [1]薛应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社区教育与新型农民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8(21):29-31. [2]李起斌.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策略研究—“芜湖96365生活服务平台”的启示[J].软件导刊,2013(8):14-16. [3]吴胜武.弱势群体帮扶的创新实践—两个以信息化帮扶弱势群体的创新典型案例[J].浙江软件,2008(11):54. [4]何凤怀.农村弱势群体社会融合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4):22-23. [5]陈良玉.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2):67-7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