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医学院校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范文 | 摘要:该文针对Visual Basic 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从调整教学安排、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0-0169-02 Abstract: Integr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a series of reform measures such as adjusting teaching schedule, applying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engthe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are put forward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inspiring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teaching. Key words: Programming of Visual Basic;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method 1 引言 Visual Basic作为一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有其简单易学、界面友好、功能强大的特点,是我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是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之后开设的第二门计算机相关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二学期。此门课程的教学时数为48学时。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并灵活应用Visual Basic语言的编程知识,使学生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一般方法,达到具有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开发应用程序的能力和创新能力[1]。 由于课程涉及的概念抽象、语法规则多且使用灵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不易掌握[1],学习难度大,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调整教学安排,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艺术水平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 2 调整教学安排,提高教学效率 2.1选择合适教材,调整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学时 选择合适的教材是保证教学顺利开展的一个前提,教材选用的合适与否,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良好的教材编排与设计对于学生课堂和课下的学习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由于我校是医学院校,此门课是专门为中医药类以及相关的专业学生开设的,医学院校主编的教材是首选,合适本校学生的学情,适合学生学习。 本课程涉及内容较多,包含Visual Basic概述、语言基础、程序结构与数组、控件与窗体、过程、文件等多个章节。由于学时有限,既要考虑理论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又要兼顾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本课程教学安排为理论和实验教学学时各位24学时。 2.2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一安排在计算机房授课 以往教学安排为1次课/周,理论与实验交替,且地点不同,理论教学安排在理论教室,实验教学安排在计算机房授课。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要等到下次实验课才能上机进行验证和实践,有时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没有来得及验证就已经忘记,这种时间上的不连续和地点的不统一,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针对存在的问题,把理论与实验课程调整到同一个时间段,统一安排在计算机房授课。我校计算机房均安装有同屏广播和投影仪,方便教学的开展。学生学习了新的知识,可立即进行实验验证和设计创新,对所学的知识能够得到及时的消化和理解,并能够达到灵活运用,实践证明,此项安排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2] 由于本课程具有概念抽象、语法规则多、知识点多等特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授课技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达到掌握知识并能融会贯通的目的。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3.1 第一次课堂的重要性 第一次理论课,对于课程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第一次课的学习,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教学安排以及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均有一定的了解,对今后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要充分重视第一次课程的讲授,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能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编程实例,如简易计算器、时钟倒计时、调色板、信号灯的控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具体实例,并让学生模仿教师操作简单的程序实例,通过具体实例的演示,引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1]。同时介绍本门课程的授课内容、学时安排,教学进度、并提供学生相关的参考资料、学习网站等资源,为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为今后课程的深入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采用比拟方法教学 第一章教学内容里概念比较多而且抽象难懂,如对于对象的三要素:属性、事件、方法这三个概念,对初学者来说非常难懂,讲解此内容,可以举一个现实的例子:有一个充满氢气的红色气球,如松开手抓的引线,它就会飞走;如用针刺穿它,它则会爆破。这里的红色和充满氢气为气球的属性,松手和刺穿为事件,飞走和爆破为方法。用此现实生活的实例来讲解对象的三要素,更加生动具体了,使学生加深概念的理解。采用比拟方法,引出新的概念,使学生从浅入深进行学习,达到灵活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目的。 3.3 精选授课范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Visual Basic课程大多内容的讲解以实例来展开,挑选讲授内容的范例对学生知识的学习和兴趣的提高会显得尤为重要。精选那些有趣味性、实用性和与专业相关的范例。如在学习随机函数RND时,可以举一个幸运抽奖的实例;学习IF选择结构,可以举一个心理测试、会员享受折扣购买商品等具体实例,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更浓,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3.4 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法是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辅以教师的讲解,最终完成任务。任务驱动法首先给出问题,学生围绕该问题进行思考,寻找解决此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做,既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又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3]。 例如在产生10个随机数中查找文本框中输入的数据,如有请指出出现的位置,如无则显示“0”。首先,需要产生10个随机数,然后从第1个随机数开始与文本框中数据进行比较,相等则记录位置,不等则进行下一个数据的比较,依次类推。学生有此思路后,再付诸实践,完成任务。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提升,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5 采用互动教学法 充分利用课堂,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上来,例如课堂上布置一些为巩固所学新知识设计的题目或者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要求学生回答并到讲台来演示,阐述自己的想法。通过这种师生和生生互动方式,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可以清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而言,也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专门建立一个针对本课程学习的QQ群、微信群,将这种师生和生生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拓展开来,学生可以在群里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解及时留言,老师和同学均可以帮忙答疑解惑,师生交流彼此得到很好的促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4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践能力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5]。要把理论知识变成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必须加强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程序的调试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进行单步调试;代码窗口中出现红色表示此行有错误,绿色表示注释等技巧。学生真正掌握了调试方法和技巧,程序纠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可以课下自主、独立地进行调试,纠正错误,激发学生创造性,通过程序的开发加深对知识的构建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结束语 对Visual Basic教学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创新能力,不断探索教学新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丁海燕.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431-433. [2] 鄢艳红,陈浩.医学院校《计算机接口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22):5401-5402. [3] 杨晨霞,涂风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12(18):79-81. [4] 刘世蕾,吴雅琴.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2):228-22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