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实用主义也是一种理性主义? |
范文 | 周骐睿 摘要:舍斯托夫在纪念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士的长文《宗教创造的逻辑》中,极力渲染了宗教信仰同理性主义的对抗与屈服,并指出詹姆士的实用主义亦是一种妥协。在舍斯托夫看来,虽然詹姆士明确反对理性主义,但他未能成功克服理性主义传统,他对于宗教创造的承诺是失败的。舍斯托夫以其反理性主义的“悲剧哲学”对詹姆士的思想作出了独特的同时也十分主观的解读——实用主义最终复归理性主义。 关键词:舍斯托夫;威廉·詹姆士;理性主义;宗教经验;实用主义 中图分类号:B08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8)01-0060-006 俄国哲学家列夫·舍斯托夫(1866—1938)一生都在与传统哲学作斗争,他的思想与理性主义传统相去甚远,对理性主义的批判是他全部著作的一贯主题。舍斯托夫始终关注人的生活体验,他是不折不扣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在个人思想与主张方面,他从来都是一位无比坚定的捍卫者与斗争者。 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学界享有盛名,19世纪末,詹姆士在欧美世界已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詹姆士的著作,舍斯托夫接触过不少。1910年,詹姆士去世,同年,舍斯托夫写了名为《宗教创造的逻辑》的纪念文章,内容大致是基于舍斯托夫个人理解与立场上的,对詹姆士学说之得失的探讨。 二人在研究旨趣和学术观点上有相当程度的一致。舍斯托夫对詹姆士的态度,大抵是由最初的亲近转为后来的疏远。詹姆士的著作在某些内容上触动、影响过舍斯托夫,但各人的思想处于变化之中,从詹姆士的《宗教经验种种》到《实用主义》,舍斯托夫在对詹姆士的阅读、接受过程中也产生了态度上的一些转变。本文拟从相关文本出发,探求舍斯托夫对詹姆士的诠释与评定。 一、舍斯托夫与詹姆士思想上的共通 舍斯托夫阅读过詹姆士的不少作品,如《信仰的意志》、《宗教经验种种》、《实用主义》,舍氏的纪念文章对这几本书的内容多有涉及。 詹姆士和舍斯托夫都反对理性主义。理性主义,意指一种要将一切实在、将整个世界纳入必然性和普遍性之中的倾向,它借助的工具就是理念、理性。詹姆士曾比较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差别,他说前者是用部分解释整体,后者反之。这是对理性主义的一种注解。他反对的理性主义是绝对主义与独断论的。在《宗教经验种种》,詹姆士严厉批评了所谓的“医学唯物主义” [1]9,这种观点试图从生理学的角度解释一切精神活动,宗教情绪不过是某种器官状态的体现,而这类独断论通常是以理性与科学的名义传播开来的。 舍斯托夫同样反对理性主义和一切形式的理念论。在早期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中,舍斯托夫批评了当代的理念论,认为它们已经不是柏拉图的理念论了,“真正的、纯粹的理念论是最近这两个世紀的产物。它是伴随着科学中确立的‘一元论世界观的倾向而出现的”[2]3。理念论将科学与生活隔离,自然法则的必然性只允许唯一的世界观,偏离它就会被视为反常。 舍斯托夫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与詹姆士的《宗教经验种种》差不多是同一时间完成并出版的。这两本看似在主题、风格等方面都截然不同的著作,舍斯托夫同詹姆士一致反对理性主义。舍斯托夫在前言中提到,现代思维方式竭力追求一元论,追求统一性,追求唯一的本原,它拒斥二元论或多元论的哲学,精神与物质,只留下一个最好[2]3,正确的道路只有唯一的一条,对抗它就是反常。而在《宗教经验种种》,詹姆士指出了有实存判断与精神判断的区分,意指理智或许会将宗教经验这样的精神层面的东西与其他物质对象等量齐观。