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型平行板连接器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范文

    

    

    

    摘要:本文介绍应用于5G项目平行板连接器,具有多方位插拔,维护方便,板间距小,通流能力大的特点,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PCB板之间互连的连接器。

    主题词:平行板连接器;插拔力;温升

    一、引言

    现有技术印制电路PCB板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极为普遍,PCB板与PCB板之间的电路连接均需通过连接器。随着设备向小型化方向发展,PCB板与PCB板在电子产品中的间距及活动空间不断减小,导致板与板之间的插拔极为困难,增加了电子产品装配与维护过程的难度,制约了PCB板技术的进一步拓展。

    本文介绍了一种平行板连接器,插头与插座间可实现上方、下方多方位插拔,无论哪块PCB板需要维护,可在不拆卸另一块PCB下,将其沿垂直方向取出。该产品有盲插功能,具有二级导向,插入过程中,两侧导向柱先起到预导正作用,然后中间导向柱精确导向。

    二、应用背景

    平行板连接器应用于两平行PCB板之间,普通的平行板连接器插头、插座只能从一个方向对接,且导向功能差,不适合倾斜角度较大的场合。

    客户要求设计一款连接器,额定电流40A,可满足一定倾斜角度插拔,可从两个方向对接,方便客户组装、维护。

    三、产品设计

    (一)接触件设计

    图1接触件1采用四个独立悬臂梁,这种结构接触点较多,可以减小接触电阻,但悬臂处截面积较小,散热较差。

    图2接触件2采用整体片状结构,这种结构可增加接触区域的有效接触点,减小接触电阻,且整体散热效果好。

    图3弹片1采用悬臂梁结构,为接触件提供正向力。

    图4弹片2为片状结构,一端采用倒刺固定于基座中,上部有凸包,与接触件头部连接。

    (二)插拔力模拟分析

    如图按1个接触件仿真,实际应用6个接触件,故接触件1、弹片1插入力为122.4N,拔出力为79.8N。

    接触件2、弹片2插入力为129.6N,拔出力为85.2N。要求插入力≤60N,拔出力4~50N,不满足要求,结构需要优化。

    (三)温升分析

    插头接触件加载40A电流载荷,整体设置对流和辐射边界条件。分析考虑连接器自身电阻,每一接触对的接触电阻设定为0.30mΩ。仿真结果接触件1、弹片1最大温升为25度,接触件2、弹片2最大温升为18度。

    (四)产品结构优化

    仿真结果插拔力偏大,特别是采用接触件2,弹片2结构,插拔力超出较多,原因为插拔过程接触件两端受力,形成简支梁结构。

    考考虑通流及插拔力,优先选用弹片1结构,接触件2。

    通过仿真分析,插入力为54N,拔出力为38.4N,满足插入力≤60N,拔出力4~50N要求。

    插头接触件加载40A电流载荷,整体设置对流和辐射边界条件。分析考虑连接器自身电阻,每一接触对的接触电阻设定为0.30mΩ。室温为22度,最大温升为22度。

    五、总结

    该产品具有两级导向,具有盲插功能,可以实现两个方向插拔,适用于板间距小的场合。

    接触件采用高导电材料,不锈钢弹片提供足够的正压力,保证接触点可靠连接,适合大电流传输。

    参考文献:

    [1]杨智杰? ?基于有限元仿真的連接器插拔力及载流特性分析.

    [2]吕瑞雪? ?电连接器的热性能研究.

    作者简介:

    郭卫东,男,连接器产品设计工程师,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从事连接器产品研发,擅长通讯电源连接器方案设计,结构改进,批产规划。熟悉连接器冲压,塑胶成型,电镀,组装工艺。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4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