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楚竹书文字新见引申义分类例析及其特征量化考察 |
范文 |
摘要:字义引申是弥补汉字记录语词需要不断扩大的有效措施之一。基于汉字发展史角度,楚竹书文字可以分为传承字和新出字,其新见引申义都可分为新出引申义、准新出引申义和特见引申义三类。与其他性质新见字义相比,楚竹书新见引申义的使用和传承都较为稳定,且主要属于传承字,侧面反映了汉字表义体系历时发展的内在稳定性。 关键词:楚竹书;新见引申义;分类;特征 中图分类号:H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古文字阶段,当记录语词的需要不断扩大,新字的创制不能满足这种日趋扩大的需要时,字义的引申成了弥补这种不足的有效措施之一。与甲骨文、金文相比,楚简文字更是新增了许多引申义。本文选取文学色彩浓厚书籍类楚简文献(本文成为楚竹书)作为研究对象,以《战国楚文字数字化处理系统》[1]及升级版为基础语料库平台,对目前考释研究较为成熟的《郭店楚墓竹简》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六)中文字的新见引申义作一分类分析,并对其特征作一量化考察。 一、传承字新见引申义 所谓传承字,指楚竹书创制前甲骨文或金文已见的楚竹书文字。楚竹书传承字的新见引申义包括三类: (一)新出引申义 此类引申义未见于竹书前出土文献,也未见于竹书前传世文献,楚竹书始见。楚竹书传承字的新出引申义较多,共有237个传承字具有400个此类新出引申义。如: 1.立:坚定。 “立”字本义为站立,《说文》:“立,住也。”楚竹书新出表示坚定的引申义。如: (1)初,吾强立治众。(上五·姑成4)① “强立”,整理者李朝远认为与《礼记·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中“强立”义同。该句郑玄注:“强立,临事不惑也。”孔颖达疏:“强立,谓专强独立,不有疑滞。”[2].244陈伟:“强立,遇事能明辨不疑。”[3]刘洪涛也说:“指做事果断、坚决。”[4]可见“立”可训为坚定义,《字汇·立部》:“立,坚也。” 2.组:官印或作官的代称。 “组”字见于简前金文,本义指寛而薄的丝带,古代多用作佩印或佩玉的绶。《说文》:“组,绶属。”《段注》:“属当作织。浅人所改也。组可以为绶,组非绶类也。”楚竹书文献新出表示“官印或作官的代称”的意义。如: (2)其组绝乎?虽多闻而不友贤。(上五·弟子15) “组”,范常喜:“引申为官印或作官的代称,所以去官可称‘解组。……怀疑简文中的‘组绝当为丢官解职之义。”[5] 3.頪(类):遵循。 简前金文和楚竹书皆见“頪”字,为“类”的古字。《说文》:“頪,难晓也。从页,米。一曰鲜白皃。从粉省。”《段注》:“谓相似难分别也。頪、类古今字。类本专谓犬,后乃类行而頪癈矣。”典籍“类”有遵循义,《国语·楚语上》:“还轸诸侯,不敢淫逸,心类德音,以德有国。”《经义述闻》:“类之言率也。率,循也。言其心常循乎德音也。”然“类”字的遵循义楚竹书始见。如: (3)学为可益也,教为可类也。(郭店·尊德4) “类”字顾史考疑读为“述”,[6]326刘钊认为读为本字,“即《论语·卫灵公》‘有教无类之‘类。”[7]126而刘伟:“类,遵循,师法。”[8]154结合文意,当解作遵循义为佳。 (二)准新出引申义 与竹书前出土、传世文献皆未见的新出引申义相比,楚竹书传承字具有更多的准新出引申义。此类引申义尽管不见于竹书前出土文献,但已见于竹书前传世文献,故本文以准新出引申义视之。在本文考察的楚竹书中,共有330个传承字具有554个此类引申义。如: 1.临:面对,面临。统治,治理。 “临”本义为由上看下,居高面低。《尔雅·释诂下》:“临,视也。 ”楚竹书见有表示上列二个引申义之用例,这二个意义竹书前金文未见而传世文献已见。如: (4)临食不语恶。(上六·天甲11) “临”,即面对,面临义,这一意义已见于竹书前传世文献,如《诗·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5)敬成其德以临民。(上五·季庚3-4) “临”,即统治,治理义,此一意义早见于竹书前传世文献,如《尚书·大禹谟》:“临下以简,御·众以宽。” 2.伐:败坏。 “伐”,《说文》:“伐,击也。”本义为砍杀,击刺。甲骨文和竹书前金文未见表示败坏,损伤义之用例,楚竹书始见。如: (6)少不忍伐大势。(郭店·语二51) 裘锡圭:“疑当读为‘小不忍,败大势。”[9]206汤餘惠、吴良宝读为“废”。[10]199刘钊释读同裘锡圭,认为简文意为“小处不忍耐,会败坏大的势力。”[7]207此处“伐”解作败坏甚确,但不烦改读,“伐”即有败坏义,《说文》:“伐,击也。从人持戈,一曰败也。”《诗·小雅·宾之初筵》:“醉而不出,是谓伐德。”《经义述闻》:“德不可以言诛伐。伐者,败也。” 3.里:乡里,人所聚居的地方。 楚竹书“里”字新出表示乡里,人所聚居的地方之义。《说文》:“里,居也。”如: (7)……之臣,出矫于里。(上六·竞公10) “里”字作 ,整理者濮茅左释为“ ”,读为“鄙”,“鄙”即郊野。