他又指出,理智在揭示事物发生的原因时,是斯宾诺莎式的,即将人的情感作点、线、面一样的几何分析。[1]6詹姆士说,理智声称要揭露一切事物的实存状况,他的言外之意是,这样一种理智主义关注的仅仅是事物的实存状况,甚至不必承认有价值判断或精神判断。 詹姆士与舍斯托夫在著作中表达了类似的意见,即反对、批判理智主义、理性主义或德国唯心论等主张相近的思想倾向。然而,仅仅指出二人都反对理性主义,在此处有互通,这只能算作一个相对单薄、笼统的总结。较为关键的问题是,他二人是如何走向反理性主义的,即促成这一立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威廉·詹姆士是近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美国心理学之父”。他于1875年起正式从事有关实验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不过,若是考虑到“心理学”一词具有的科学内涵,詹姆士显然不是一位典型的心理学家。在他的著作中,大量的研究主题都与当时的“科学心理学”精神不符,譬如催眠术、超自然的体验、宗教情感等等。自詹姆士开始从事心理学研究起,一直到后期的《实用主义》与《多元的宇宙》,这些主题始终是詹姆士学术生涯中重要的一部分。詹姆士对于新心理学始终保持着审慎的态度以及批判的眼光。詹姆士在研究生涯的早期就对学界的主流倾向多有批评,对于诸如英国联想主义、达尔文进化论,以及在心理学界与哲学界普遍流行的元素主义与原子主义等等思想,詹姆士是持反对意见的。詹姆士反对理性主义最主要的原因,是理性主义在应用于其研究领域时的弊端与不足。 詹姆士在《多元的宇宙》中说自己多年来钻研的问题几乎无法解决:“许多意识怎么能够同时是一个单独的意识?同一个事实怎么能够这样不同地经验它本身?”詹姆士说,心理学的与康德式的教育使自己从事着“没有灵魂的心理学”。这种心理学的理智主义的同一律逻辑无法解决他的难题,他必须放弃这种逻辑,另选一种形式,或者最终面对生命在逻辑上的无理性这一事实。[3]113 舍斯托夫的经历与詹姆士并无多少相似之处。他的头两部作品是《莎士比亚及其批评家勃兰兑斯》和《托尔斯泰和尼采学说中的善》。莎士比亚是他的启蒙老师,因为莎翁笔下的世界并非一个理想世界,人的生活及所在的空间往往是混乱无序的,而且充斥着种种悲剧。舍斯托夫早年深受尼采影响,在舍氏的著作中,很多词语都与通行的用法有所差异,他对事物常有批判性的意见,这便是“重估一切价值”。他在个人的第三本书《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中激烈地批判了理性主义,与理性主义和理念论相关的所有事物几乎都在批判的范围内。 舍斯托夫认为,当生活遇到种种苦难时,理念论无力缓解、改善我们的处境。理念论的世界本身就会为人类带来不幸,旧的道德与人道主义,连同自然的必然性、实证主义者的独断,它们损害了“人”的价值,宣告了人的无权。 《宗教经验种种》的副标题是“人性研究”,舍斯托夫的书则是“关于悲剧哲学的随笔”,两本书关注的重点都是人,是人作为主体的感受与经验。詹姆士向我们展示了关于宗教情感的种种自述,这些自述是最真实的材料,关于宗教的科学并不能代替活的宗教,理念不能代替现实。舍斯托夫描述的悲剧哲学则是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史”,是理想主义的困顿与顽固,他试图为“地下人”争取权利,虽然这很可能是徒劳的。在实证主义、理性主义主导的年代,詹姆士与舍斯托夫扮演着反抗主流的角色。 二、“泰勒斯的原罪”:信仰屈从理性 思想、学说上的复杂多元决定了詹姆士的争议性,舍斯托夫在《宗教创造的逻辑》开头的发问,使得詹姆士被印上了好几重标签,并且似乎自相矛盾:“他是科学家么?毫无疑问。两卷本的《心理学原理》已为他在科学界赢得声望;他或是科学的敌人?无须怀疑,除了托尔斯泰之外罕有他这样攻击科学的人。”舍斯托夫又说,当代学者中几乎找不到如詹姆士一样力图冲破实证哲学束缚的人,他是一个信仰者;然而他又被实证宗教的卫道士目为无神论者,《宗教经验种种》一书中的某些涉及多神论的内容在德国出版时被删去了。