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时期高校团员意识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究
范文

    张丁香 仇韶荣

    摘要:文章在分析新时期增强高校团员意识教育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出了其现实困境,其一,价值观多样化;其二,政治意识较淡薄;其三,职责意识较差;其四,高校团组织自身软弱涣散。在这种情况下强化的方法、路径应该是:全面增强学生团员的价值观教育;增强其政治意识;完善考察机制,锻炼团员责任意识;加强高校团组织自身建设。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团员意识教育;现实困境;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6-0086-02

    团员意识,是指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各项社会活动中,团员所表现出来的先锋意识以及模范行为准备,与普通的青年意识相比,团员意识无论是在观念的形成还是观念的内容上均有较大先进性。然而,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全球化的影响,高校团员意识的教育工作不仅受到了当前社会上物质欲望的影响,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团内活动逐渐失去了对高校团员的吸引力。在团员队伍中,也存在着思想理念不够坚定,缺乏團员意识,不积极主动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组织观念较为涣散;一些团干并不具备足够的责任感,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作风不够扎实;一些基层的团组织不具备足够的凝聚力、战斗力,无法充分发挥其组织和领导团员和青年的作用。这些问题不仅使团的先进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导致基层团组织的各项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因而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新时期增强高校团员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调查发现,当前在高校内,95%以上的学生为团员,可见在高校内,共青团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群体。在新时期,要想发挥高校培育具有坚定政治理念的高素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增强团员政治意识,开展各种可以有效增强团员意识的教育活动,使广大共青团员深刻认识共产党及其后备军共青团员的先进性,使其具备更为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进而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

    高校团组织是高校党组织与青年大学生进行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高校团组织在高校内部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对广大学员发挥有效的组织、引导以及服务功能。在高校内,通过开展各种能够增强团员意识的教育活动,可以使团的各项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活跃,进而对高校团员青年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使其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日常的生活以及学习,不断发奋图强,充分理解并且掌握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自身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成才意识以及服务意识,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二、新时期高校团员意识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价值观多样化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受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影响,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亦呈现多元化倾向。最新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有许多高校团员并不清楚共青团的全称以及该组织的具体性质,部分高校学生存在着身为团员但是从来不去参与任何团组织活动,思想价值观念不牢固,随波逐流;一些团员漠不关心团组织工作是否正常开展,对团的管理工作熟视无睹;这些团员从来不会对自身提出较高的要求,甚至对自身不存在任何要求;一些团员甚至参与了包括打架斗殴、长期旷课以及考试作弊等各种违纪违规行为。这些现象的背后,是追求享乐、只要索取不愿奉献的价值观在作祟。

    (二)政治意识较为淡薄

    相关研究表明,在面对“您什么时候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团员”这一问题时,有相当一部分团员认为仅仅在缴纳团费时才有此感觉[1]。当前,高校学生团员普遍思想较为开放,具备较强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以及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不仅热爱竞争,同时喜欢胜利,思维活跃,乐于探索,对各种意识具备较高的接受程度,但是同时也普遍存在着政治意识较为薄弱的问题。一些高校学生团员仅仅关心国际事件以及娱乐圈新闻,并不了解我国实际的政策以及经济发展方针。调查研究表明,只有极少部分大学生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明当前的大学生,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各种知识时,往往会采取乐于探究的态度,而对于任何自身无兴趣的相关知识,基本处于一个不了解的状态,这种情况导致大学生团员所掌握的知识较为片面,对于国家的发展动态并不了解[2]。

    (三)不主动履行自身职责

    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当前学生团员在社交活动方面日益丰富,但是如果一旦放松自我约束,极容易受诱惑而迷失自我。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学生团员对各种新鲜事物普遍存在着较为强烈的求知欲以及探索欲,与过去一心只知学习的大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此外,在各种金钱、欲望的影响之下,大学生团员逐渐出现了对物质享受过于追求的现状,在实际的学习以及生活过程中表现为好吃懒做,不履行自身应当履行的职责,对很多事情都持有漠不关心的态度。

    (四)高校团组织自身软弱涣散

    作为高校先进学生组织的代表,高等学校的团组织主要对学生进行团组织以及思想动态教育,并组织团员学习党的各种理论知识,对团员进行管理和教育,开展组织活动并推优入党。当前,在高校团组织内,不仅缺乏完善的组织机构,同时存在着人员配备不齐的问题;一些高校团组织活动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很难对广大团员以及青年提供足够的吸引力;一些高校团组织自身缺乏凝聚力,一定程度上使高校团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受阻,进而影响了高校团员意识教育工作的质量[2]。

