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服务型政府的研究理路 |
范文 | 唐德龙 高翔 王梦娇
〔摘要〕 近年来,服务型政府一直是我国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点问题。研究选取《中国行政管理》杂志中发表的有关服务型政府研究的论文,从论文作者、作者单位与身份、发表年份、下载量与被引量、课题类别、论文关键词和论文研究方法等入手,予以分析评述,发现中国对服务型政府的研究在内容和视野上有了深入和扩展,但是在研究方法的创新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上比较欠缺。由此对相关论文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有助于推动提升服务型政府研究水平,明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方向和任务。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研究理路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89(2014)06-0085-09 一、问题的提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以职能转变为重心,以机构改革为重点,历经1982、1988、1993、1998、2003、2008、2013年几次阶段性调整,并逐渐深化。其中,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明确中央和地方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管理责权”。到2004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提出“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此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由此,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成为官学两界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服务型政府是相对于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传统的管制型政府的一个新概念。它是一个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以公众客观需求为尺度,努力为全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现代政府。”[1]学术界自2001年开启探讨地方服务型政府实践[2],特别是2003年以后,有关服务型政府理论研究的论文大量涌现,而对服务型政府研究文献本身的梳理,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兴趣。总的来看,服务型政府研究的成果集中在发表论文、翻译论著、出版著作、召开会议等[3],研究内容不断拓展,研究视角渐次丰富,研究领域日益细化,研究方法有所创新[4],但我国服务型政府研究还未形成一个“科学共同体”,[5]研究的深入,仍需要学术界与学者们实现“心灵的联合”。[6]具体来看,众多学者主要从研究阶段、研究视角、研究领域、存在问题和研究展望等几个方面,对现有服务型政府研究文献进行了有效的总结。 就服务型政府研究的阶段而言,回顾服务型政府研究的历程,可以发现阶段性特点,有学者以2004年和2008年为分界线,把国内十年间对服务型政府的研究脉络划分为初步探讨、建设研讨和百家争鸣三个阶段[7],也有学者归纳为,初步探索阶段、研究拓展阶段、研究的系统化与创新阶段。[8] 就服务型政府研究的视角而言,不同学者归纳了服务型政府研究的不同角度,如有學者从实践目标、政府模式建构和理论反思进行评述[9]。也有学者将服务型政府的理论研究归纳为四个角度,包括政府与公民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历史演进、政府职能结构调整,以及政府工作方式转变。[10]还有学者认为,服务型政府研究呈现出三种路向:沿袭公共行政的理论发展,探讨服务型政府的价值体系;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中,讨论服务型政府的本质与职能;受管理主义思潮的影响,讨论政府服务方式的转变与创新。[11]也有学者结合政府创新,提出梳理公共服务型政府研究,有助于促进“发展型国家”向“服务型国家”的嬗变。[12] 就服务型政府研究的领域而言,服务型政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务型政府概念的演绎、服务型政府提出的背景、服务型政府与政府改革的关系、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13]有学者归纳了服务型政府的逻辑起点、职能定位、行为能力、结果导向以及阶段性总结,并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进路、战略目标、发展保障进行了深层思考。[14]也有学者对2006-2012年中国服务型政府研究论文的评估发现,学术界从内涵、目标取向、职能界定、服务体系建设、绩效管理、方式创新和服务机制、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15] 就服务型政府研究的不足而言,多数学者认为,服务型政府还有待在方法、内容、观点、视角等方面的提升。具体而言,现有研究观点有待进一步提炼和统一;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16]也有学者认为,研究存在着前提条件、政府文化、评价指标体系、边缘群体的公共服务以及民众特殊服务等研究空白点,且存在着中国化、本土化研究不够充分,缺乏理论连续性、系统性,“嫌贫爱富”、重城市轻农村,研究角度和方法单一等薄弱项。[17]也有学者归纳为,研究存在着理论规整性欠缺、囿于行政改革范畴、规范的制度分析较多而实际的政府过程分析较少[18],研究内容不够全面,研究视角、方法选择重复,研究中的本土化优势挖掘不够等问题[19]。还有学者指出,服务型政府研究方面存在着理论的误植、历史的“混搭”、方向的误导,这些问题“对实践造成了消极影响,甚至有可能让政治家们对服务型政府产生怀疑”。