[4]291-292 詹姆士反对任何形式的理性主义,这是由詹姆士的哲学立场决定的。舍斯托夫假设,“若是詹姆士被问及一切哲学、神学上的建构有哪一最主要的过失,他会说,是人们一直试图将万事万物归于某一理念。”[4]292 舍斯托夫指出了自古希腊泰勒斯以降的追求统一性的理性主义传统,用舍氏的说法,即试图找出存在的某一本原,这是哲学的堕落。泰勒斯说万物皆出于水,这是原罪,后世有数不清的泰勒斯式的人物做着同样的努力,要将整个世界纳入某一本原。舍斯托夫提到了宗教,面对理性主义传统,宗教似乎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过舍斯托夫认为,“哲学是神学的婢女”这一说法只是表象,宗教一直屈从哲学,屈从始于泰勒斯的理性主义传统。 为了说明宗教屈从理性主义,舍斯托夫举了几个例子。他首先提到了德尔图良的“因其荒谬,故而可信;唯其不可能,所以肯定”,而我们必须在泰勒斯与德尔图良之间做出选择,亦即在理性与宗教中择取一端。但是舍斯托夫认为,即便是德尔图良最终也选择了追求权威和理智,德尔图良的宗教仍是服从逻辑的。 第二个例子是使徒保罗。舍斯托夫说保罗的例子使我们更加理解詹姆士的使命。他引了好些《哥林多前书》的内容,其中有连续几节是关于愚拙与智慧的。愚拙与宗教信仰相关,智慧则是指理性,俄文圣經将几处“愚拙”译为“疯狂”,可以将二者视为同义。应该说,使徒保罗与詹姆士都力图解决疯狂与智慧的矛盾。如同德尔图良,使徒保罗考虑的是,疯狂与智慧,即信仰与理性,在何种条件下可以联合起来。在舍斯托夫看来,使徒保罗亦屈从理性主义传统,他的基督教神学植根于某一理念。苏格拉底与使徒保罗,最伟大的外邦人与最伟大的基督徒,某种程度上说都是泰勒斯传统的延续。 詹姆士更为关注“人”的主观体验,并非泰勒斯以来的理性主义传统。舍斯托夫说,詹姆士的意见招致了学界的义愤,而詹姆士谈论宗教经验的一些内容,同样为神学家不容。一边是多元的、主观的、看似无序的人的经验世界,是如“唯其不可能,所以肯定”的宗教信念;另一边是笃定一切存在具有一普通法则的理性主义,这种理念难以接受一个费解与“混乱”的世界。舍斯托夫重新解读了诸如康德、穆勒、西格瓦特和李克特等人,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也都承认世界缺乏统一性,认为人的理性并不足以获得这个世界的全部知识,也从未忽略人的主观领域,譬如康德说的超验美学以及先天综合判断。然而,这些主张上各有差异的人最终无不诉诸理性主义或是各种形式的理念论。舍斯托夫提到的人物,似乎都走向了理性主义。对于宗教与理性,以及体现理性主义精神的科学与哲学,詹姆士的态度或许与舍斯托夫相近。面对宗教与理性的矛盾,詹姆士将如何处理?更确切地说,舍斯托夫眼中的詹姆士是如何回应这一主题的呢? 三、“宗教创造的逻辑”:悲剧哲学的延续 詹姆士的宇宙是多元的。他认为,每个人以其个人的脾性理解这个世界,他们各自看到了这个世界的某一部分,然而很多人往往声称自己的结论是唯一合乎逻辑的。理性主义者在本质上都要求一个和谐而有序的世界,不过他们的意见也不能彼此统一,甚至完全不能相容。在“理性主义”这一统称之下,世界观也有多个版本。 “宗教创造”因缺乏一定的法则为理性主义所不容。自我意志如果可以有多重选择,反而会造成世界的混乱,理性主义者追求的是一切存在的普遍规律。舍斯托夫提到了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他对穆勒的总结一如他先前对几位思想家的描述。穆勒认为,从人类心智与经验的本质上看,那些从观察到的现象中得出的可见的规律,我们无法认定它们是恒久不变的。不过,在舍斯托夫看来,穆勒也还是理性主义的路子。一个人即使承认有自我意志,他也会拒斥它。自由的个人意志,以及宗教创造的不可思议,这些带给我们什么?这些有什么用?对于人类来说,缺少一定的规律便是混乱、黑暗、疯狂,至少这是理性主义者的看法,或许也是社会的主流意见。 舍斯托夫认为,虽然詹姆士深受穆勒影响,但他并没有遵循主流的理性主义立场,因为詹姆士试图在疯狂中找到创造力。或许在所谓的混乱无序中,我们可以发现关于创造的秘密,更直白地说,没有一条绝对的普遍规律或许才是这个多元宇宙的真相,创造生成的逻辑中原本就包含了不确定,而并非理性主义者或是理念论者声称的——他们用铁的定律刻画出的世界的统一性。