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调整专业学习和知识结构增强职业胜任能力
范文

    李荣

    摘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会基于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而持续地更新,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即增强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高校务必调整专业学习和知识结构。为此,该文阐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中如何调整专业学习和知识结构,从而增强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结构;职业胜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5-0130-02

    近些年以来,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日益增多。基于增加毕业生数量的影响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存在非常大的就业压力。对于怎样在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处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不少高校都注重引导学生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等。然而,近些年的就业事实表明,清楚地把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科学地调整专业学习和知识结构,能够实现大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大学生的就业率提升。为此,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的学生来讲,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而且需要调整相应的专业学习和知识结构。

    1调整基础课的学习和知识结构

    坚持基础课程服务于专业教学的原则,跟基础课程的教师一起分析基础课程的知识,坚持够用的原则和理念,适当地取舍基础课程的知识。并且,注重因材施教,分析教学模式的多模块化与多层次性,划分教学课程为基础模块以及提升模块。其中,准备进一步学习和深造的高年级学生是提升模块的教育对象,其组织形式是选修课式。例如,划分为两个模块的大学物理部分,也就是学生选修大学物理(Ⅱ),必修大学生物理(Ⅰ);划分为三个模块的高等数学部分,也就是学生必选修高等数学(Ⅲ),必修高等数学(Ⅰ)和(Ⅱ)。每一种理论课程都涵盖课外探究学习的时间(可以使10—15个学时)。教师需要采纳学生对基础课程教学的建议,优化传统的考核模式,转变一考定分的方式,重视对学生理解的基础性知识和概念的考核,以及注重学生对物理与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

    2调整专业课的学习和知识结构

    可以划分计算机专业课程为三种,即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设置课程坚持重应用与宽基础的原则。针对一部分必修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教师务必实现技术背景与内容的持续更新,调整教学的重点知识。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爱好,选择一个模块群课程与专业方向,进一步地学习有关的课程。例如,对于计算机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的离散数学,其具备独立的图论、代数系统、数理逻辑等知识,课程知识较为稳定。以纯数学作为视角而言,比较抽象,之后的课程对有关概念的应用比较少,这造成学生缺少清晰的学习目标。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是能够明确计算机专业的数学基础是离散数学,二是在专业基础课范畴中定位离散数学,对数据结构元素大量地引入。针对操作系统课程,教师能够启发学生以两个视角(即用户与设计系统者)把握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讲解设计操作系统的方法,也讲解操作系统的原理与基本概念,不但使学生把握操作系统的原理,而且能够对应用模块进行编写。

    教师能够根据培养人才的目标,设计三条课程主线,即第一条主线是计算机原理、操纵系统、数据结构课程,以夯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第二条主线是软件工程、数据库、设计程序、Web技术课程,提高学生开发软件的能力;第三条主线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移动应用、计算机网络课程,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教师能够立足于课程群改革与建设课程,进而对课程群的能力目标与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清楚课程群当中各种课程的内容及其联系性,从而完善理论体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地统一研讨跟授课的方式,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案例研讨教学法;在Web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课程中,列举一个实际项目,讲解其中包括的技术与理论;借助理论、案例、实践相统一教学方式,联系具体案例,在实践中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原理和理论内容,以及让学生学会设计方法,培养学生持久和稳定的的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数据库系统、单片机理论和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课程中。大一设置新生研讨课程,学生能够由教师的研讨专题当中,自愿选择自身青睐的学习专题。并且,向所有的学生开放新生研讨课,以使新生跟转专业的要求相符合。除此之外,教师能够实施问题式教学模式,以问题作为核心组织教学活动,启发学生持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探究与思考主动性,最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还应当改革评价学生的模式,实施多样性与真实性的考核模式,对于绝大多数的专业课程实施实践和笔试、3+X是考核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考核与学习,有效地统一考核與学习,切实体现互相完善与推动的功能。例如,改革Web技术课程的考试,教师在首节课堂就让所有的学生自主地设计Web程序,在学期末以此当做考核实践部分的根据。学生对设计的基本标准进行熟悉之后,基于教师的启发下思考自身的选题及其实际功能,而后在教学课堂上学习的过程中操作。如此的考核模式能够有效地处理低能高分的问题。针对计算机原理的专业基础课程来讲,因为牵涉到非常多的知识,硬背和死记概念难以提高实效性,为此,能够实施半开卷或者是开卷的考核模式。

    3调整实践教学与建设综合性课程

    实用型高等教学针对的是中小型企业,培养的是基层管理、建设、生产、服务的技术人才,需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为了实现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提升,教师需要注重日常的学习过程,对所有学生日常的实验、问答、测试、作业等进行记录,且体现在日常的成绩中;建设完善与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四年的时间内毕业设计、专业实习、技术实践、专业感知和实践、专业综合实践、专业课实践等的持续性;注重基础性的实验过程,增加设计型与综合型的实验比重,增加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实践部分;根据所有的专业能力,设置一门以上的实践教学过程来对应课程;对于所有专业的核心技能,设置综合性课程或者是包括实践教学过程的课程来对应。

    教师需要注重课程的设计,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处理问题能力的提升。例如,针对设计程序的课程,让学生借助软件工程的思想,通过一部分简化过的实际项目作为专题,通过小组的方式来设计,在集体探讨与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最终设计完成模块设计与系统分析,且让所有的学生答辩以及提交相应的报告。

    教师还能够以工作任务作为向导,设置综合性的培养专业核心技能的课程。综合性课程统一了实践与理论,其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完成工作的能力。综合性课程的导向是工作任务,其组织形式是项目,立足于学生以后的工作岗位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设置综合性课程要求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导师、项目资源库、实践环境,能够实施的方式是校企合作。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是管理项目与设计软件的能力,该能力可以体现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中完成工作任务要求的职业素养、应用能力、专业知识。而事实证明,借助校企合作的方式,构建综合性的管理项目与开发软件课程,能够实现理想的效果。综合性课程能够在教学中引入企业的项目案例、质量保障机制、管理项目的方法、测评员工的方法,以及能够在评价学生职业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學生的职业素养。

    高校需要跟企业加强合作,创建校外实习基地,借助专业实践实现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提升,从而跟新形势下的综合性课程教学模式相符合;组织教师到企业开发实际项目,积极地培养双师型的导师;创建实习企业的资源库,定期地组织学生来企业进行毕业设计、专业综合实践、专业实习等;以实战练习作为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企业工作的实践经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开展校外定岗实习与校外实践,以使学生感受企业实际的工作现状,体会企业的文化,加速跟用人企业的接轨。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的特点是更新快和发展快,这就意味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有着动态性的特点。为此,在贯彻实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规划过程中,应当时刻保持先进性,设计合理、科学、发展的课程体系,不断地调整专业学习与知识结构,给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与学习氛围,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最终奠定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与创新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建伟,刘妍,赵娜,宋培培,李莉.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探究(上中旬) [J].2016(16).

    [2] 李明文.新媒体崛起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J].新闻研究导刊,2016(19).

    [3] 刘伟.社会环境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战略探析——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6(2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