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巧设计重体验促感悟 |
范文 | 陈香 [摘 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亲身经历动手操作、思考与交流,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本文结合“圆周角”课堂教学实践,阐述通过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积极探索与发现,亲身体验与实践,经历数学概念与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思想方法的提炼过程,感悟数学内涵.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过程体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体验数学结果形成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笔者执教了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书·数学》九年级下册《圆周角(第一课时)》一课. 在磨课时,和同组的教师多次讨论,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优化,设置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圆周角概念的形成过程,主动探究圆周角的性质,领悟分类、转化、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现结合本节课谈谈自己的思考. 教学过程简录 1. 情境引入 (1)我们学过一种与圆有关的角,是什么角呢?(圆心角) (2)今天我们来研究与圆有关的另外一种角,叫圆周角,类比圆心角的概念,你能猜出什么叫圆周角吗? 设计说明 设置简单明确的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设置了有较强数学味的问题情境. 2. 概念建构 (1)你能画一画这样的角吗? (2)你能把画的这些角分类吗? (3)判断下列图形(图1)中的角是否为圆周角,并说明理由. (4)你能总结一个角是圆周角需要满足的条件吗? 设计说明 类比圆心角的概念,建构圆周角的概念. 设置画图、观察、思考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圆周角概念的建构过程. 通过画图形成圆周角的感性认识,通过观察、思考、分类,深刻体验圆周角概念的形成过程. 活动设计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深刻体会到圆周角必备的两个条件,并感悟到分类的数学思想. 3. 性质探究 学习圆心角时,我们研究了圆心角的哪些性质?类比圆心角的性质,猜想圆周角具有哪些性质. 探究活动如下: (1)如图2,请画出☉O中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可以多画几个. (2)观察所对的圆周角有几个,你有什么发现? (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数量、位置、大小的角度进行考虑) (3)猜想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当弧所对的圆周角有无数个时,圆心角只有一个,这无数个圆周角能否进行分类呢?如何分类?以什么标准分类呢?它们和圆心角有什么关系呢?先从哪一类开始研究呢?) (4)试说明你的猜想. (小组合作、交流,分别汇报三种不同情况下圆周角∠BAC与圆心角∠BOC之间的关系,如图3、图4、图5) (5)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也有这样的关系吗?如图6和图7,在等圆☉O和☉O′中,等弧所对的圆周角∠A与∠B相等吗? (6)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数学结论吗? 总结归纳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该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设计说明 探究活动分为2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让学生画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体会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有无数个,而圆心角只有一个,猜想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第二个层次,考虑圆周角和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先将圆周角按照与圆心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让学生深刻感悟到分类的数学思想,分类后自然会从最特殊的情况出发,继而探究出其余两种一般的情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4. 小结提升 (1)你是如何理解圆周角概念的? (2)我们是如何探究出圆周角性质的? (3)圆周角的性质有什么用处? (4)通过研究圆周角,你积累了哪些学习的方法或经验? 设计说明 从知识方法、过程等方面进行课堂小结,鼓励学生从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等方面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不仅能帮助学生整体上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便于课后巩固,而且能使学生逐步体会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感悟 1. 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概念时,教材上更多的是概念的直接呈现,教师需要站在思维发展的角度来钻研教材,力求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概念形成的过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具体来说,可通过一些常用的步骤进行概念教学,让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 (1)通过一组实例,抽象出共同的属性,给出新概念的定义. 本节课中,类比圆心角的概念,学生猜想出圆周角的顶点在圆上,并通过自己画图,体验角的两边可与圆都不相交,一边与圆相交,两边与圆相交,从所画图形中的圆周角抽象出共同属性,即角的顶点在圆上,且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从而给出圆周角的概念. (2)深入挖掘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抓住本质. 圆周角的概念相对来说是具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更多抽象的概念,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建立新概念和已有认知结构中适当内容的联系,阐明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概念系统,并且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念. 如将圆周角与圆心角相联系,类比学习. (4)设计练习,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训练,甚至可以设置错误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错误、尝试矫正,让学生在反思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如设置一组练习让学生判断哪些角是圆周角,从各个维度去考查,从而提炼出其必备的条件. 2. 引导学生经历数学规律形成的过程 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参与进去,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反思、交流等过程,发现甚至创造出定理,才能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 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关注知识自身发展的轨迹. 如设计圆周角性质探究活动时,我们试着还原圆周角定理的发现过程,先发现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有无数个,但所对圆心角只有一个,因此设计了先画角的活动. 再发现圆周角有无数个,但与圆心的位置关系只有三种,因此设计了观察圆周角,并从角的数量、大小、位置去思考. 再发现圆心角是唯一的,试着研究与圆周角的关系,从特殊情况入手很容易发现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心角是圆周角的两倍,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这一问题便迎刃而解. 设计时还要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原有认知体系之上的,是对原有认知体系的不断扩展,只有所学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体系中,才能被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和应用. 在研究圆周角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已掌握圆心角的概念及相关性质,因此,在设计时采用类比学习法,能很自然地联想到圆周角与弧、圆周角和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3. 引导学生经历思想方法的提炼过程 数学思想方法是潜藏在数学知识深层的隐性知识,直接揭示显然不行,学生要经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亲身体验和具体操作,才能真正领悟. 教学设计时,要在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定理等的形成过程中适时渗透,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深层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思维产生质的飞越. 具体来说,要通过设计一些有效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结论的探索、发现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思想方法做深层次的思考. 如本节探究活动的设计中,学生在研究无数个圆周角的问题中,会去思考如何给这些角进行分类. 研究圆周角和圆心角时,会思考三种情况下先从哪种情况出发等,在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亲身体验. 关注学生的过程体验,我们要关注的不止这三个方面,还需要结合教学实践去不断摸索,不断优化教学设计,设置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操作、思考、交流,体验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 另外,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探索与发现,亲身体验与实践,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