[20] 就服务型政府研究的展望而言,很多学者认为,要加强对服务型政府概念的学理研究,明确服务型政府的权能定位,加强对构建服务型政府责任体系的研究,服务型政府建构与区域一体化研究衔接,探索政府应急性服务机制,政府财政体制改革研究,服务型政府的法治化研究,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路径研究等。[21]也有学者认为,未来研究的队伍将逐渐扩大,研究人才会越来越多,研究的质量、水平与层次也将逐步提高;研究的方法将多元化和综合化,注重定量研究、中外比较研究,使结论更趋科学性;研究的结果将注重可操作性,研究的侧重点除了目标本身之外,将更注重条件和机制的研究与构建,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互相推动中真正推进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22] 总体来看,现有对服务型政府文献的述评研究,描述了服务型政府研究的整体学术生态环境和研究现状,归纳了“什么是服务型政府”、“为什么建设服务型政府”、“怎样建设服务型政府”等基本问题,有助于科学认识我国学术界对服务型政府研究的基本状况,并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当然,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现有一些述评,对服务型政府研究文献的期刊选择较为随意,不同的期刊研究层次不同,研究水平也有所差异,单纯以CNKI的相关服务型政府论文为整体研究对象,似不能正确反映实际研究状况。另外,也有一些研究单纯以某一时间段为研究节点,这也在某种程度上缩小了研究范围。还有,现有一些服务型政府的研究综述过于泛化,缺少针对性,更多是作者主观梳理,特别是研究方法多以定性研究为主,缺少较大规模的经验分析,而一些定量研究也存在指标设计不严密等问题。为此,本文选取《中国行政管理》杂志所发表的有关服务型政府的论文122篇,进行研究理路的整理分析,旨在了解中国对服务型政府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现状,更好地总结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并最终有助于推动服务型政府在中国的发展。 二、数据来源与文献计量指标 《中国行政管理》杂志有关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发表时间分布于2002年至2013年,集中发表于2004年和2008年前后。 本研究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文献检索工具,以检索条件:(全文=服务型政府)*(文献来源=中国行政管理)进行检索,共检索出202篇相关论文,包括研究论文、评论性文章等,经过仔细阅读和筛选,共选出与服务型政府紧密相关的论文122篇。选择题名、作者、作者身份和职位、课题来源、下载量与被引量以及论文关键词等导出相关文献数据。检索时间为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5月1日。 用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指标较多,本研究选取论文发表年份、作者身份与单位、下载量与被引量、课题来源以及论文关键词等指标,对《中国行政管理》上发表的有关服务型政府的文章在数量和内容上进行分析,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文献计量指标见表1。 三、相关数据及分析 将122篇文献数据按照论文题目、作者、作者单位、发表年份、下载量、被引量、论文关键词、课题来源分别导入Excel,进行分类汇总以获得相关分析数据。 (一)年度论文发表数量与分布 文献量是指某一学科研究者在某一段时间内发表论文的数量,文献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发展情况。由Excel表排序后制作表格可知,2004年是《中国行政管理》杂志中服务型政府相关论文的发表高峰,达到24篇,这主要是由于2004年2月,温家宝总理首次提出“服务型政府”的概念。但是,在2004年之后,论文发表数量显著减少,说明在中国这一理论和概念在当时并不十分成熟和稳定。直到2008-2009年才有所回升,这与2008年中國政府行政改革有着很大联系,服务型政府回应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需求(见表2)。 另外,从服务型政府年度论文发表数量与分布可以看出,中国学者研究某一类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跟随执政党的政策倡导和国家的政策引导上,如果中央对此没有长期的扶植或者重视,那么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就有偃旗息鼓之势,这表明,很多学者缺乏自主创新与自主研究的精神,学术独立程度不够(见图1)。 (二)下载量与被引量数据分析 下载量和被引量能从一个方面表明发表论文的质量,尤其是被引量,更准确的反映了论文在学术界被认可的程度。 1. 下载量 根据下载量排序数据分析,122篇文章中有29篇论文下载量超过1000次,其中超过2000次的有三篇文章,分别是国家行政学院刘熙瑞教授的《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5184次)、东北师范大学张喜红教授的《构建服务型政府问责体系的几个问题》(3357次)以及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的《加快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的研究报告》(2904次)。下载量排名靠前的论文发表年度集中在2004-2009年,也就是中国服务型政府研究的高峰期。下载量超过1000的文章中,发表于2004和2005年间的有9篇文章,发表于2008年及之后两三年的有15篇文章,基本与论文发表数量年度统计表的趋势一致,2004年左右及2008年之后是服务型政府研究的高峰期。从文章内容上看,29篇论文中仅一篇涉及到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的实践及经验,其余都是有关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和规范性研究,这也表明,中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经验比较欠缺。 2. 