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生态博物馆( Ecomuseum)理念的传统村落发展模式研究
范文

    

    

    

    【摘要】生态博物馆( Ecomuseum)理念是一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统合的发展新模式,能够推动传统村落内涵式、可持续发展。以云龙县诺邓村为例,以生态博物馆理论为切入点,探寻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生态博物馆;传统村落发展;地域资源;诺邓村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国家城乡一体化建设成绩显著,农村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但另一方面,农村环境破坏、老龄化和空洞化加剧等问题也应运而生。其中,传统村落的保护现状更是不容乐观,同时,十九大“乡村振兴”策略的提出也使传统村落备受关注。在众多农村振兴策略中,生态博物馆( Ecomuseum)理念作为一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统合的发展新模式被认为能够推动传统村落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云龙县诺邓村为例,以重视地区资源的生态博物馆理论为切入点,探寻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新模式。

    1 中国的传统村落问题及生态博物馆( Ecomuseum)的内涵

    1.1 中国的传统村落问题

    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然而,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大量锐减、学校撤并、田地闲置、老屋破败,很多村落出现空心化倾向,传统村落正面临传统地域特色逐渐消失、保护意识薄弱、自然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政府及社会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因此,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传统村落的存在形态、历史面貌等保护工作刻不容缓。2012年12月1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将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等第一批共646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此后又陆续有四批村落被列人中国传统村落。从分布上来看,传统村落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贵州、云南以及东南江浙一带,占比较大。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出台《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并明确了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和中央补助资金申请办法,标志着国家层面对于传统村落保护力度不断加强。

    1.2 生态博物馆(Ecomuseum)的内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生态博物馆概念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法国,其定义一直处于进化当中。 “生态博物馆”( Ecomuseum)作为“生态学”与“博物馆”合成而形成的词汇,其前缀“eco”源自于希腊语的“oikos”,带有“ecology”和“economy”双重语义。大部分学者认为,地域、遗产、居民、教育和民主化的运营是生态博物馆构成的基本要素。与传统博物馆不同,生态博物馆以保护地域特性为基本目的,以把地区所有资源就地保存并向当地居民和外来者展示为通常形式且展示方和参观者一方无明显的界限。挪威生态博物馆学家约翰·杰斯特龙曾做过如下简练的对比:生态博物馆的保护研究展示对象是自然文化遗产,传统博物馆的保护研究展示对象是藏品;生态博物馆的运作空间是社区,传统博物馆的运作空间是博物馆建筑;生态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是社区住民,传统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是观众;生态博物馆注重文化记忆和公众知识,传统博物馆注重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生态博物馆不仅是对自然环境、文化环境、有形和无形进行保护,也是使居民、构筑物及其环境处于和谐的、动态的保护与发展生态环境的一种博物馆新形式。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生态博物馆突出强调文化遗产就地保护、社区参与、动态可持续发展等核心价值诉求。

    随着生态博物馆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生态博物馆理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尤其在加拿大、瑞典、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受到广泛關注,到20世纪90年代,全球的生态博物馆数量曾一度达到300多座。在环境保护和农村发展诉求愈发强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对生态博物馆的理念、内涵、分类及发展现状等各方面进行了研究。Rene Rivard在对生态博物馆和传统博物馆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生态博物馆:地域+传统+记忆+居民。新井认为,基于生态博物馆的发展目的可以将居民和外部研究机关的共同研究场所,地区自然、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使当地居民学习了解当地文化的学校定义为生态博物馆的三大机能。