[11]185何有祖释为“里邑”二字。[12]后又认为“邑”是后补的字,“里邑”相当于文献中的“鄙”。[13]而李天虹认为:“ ,原简作上下结构,只占一字位置,其后无标识符号……‘ 恐怕就是乡里之‘里的异体,与‘鄙意近。”[14]“邑”可视为叠加意符,其说可从。然这一意义已见于简前传世文献。如《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毛传:“里,居也。” (三)特见引申义 此类引申义仅存现于楚竹书文献,其他文献,包括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皆未见存现。楚竹书共29个传承字具有36个特见引申义。如: 1.乐:歌颂。用音乐进行教化。 “乐”在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尚未见表示上列2个意义者,楚竹书特见。如: (8)《赉》、《武》乐取,《韶》、《夏》乐情。(郭店·性自28) 裘锡圭:“《大武》歌颂武王取天下,故言‘乐取。”[9]183刘钊:“《赉》、《武》表达的是武功,《韶》、《夏》歌颂的是人情。”[7]98可见“乐”即歌颂义。 (9)凡学者求其心为难,从其所为,近得之矣,不如以乐之速也。(郭店·性自36) “不如以乐之速也”,刘钊以为即“不如以乐化来得迅速”[7]100,“乐化”即用音乐进行教化、感化之义。 2.渔:古官名。 楚竹书有 字,所在语境为: (10)泽梁使 守之。(上六·竞公8) 该字整理者濮茅左隶为“ ”,认为:“‘ ,当为官名。”[11]181王辉:“以手捉鱼,即渔字异体。”也认为是官职名。[15]467何有祖:“‘ 在简文中与‘虞、‘衡地位相当,在此处当指管理捕鱼的官吏,与‘?、‘渔同。”[16]可见“ ”当释为“渔”,古官名,而“渔”的这一意义仅见于楚竹书。 3.目:比照。 “目”字本义为人的眼睛,楚竹书中引申为比照义。见: (11)目而知之谓之进之。(郭店·五行47) 刘钊:“‘目而知之之‘目意为比照。”[7]86“目”的这一意义尚未在其他文献中见到。 二、新出字新见引申义 所谓新出字,指未见于简前甲骨文或金文,楚竹书始见,后世有所传承的楚竹书文字。楚竹书新出字的新见引申义也包括三类: (一)新出引申义 楚竹书共有126个新出字具有164个此类引申义。如: 1.笑:嘲笑,耻笑。 “笑”为楚竹书新出字,本义指因喜悦而开颜或出声。楚竹书中引申为嘲笑,耻笑义。如: (12)身不殁为天下笑。(上五·鬼融2) “笑”即耻笑,嘲笑义,“为天下笑”即为天下人所耻笑。 2.结:聚集。 “结”,《说文》:“结,缔也。”本义指线、绳、草等条状物打结或编织。在楚竹书中新出表示聚集义之用例。见: (13)至信如时,比至而不结。(郭店·忠信2) “‘结义为‘凝结、‘聚集。”“简文此句说最高的信如同时节,一个接一个按序到来而不集聚。”[7]162 3.根:根基,本源。 “根”为楚竹书新出字,《说文》:“根,木株也。”本义指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表示根基,本源之义始见于楚竹书文献。如: (14)日月得其央,根之以玉斗。(上六·天乙5) 整理者曹锦炎:“‘根,根基,本源。”[11]319《淮南子·原道训》:“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高诱注:“根,本也。” (二)准新出引申义 理论上,新出字的全部意义皆当为新见,然而,本文所指称的新出字为文字在“甲骨文-金文-楚竹书”这一出土文献文字演变脉络中,简前甲骨文、金文未见而楚竹书始见的文字,而这类新出字有些已见于简前传世文献,故此类新出字的部分引申义也相应地已见于简前传世文献。本文立足于出土文献,将此类引申义暂时称为准新出引申义。楚竹书共有123新出字具有155此类引申义。如: 1.穷:追根究源。 “穷”,《说文》:“竆,极也。”本义为尽,完。楚竹书中新出追根究源义。如: (15)是君子之于言也,非从末流者之贵,穷源反本者之贵。(郭店·成之11) “穷”表示追根究源之义,这一意义已见于简前传世文献,《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穷理尽性”即穷究天地万物之理与性。故“追根究源”可视为“穷”的准新出引申义。 2.柅:塞于车轮下的制动木块。 “柅”,《说文》:“柅,木也,实如梨。”本义为木名。“柅”在楚竹书中仅存一例,引申来表示塞于车轮下的制动木块,《集韵·旨韵》:“柅,止车轮木。”见: (16)初六,系于金柅,贞吉。(上三·周易40) 这一意义已见于传世本,《易·姤》:“系于金柅。”王弼注:“柅者,制动之主。”孔颖达疏引马融曰:“柅者,在车之下,所以止轮令不动者也。”故“塞于车轮下的制动木块”可视为“柅”在楚竹书中的准新出引申义。 3.筑:修建。 “筑”,《说文》:“筑,捣也。”《广雅·释器》:“筑谓之杵。”本义为捣土用的杵。“筑”在楚竹书中引申表示修建义,仅1例。为: (17)筑为璇室,饰为瑶台。