舍斯托夫说的主要是詹姆士的《宗教经验种种》一书,在此书中,詹姆士搜集了大量的案例,我们随处可见描述个人经验(主要是宗教经验)的文字。这种种宗教体验方面的自白,在不少人看来,是病态与反常的;然而詹姆士认为,应当通过这些个人体验,深化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 舍斯托夫再次提到了“疯狂”与“智慧”的对立,他谈到了基督教的转变,代表着宗教信仰的“疯狂”——即“愚拙”,渐渐为理性与“智慧”改造、取代。在这种转变中,舍斯托夫看到的是,教会为了自身的存续或者其他目的,损害了信仰的纯粹,比如说,只有属于教会的人才被认定为信仰者,得救与否取决于特定的机构,上帝与人类之间多了这一堵堵隔墙。此外,关于宗教信仰,无论是从普通大众的个人角度,还是从拥有宗教学者及神职人员的教会的角度,它不得不诉诸某种功用;关于宗教信仰的真理真知,必须在两条道路中作一选择:若要统御人类,或者说,继续为大众所认可接受,则要满足某种“社会”需要,如此便不再是本来的面目了;要么葆有它真实的状态,比如代表了宗教情感的“愚拙”或“疯狂”,不过,这将遭到人类拒斥。舍斯托夫认为,“疯狂”永远不会得到认同,关于信仰的真知转变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通常也有效的、关于社会价值的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在信仰与宗教的功用这一点上,舍斯托夫着重批评了社会大众的主流意见。若说宗教之内涵发生了转变,民众的意见与这一转变是有很大关联的,他未明说的是,这里体现了真正的信仰者对外界、对他人的屈服。当然,舍斯托夫并未详细阐发,俗众的意见,譬如追问宗教信仰是否“有用”,以及前文提到的对宗教信仰造成冲击的理性主义传统,这两方面的内容有何种内在关联,或者它们从根本上可以视为同一件事情?总之,从舍斯托夫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根深蒂固的流俗谬见。 詹姆士试图超越疯狂与智慧,即信仰与理性的对立。他反对理性主义者的理念,任何理念都意在宣扬一种先定的关于世界的生成、创造、运行的普遍法则。詹姆士在《实用主义》中说: 在我们认识的生活和行动的生活里,我们都起着创造的作用。我们对实在的主辞和宾辞都有所增加。这世界的确是可塑造的,是等着我们去给它最后修饰的。像天国一样,世界也是服服帖帖听凭人类亵渎的。真理全是由人产生到世界上来的。 (实用主义与理性主义)本质上的差别是:理性主义的实在一直就是现成的、完全的;实用主义的实在,则是在不断创造的,其一部分面貌尚待未来才产生。一者认为宇宙是绝对稳定的,一者认为宇宙还在追求奇遇中。[5]131 舍斯托夫谈到了詹姆士对创造的表述,詹姆士曾说:“让一个人自由地创造吧,一切创造于己皆属正当,逻辑上与认识论上的限制毫无根据。”[4]311詹姆士不会屈服,不会走理性主义的老路。然而,舍斯托夫否定了詹姆士,在他看来,詹姆士当然希望自己对疯狂、创造、宗教经验与信仰的见解能为社会大众接受。舍斯托夫的意思是,实用主义的宗教观想必已经不是信仰的本义了,一个立场为大众所接受,并非通过威迫,反倒是自我妥协。舍斯托夫说,詹姆士将“疯狂”——舍氏对宗教经验与宗教情感的借代说法,分门别类,仅仅选取其中有社会效用的,将这“有用的”瘋狂与信仰提升到真理的高度。舍斯托夫提到了“怀疑论者”,怀疑论者以质疑一切的姿态对抗教条主义——理性主义。 舍斯托夫指出,连怀疑主义的方法论也不免陷入理性主义的窠臼,诉诸流俗和功用。所以他又说,詹姆士的“实用主义”未能免俗,他声称的可以解决哲学、宗教,以及其他领域中种种争端的实用主义方法,回归了理性主义。舍斯托夫认定,詹姆士制定的实用主义准则,抛弃了象征宗教信仰的“疯狂”这一特质,而疯狂是不能被大众认可的。类比圣经中的说法,这大众基本上等同于求智慧的、以信仰为愚拙的希腊人,或是所有接受泰勒斯式理性主义的人们。在这篇纪念文章的末尾,实用主义最终被舍斯托夫认定为信仰屈从理性的又一个实例,它并未逃脱宿命,这是泰勒斯的原罪,而舍斯托夫描绘出的是詹姆士与理性主义斗争、妥协、最后失败的故事。 