    1986年,著名博物馆学专家苏东海首次在《中国博物馆》杂志上发表生态博物馆学文章,将发端于欧洲的这一新型的博物馆模式介绍给学界。1998年,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贵州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建成开馆,随后,内蒙古、云南、广西、江苏、浙江等省区相继进行了生态博物馆建设的尝试,代表性的有浙江安吉生态博物馆、云南西双版纳布朗族生态博物馆等。基于其概念的多元性和发展性,关于生态博物馆的研究也呈现多学科、交叉性等特点。黄春雨对生态博物馆在中国的生存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为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生态博物馆大有可为,但一定要将生态博物馆视为社区文化和社区发展的基石而非专家学者研究的标本,做到理想和现实的对接。于富业通过对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归纳总结,认为成功的生态博物馆应符合注重生态博物馆保护区域的开放性、活态性与整体性,注重相关利益体的认同,注重可持续发展及注重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等条件。王乃举等以古村落旅游感知问卷调查结果为依据,以广义的生态博物馆之“生态理念”设计古村落开发、经营和管理模式。刘海静等通过对雅安市望鱼古镇生态博物馆的发展模式进行构建,认为生态博物馆思想能够通过居民参与使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发展和谐共进。段阳萍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将生态博物感分为政府主导型、民间机构主导型和学者指导型三种发展模式,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利弊及相应对策。谢威认为原住民对其文化价值的认知程度是一座生态博物馆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在原住民对自身文化有足够认知的前提T,生态博物馆才有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李银兵等认为,在当前中国生态博物馆建设中,主体和客体、建设与文化保护、经济与人文的矛盾还在继续,因此凸显社区民众的主体性地位、对现有珍贵文化遗产的静态保护与活态传承和保存博物馆建设固有的人文价值成为当今中国生态博物馆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2 云龙县诺邓村概况及其地域资源

    2.1 诺邓村的概况

    诺邓村位于云龙县城北部的山谷中,临近228国道,总面积3. 8km2。最高海拔2940m,最低海拔1750m,年降雨量为800mm,年平均气温为17℃。诺邓村属于山地地形,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河流顺山脚而下呈东南西北流向,气温相对较高,降雨量少,矿藏丰富。

    诺邓村是云南最古老的、历久未变的村邑名称,自唐代南诏时期以来该名一直没有改变,故被称为千年白族村。它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早的盐业经济重镇。诺邓村保留着滇西地区最古老、最集中、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和明清文化遗踪,包括60多座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40多座民国时期的民居建筑、20多座吉庙宇等公共建筑、5000多m的街巷村道、200余株古木和村民家中还保留的上万件的古董文物。2002年1月诺邓村获授“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称号;2005年8月列为“云南省开发建设型旅游小镇”,当年9月被评为“中国最具旅游价值的古村落”;2007年5月31日,诺邓村被授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当年11月又被评为“中国景观村落”;2013年诺邓白族乡土建筑群成功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 诺邓村的地域资源

    得益于独特的自然环境,诺邓村的地域资源也非常丰富。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把诺邓村的地域资源概分为“自然型资源、历史型资源、文化型资源、产业型资源、农·食型资源和社会型资源”,各类代表性地域资源如表1所示。

    2.3 诺邓村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伴随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以及十九大乡村振兴策略的提出,云龙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累计投入诺邓古村旅游开发的资金近2亿多元,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立诺邓古村工作组,对群众进行教育培训,指导村民参与保护和发展旅游加快脱贫致富。诺邓古村的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已得到改善,古村保护和文物保护工作已逐步规范,旅游开发已初现效果,村民发展旅游的意识已日见主动,诺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日渐提升。但是由于诺邓村距大理州府165km且地形陡峭,诺邓村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薄弱、资金和技术紧缺、人地矛盾突出、年轻人口外流严重、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危机等问题。

    3 云龙县诺邓村生态博物馆式发展可行性及其提案

    3.1 诺邓村引入生态博物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生态博物馆理念强调地域资源的发掘和活用,重视通过居民自身的力量开展活动,是一种利于自然环境保护、优先考虑居民生活的发展模式。此外,生态博物馆( Ecomuseum)的eco包含了ecology(生态)和economy(经济)的双重含义,这样生态及经济层面上都有波及效应的发展模式对于诺邓村来说正是迫切需要的。具体来看,诺邓村虽然资源丰富,近年来通过政府主导、依托各种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生态旅游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是对于大部分观光客来说仅仅停留在走一走看一看的层面,他们对于诺邓村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因此,通过发掘并活用当地所有资源的生态博物馆式活动的开展,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诺邓村的魅力,观光客也会随之而增加,从而达到更好的文化传承及经济效果。