被引量 根据被引量排序数据分析,122篇论文中被引量达到两位数及以上的有73篇论文,达到50次以上的有17篇,被引量超过100次的有6篇,分别是刘熙瑞教授的《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1771次)、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的《加快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的研究报告》(207次)、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改革的目标选择》(183次)、国家行政学院唐铁汉的《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努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140次)、重庆行政学院罗德刚的《论全面推进地方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120次)。在被引量超过100次的六篇文章,作者全部为行政管理学会或者地方行政学院的学者,说明专业性的研究机构在服务型政府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地方政府的建设经验总结较为欠缺。 3. 综合分析 从综合下载量与被引量分析来看,下载量与被引量排序靠前的论文基本都集中发表在2004-2009年,尤其是2004年,且有部分重合。被引量超过30次的文献中,所有都在2010年之前,说明在2004年“服务型政府”研究高峰时期的理论研究,为以后的再一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内容方面,论文内容仍然集中于理论研究和规范性研究上。 (三)作者身份与单位 在122篇论文中,由高校等研究机构的学者发表的论文有72篇,占到了59%,而由政府官员发表的论文有11篇,仅占9%。由数据可知,服务型政府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等研究机构中。结合之前下载量与被引量的数据可知,行政管理学会或行政学院虽然发文数量远低于高校,但是下载量和被引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发文的质量。但是,服务型政府的研究多处于学理研究阶段,学者主要是“纸上谈兵”,缺乏实际的运用。政府官员发表的文章基本为地方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成就及经验,以成都、南京、汕头等城市为代表,较具有实际意义。由城市分布可知,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做的比较好的城市基本都为南方城市,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居多,北方城市相较落后一些。(见表3) (四)课题来源分析 科研论文是否获得各类科学研究基金资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研究的背景和质量。在122篇论文中,得到课题支持的论文共31篇,其中,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和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论文16篇,教育部基金项目8篇,省市项目4篇,另外3篇分别是国家行政学院院级的重点课题、行政服务创新论坛讲话和公务创新专刊(见图2)。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服务型政府的研究非常重视,也进行了相当大的经费支持。一些省市也在地方服务型政府研究上进行了支持。 从中可以发现,首先,在有课题来源的论文中,有四篇涉及到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涉及到的省份分别是湖北、江苏、浙江、福建四省,它们其中三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篇是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说明了国家对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视程度;另外,上文提到过,南方城市的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做的比北方好一些,在此得到了印证,四省均为南方省份,且三省都是沿海省份。 其次,从这些有课题来源的论文的被引量来看,最高的被引量57次。结合发表年份来看,这29篇论文中,有24篇是发表于2008年及以后的,这说明中国近几年来提高了对服务型政府的重视程度并加大了扶持力度。从发表主题来看,随着研究的深入,论文逐渐偏重了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升,4篇有关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文章分别发表2008年、2011年、2011年和2005年,3篇都是2008年及以后的实践经验总结和提升。 (五)论文关键词 关键词最能直接反映和概括一篇论文研究主题和内容的题录信息。利用Excel分类汇总功能对论文关键词进行统计,122篇文献中共39个关键词。然后进行人工处理,对39个关键词词语主题内容进行汇总(见图3)。 为进一步揭示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可以进一步浓缩这17个关键词,提炼出最为关键的几个内容。主要包括“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争论、体制机制创新、服务型政府的管理方式、国外的经验以及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困局。 1. 理论的争论 鲜有文章专门研究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是新公共管理理论还是新公共服务理论,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但自学术界开始对服务型政府进行研究以来,这两种理论基本贯穿其中。首先,早期的服务型政府研究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契机,其很多理念和方法,如政府流程再造、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等,实际上借鉴了新公共管理思想。其次,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影响也是存在的,它主张将公共服务、民主治理和公民参与置于中心地位,“其超越传统的工具理性、发展更具人文色彩的价值取向等主张告诉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23]。