通观全文,舍斯托夫的“宗教创造的逻辑”这一说法,透露出了何种意味?作者想用它表达什么?舍斯托夫说,詹姆士虽然对德尔图良与圣奥古斯丁这样的宗教思想家不感兴趣,他之所以要举德尔图良当例证,因为这或许可以明朗地揭示“宗教创造的逻辑”之主要特征。舍斯托夫仍未明言,他点出德尔图良的例子,与他文章的标题共同构成一种晦涩。德尔图良的例子说了哪些内容?主要是两点,前文已有详细说明,一是德尔图良曾说过“因其荒谬,故而可信;唯其不可能,所以肯定”,这是与信仰、疯狂、宗教创造相关的;二是在舍斯托夫看来,德尔图良后来转向权威与理智了,他的宗教信仰最终屈从于某种逻辑,此外还有舍氏的象征说法:“自我意志只有过一次,此后便是永远的服从。” “自由”是必然、有序的反面,自由地去选择不如诉诸理性。 在舍斯托夫的词汇中,逻辑、科学、道德,还有真理等等,这些都是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宗教创造、宗教信仰,是世界上少有的与理性主义逻辑不同的另一种事物。可是舍斯托夫却将理性与非理性放置在同一个短语中,宗教创造有什么逻辑么?有!宗教创造服从理性主义逻辑,舍斯托夫描述的一个个例子,从德尔图良到詹姆士,所有的人不都是从宗教信仰走向理性主义?在舍斯托夫笔下,“宗教创造的逻辑”毋宁说是一个历程,是同一个刻板生产出的一系列相似的故事,从信仰到理性,或是用舍斯托夫那些象征说法——独有的一次自由选择,一劳永逸地选择了理性主义的普遍准则,这就是宗教创造的逻辑。 前文提过,舍斯托夫与詹姆士在思想上其实是有共识的,詹姆士的著作中,在一定的语境下,完全由理性主义方法指导的科学、逻辑同样为舍斯托夫否定。宗教信仰似乎是有别于理性的,不过,如同我们需要为宗教创造或宗教情感的运作找出一个总结的说法——舍斯托夫带着反讽的意思选择了“逻辑”,更进一步地,我们或许还应说出那些宗教经验,我们又一次直面理性主义,直面理念与概念。詹姆士指出过类似的困难,理念论在描述个人经验与意识状态上是窘迫的,他在《多元的宇宙》中说:“理智主义只能接近于实在,理智主义的逻辑不适用于我们的内在生活,我们的内在生活根本不理睬理智主义的反对,并且嘲弄理智主义的种种无能。”[3]157不过,只要一个人一直在言说、表达,理性主义和理智主义就一直萦绕左右,所以詹姆士建议回到生活中来,“概念主义要生活用概念的术语来证实生活本身”[3]158。如果詹姆士表述得更明白点,他会说,生活本身的实在属性根本不需要通过概念和理念来证明。 回到生活中来,关注人的个体经验,考虑效果与意义,詹姆士以其实用主义与人本主义对抗理性。舍斯托夫认定詹姆士向理性主义屈服,恰恰在于实用主义,舍斯托夫是基于何种立场评判詹姆士的学说,他在文章中对于其他思想家的诠释,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理解一篇文章,当然是去理解那个写作的人,我们需要理解的是那个1910年前后的舍斯托夫。如果说詹姆士的《信仰的意志》与《宗教经验种种》等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舍斯托夫的思想,或符合他的旨趣,舍斯托夫对《实用主义》之作者詹姆士的评定则体现了他的漠然与疏离。舍斯托夫给出负面评价,是因为詹姆士的实用主义方法论损害了宗教信仰的纯粹?应该说,舍斯托夫对詹姆士的实用主义配合多神论的宗教观是不敏感的,多元主义在《宗教经验种种》中就已经体现出来了,这些并未对舍斯托夫造成困扰。根本上来说,这一阶段的舍斯托夫还不是一个“信仰者”,他尚未投身圣经与宗教,舍斯托夫在作品中时常提及宗教,然而他没有具体讨论过宗教哲学,他只是列出症状。宗教当然是为了与理性作对比的,我们很难再找出一些与理性不属同一领域的例子。在这篇纪念文章中,宗教也只是为了渲染如高墙一般顽固的理性主义,而舍斯托夫的任务就是“以头撞墙”。舍斯托夫真正走向圣经哲学是在阅读了克尔凯郭尔之后,那是在写作《伟大的前夜》约20年之后,我们也看到,作为信仰者的舍斯托夫再谈起德尔图良、保罗等人时,用的已经不是这里的诠释方式了。 詹姆士将实用主义作为一种通用而有效的方法论,这与理性主义的独断论并无分别,所以舍斯托夫无法忍受?