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顺势而为,宁缺毋滥
范文

    李洁

    摘 要: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结合微视频进行教学,能化解学生对于音乐作品在时代背景、创作环境、作者经历等背景资料了解不足的矛盾,能使抽象的音乐赋予形象化的意义使之更易为学生所接受,也能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改变他们的审美情趣。要注意的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微视频只是一种额外的辅助手段,要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使视频真正为音乐欣赏课教学画龙点睛,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一臂之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賞教学;微视频;恰到好处

    微视频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应用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去,能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审美情趣的培养与提高。微视频具有众多优势,但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只是为了使用而使用,为了课堂表面的华丽而采用的微视频教学往往会冲散学生音乐教学这一主题,滥用微视频只会造成喧宾夺主,导致学生主体地位被削弱。微视频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进行顺势而为地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使之真正为音乐课堂增光添彩。

    一、引趣——利用微视频启动音乐学习进程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中最好的刺激就是学习兴趣。”由于微视频短小精悍,而且可以同时呈现声、画、文字等多渠道的信息,有助于快速凝聚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微视频来引入新课深受广大音乐老师青睐。

    但现实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微视频呈现的强度过大与“频道”过多。由于音乐欣赏需要一个情感渐进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就出现画面、声音、文字信息,甚至配合上教师的语言、表情、手势、身段等多种信息。无疑会把学生的身心资源消耗怠尽,到了需要学生情感理解,引发深度共鸣的时候,学生就会注意力涣散。这正象对于长跑比赛,拉拉队员们一开始就为运动员拼命喊“加油”只会适得其反。音乐欣赏课导入阶段的微视频采用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用得不好不如不用,既然要用,就要做到强度适中或者偏小,以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投入欣赏学习即可。

    比如在教学《唱脸谱》时,由于教材涉及了大量京剧的元素,作品本身对学生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他们比较熟悉《粉墨人生》这一歌曲视频,小沈阳滑稽的形象出现在视频中,学生马上产生了学习兴趣,结合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一些特点,从而启动学生对于京剧学习的热情,就可以为教学《唱脸谱》起到有效的铺垫作用。

    二、入境——利用微视频促发合理音乐想象

    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作品情感的把握是十分关键的,而要真正达到理解作品并获得美的感受,还要充分发挥欣赏者的想象能力,让学生能够在音乐欣赏课中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比如《翻身的日子》原是大型纪录片《伟大的土地改革》的插曲,这首乐曲先由乐队合奏出的热烈欢腾的引子,然后板胡奏出富有陕北风味的主题,明亮活泼。作品在第二部分运用了山东吕剧的单调,由管子领奏与乐队进行互答,显得诙谐生动,情趣盎然。作品的第三部分又借鉴了河北吹歌的表达方法,两组进行对答响应。整个作品表达了农民翻身作主的无比喜悦之情。由于作品的不同阶段在表达手法与作品情感上是有区别的,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取一些我国解放后北方农村题材的一些视频,增加学生对于不同时空人们生活的理解,促进学生形成对于作品中人们活动的想象,从而进入作品意境之中,为学生理解作品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启思——利用微视频增进作品背景理解

    音乐是生活的表达与升华,不同的音乐作品往往是基于不同的时代与创作背景,从中折射出作曲家特定的思想情感。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反映的与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相差太远,而且这首乐曲的创造原型来自于民间爱情神话故事,如果仅仅是简单为学生作一下语言描述,学生并没有多少理解基础,往往难以形成深刻的印象,也难以进入作品意境的深度之中。此时,微视频就可以起到化解难点的作用。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等经典片段,让学生把这些丰富的视频信息融入到作品之中,就会产生与人物心灵上的共鸣,真正体会这个爱情悲剧作品对于打破封建思想束缚、追求美好爱情理想的真实创作意图,从而增进对于音乐的理解。

    四.浸润——利用微视频形成有效情感共鸣

    在影视情节发展的高潮阶段,往往会配合出现烘托情感的音乐,此时的音乐出于配合情节、抒发作者情感、引发观众共鸣的的需要。与此类似,在音乐作品的高潮阶段,如果也能配合相关视频,也可以起到深化情感,引发欣赏者情感共鸣的作用。比如在指导学生欣赏《黄河大合唱》的之前,我常常会让学生收集作曲家的生平介绍,在上课时会让学生事件背景与音乐家的作曲经历,然后由其它学生进行补充。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我会配合一些抗战的影视画面: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的可怕现实、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惨状为“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作了最好的注解,能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的仇恨。而《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小兵张嘎》等影视作品的画面截取则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八路军、民兵以及抗日儿童团的全副武装与抗敌决心。在影视画面的衬托下,学生的情感可以完全浸润于作品中,学习兴趣在这里已经升华为爱音乐、爱国家的美好情感。

    五、回响——利用微视频烙下美好音乐记忆

    音乐作品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这种记忆是个性化的,并没有固定的文字可以表达,但优秀的音乐作品与一个高明的欣赏者之间往往会形成一种无形的默契,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佳境。中学生学习音乐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堂的时间更是非常宝贵的,所以通过教学让学生把课内所学到的音乐元素在以后的生活中去进一步理解、感悟与升华才是最重要的。微视频的参与可以让音乐欣赏课的结束阶段富于神秘的色彩,也许看似这堂课还意犹未尽,但这堂课却已经结束了。学会可能会带着疑问进教室,可谁知在解决疑问之后又生成了新的疑问,还带上了对音乐的理解、对作品的感悟与记忆,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外不断去探索、体会音乐的美丽,从而使这堂课随同这首曲子在学生的生活中不断地“回响”

    比如在教学《华夏古乐》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为学生播放《念奴娇?赤壁怀古》、《流水》》、《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等古典名曲,让学生结合视频去体会中华古典器乐的美妙、感悟古典乐器的功能,感受中华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笔者感觉,在进行视频设计的时候,对于结尾的设计不但不能可有可无,还应该特别重视,比如《春江花月夜》的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好像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详和,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中……此时的音乐意境幽静、谦和,与我们绍兴水乡江南的风光不谋而合,带给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所以此时的画面也应该以宁静、喜悦为主调,带给人们对夜晚与美好生活的眷恋,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上中久久回荡记忆,形成美好的音乐烙印。

    由上可见,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结合微视频进行教学,能化解学生对于音乐作品在时代背景、创作环境、作者经历等背景资料了解不足的矛盾,能使抽象的音乐赋予形象化的意义更易为学生所接受,也能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无限热爱,改变他们的审美情趣。要注意的时,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采用一定的视频只是一种额外的辅助手段,而不是音乐欣赏的本体,所以要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使视频真正为音乐欣赏课教学画龙点睛,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一臂之力,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更为高雅、丰富与充实。

    参考文献:

    [1]牛月坤. 浅谈微视频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 ,2015(27):121-122.

    [2]胡光勇.探究视频在音乐课堂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