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乡贤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传承与创新 |
范文 | 【摘要】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乡村振兴的衡量标尺。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审视了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即促进产业发展、营造文明乡风、重塑农村自治模式及打造宜居环境。并探索了乡贤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贤文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转型,乡村地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日益凸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此后,乡贤文化逐渐获得广泛关注。正确认识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并在乡村社会发展中,发挥乡贤文化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是激发乡村建设与发展内在动力,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议题。 1 乡贤文化的时代内涵 乡贤一词始于东汉,从字面看,分为“乡”与“贤”两部分。“乡”表明出生或居住于乡村地域, “贤”则意为人本身要有出众的才能,受乡民敬重。在古代,乡贤多指乡中德行高尚的人,体现了以特定地域为导向的人文色彩。乡贤文化是以乡贤为载体、链接乡情乡愁,深深得植根于中国乡村社会中,对维护乡村秩序、提供公共物品、维护乡民利益等具有积极意义的文化形态。随着乡村社会的发展,乡贤文化得以传承与创新,不仅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的传统文化特征,还具有地域性、示范性、长期性、多元性的新特征。第一,乡贤文化具有显著的地域性。乡贤多为在乡的人或者曾在此生活工作过的人,对当地有着特定的归属感和亲切感,其表现出来的情感行为与地方密切相关,且乡贤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也都呈现出地方特色。第二,乡贤文化具有强大的示范性。乡贤作为知名人士,以自身的品行、道德服人,容易受到乡民的尊崇,在乡村形成一股凝聚力,从而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引导乡民的日常行为。第三,乡贤文化具有长期性。乡贤文化的继承、弘扬与创新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只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乡民的思想和行为,无法一蹴而就。第四,乡贤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在吸收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当前的乡贤文化融入了新时期新时代要求,除了强调道德操守之外,还表现出创新创业精神、先进科技文化思想及绿色生态理念等,在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乡贤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 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精神桥梁,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是传承文明乡风的主要途径,也是激活乡村自治活力、打造宜居环境的重要方式,在乡村振兴中释放出了巨大能量。 2.1 促进产业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农民致富的关键所在。截至2019年末,全国仍有551万贫困人口以“插花型”状态分布在各地,农村贫困问题严峻。由于长期以来以小农经济为主,传统农业一直处于弱勢地位,无力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乡贤作为一群有志之士,拥有丰富的资金、技能、人才等,以及宽广的视野。在乡村建设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还能为乡民争取各种项目和优惠政策,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农民增收。同时,乡贤文化除了可以参与乡村经济,创造农村经济效益,还可以此营造出辛勤务实、不畏险阻的产业环境,改变传统小农淡然无为的生活状态,为乡村经济建设营造积极的文化环境。湖南某山区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但由于地处山区,交通闭塞,农村产业单一,使得当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在返乡大学老师的带领下,该村探索出了产业化养殖的路子,打造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这不仅有效带动了乡民共同致富,也激发了乡民的生产积极性,成为产业兴旺的“带路人”。 2.2 营造文明乡风 随着市场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宗亲孝悌、克勤友善的淳朴乡风受到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歪风邪气的侵蚀,甚至还出现家族性的村霸恃强凌弱以及个别村干部贪污腐败,为祸乡村,败坏农村社会风气,这也给乡村重构现代文明带来了巨大挑战。乡贤作为道德模式、当代能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以自身的修养感染乡民、以自身的行动影响乡民。由此形成的乡贤文化同样涵盖了睦邻友好、诚信友善、务本求实等优良风俗,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乡民生产生活中,起到教化示范的作用,成为乡民认可并践行的行为举止,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化城市文明与乡贤乡土情结的紧密融合,是乡村振兴深厚的文化土壤。湖南某市依托乡贤,打造文化长廊等网络平台,深化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宣传乡贤的道德模范事迹;同时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示范创建活动,巩固提升乡村精神文明水平。通过乡贤的积极参与,推动乡村文化建设,让乡风民风美起来。 