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EPC工程项目风险控制
范文

    摘要:EPC总承包业务模式发源于欧美建筑行业,传入国内已经长足发展,但在实际执行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为保障项目实施,控制风险,增加经营利润,工程行业尝试通过多种管理手段,例如应用采购供应链管理等新的方法和理论,达到风险控制目的。由于工程项目特性,每个项目的都具备唯一性。因此,不同项目面临不同风险,但相同的是风险成本都很沉重。如何控制风险,是保障项目实施的重要措施。本文EPC模式各阶段风险因素及其特性来说明如何识别风险并实现管控。

    前言:

    在EPC总承包模式下,总包单位作为项目实施总负责人,承包能力得到加强,利润水平得到提升,但同时也将面临更大的风险挑战。只有做好风险管控,方能保证盈利能力。在执行国际EPC总承包时,更是风险与机遇并存。如果承包商能利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控制风险,那么它将能在获得不菲利润的同时实现公司竞争力增长和良好信誉积累。目前,工程行业的风险管控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如何在EPC业务模式下实现承包商的风险管控,将有助于促进工程承包企业优质发展,也有助于推动国内工程企业迈向世界。

    EPC承包商风险分析

    基于便于理解的原则,EPC承包商在国际工程业务中面临的风险通常包含如下几类。

    1.政治风险,包含战争、叛乱、革命、政局动荡、政府违约、政府法规变更等。

    2.社会风险,包含社会治安状况、疫情、疾病、文化沖击等。

    3.经济风险,包含外汇管制、汇率波动、税费增加、资金短缺、延期付款等。

    4.技术风险,包含标准规范、新技术应用、原始数据错误、材料缺陷、运输风险等。

    5.环境风险,包含不可预见地质变更、气候变化、洪水、地震、海啸等。

    通常工程项目风险管控措施应当尽早实施,越早采取措施,在项目执行中受到损失的概率越小。在投标阶段,为避免项目总体成本不可控风险,报价时应当采用低前期投入的方案,以便后期施工过程中纠偏及把控能力。有经验的承包商在投标前,会尽可能多的收集并复核项目信息并在有限时间内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在投标阶段,可采取如下方式避免风险。

    1.仔细研究招标文件,重点是业主要求、合同条款、工程范围、技术规范要求、工期及质量要求等。

    2.深入调查项目地政治经济环境,法律法规、宗教信仰、自然环境、业主资金落实等信息。

    3.认真核查项目工程量,特别是业主要求采用总价固定方式。

    4.有条件可以采取现场考察复测等措施。

    合同谈判签署阶段对于承包商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在该阶段应当做好风险把控避免项目实施造成损失。可采取如下方式规避风险。

    1.仔细审阅分析合同文件,避免合同漏洞。

    2.采取合理的合同条款,如付款方式、附加条款、适用法律、风险争议、索赔条款等。

    设计阶段将决定项目投资规模,因此它是控制成本、进度的关键阶段。必须做好设计控制,加强业主沟通,明确业主意图,做到及时高质量的出图设计,避免增加成本风险。在设计阶段的风险控制应当采取如下方式。

    1.初步设计应当注意与可研报告的投各资阶段相吻合,以确定项目总体投资额。

    2.加强流程控制、设计调研和设计优化,从设计上控制成本。

    采购计划将在设计要求明确后编制,计划包括各型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质量要求及交付时间等。在设备材料交付现场后,采购人员应当及时做好入库清点、分类存储管理。施工现场根据进度计划,做好领料安排。

    工程采购范围应当包含设计、材料和设备、技术服务等方面。在采购中涉及到的资金风险控制可采取如下方式:

    1.采取公开透明的招标体系,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降低采购成本。

    2.采购合同条件、技术标准应当清晰明确,避免出现歧义。

    3.采用一次总价合同模式,降低合同实施难度,避免大量的变更管理。

    4.让设计部门相关人员参与采购技术标准确定,确保采购设备达到设计标准要求。

    在施工阶段承包商会面临诸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但承包商可以采用规避、转移、自留、减小等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成本。在施工阶段可采取如下风险控制方式:

    1.合理管控分包商,加强合同管控。

    2.现场实施安全环境健康的动态管理。

    3.加强成本、质量和进度控制。

    施工阶段是项目总体成本控制的重要阶段,贯穿从分包商选择到项目竣工验收。因此在进行分包商选择时,应当采取更加完整的竞标方式,以选取优质分包商。在此阶段,设计工作已基本完成,因此想进一步降低施工成本需要对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现场设计变更等采取优化。在此阶段,投资控制更加复杂,除了通常的业主及分包商检查和统计报告外,项目的变更索赔也是承包商控制成本增加收益的关键工作。

    结论

    本文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1.EPC项目总承包在投标阶段的风险管理主要有两方面。识别并分析项目各阶段的潜在风险因素及可能造成的损失影响;针对各型风险特点设计应对方案。

    2.合同签订阶段,承包商可专注于市场研究及现场考察,合理的合同条款,分期付款的监督及风险管控等方面。

    3.合同执行阶段,承包商需要对设计阶段、施工组织管理、采购管理等各阶段的风险进行识别管理。在进行境外工程时,及时派遣具备语言能力并且熟悉合同条款的管理人员到现场与业主加强沟通,做好风险管理。

    总而言之,EPC工程业务模式符合国际经营环境及当前工程行业发展趋势,并且在各领域均具备广泛的应用空间。随着各行业协会及学术团体对EPC业务模式及风险管理的深入探索研究,国内EPC工程业务模式将会伴随更加长远的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

    作者:黄瑜

    出生日期:1989年6月30日

    性别:男

    籍贯:重庆潼南

    学历:本科

    职称: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