(上二·容成38) “筑”即修建义,这一意义已见于简前传世文献,《诗·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三)特见引申义 此类引申义仅见于楚竹书,其他文献尚未见有存现。12个新出字具有12个特见引申义。如: 1.蕝:表率。 “蕝”为楚竹书新出字,《说文》:“蕝,朝会束茅表位曰蕝。从艸,絶声。” 楚竹书中特见表示表率义之用例。如: (18)此以大臣不可不敬,民之蕝也。(郭店·缁衣21) “蕝”字原作“ ”,原整理者:“于简文中则有表征之义。”[9]134此句今本《礼记·缁衣》作:“故大臣不可不敬也,是民之表也。”刘钊:“‘表、‘蕝义近,疑‘蕝在简文中同义换读为‘表。”简文是说:“所以不可不敬重大臣,因为他们是民众之表率。”[7]59该句亦见于上博楚竹书,邹濬智:“今本《缁衣》作‘表,盖同义互用。”简文是说:“这就是君主不能不尊敬大臣的原因,因为他们是人们的榜样呀!”[17]120可见“蕝”即表示表率,榜样义。“蕝”字还见于郭店楚竹书: (19)义也者,羣善之蕝也。(郭店·性自13) “蕝”字刘钊以为是表、标识义。[7]95该句亦见于上博楚竹书,整理者濮茅左以为“有集聚义”。[18]230季旭升训为“标准”。[17]173我们认为此处“蕝”亦为表率,榜样义,简文是说“义,是各种善行的表率”。 2.节:箭。 “节”为楚竹书新出字,上博(四)见有1例,语境为: (20)其去之不速,其就之不附,其启节不疾,此战之忌。(上四·曹沬43、44) “其启节不疾”整理者未作解释,当为简文说明的三种作战禁忌之一。“节”,本义为竹节,《说文》:“节,竹约也。”《段注》:“约,缠束也,竹节如缠束之状。”古代箭以竹为之,故“节”可以引申为“箭”,“启节不疾”当指作战时开弓射箭不快速。 3.纪:结交。 “纪”字本义为丝缕的头绪,《说文》:“纪,丝别也。”《说文句读》:“纪者,端绪之谓也。”在楚竹书中特见结交义,见: (21)絓(?)纪于大国。(上四·曹沬16) 整理者李零认为“絓纪”指结交援于大国。[19]253而李鋭读为“配”。[20]魏宜辉亦读为本字,解为“事”义,理解该句为“将国事托付于大国”,认为是“和大国保持一致”的一种委婉说法。[21]陈斯鹏以为“纪”有会结义,简文意即“结交、联合大国之意。”[22]106根据文意,“纪”解作结交义可从,而这一意义仅见于楚竹书。 三、楚竹书文字新见引申义特征量化探讨 通过逐一分析这些楚竹书文字的用法,排除残缺字、存疑字、衍文及部分表示人名、地名等特殊专名的字,我们考察的楚竹书共有1751个不重复单字,共有3968个新见意义。 根据意义性质,我们将楚竹书文字的新见意义分成了新见本义、新见引申义、新见假借义和新见通假义四类。先将新见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和通假义的意义量、用例量及平均使用频率统计如下: 表一:不同性质意义的意义量、用例量及平均使用频率统计表 新见本义 新见引申义 新见假借义 新见通假义 意义量/所占比例 276/7.0% 1321/33.3% 351/8.8% 2020/50.9% 用例量/所占比例 896/5.1% 5768/32.8% 5188/29.5% 5754/32.7% 意义平均使用频率 3.2次 4.4次 14.8次 2.9次 从表一可以看出: 新见本义的意义量、用例量较少,使用频率较低,且绝大多数是新出字贡献的②;新见引申义的意义量、用例量和使用频率都比较适中,呈正常分布状态;新见假借义的意义量较少,但使用频率奇高;新见通假义的意义量最多,但使用频率最低。 这就说明: 1.文字在产生后,为记录更多的语词,表示更多的意义,引申、假借、通假成了必不可少的措施。③ 2.受汉字形体特征的限制和本义唯一性的局限,本义在文献中有所传承但使用有限;引申义则对这种束缚有所摆脱,因而其使用和传承也较为稳定。二者的传承说明汉字以形表义的特点并未因为形体的符号化而消失。假借义也具有稳定性、凝固性,甚至成为了文字的常用意义,说明表义与形体脱离关系也是汉字走向符号化的重要表现。而通假义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暂时性,这也就注定了它的命运——在用字规范化后逐渐走向衰落。 楚竹书文字共有传承字919个,新出字832个,二者在新见引申义的字义量和使用两方面有无差异呢?兹再作一统计,见下表二: 表二:不同类型文字新见引申义字义量、用例量及平均使用频率统计表 传承字(919) 新出字(832) 意义量/所占比例 990/74.9% 331/25.1% 平均拥有字义量 1.02 0.40 用例量/所占比例 4720/81.8% 1048/18.2% 意义平均使用频率 4.8次 3.2次 从表二可以看出,楚竹书传承字和新出字在单字平均所具新见引申义量和新见引申义的用例量及使用频率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 1.传承字新见引申义总量为990个,占全部新见意义的74.9%;新出字新见引申义总量为331个,占全部新见意义的25.1%。传承字所具新见引申义远多于新出字所具新见引申义。 2.