“ 2. 体制的创新 关于服务型政府的体制创新,相关论文中共出现了10次的专门研究。服务型政府体制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点。综合现有研究,体制创新的核心在于政府职能转变,中央政府侧重于政治统治、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全国性事务的管理职能,地方政府则侧重于地方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实现体制创新,首先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关键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其次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公民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关键是建立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的多元主体治理模式。要改变“强政府,弱社会”的局面,建立“强政府,强社会”的新局面,不斷推进我国公民社会的自治水平,增强政府对公民和社会的回应性。 3. 管理方式的变革 关于管理方式变革的文章,共涉及22次,足见各方学者相较于理念或体制,更加注重具体的管理方式变革。这集中在:(1)推行电子政务。近年来,各地都加强了电子政务建设,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从目前来看,“不便民”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24]推行电子政务,要与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推动政府从管制型转向服务型。(2)政府流程再造。传统的政务流程以政府的机构和职能为中心,属于“管理驱动型”,为满足政府部门自身管理需要服务。而服务型政府的业务流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是“服务驱动型”,为满足企业和公民的服务需要。服务型政府流程再造,要从根本上变革政府以行政审批为主的管理方式。(3)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中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应是一个主体多元化、指标合理、标准适当、方法科学的,以政府为主导、公众广泛深度参与的,有量化的评估标准、有绩效评估结果反馈的评估体系。 4.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困局 在统计文本中,共有4次涉及到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困局。表现为:(1)政府规模的困局。中国历次行政改革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基于此,政府一方面要克服自我扩张的欲望,另一方面要回应民意,建立政府与公民之间平等、民主、长期有效的交流合作和评估制约机制。”[25] (2)利益困局。中国行政改革的一个难题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这要求在满足政府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自我利益的基础上,引导政府实现公共利益。(3)“政府做秀”大于制度创新。从政府窗口部门的“一站式服务”来看,政府在运行机制和模式上实现了一些转变,但很多政府部门是将其当作上级任务来完成,且作为关键和实质的“审批”环节一般是无法在办事窗口实现的。(4)涉及范围:是行政改革还是政治改革。“局限于行政系统,未能调整政治权力关系,使这一改革在政治领域难以展开,是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面临的又一困境”。[26]服务型政府作为新的行政模式建构,除了要求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外,还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5. 国外经验 在研究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国内学者对西方政府管理实践的理论总结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共有6次研究到国外的相关经验。无论是英国撒切尔夫人倡导的民营化改革,还是美国克林顿时期的“重塑政府运动”,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荷兰、日本等国坚持市场化导向的政府改革,这些实践对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启示在于:社会管理、市场管理与政府职能的优化;民间力量的利用和公共服务的社会化;政府部门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西方社会的公共管理“顾客导向”是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的一些思路也得到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启发,同时,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发展纠正了新公共管理思想中过于强调顾客导向而忽视公民诉求的缺陷。 (六)研究方法 一般来说,社会科学类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实证研究和规范性研究两种方法。在《中国行政管理》有关服务型政府研究的122篇文章中,有12篇文章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基于各地方政府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余110篇文献都采用了规范研究的方法,侧重于服务型政府的学理分析,主要从理论基础、概念、原则、方法、途径等方面进行阐述(见图4)。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经验还有待加强。