    三、新时期高校团员意识教育路径探究

    (一)全面强化学生团员的价值观教育

    当前,高校团员的价值观呈多元化,对于共青团组织了解不够深刻,组织活动缺乏科学指导思想以及鲜明的主题,极易使共青团组织的严肃性、权威性形象遭到破坏,导致高校团员缺乏对组织活动的重视,不愿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3]。所以,学校应加强学生团员的价值观教育,建设有组织、有理想、有纪律的共青团。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团员公开课、讲座等,来加强共青团宣传、强化团员价值观教育。学校每周一次的思想教育公开课,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党的领导、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此外,教育团员树立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奉行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观等。学生团员拥有正确价值观、深入了解共青团,会更加关心团的工作、自觉按照团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最后,学校面对不同团员群体,应当实施不同的思想教育。如学校的管理层团员干部,不仅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观教育、共产主义理念教育等,还应该强化落实意识,提高决策管理能力,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等思想理念。

    (二)强化学生团员的政治意识

    学生团员的政治意识,包括对党的宗旨、历史使命、党的纲领和任务的自我认知[4]。培养学生团员的政治意识,主要有课程内容、实践活动、生活行为三个教育方面。第一,课程内容是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如马列主义教育等。学校开设公开课、选修课、微课等,进行理论知识教育,增强团员政治意识。第二,实践活动是组织主题活动,学生团员通过组织举办活动来强化政治意识。如五四、国庆节、建党周年等,共青团举办相应主题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更多知识、强化自身使命、增强政治意识。第三,生活行为是团员干部引导带领新团员了解共青团、团的政治意识方面的教育。团干在生活中与新团员面对面谈心交流,让新团员快速了解职位责任、政治意识。学长学姐的亲身行为教导,能为新团员树立一个好榜样,指引他们走向正确生活道路。

    (三)完善团组织考察机制,锻炼团员责任意识

    完善考察机制能检验一个人有无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只有服从团组织任务命令、正确认知自我职责意识的团员,才能通过考察进入团组织。在实际的选拔过程中,应将学习成绩、工作能力以及班级贡献、思想态度等各个方面进行量化,建立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指标考核体系[5]。团组织考察有“一二三”步骤,一是学生提交入团申请,团干部对申请表进行集中讨论。然后,进一步再与申请人交流面谈,判断是否有入团资格。二是学校团委对申请人考察。三是对申请人进行全面考察,包括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考察,最后团委人员投票表决是否能列入积极分子序列。

    此外,在培养过程中,各个学院的团组织还需加强对所选择的积极分子进行意识教育,为积极分子成立专门的学习小组,定期对其开展各种团知识的学习活动,进而提高其自身政治素养,锻炼积极分子的职责意识。

    (四)做好高校团组织的自身建设工作

    高校团组织只有做好其自身的建设工作,才能使团组织具备更高凝聚力,不断提高团组织的战斗力,进而提高团组织的权威性[6]。否则,团员意识教育工作就会仅仅流于形式。高校团组织自身建设工作:第一,改进团员自我认知,团组织应该坚持思想教育,教育团员树立正确人生观,找到自我认知。尊重團员基本需求、重视团员意见,增强团员对组织的归属感;第二,提高团干部综合素质,学校定期给予团干部培训、开会,培养团干部专业技能、强化团干部服务意识等,高校团组织建设,需要综合素质高的团干部带领;第三,建设组织规章制度,团组织要有科学的规章制度,明确划分团员的职责任务,规范团员的行为等。团组织建设应当与党支部建设、班级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班级建设是“以团促建”,班级团支书监管班级内的团员,推进班级的日常管理建设。团组织建设是班级各个团员的结合,团组织干部监管班级团支书。组织上下级职责划分,科学管理团组织。党支部建设对团组织建设拥有一定决策权,依靠党组织的先进性,紧跟党的步伐,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团组织建设。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校团员意识的教育工作是一项较为长期并且系统的工程。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尊重教育的规律,还需要结合时代的具体特点,对教育内容进行不断更新,在各种力量以及各种途径工作的基础之上,切实提高高校团员政治、民主、法治以及模范意识,使团员青年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先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方绍正,邓静.高校团员意识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3(6).

    [2]张励行.新时期高校团员意识教育长效机制探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5(5).

    [3]王丹.新时期高校团员意识教育长效机制建设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

    [4]王凡,尹志平,张坚.高校团员意识的调查与思考[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5(65).

    [5]朱瑶.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团员意识教育[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7).

    [6]郑采莲.高校团员意识的生长点、内化点、群集凝集点[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