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课堂教学中的逆向因素分析 |
范文 | 折如义 摘要:该文以课堂教学环境为背景,以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展开分析和论证,以此期待着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注重对逆向因素的排除与管理,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综合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逆向因素;教学质量;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0-0123-03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围绕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改革,我们的教师及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们进行了许许多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并且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这样的研究工作绝大多数集中在课堂教学环境下正向的教与学,而对影响课堂教学的逆向因素的集中分析与研究,则较为少见。本文将着力这方面的探究工作,并给出相应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1课堂环境下人性弱点分析 作为自然社会中生存的个体,我们的人性中有其充满智慧的一面,同时也有着懦弱或脆弱的一面,后者在课堂教学环境下有其具体的行为表现。下面就几个重要方面进行分析: 1.1自卑和消极因素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希望改进自己所处的环境。能够妨碍事业成功的,不是遗传,而是对失败的畏惧,是自我的气馁和自卑情绪。进入课堂中从事学习活动的学生都有其前期的经历和综合素质,随着课程的课堂教学的深入,一些学生无论从对所学知识的兴趣爱好、难易程度、教师教方式方法或自我学习能力等方面,都较容易产生对课堂教学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导致抵触情绪或行为。 消极的心态常常妨碍人们形成进取之心,而一个人是否有进取之心决定了他确定和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否则就会称为平庸之辈。因此,应该学会走出消极的心态!每个想成就大事的人都应该克服消极心态的束缚。 1.2后悔和忧虑因素 世上没有后悔药,一味的后悔是一种愚蠢而无益的行为。然而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在不同的成长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特别在学习过程中有过挫折及失败经历的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总是有所表现,当他们面对着全新学习环境的时候中的困难或问题时,往往会有回头反思而后悔和苦恼,从而体现出自信心不足,不能够在正向思维的引导下,积极地面对现实问题。忧虑像把锁,它能把人“锁”得心慌意乱。 后悔和忧虑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和正常表现,适当的行为可以产生正面的反思效果,达到梳理、和总结的作用,但是过分的后悔和忧虑则会使人精神不振,从而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看清事实,分析情况和付诸行动。这些方面的表现也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环境下予以关注,正确加以引导可以激发出学习的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3嫉妒和虚荣因素 当我们理性地看待“嫉妒和虚荣”这些行为的时候,发现这其中有着正向和反向两种作用,从而得出了两个对立的观点。人们过多地分析与表达了这些行为的反向作用。比如:嫉妒和虚荣是恶魔、嫉妒和虚荣是一种不良情绪等等,这些说法在特定的情境中是正确的,因为嫉妒和虚荣体现出来的是歪曲的心理、思想、情感和行为。然而嫉妒和虚荣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情结,只不过由于个人综合素质的不同,针对具体事件和情况所表现出来的嫉妒和虚荣程度不同而已,无丝毫嫉妒和虚荣之心的人好像在这个客观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嫉妒和虚荣也是人类的天然属性。任何事物都有辩证和对立的两个方面,那么嫉妒和虚荣心理和行为的正向作用又是什么呢?我们又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中符合情理地调动和发挥出这方面的能动性呢? 当我们分析嫉妒和虚荣心理和行为的正向作用的时候,首先需要认定的观点是:嫉妒和虚荣是一种原生动力。动力的表现如同电力之中的正电子和负电子,嫉妒和虚荣的正向客观表现为竞争,竞争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人类天然属性中的嫉妒和虚荣,竞争是嫉妒和虚荣激发出来的正能量。课堂教学是在特定时段内的集体活动,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及合理地设置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正确心态,在不知不觉之中,将学生私有的嫉妒和虚荣转化为公有的竞争。这样一方面实现了能量从消积向积极方面的转化,另一方面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浓郁和活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行为。 1.4空想和拖延因素 空想本身并不是弱点,但具体在一个人身上,空想性格必然要和其他性格一起共同影响和支配个体的行为和思想,极爱空想的人,其他的性格表现必然体现得就弱。具有空想性格的人,要么表现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要么就缺乏谨慎,容易犯错。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组合过程,是思维、情感和知识等多方面结合在一起的一个系统性的科学工程,同时也包含着多个个体行为的子工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和思考活动。