舍斯托夫的確反对一切“教条主义”,因为教条就是理念,以某一普遍准则推衍出的学说、以某一特定观念与目的创造出的作品,这些都标志着理性主义的胜利。舍斯托夫1905年出版的《无根基颂》以格言体写成,其副题是“非教条主义思维的一次尝试”,这部书充分体现了作者反逻辑、反体系的态度。舍斯托夫在文章中批评了怀疑主义与实用主义,其实他本人也曾遭受类似的批评,但是舍斯托夫从未承认自己的学说体现了教条主义与怀疑主义。 在《宗教创造的逻辑》一文中,舍斯托夫说的是非理性——宗教屈服理性主义的故事。也许他不是悲观主义者,但是文章中的所有案例以及舍斯托夫的相关评价,无不体现出反抗者在理性主义面前是无力的。舍斯托夫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中描绘的“悲剧哲学”,便是我们无力跳脱日常性与理性,以头撞墙只能是白费力气,悲剧的哲学与心理学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认定实用主义与“悲剧哲学”体现的真正的人道精神相背离,1910年的舍斯托夫拒绝了詹姆士的学说,而詹姆士则表示实用主义才是人本主义,实用主义是对个体经验的尊重。从《宗教经验种种》到《实用主义》,詹姆士的思路是一致的,在《实用主义》成书之前,詹姆士在解释“实用主义”时就指明了它与人本主义的关联,广义的实用主义可以叫做“人本主义”,狭义的则叫做“实用主义方法”。[5]188无论是宗教还是“真理”,实用主义都强调了它要对人有用或有好的效果。舍斯托夫不曾具体讨论詹姆士实用主义的宗教观,他认定詹姆士对宗教情感作了划分,一些是有用的,也有一些是无用的,正是在这一点的解读上,人本主义在二人之间有了分歧。“悲剧哲学”虽然不可避免,舍斯托夫仍在他的著作中一次又一次地展现这种悲剧性,他要把“悲剧”的生活摆放在理性主义周围,呈现本身就是一种对抗。在一切被视为反常的人中,除了极少数像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的人物,还有更多的被视为病态的有丰富宗教情感的人。舍斯托夫应该不会否定任何一句来自深处的祷告,某种程度上说,这些都是对抗理性主义的声音,即便它们微不足道;而詹姆士否定了其中一部分,正如舍斯托夫所说,他只选取了“有用”的疯狂。 舍斯托夫认为实用主义回归理性主义,他最本质的控诉是,实用主义与理性主义都远离了人本主义精神。不过,舍斯托夫的作品毕竟是极富个人色彩的,别尔嘉耶夫说他将笔下的哲学家们“舍斯托夫化”,让他们说了好些原本未曾说过的话。米沃什也提到过舍斯托夫时常受到指摘,说他过分自由地阐释他人的观点,“几乎包括过去三千年来所有的哲学家”[6]。出于个人的脾性,舍斯托夫无意深究詹姆士的学说,而是让它们为“悲剧哲学”作注脚。 参考文献: [1][美]詹姆士.宗教经验种种[M].尚新建,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2][俄]舍斯托夫.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M].田全金,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美]詹姆士.多元的宇宙[M].吴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Лев Шестов. Великие кануны [M].С. Петербург: шиповник, 1912. 294页提及的《哥林多前书》部分内容,其汉译直接引自圣经和合本。 [5][美]詹姆士.实用主义[M].陈羽纶 孙瑞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6]Milosz, Czeslaw. Emperor of the Earth: Modes of Eccentric Vision [M].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1:102. (责任编辑 无 逸)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