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从名校高材生频频犯罪谈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法律教育现状及策略
范文 摘 要 自2013年复旦投毒案在社会上引发轩然大波以来,名校高材生犯罪频频发生,从盗窃罪到故意杀人罪,不一而足。在人们的观念中,名校高材生本应是成绩优异、聪明勤奋、积极向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代名词,但当人们印象中这样优秀的名校高材生犯罪作案时,自然会造成极大的社会冲击,以及民众心理上的难以接受等负面影响。本文以高校大学生频频犯罪作为切入点,对我国高校法律教育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依法治国背景下我国高校法律教育的重要意義,提出做好我国高校法律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 高材生 犯罪 高校 法律教育
作者简介:林卓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2.330一、导火索:复旦投毒案
(一)导火索
2015年12月11日,林森浩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被依法执行死刑,轰动一时的复旦投毒案尘埃落定。然而,由复旦投毒案所引发的社会关注与舆论哗然却远远没有结束。这一案件将人们印象中成绩优异、勤奋刻苦、乖巧懂事、积极向上的名校高材生形象无情地击碎甚至颠覆,绝大多数人可能根本无法将复旦优秀硕士生与杀人凶手的形象联系起来,更不必说行凶的对象竟然是自己的室友。不够极端就不够深刻,复旦投毒案这一名校高材生杀害室友事件给社会民众造成的震撼之大、冲击之剧烈,用“瞠目结舌”、“大吃一惊”来表达都远远不够。自2013年4月1日犯罪行为发生,民众对这一案件的讨论与各方媒体的相关报道可谓是铺天盖地,一时间“感谢室友不杀之恩”成为同学之间相互调侃的口头禅。
事实上,早在复旦投毒案发生之前,就已经有很多诸如“清华朱令铊中毒案”、“北大学生会主席盗窃入狱案”等名校高材生犯罪案件发生,只是由于媒体普及度受限制、信息不够发达、相关案件未触及社会关注点等种种原因没有进入公众的视野。复旦投毒案犹如一根导火索,颠覆性地改变了人们对名校高材生的刻板印象,触动到社会最敏感的神经,彻底引爆了“高材生犯罪”这一已经积聚了很久的火药桶。
(二)连环爆炸
复旦投毒案发生之后,人们对名校高材生犯罪的关注度极大提高,加之科技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使名校高材生犯罪案件接连不断地曝光出来。从盗窃、诈骗、交通肇事,到制毒贩毒、强奸杀人,重罪轻罪不一而足,人们开始慢慢意识到,名校高材生犯罪并非极端或偶然的情况,而是越来越多地在社会中出现。在震惊之后,人们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使家长眼中的乖宝贝、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这样原本“优秀”的孩子们走向犯罪的道路?我们一直以来引以为豪的教育是不是出现了什么问题呢?二、高校法律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法律教育普及率低
根据教育部2016年公布的最新全国高校名单,我国共有高校2879所,在校生3500余万人,其中“985”、“211”高校,也就是所谓的“名校”、“重点高校”将近200所。社会调查显示,在这些学校当中除非是法学或法学相关专业,其他专业所学课程当中,只有通识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和法律相关的,并且这仅存的课程里三分之二以上的内容是关于道德修养与精神的,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内容却少之又少。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立法学院并设置法学选修课,但是在课程资源的限制、本专业选修课修读学分的要求以及专业课学业的压力下,非法学专业学生对法学选修课的修读非常之少,甚至连社区普法的效果都无法达到。
(二)法律教育重视不够
从高校学生的角度来看,法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生修读法学课程,对法律有着较为全面与综合的概念,并且专业的要求与日常所接触到的信息都会促使其对法律进行更为深刻的探讨和理解,从而进一步将其应用到生活当中,指导着自己的行动;而非法学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与理解仍然停留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在我国目前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重视自然科学教育而轻视人文社会教育,学生普遍课业负担较重,很少有业余时间接受相关法律信息。在这一背景下,学生们在大学之前的阶段对法律的了解程度本就较低,进入大学以后,又并没有机会和热情接触到基本的法律教育。如此看来,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法律精神甚至犯罪行为频发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
(三)法律教育模式简单
在非学法的专业,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模式通常采用的是“静态”模式,通过枯燥的介绍一些简单的法律理论或者直接讲解法律条文,然而,由于法律条文本身的枯燥性,导致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这样就从学生的主观层面上,学生缺乏法律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热情,普遍不愿花时间去学习非专业相关的法学课程,导致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学素养普遍低下。三、高校法律教育的价值分析
(一)高校法律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校园一直以来都是充满活力、民主平等、友善公平、安定和谐的形象,是一个人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地带,是人们向往的“象牙塔”。目前,我国校园整体上处于稳定和谐的局面,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遵纪守法,但也存在不和谐因素,例如药家鑫杀人案、郭浩犯罪案等等。所以,加强高校法律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以法律作为学生行为的规范和准绳,从而深刻认识到违法犯罪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而,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客观上为安定和谐的校园环境提供了保障。