其中,部分文献出现了“食洋不化”和“过度意识形态化”的现象。有些西方理论并没有完全消化吸收,有些过于强调政治上的意识形态,冲淡了学术本身的价值。 四、综合分析与评述 通过对《中国行政管理》杂志近年来关于服务型政府研究的122篇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相关的数据,现予以综合评述。 (一)服务型政府研究的分析范式转变 托马斯·库恩认为,每一个科学发展阶段都有其特殊的“范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外行政改革经验的引入,中国社会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分化逐步明显,政府的公共性日益凸显,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而是公民的服务者、治理的合作者。这种情况带来了分析范式的转变,即从一个以政治学为分析基础的公共行政范式,转变为以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跨学科层次为分析基础的公共管理范式,并由此形成了以公共性为核心的公共管理研究对象。在此影响下,中国服务型政府的研究,要承认公共利益、非公共性利益的存在和实现价值;要承认公共利益的实现是政治的任务和政府的责任,而且确认公民的不同利益和需要的实现也是政治任务和政府责任,并且关心社会利益矛盾和政治矛盾的协商解决和妥善处理;要关心社会经济的效率,更要关心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并且把这些统一于政治和谐、社会和谐与公民和谐。 (二)服务型政府研究视野的不断开拓 学术研究的视野是学术研究者观察和研究的对象的范围。中国服务型政府学术研究视野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其一,从单维度向多维度的拓展,体现为从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拓展为包含体制性和机制性的政治制度。政府的转型依赖多种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这促使学者的观察从政治制度拓展为包含各种社会、经济、文化制度及其与政治制度的关系。其二,从单领域向多领域的拓展,体现为从国家领域拓展为包含社会领域,如政府治理和第三部门参与、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从公共领域拓展为包含私人领域,如对公民权益的保护、多样化需求的满足及人权的研究;从政治学拓展为包含社会学、经济学等。其三,从单机制向多机制的拓展,即从重视政府作为单一公共权威机制的研究,转为公共权威、机制、市场机制、公民社会机制的共同分析。服务型政府研究视野的拓展,反映了学者从对制度与公民的相互对抗视角,转向双方的全面均衡,即以公民和权利为中心,而不是以权力为中心。 (三)服务型政府研究内容的不断丰富 中国服务型政府研究的内容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其一,概念不断深化。基于起步阶段对服务型政府概念的多角度阐述,学者继续对其内涵和模式展开探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迥异,全面、同步地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绝非一蹴而就,因此各地需要借鉴各种模式的比较优勢,强化创新经验。其二,基本任务日益明确。对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任务,各方学者基本集中在: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完善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等。其三,重心论域的转移发展。中国服务型政府的研究最初处于理论基础和理论争论、概念澄清、基本任务和目标的确定阶段。2004年之后,开始涉及包括电子政务、政府流程再造、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公务员队伍建设等。2008年之后,服务型政府研究逐渐投入实践并开创了一些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模式,理论得到了检验和提升。近几年,理论研究日益成熟,开始转入经验教训和问题的总结阶段,出现了一批研究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困局和问题及总结历年来研究成果的论文。 (四)研究方法创新不足 从认识论方面来讲,研究思想的转换主要聚焦于一种思想的解放,即从困于“本本主义”、“经典至上”的学术性思维向一切从实际出发转换。服务型政府的研究起步阶段,多采用规范分析,缺乏实证调研,也即研究方法的创新不足。但是,近年来学者们有意识地运用社会科学的多种研究方法,全面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相当比例的论文运用了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或实地研究,也出现了通过模型建构等方法助推服务型政府研究,规范性研究与实证性研究起头并进,推动了相关研究的深化和具体化。 五、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行政管理》杂志中2002~2013年有关服务型政府的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初步发现: 首先,服务型政府是以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责的政府,随着各地强化公共服务的实践向纵深领域拓展,学术界也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进展。一些学者或者研究团队开始转向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具体内容的深入研究,如电子政务、政府绩效评估、一站式服务的行政服务大厅等。“服务型政府”研究的内容是在不断丰富的,视野也是不断在开拓的。