传承字新见引申义的用例量为4720个,占全部新见引申义用例量的81.8%,平均使用频率为4.8次;新出字新见引申义的用例量为1048个,占全部新见意义用例量的18.2%,平均使用频率为3.2次。传承字新见引申义的使用量也多于新出字所具新见引申义的使用量,传承字新见引申义的使用频率高于新出字新见引申义的使用频率。 这就说明:楚竹书文字新见引申义及其使用主要是属于传承字的,新出字尽管所有的意义都为新见,但意义量所占比例较少,其使用量也较少。因此,尽管新字、新义不断出现,但汉字在演变发展过程中仍具有很强的内在稳定性,这也正好说明了汉字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生生不息,成为了世界上使用寿命最长的文字的原因。 注释: ①本文所举例句除考察通假字外,径用通行字,不详出隶定;例句出处用简称在 句尾加小括号注明,如例(1)出处“上五·姑成4”表示该句出自《上海博物馆 藏战国楚竹书(五)》《姑成家父》篇的第4支简。 ②276个新见本义中,属于新出字的有236个,占85.5%。 ③新见引申义、假借义和通假义共3692个,占93.0%。 参考文献: [1]刘志基,张再兴,臧克和.战国楚文字数字化处理系统[DB].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2]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陈伟.《姑成家父》通释[J/OL].简帛网,2006-02-26. [4]刘洪涛.上博竹书《姑成家父》重读[J/OL].简帛网,2007-03-27. [5]范常喜.《弟子问》《季庚子问于孔子》札记三则[J/OL].简帛网,2006-08-02. [6]顾史考.读《尊德义》札记[A].第四届国际中国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C].香港:香 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2003. [7]刘钊.郭店楚简校释[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8]陈伟.郭店竹书别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9]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10]汤餘惠,吴良宝.郭店楚简文字拾零(四则)[A].简帛二〇〇一[C].南宁: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1. [11]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2]何有祖.上博六《景公疟》初探[J/OL].简帛网,2007-07-11. [13]何有祖.《景公疟》札记四则[J/OL].简帛网,2007-07-27. [14]李天虹.上博(六)劄记两则[J/OL].简帛网,2007-07-21. [15]王辉.上博楚竹书(六)读记[A]//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辑)[C].中国古文字研究 会,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北京:中华书局,2008. [16]何有祖.读《上博六》札记》[J/OL].简帛网,2007-07-09. [17]季旭升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9. [18]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9]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0]李鋭.《曹刿之阵》释文新编[J/OL].简帛研究网,2005-02-2. [21]魏宜辉.读上博楚简(四)札记[J/OL].简帛研究网,2005-03-10. [22]陈斯鹏.简帛文献与文学考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雷黎明(1978-),男,甘肃通渭人,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在站博士后,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直)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楚简字义发展研究”(11YJC740049),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骨干项目“战国楚系简帛与敦煌汉简文献用字比较研究”(SKGG1400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