(二)高校法律教育是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有效途径
在法治社会的当下,无论是出于维护自身利益还是解决各类矛盾均需要依靠法律思维。然而,当下我国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其实并不高,很多激情犯罪或者矛盾纠纷证明学生根本不具有基本的法律素养。所以,通过加大法律教育力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从而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在客观上也利于校园和家庭的和谐稳定。
(三)高校法律教育是践行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有效提升全体公民的法律素养,形成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社会。大学生作为我国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建设国家、造福百姓的重要使命,更是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实施法律教育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促进大学生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践行依法治国的理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让大学生通过自身的行为规范影响他人,在其校园生活中、社会工作生活中以及家庭中用法律的思维和行为影响他人,有利于整个国家依法治国的推进。四、高校法律教育对策
(一)强化普法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
1.创新宣传形式
针对大学生高校要以大学生喜乐闻见的形式进行法律宣传。一方面,可以按照传统的宣传方式进行,例如专门制定法治宣传的展板,通过法治宣传日等重要法律节点日进行重点宣传。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兴的媒体进行宣传。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法治宣传的思维,例如可以通过校园的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建立班级的微信群、社团的微信群进行定期推送法治宣传,同时,可以定期观看法治宣传警示教育片多形式进行宣传。
2.突出重点内容
高校进行法律宣传方面,要针对大学生频频犯罪的现象进行分析,有重点的选取法律法规进行普法宣传,例如可以将法律常识、刑法、知识产权法等与高校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内容作为重点进行宣传讲解,通过让大学生明白违法行为界定、违法后果严重性从而有效提升其约束自身行为的普法目的。
(二)加强课堂教育,完善高校法律教育体系
1.合理设置法律教育课程
首先,需要增加法律教育课程时间。目前,我国高校的法律教育非法律专业基本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现,但课时少。需要通过增加课程的时间,例如增加上课的频率、延长教育时间。其次,丰富课程的内容。可以针对学生的专业情况,采取规定动作与专业动作相结合的方式设置课程内容。例如对婚姻家庭恋爱、法律意識等作为必选动作,同时,结合具体专业增加专业法律知识。
2.改进法律教育方法
教育方式的多样化才能更好的让大学生接受,实现教育效果。法律是实务性学科,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一是采取案例教育法。案例具有针对性强、趣味性强等特点,通过选取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各类案例能有效增强大学生的启发性,教育中用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可以增强教育的实效。二是采取讨论研讨教育方法。通过让学生对违法行为进行专题讨论,最大程度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增强大学生对违法行为的认识。
3.加强法律教师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在校教师队伍的培训。在法律专业队伍不足的情况下,要加大对授课老师的培训力度,掌握最新的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掌握教育的方法,切实提升自身教育能力为教育效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邀请法律专家、知名律师、心理专家、法官、检察官等从事具体法律事务的人通过讲座等形式进行授课教育。
(三)强化法治实践,提升法律教育实效
1.加强法律实践
如上文所说,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大学生法律教育需要强化实践性,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到司法部门例如监狱、看守所等进行警示教育,通过社团组织组织一些法律实践活动,如进行法治宣传、法治讲座,同时,学校应该积极联系法律实务部门如法院、检察院等机构,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实习机会,通过参与到法律的生活中提升自身感受,增强法律意识。
2.建立法律服务部门
学校要通过建立专门的法律咨询部门,及时有效地为大学生开展法律咨询和服务,及时解答大学生遇到的各类法律问题。同时,要充分融合心理学专家,对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行积极疏导,从根源上避免不和谐的因素,让大学生的情绪得到发泄。同时,可以开通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服务方式,全方位的为大学生提供法律服务,为法律教育解决短板和空白地带。五、总结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且日趋完善的当下,国家大力提倡法治,提倡依法治国。高校法律教育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我们有理由相信,推行完善的高校法律教育,不仅能从根本上降低高校学生的犯罪率,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早日实现。参考文献:
[1]蔡卫忠.公民意识养成视阈下的大学生法律教育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学报.2014.
[2]白洁.河北省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6.
[3]杨波、田成刚.当前高校法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55:28