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设元建模型,方程解应用 |
范文 | 李保民 [摘 要] 以一元二次方程为基础的应用题成为近年来中考的热门题型,对于该类题,要紧密结合模型思想,通过设元的方式建立模型,通过方程来解决问题. 本文结合实例,简要讲解了该类题的解题思路,并开展了相应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模型;思维;素养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在初中代数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理念的充分体现,还可以有效考查学生模型思想的掌握情况,因而近几年的中考题中涌现出一批设计精妙、紧密联系生活的该类型的应用题. 真题呈现,试题点评 1. 真题呈现 (2016年广西贺州中考卷第24题)某地区2014年投入教育经费2900万元,2016年投入教育经费3509万元. (1)求2014年至2016年该地区投入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率; (2)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教育经费的投入不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四,结合该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该地区到2018年需投入教育经费4250万元,如果按(1)中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率,到2018年该地区投入的教育经费是否能达到4250万元?请说明理由. 2. 试题解析 分析 (1)求增长率问题可先设元,通常情况增长后的量=增长前的量×(1+增长率),设增长率为x,则2015年要投入的经费为2900(1+x)万元,在2015年经费的基础上再增长x就是2016年教育经费的投入数额,从而可以列出方程. (2)利用(1)中所求得的增长率来计算2018年该地区的经费投入量,比较后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 (1)假设增长率为x,由题意可得2015年投入经费为2900(1+x)万元,2016年投入经费为2900(1+x)2,则可列出方程2900(1+x)2=3509,解得x=0.1=10%或者x=-2.1(不符合题意,舍去),因此这两年投入的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 (2)利用(1)问中的增长率,则2018年该地区投入的教育经费為3509(1+10%)2=4245.89(万元),4245.89<4250,因而按照(1)中的经费的增长率,到2018年该地区投入的教育经费不能达到4250万元. 3. 试题点评 本题目为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解方程的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述解题过程紧扣“增长率”的相关概念,通过设元的方式,建立了衡量该概念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方程思想来求解问题,实现了抽象问题的具体、形象化,思路清晰,求解简洁. 模型思想是解决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的核心思想,设元法是打开问题突破口的关键,合理利用解方程的方法技巧可实现求解过程的简单化,同时该解题思路可推广到同类型的应用题. 试题衔接,思路剖析 模型思想和方程思想是解决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的重要的思想方法,同时配合使用相应的解方程技巧可以简化求解过程,具体思路为:基于模型思想,把握问题的等量关系,通过设元的方式建立解题方程,然后利用相应技巧来求解,例如根的判别式、参数变量求最值等方法. 试题1 (2015年四川广元中考卷第22题) 李明准备进行如下操作实验,把一根长40 cm的铁丝剪成两段,并把每段首尾相连各围成一个正方形. (1)要使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58 cm2,李明应该怎么剪这根铁丝? (2)李明认为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不可能等于48 cm2,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分析 (1)两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已经固定,可采用设元的方式求解,设剪成的较短的一段为x cm,较长的一段为(40-x) cm,根据上述两段长度即可表示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从而建立方程求解. (2)假设剪成的较短的一段长为m cm,较长的一段为(40-m)cm,就可以表示该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建立方程,如果方程有解则说明李明的说法是错误的,否则为正确. 解答 (1)设剪成的较短的一段为x cm,较长的一段为(40-x)cm,根据题意建立方程得:=28;当x=12时,较长的一段为28 cm;当x=28时,较长的一段为40-28<28(舍去),则李明应该把铁丝分别剪成12 cm和28 cm两段. (2)设剪成的较短的一段为m cm,较长的一段为(40-m) cm,根据题意列方程可得2=48,可化简为m2-40m+416=0,因为Δ=(40)2-4×416= -64<0,则原方程无实数根,因此李明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不可能等于48 cm2. 试题2 (2016年四川内江中考卷第27题)某中学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准备围建一个矩形苗圃园,其中一边靠墙,另外三边由周长为30米的篱笆围成. 已知墙长为18米(如图1所示),设这个苗圃园垂直于墙的一边长为x米. (1)若苗圃园的面积为72平方米,求x. (2)若平行于墙的一边长不小于8米,这个苗圃园的面积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吗?如果有,求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3)略. 分析 (1)已知园圃面积和篱笆总长,则可用含有x的参数表示另一边的长,利用面积公式即可建立方程. (2)求园圃的最值首先需要求园圃一边的取值范围,即不小于8米,且不大于18米,在此范围内来求园圃的最值即可. 解答 (1)苗圃园与墙平行的一边为(30-2x)米,根据题意列方程,可得x(30-2x)=72,即x2-15x+36=0,即x=3,x=12. (2)依题意可知8≤30-2x≤18,解得6≤x≤11,该苗圃园的面积为S=x(30-2x)=-2x-2+(6≤x≤11). 当x=时,S有最大值,且S;当x=11时,S有最小值,且S=88. 上述两道题均为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解题过程都渗透了模型思想和方程思想,试题1要求用特定长度的铁丝来合围相应面积的正方形,解题时从中抽象出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解方程的方式,运用根的判别式来解决问题;试题2则是对试题1的深度变式,即用篱笆靠一边墙来围园圃,解题过程同样是采用建模的方式来研究边长对面积的影响,同时结合了函数的求最值方法的来求解. 解后反思,教学思考 1. 变式习题,思维提升 无论是增长率问题,还是围面积问题都是对课本习题的深度变式,与题源相比只是增加了数量关系的复杂性,本质没有改变,但这正是中考题型的特点,从习题中演变,注重对学生深层思维的考查.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本习题,深入挖掘习题的本质特性,结合相应的基础知识适当开展拓展变式,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多维度思考,学习体会问题各环節的分析思路,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解题能力的提升. 2. 体验建模,素养提升 上述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数学模型思想的应用,解法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对数学模型抽象、建立和分析的过程,建模思想是解决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的最核心的思想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例使学生深刻体会该类题的解题过程,通过细致分析,思路讲解的方式使学生体会建模思想的重要性,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合理设元,等量关系提取、代数方程建立,方程求解等建模过程来理解模型思想,通过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建模素养. 3. 体会应用,表述提升 数学的思想方法以及解题技巧的学习都是以“学以致用”为出发点的,尤其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都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教材中的习题也充分挖掘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是对生活材料的数学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学习使用数学语言表述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习使用数学的眼光衡量实际问题,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探知欲. 总结提高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大多是对生活实际问题的抽象,解题的思路也应该是立足建模思想,通过建立方程的方式来实现问题的数学化、具体化、简洁化,利用数学模型的便利性来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习题本质,通过习题变式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提升;体验应用题的分析过程,学习建模方法,发展学生的建模素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习数学语言的表述方法,提升应用能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