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2020年高考试题特点对高三化学教学模式的分析 |
范文 | 摘 要:根据全国高考改革精神,新高考方案中考试科目的作用、地位以及时间发生变化,因此试题的题型、题量及命题思路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针对以上新变化,文章主要分析了在新高考评价体系下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及考查的重点。高考化学试题与学科核心素养对立统一,相辅相成。一方面,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考化學试题的依据,落脚点和归宿。另一方面,高考化学试题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因此,高考化学试题必然要对高中化学教学起着导向作用,在教学实际中如何落实新课程高考的要求,文章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试题;试题分析;备考模式;教学启示 一、 2020年全国卷命题特点 2020年化学全国卷命题素材大量取自于身边的化学现象、最前端的科研成果及化工生产实践,在紧密贴合主干知识的同时以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式给出不同的信息,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捕获能力和整合运用能力,充分地展示了化学学科在新课标中倡导的育人功能,对化学学科所承载的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引领作用。 (一)紧扣时事,聚焦家国命运,弘扬核心价值 1. 聚焦时政,以新冠为载体,以常用灭活病毒药品为素材,在考查基础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同时,科普了公共卫生中的化学应用,充分展示了化学学科的社会性功能。如,全国卷Ⅱ中的26题以高效、广谱的灭菌消毒剂为线索贯穿了氯气、次氯酸、二氧化氯等基本主干知识的性质和应用的考查,使看似枯燥的学科知识赋予了生命的温度。 2. 以古代文化为依托,增强民族自信。如全国卷Ⅰ中的第8题以中草药中前列胡醇的提取为载体,综合考查了有机物分子的官能团类型和性质,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中华医药与有机知识的完美结合,将中医药文化在学生心中浸润,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在新时期祖国强大和世界科技接轨的过程中的传承和不可或缺。 3. 精选前沿科研成果,厚植爱国情怀。如全国卷Ⅱ第35题,尽管表现形式依然是常规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性质的考查,却将这些常规考点附着于我国科学家研发的超强耐久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最前端研究成果之上,在潜移默化中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紧贴学科实践,注重能力考核,体现新课标的改革要求 1. 命题信息的呈现方式层次化,多元化 2020年各地高考试题的命题设计上的共同特点是较大比例地将文字信息与图表信息相结合,多个变量相整合。对学生在审题,信息筛选,分类,整合,关联,及能否形成准确全面的判断,最终在解题中进行运用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如全国卷Ⅰ第36题,本质为V(NaOH)与溶液pH的变化曲线、V(NaOH)与溶液中粒子百分含量的变化关系的图像,两个图相的叠加,学生只有掌握这个信息,通过V(NaOH)这一中间桥梁才能进一步分析题干给的选项,做出正确判断。 2. 选取学科前沿成果,注重辩证思维的考查 在化学平衡体系中平衡建立前和平衡建立后同一外界因素对物质变量的影响不同。比如随温度变化对给定的可逆体系而言,反应物的转化率在达平衡前始终增大,达平衡后受反应热的影响则可能转化率升高,也可能减小。因此在实际情境中特别是工业生产中,一定要有辩证思维的分析模式,依据反应物转化率、反应速率(产率)与温度,压强,催化剂之间的关系寻找最合适的工业反应条件。在全国卷Ⅰ第28题中借助信息——陌生的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的反应速率方程,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反向思维,进而寻找一定转化率下反应的最适宜温度,并正确分析速率温度曲线中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原因。体现新课标体系下注重学科素养中由单一变量到多变量的思维转化,以及在多变量中树立“多变找主”的思想,注重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和考查。 3. 精巧设问,注重化学学科素养的外在表现——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如全国卷Ⅰ第26题分析加过量氯化铵的原因。需要学生整合平衡思维进行分析和描述。 (三)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 重学科主干知识,夯实学生发展基础。根据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设置,结合纸笔考试的实际情况,高考化学命题在考查主干内容的同时尝试不同模块的知识进行整合。如全国卷Ⅱ第35题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模块中除考查必考内容外,还融合了通过方程式的书写考查铕做催化剂的反应机理。这些题型在以往的高考题中几乎没有出现。 2. 注重体现学科特色,考查学科核心素养。2020高考命题基于化学学科特点,坚持素养导向,选取真实情境作为测试载体,将实际问题编制为试题,全面考查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三套全国卷的元素无机试题均取材工业生产实际,化学反应原理试题、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以及有机化学基础试题均选自学术科研论文,考查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分析化学反应机理、理解物质转变、在多条件变量变化过程能辩证地分析问题,最终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予以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 注重难易度的控制,注重贴合学生做题的心理变化。在控制整体区分度的前提下,为鼓励学生作答的积极性,2020年高考化学命题从多个角度调控难度。首先,元素对象的考查贴近生活场景。如氯、碳、氧、氮、硼、铁、铝、镍等。降低陌生元素的拓展。