2.3 重塑治理模式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体作用”。这是中央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为增强乡村治理能力提出的要求。而乡贤的出现恰恰为乡村自治德治提供了可能。乡贤提倡的自由民主平等的观念,使得乡民正确的认识到个人在参与乡村治理中的价值,从而敢于表达自身诉求,促进乡村善治。此外,乡贤还可以作为乡村治理的新主体,对于邻里矛盾进行调解,防止暴力行为滋生。同时,作为政府和乡民的联络员,向乡民充分讲解政策法规,保证政策的落实效果。乡贤文化作为一种“软治理”,有利于健全乡民诉求机制,丰富乡村治理主体,激发乡民治村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基层民主。近年来,不少地区通过发展乡贤理事会、乡贤参事会、乡贤议事会等组织平台,引导乡贤参与乡村建设与治理,切实有效得推进了“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 2.4 打造宜居环境 面对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先发展后治理的严峻态势,乡村迫切需要专业的环保理论指导者,制定和宣传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以逐步恢复农村美好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形成“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乡贤在长期的现代化教育中,具有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同时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经验技能和较高的学习能力。在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不仅能够引进先进的生态种养殖技术、鉴别并淘汰乡村高耗能产业,从而促进乡村产业转型,改善乡村生活环境,还能营造出生态环保的发展环境,提高乡民的环保意识,为建设美丽乡村奠定文化基础。在云南洱海的保护治理中,当地政府充分调动乡贤这一主体,从农村基层干部及当地道德模范中遴选出乡贤人才,做为环境监督员。通过宣讲洱海保护治理政策,使乡民无形中接受环境保护新观念,树立起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念。并自觉遏止客栈违规经营等不良行为,有效的完成了保护治理洱海的攻坚任务,实现了百姓富和生态美的完美结合。 3 乡贤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 3.1 营造“引贤”的氛围 “筑巢引凤才能引风筑巢”。要想切实发挥乡贤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首先就是要营造出“引贤”的氛围,吸引情系家乡的乡贤回乡。一方面是提供便利的条件。对于返乡乡贤,要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解决住房难题。同时对医保不在本地或者子女不在身边的乡贤,解决好医疗异地转接的麻烦,为返乡乡贤参与乡村建设解决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出台扶持政策,为有志回乡创业的贤能人士提供低息贷款、技术指导及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改善乡村软硬件环境,使乡贤群体“愿意服务于乡村建设、安心服务于乡村建设”。此外,还要通过举办“恳谈会”、“团拜会”等活动,唤起不在乡乡贤的乡愁乡情;广泛宣传最美人物和道德模范事迹,促使乡民形成敬贤爱贤的意识,多措并举增强乡贤回乡的意愿,为扎根乡村、服务乡村提供动力。 3.2 打造“干事”的平台 乡贤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乡村建设中要打造出便于乡贤能干事、干好事、干实事的平台。首先是乡贤参与民主管理的平台。利用乡贤见识广、能力强、人脉多等资源,构建其参政议政的机制,激发乡贤对乡村政务的参与热情,与乡村法治的“硬治理”相结合。通过推行乡贤参事会、议事会等载体,调解乡村社会的邻里矛盾,解决基层组织无法解决的难题。其次是乡贤传承文明乡风的平台。乡贤以自身道德素养和日常行为,引导乡民提升文化自觉。通过广泛开展“最美乡贤”、“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议活动,深化家庭、家風、家训建设,以好家风促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引导乡民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农村道德风尚。最后是乡贤参与公益慈善的平台。发挥乡贤扶贫济困的“领头羊”作用,以倡导设立乡情基金、公益基金、博爱互助金等反哺家乡的长效机制,鼓励乡贤以捐钱捐物的善行义举为家乡做贡献。 3.3 构建“管贤”的机制 建设乡村社会应该是自治、法治、德治三者的有机结合,在此过程中要想发挥乡贤治村的最大效能,就要求规范管理乡贤队伍,以防止乡贤异化,损害乡民利益。一是要加强乡贤组织的制度化管理。以规章制度明确乡贤认定的标准以及乡贤的权利与义务,保证其参与乡村事务的规范化。二是建立健全的乡贤监督机制。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和乡民的监督作用,防止乡贤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以权谋私,带坏乡村风气,阻碍乡村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强乡贤的思想建设。重点关注乡贤的思想状态,加强其党性意识,保证乡贤始终站在乡民立场,为民说话办事。四是从法律层面规范乡贤。在古代,乡贤参与调解乡村社会的日常纠纷时,德往往凌驾于法之上。但在当前的法治社会中,乡贤的言行举止必须局限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坚决杜绝突破法律底线,出现以德代法,以身试法的现象。多措并举保证乡贤不忘初心、服务乡村。 [参考文献] [1]杨书焱,我国乡村新乡贤文化的构建途径研究——基于河南省濮阳县西辛庄村的调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5):257-259. [2]刘海涛,新乡贤文化嵌入乡村振兴战略:实践逻辑、困境与路径[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9(04):63-66. [3]龚丽云.发挥新乡贤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研究[J].乡村科技,2019(27):10-12. [作者简介]耿方梅(1991-),女,山东青岛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农村经济。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