    从诺邓村的发展现状来看,村内的资源具有散在性,村内的各类活动也是分别开展、具有个体性。因此,笔者认为以地域资源的发掘和活用为基础的生态博物馆理念作为一种能把具有分散性的地域资源有效的整合利用、从而唤起当地居民对于自己生活土地的热爱和自豪感的发展模式能够有效解决诺邓村的现状,从而达到诺邓村的内源式发展。此外,如果在诺邓村能开展生态博物馆活动的话,不仅能够再度唤起当地居民对地区的关心,也能提升村民参加地域活动的积极性。综上所述,根据诺邓村的发展现状来看,生态博物馆理念的导人是必要、也是可行的。

    3.2 诺邓村生态博物馆构想中适用资源再考

    本文再考了将诺邓村生态博物馆构想中可利用的地域资源、并将其分为自然型资源、文化型资源、产业型资源和农产型资源四大类,各类资源互相结合是诺邓村生态博物馆构想的一大前提,其示意图见图4。

    3.3 诺邓村生态博物馆构想

    结合诺邓村的现状,诺邓生态博物馆构想主要着眼于解决村内面临的问题、创造更宜居的生活环境、实现全村的内涵式、活性化发展。

    在诺邓村开展生态博物馆活动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积极在全村开展学习活动,倡导当地居民主动学习当地文化传统,培育传统文化技艺传承者。

    (2)在全村普及生态博物馆理念,也可通过征集活动方案等方式激发居民参加生态博物馆活动的积极性。

    (3)积极培育生态博物馆相关社会团体,借助团体的力量更好的开展生态博物馆活动。

    (4)积极发掘、活用当地资源,特别应该注意发掘之前未被注意、未加利用的地域资源,并以此探寻地域特色。

    (5)确定核心设施、卫星设施和探索路径。

    (6)确定管理、运营机制,例如成立“诺邓生态博物馆运营委员会”、志愿者团体等组织,在此基础上开展活动。

    (7)扩充资讯发布渠道,可通过开设公众号等方式积极向外界宣传、扩大知名度。

    3.4 构建诺邓村生态博物馆的课题

    当然,想要在诺邓构建生态博物馆发展模式,仍然有很多课题亟待解决。

    3.5 诺邓村生态博物馆实现可能性的探讨

    如前述,从诺邓村的现状及其地域资源的分布等方面来看,生态博物馆发展模式的引入是可行、也是可取的。本文通过初步的分析,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共同探讨实现传统村落的内涵式发展路径。

    [参考文獻]

    [1]新井重三.夷践工3 -1一≯7,厶入门-21世纪o圭岛拈二L [M].日本:牧野出版,1995.

    [2]于富业.关于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初步研究—~以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和浙江安吉生态博物馆群为例[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4.

    [3]张凤春.诺邓古村旅游发展与保护问题分析[N].云南经济日报,2017-06-10( A02).

    [4]王乃举,沈东生.基于生态博物馆思想的古村落旅游发展模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 (5):29-35.

    [5]刘海静,刘弘涛,李馨,等,生态博物馆在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中的应用——以雅安市望鱼乡望鱼古镇为例[J].四川建筑,2015,32( 2):11-14.

    [6]叶柠.关于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初步研究一以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和浙江安吉生态博物馆群为例[D].扬州:扬州大学,2019.

    [7]谢威.原住民对生态博物馆发展的影响[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 4):129-136.

    [8]李任,姚伟钧.传统村落视域下耕读文化发展初探一以黄陂大余湾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农史,2017 (4):93-101.

    [9]段阳萍.生态博物馆理论的产生及在中国的实践[J].民族史研究,2011( 00):455-473.

    [作者简介]赵孙晓(1988-),女,白族,云南大理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