空想是想象的真空境界,缺失了理性和逻辑性,没有思考的科学依据和基础。课堂上出现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的空想,主要表现为回答问题时的不切题意,词不达意,从内在角度分析,这说明学生目前还正站在所学知识点的大门之外,在大脑中还没有建构起知识的基本映像,以及疫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思维活动。此时,我们就需要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课堂空想现象,进行单独地帮扶,根据具体情况组织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方式,从而将空想转化为理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值得提出的一种观点是:空想优于不想,毕竟它是处于一种主动想象的空间之中。 拖延是思想的行为表现,同时也是意志力脆弱性的表现。课堂教学中的拖延表现在学生回答教师提问、完成课堂作业、领悟教学内容的思维等方个方面。拖延是一种长期形成的习惯,是一种消积、懒惰地面对问题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特别关注这部分群体,利用鼓励或刺激等方法,加以引导和管理,否则在不断地学习推进过程中,他们会成为后面的人,长此以往形成的这些习惯很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这大楖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管理与育人相结合的真正的含义。 2社会环境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2.1社会发展给学生带来的成长环境及影响 据统计,出生于1990年后的人口为2.64亿,其中在校生约有l亿。在改革开放后,90年代的中国迎来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90后成长的环境,丰富的物质条件中,对于得之容易的生活条件,他们没有太多的感慨和珍惜,只是把这些条件当成理所当然的环境。见证了科学进步和技术革新,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和iphone等等,已经不再是新鲜事。9O后从小开始接触网络科技、手机、宽带、MP3、MP4等,都能轻而易举地学会使用和操作。他们接受信息更多,视野更开阔,知识面更加广,但在物质相对富足状态下,青年一代容易功利化。据上海社科院的调查显示,对考试作弊的态度,有超过25%的学生认为“只要能考得好成绩就可以”或“无所谓”,23.8%的学生承认“如果其他人作弊,我可能也会跟着作弊”。这也导致部分90后情绪稳定性差,抗压力弱,解决处理事情能力不强。也会导致追求享乐主义、责任意识弱化、缺乏自我反省和担当责任等问题。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他们那个群体特定的时代烙印, 时代的发展变化对于青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90后是新世纪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他们在独立思考与选择上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 接受海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他们对问题的认识观点深刻, 逻辑严密, 善于表达,但他们的弱点也非常明显,另外表现为不思进取、不愿吃苦、不分课上课下玩游戏和聊天等。 2.2课堂教学中的环境影响探究 探讨学生的成长经历过程中的共性与个性的问题,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从整体上认知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对象,深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从而与时俱进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在面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太符合常理的思想和行为时,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知其所以然,便于对症下药地解决问题。 每个人都有先天性的遗传及成长的环境和过程,这些不同的属性,在成长过程中的课堂学习中也会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了课堂教学期间共性之外的个性体现。综合结果体现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正向和逆向两个方面。其逆向方面主要体现在自身的学习状态上,总体表现为精力不够、思想不集中、好动、懒散、爱玩、不受约束、自以为是、狂躁、忧虑等。所以,如何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利用课余时间敏锐地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与关爱是课堂教学综合绩效提高的最为坚实的基础。 以集合论的观点来看,课堂上也是个体构成群体,我们对群体从思想到情感等多方面有了整体的把控,再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与手段,因势利导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使教与学更加高效地融合,达到较为圆满的教学效果,并且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变得其乐融融、身心健康,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 另外,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其有益的一面不仅在于短暂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它将课堂教学过程可以从专业知识讲解为主体的活动中,不断地培养与养成学生的良好的思想、思维、情感和品行。通过对学生心灵的精心雕琢,从而达到教学与育人相结合的崇高目标,将平凡的传道授业和解惑的课堂上的教师,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静化教学环境,从思想源头剥离社会及其网络带来的不利因素,创造出心平气和、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值得我们不断深入地研究。 