其次,转变对有机物模块的常规考查方式。如全国卷Ⅱ第36题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同时全国Ⅰ卷首次舍弃了常规的流程设计,给学生极大的心理安慰。最后,改变计算题的考查方式。大多计算题注重考查化学基本原理,或只要求学生给出计算式,或以选择题的方式呈现供学生选择。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计算困扰并扭转了学科特点的偏离。 二、 备考思维模式的新尝试 一直以来广泛的备考模式是由基础知识到常见考点再到巩固练习最后才是高考模拟的训练。延续着范围由大到小,内容由多到少,逐步接近核心的复习过程。在经过两轮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大胆采用了“金字塔型”的备考模式,即由高考真题为复习起点,进行考点目标分析和预测从而进行高频考点的专项讲解,依托专题讲练,通过强调规范作答等紧密、精准的训练模式进行高效的复习。以下是两种模式的图解。从中可发现新型“金字塔备考模式”具备以下的特点: 常规备考模式 新型“金字塔备考模型” (一)备考方向的不同 新型“金字塔备考模式”侧重于研究高考题型命题类型、命题考查思维能力的方向,即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同时注重高考试题命题过程中信息的呈现方式以及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强化训练分析审题解题思维,规范答题书写过程的模板化思维,有的放矢地逐一攻克学生作答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二)课堂教学中的基本要求 新型“金字塔备考模式”在复习课教学中突出正向发散,建立知识与习题的联系。通过高考题型的“每日一练”的强化练习,使学生通过系统化习题模型的训练完成双基知识的框架建立,突出备考目的的明确性和双基知识体系的针对性应用。不断培养学生适应基础知识在陌生情境下的展示方式,不断培养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注重强调“如何用”和“如何解题”。当历经两个月左右的训练后基本使学生建立起学与用的关系,极大提高学以致用的效率。真正做到“輕负高效”。 新型“金字塔备考模型”在讲评课教学中则侧重突出逆向思维的构建,建立习题与知识的联系。力求追根寻源,建立习题与双基之间的联系,突出解题过程的分析。 (三)注重学生解题思维的培养 新型“金字塔备考模型”侧重于对解题的研究,提高教师有效备考的指导能力和学生答题能力,重点解决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完整性,关联性。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的学科素养的基本策略有认真审题,提炼信息:以已知条件为依据,充分利用显性条件,认真挖掘隐含条件;建立起设问和题干所给信息之间的联系;巧妙转换,化生为熟:通过模式比对、逻辑分析、迁移应用为基本法则,建立起新、旧间的联系,构建解题所需完整的证据。化繁为简,规范解答:书写出规范的书面解题过程和答案。 (四)新型“金字塔备考模型”最大的优点 有的放矢,模型建构,精准高效。不足之处,细节不到位,广度有待提高。 三、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启示 当下新时代新课标的育人导向,和人才选拔的模式的转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迅速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策略。 1. 强化双基的教学,通过夯实基础,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 在高一、高二基础年级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理解和运用;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创新、辩证、全面的思维训练。特别注重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突出化学学科知识的应用性。在高三后期的复习中挖掘教材中的试题素材,才会水到渠成。最终完成对主干知识网络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形成完整的学科素养。 2. 加强学生看图识图培养分析处理图形图表问题的能力,及时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图形包括物质结构图、实验装置图、电池装置图、工业流程图、能量图、坐标图等,涵盖了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几乎全部的知识内容,平时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的图表和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读取、分析与处理能力。特别是与数学函数的紧密结合。注重坐标变化,趋势变化等多个变量的整合。 3. 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注重思维深度的挖掘 通过数据模型分析,多变量,多层次辨析,对概念的内涵的外延和拓展,原理及规律的本质的提炼归纳,在精准理解和有效应用上强化培养,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自主学习等关键能力的培养。 4. 注重“大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 学科内知识不再做刻意的分割,注重从本质上将知识原理和知识体系进行整合,进行纵向的关联及横向的拓展。注重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重视方法和观念的培养。例如:微观结构和物质性质,粒子间作用力,平衡思维中速率与平衡移动的独立和关联。 5. 金字塔模式与常规模式的有效结合,既可以使教学有明确的引导方向,又能够满足新形势下教育理念育人的目的。推动教师主动探索“素养为本”的高效课堂模式和策略。确实明确知识,技能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提高全员“素养”育人。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涂永坤.高考试题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启示[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30). [3]李晓明.谈高考试题对化学教学的启示[J].化学教学,2016(6). 作者简介:孙梅英,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第五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