总体来看,服务型政府研究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特别是服务型政府目标的明确提出和论证,对于优化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还是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中国服务型政府研究出现了一些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脱节,学者的理论没有到政府部门检验或是实践,政府部门对理论认识不清,如“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透明政府”等概念本是“服务型政府”概念下的子概念,但是很多地方政府却把其与“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并列,造成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含混不清。为此,应当搭建一个政界、学界与社会各界沟通交流的开放性平台。 第三,研究方法的结构还不尽合理,通过对122篇文章的研究发现,运用规范性研究方法的文章近乎是用实证方法研究的文章10倍,这需要在后期加强实证研究。此外,自2002年以来发表的文章中,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个别专家学者各说各话的现象,甚至在一些文章明显出现了引用不规范的问题。 当然,囿于时间和学术水平,本研究只选取了《中国行政管理》杂志中有关服务型政府的相关论文122篇,尽管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也参考了相关学术期刊的研究,但并没有将其纳入统计文本中,这可能使统计数据和分析结论难免有偏颇之处,此外,在研究方法的应用上,也略显简单。这些将留待以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 谢庆奎.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研究[J]. 学习与探索. 2005,(5):69-70. [2] 程倩. 服务型政府研究:十年历程及分析[J]. 行政论坛,2012,(1):33-39. [3] 孙秀艳. 我国建立服务型政府理论研究述评[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9):20-24. [4] 孙涛. 近年来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述评[J]. 中国行政管理,2011,(1):120-124. [5] 朱稳根、李文军. 中国服务型政府研究评估——以2002-2011年CNKI核心期刊论文为分析对象[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2,(5):35-39. [6] 刘祖云. 中国“服务型政府”研究:回眸与反思[J]. 甘肃理论学刊,2011,(5):88-96. [7] 尹辉、丁煌. 十年回顾:服务型政府的研究方式、脉络及趋势——以《中国行政管理》2002-2011年的文献为例[J]. 行政与法,2012,(1):1-5. [8] 王婷. 中国服务型政府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6-8、88. [9] 程倩. 行进中的服务行政理论——从2001年到2004年我国“服务行政”研究综述[J]. 中国行政管理,2005,(4):77-81. [10] 井敏. 国内服务型政府研究的四种角度[J]. 新视野,2006,(3):38-40. [11] 郁建兴、徐越倩. 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理论进路与出路[J]. 行政论坛,2012,(1):27-32. [12] 趙景来. 政府创新与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研究述略[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3):79-82. [13] 燕继荣. 服务型政府的研究路向——近十年来国内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J]. 学海,2009,(1):191-201. [14] 王伟、张靖. 2012年CNKI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J]. 中国行政管理,2013,(5):113-117. [15] 马国芳、洪浩中. 中国服务型政府研究之新进展[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2):54-57. [16] 何水. 国内服务型政府研究述评[J]. 政治学研究,2008,(5):116-126. [17] 杨国鹏. 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研究综述[J]. 中州学刊,2006,(2):9-14、18. [18] 郁建兴、徐越倩. 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理论进路与出路[J]. 行政论坛,2012,(1):27-32. [19] 董娟. 服务型政府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以中国期刊网篇名含“服务型政府”的文献为考察对象[J]. 理论与现代化,2011,(5):65-72. [20] 张康之. 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服务型政府[J]. 行政论坛,2012,(1):1-7. [21] 沈荣华,王扩建. 我国服务型政府研究览析[J]. 行政论坛,2010,(4):48-53. [22] 孙秀艳. 我国建立服务型政府理论研究述评[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9):20-24. [23] 彭未名、王乐夫.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 中国行政管理,2007,(3):42-44. [24] 赵建宏. 服务型电子政府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行政管理,2009,(4):82-83. [25] 颜德如,王连伟. 中国政府改革与建设面临的五大困局[J]. 中国行政管理,2007,(12):37-40. [26] 罗德刚. 从行政服务中心遭遇“开倒车”看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困境[J]. 中国行政管理,2006,(11):65-67. (责任编辑:北纬)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