3理想与信念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理想与信念相当于航海过程中的指南针,或GPS全球定位系统。理想与信念缺失将会使人进入一种盲从和迷茫的状态之中,理想决定方向,信念在于坚持。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偶尔与学生交谈起理想与信念的时候,多数学生往往不能较快较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心中所想。我们在这里不过多地去探讨学生的职业生涯和人生整体规划方面的理想与信念,而要将关注点放在课堂教学环境下来分析这件事情。 理想与信念不足在课堂教学中的集中表现为学习主动性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不振。没有远大的理想与信念导致了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向、目的的不明确。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过程中,新生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迹。如何在课堂教学的间隙通过细微的沟通了解学生的理想与信念,从而正确地引导与培养,将会对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地认识、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逆向因素,把控好自己和学生的心理、思想和情感,可以使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棵大树,这棵大树不仅有我们原来为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而准备充裕的各种资源,也有从逆向因素中提取出来的正能量,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和管理的综合效益。 4课堂教学中逆向因素的综合分析 经过以上分析可知,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多方面的因素,与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息息相关,我们经过调研和分析后,建立数学模型将逆向因素加以表述。假设,X2表示各逆向因素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参考标准分值;X1表示各因素发挥逆向作用时的影响分值;X3表示各因素发挥较好的正向作用时的影响分值,如表1。 则直观的图形表示如图1:其中模向坐标轴表示逆向因素,纵向坐标表示各因素的影响分值。图表中每个因素对应上方的左边的柱形图(蓝色系列1)表示该逆向因素正作用发挥较好时的分值,中间的柱形图(红色系列2)表示该逆向因素标准参考值,右边的柱形图(绿色系列3))表示该逆向因素反向作用发挥突出时的分值。 根据以上图表可知,在课堂教学中涉及诸多逆向因素,其范围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心理与情感等方面,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关注这些因素,以教师的情感交互等多种方式、方法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指高逆向因素的正向作用,这必将有益于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教学与育人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情感沟通是如此的重要,在本文结束之前,借助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全集》中关于情感的描述及分析与大家共勉。 卡耐基提出“对待人的基本技能”,“不要批评、谴责或抱怨:以诚实和真挚的态度表示感谢:同时唤起别人的渴求”。对此,作为课堂教学中的组织与策划者,我们可以有选择地使用这其中包括的6种让学生喜欢你的方法“真心对学生感兴趣:微笑:记住你要面对的学生的名字是任何语言中最甜蜜且最重要的声音:作一个好的倾听者:鼓励学生多谈论他们自己: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觉得自己很重要并以真诚的心去做这些事情”,要激励学生有个人的崇高而现实的理想与追求。 5总结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性的科学工程,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逆因素分析与研究,有利于我们综合思考与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关心关爱每位学生,有目的地正向引导学生,从而激发出每个学习者的正向学习与实践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 参考文献: [1] 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全集[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22-192. [2] 娄楠.浅谈“90后”的成长与教育对策[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1(1):34-35. [3] 卡耐基著,曾华编译.卡耐基健康心理[M].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 [4] 张瑾. 卡耐基激励艺术在管理中的运用[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9(7):39. [11] 王硕.“90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环境[J].改革与开放,2011(6):174-175. [12] 宝莹然、王旭飞.“90后”的个性特点探究报告——关于90后的个性特点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J].科技创新导报,2011(3):206-207. [13] 沙莉. 论“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沈阳教育学院报,2010,12(1):69-71. [14] 傅忠道. 青少年合作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报,2005,19(3):22-2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